什么是般若?
一个铁的事实是,没有努力,你就永远不会有所收获;没有错误,你就永远不会正确。即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疑是深究的意思)。为了能够清楚论述般若,我们看两个科学名词。
“还原论与整体论”像两条腿一样,让科学不断前进,让人类不断发明出新的东西。那么什么是还原论与整体论呢?
一、什么是还原论
还原论即是分析论。比如人们经过分析,清楚了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由92种原子组成的;科学通过分析知道了基因是由四种不同的分子(核苷酸)组成的;这一分析过程就是还原论。还原论有什么用吗?
人类只有在知道了92种原子的特性后,才进一步发明了各种新材料,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科学的高速发展(想想最近100年的科学进展,你就会明白这种知识是多么的重要了)。对基因确定的了解,更是人类对生命进行控制质的飞跃。所以还原论决定了“一半的”一切。
二、什么是整体论
即是整体大于其部分的总合。最简单例子是,一根筷子你永远也夹不到菜。而将两根筷子进行简单组合,“质”的变化随即发生。
再比如,一个二氧化硅分子永远没有“易碎”、“透明”“硬度”等特性,而许多个二氧化硅分子组合起来就变成了窗户上玻璃。
无论从你或一只猫身上任何一个部位取出一小撮原子,它们都像一粒沙一样毫无生命。然而许多原子——比如由1的后面跟着26个0数目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就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在多一些原子就“突现”出了一个人。
时间也有整体论。比如,把“二泉映月”以一分钟一个音符的速率用二胡拉出,那么一个人永远听不出“那”是什么。就是说,一个事物必须在一个“时间框限”内出现才有意义。所以“整体论”决定了另外的“一半的”一切。
佛祖引领我们认识“本心”时也用了还原论,即是“七处征心”和“八还辨见”。
第一节、实相之门
般若是用来表示认识一个东西的代名词。当你认识了这个东西后,就无所谓般若不般若的了。问题是,认识个什么东西?
佛法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的意思就是只有一门。关键是这一门是个什么门?
很简单,即是认识“实相”之门。而次一级的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最终都归于实相之门。
今早收到一条咨询短信,原文如下:
“老师,学佛也为了心地纯一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吗?”这一提问也涉及到了上篇我提到的佛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心的一种功用。而“无为而无所不为”是老子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与治理国家相关。比如,武则天将“无为”二字刻在石碑上,立于皇门殿前;武则天死后未在墓碑上写一个字(即“无字碑”),都是受“无为”思想的沁润。
而这里的“无为”与《金刚经》中“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中的无为在“行用”上都差不多,但在实质上却不同。老子的“无为”说的是“顺应自然变化之意”,而佛祖的无为映射的是“实相”。
学佛为了什么,即是佛的本质是什么?
很简单,佛的本质是“实相”。
实相是什么?实相就是本心,即是佛祖通过“七处征心,八还辨见”要我们认识的那个东西;是佛祖要我们“觉悟”到的东西;同时也是佛祖一生所说的唯一“东西”。
因为这个东西是个“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东西,所以佛祖在许多的佛经中只告诉我们“它”不是什么,即用的是“遮”法。至于最终是什么,就要靠你最终的“意会”。问题是,你最终能不能“意会”到?
回答:确定的事实是,每个人都可以。只不过需要你发大勇猛心做出努力而已。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就算是你“意会”到了,就是说你“悟道”了,如果对你毫无用处的话,那么悟道就变成了“误导”了。
虽然“本心”不是还原论或整体论,但是要想悟到“本心”却需要“还原论”和“整体论”。所以我们用还原论分析“般若”。
古代圣贤在翻译“般若”时,因为无以名之,所以勉强意译为“智慧”。为了进一步趋近领悟那是个什么“智慧”,那么我要问:
(一)、我们平常所谈论的智慧是个什么?
(二)、那个终极的“智慧”应该是个什么东西?或者从一方面来说,需要是一个什么样“特性”的东西才会有这么重大的本质意义?
(注:特性是指一个东西的形状、大小、硬度,而“那个”的特性应该是个什么呢?)
第二节、什么是世俗智慧
简单地说,般若在无以名之的情况下,被译为智慧。因为被翻译为了智慧,所以绝大多人在理解般若时,总是从世俗智慧的概念下去理解,这种理解就犹如缘木而求鱼——最终肯定是白费力气。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你简单地将“世俗智慧”理解为聪明,那可真是你的不幸。当然,我们会逐步看到这是为什么?
在自然科学中,无论你想深入理解某一门类中的某一事物,就必须对与之相关的内容都要清楚。否则你只能对这一事物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而不会进入理解的层面。
所以为了对般若有深入的理解,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什么是平常人们谈论的智慧?深入理解“世俗智慧”是为了深入理解般若而作的比对和映照。
对一些名词的理解,最清楚明了的就是“解字”。比如,“卡”字就用上不上,下不下的字像来表示的。智慧的“智”字是由“日”字上面一个“知”字来表示的。简单地说,“日”代表太阳,“知”代表清楚明白。合起来就是在阳光下十分清楚明白的意思。
问题是“清楚明白”个什么?
很简单,明白个“慧”。 慧字上面的两个“丰”字分别代表国事和天下事,中间的“彐”字代表家事。就是将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称之为“慧”了。
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要理解什么是“事”。简单地说,事者“理”也。所以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理”。 “理”,是治玉的意思。如《韩非子。和氏》中有“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简单地说,“璞”是含玉的石头,也是指未被雕刻的玉石。“理”的意思就是按照“未被雕刻玉石”的纹路进行雕刻玉石的意思。
进一步我们要问“纹路”是什么?纹路指的是玉石质地从这里到那里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一种联系。是什么联系呢?
很简单,人们之所以能够将不同的事物作出区别,是两个事物之间有不相同的地方。而当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变化上的规律性的联系时,我们就称这种联系为“理”。比如,玻璃杯掉在地上会碎;下雨之前一定会阴天(想想有谁是生下来就知道“玻璃杯掉在地上会碎”的规律呢?所以,地球上的所有的人都经历了对自然界中“理”的从无知到有知的认识过程)。
归根结底,“理”的意思就是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而当我们清楚明白“家里、国家、天下”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变化的规律性的联系时,我们就有了智慧。所以更进一步解释说,“智慧”就是清楚明白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而最终的关键的问题是,明白这些联系有什么用?
从进化上来说,只有在人类拥有了一种智慧(即,清楚明白一种规律性的联系)时,才由野兽的猎物逐步变成了寻逐野兽的猎人。那么,这是种什么智慧呢?
首先,这种智慧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马基雅夫利智慧”。它是人类主祖先在面对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野兽时,由于不能与之硬拼而迫使人类大脑逐步培养出的“超兽”智慧。简单地说,这种智慧就是“察言观色”的本领——即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从它们的角度考虑它们的感情和动机,从而猜透它们心理的能力。
更进一步说,这种能力就是预测的能力。预测就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发明出的兵法的精髓所在。比如兵法的总原则是“机、理、数、术”。
机,即任何事情的发生都需要一个时机,即天时。
理,既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它,运用它,却不能创造它,消灭它。
数,即是预测。就是根据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联系进行计算,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必然发生的事情作出预测。
术,即方法。运用那一种方法是完全根据预测而作的选择,即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