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www.culcn.cn)专访高月明:生死涅槃绽开科学禅定之花
精彩对话:
⊙“禅”是一种在身心安静状态下进行思考的过程。
⊙“定”指的就是将“心”专注在一个地方的意思。
⊙如果让我重新经历一遍生死磨难去修炼个什么禅定,我宁愿死去,因为那生命的磨难太痛苦!
⊙只有禅定才能获得“般若智慧”。
⊙一切即是感知,感知即是一切!
⊙你可以“很聪明”,但“开悟”则是另外一回事。
文化中国:您和“禅”的缘分很离奇,竟然和“生死”有关。以您的亲身经历,你能解读一下“禅”与“生死”的关系吗?
高月明:准确地说是“定”和生死有关。为什么呢?我们看一下什么是禅,什么又是定,你就会清楚了。
什么是禅?
禅只是梵文dhyana的发音,当古人把这个发音所表达的意思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被表达为“思维修”的意思——对思维的修炼。清楚地说,“禅”是一种在身心安静状态下进行思考的过程,所以有时人们也把这个发音表达的意思表示为“静虑”——静静地思虑。比如,我们经常在书中看到有人“禅悟”出了什么,他的意思是说:这个人在深入思索当中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什么又是定?
梵文samadhi的发音读作“三昧”。当把三昧的发音翻译成中文意思的时候,就被表达为“定”的意思。那么定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定”指的就是将“心”专注在一个地方的意思。一个人能够将心专注在一个地方的时间越长,就会随着时间的延迟而使得“定力”,即人的专注能力获得不断加深、加强(更深的定则不用专注而用境界来表达,因为那已不是用专注能表达得了的)。
关键的问题是这种定力有什么用?用一个比喻说明一下。
比如说,你一触即离地触摸打火机的火焰,就算摸上一千次手指也不会被烧伤。而你只要持续地停留在火焰上三秒钟,只要一次,“质”的变化就出现了——你会被烧的很痛。如果是一小块猪肉的话就会被烧焦。这就是“量变引发质变”的效应。
定境也是一样,当一个人能够获得体验到定境的能力以及持续停留在定境中的时候,他就获得了非常强大的心力(想想一块肉在火苗上烧上十分钟会是什么样),这种强大的心力就可以让人对一个问题获得最深入的思虑(另外,在最深的禅定中已不是思考,而是体证)。
所以,禅表达的仅是思考的过程,或者仅意指对思考的修炼。而能够驱动这修炼的力量就是定力。如果没有定力,禅几乎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它仅表示为“思考”。就是说,“禅”是佛学中所特有的表达思考的意思,而要想对禅获得实际的应用,必须依靠“定”来驱动“禅”——即驱动思考。比如修行佛法的总原则是“以戒为定基,因定而生慧”,而不是因“禅”而生慧。
在佛学中,禅与定是一体的,之所以叫它为禅定,只是音译(禅)与义译(定)的结合。另外在古今文化中之所以谈禅的人非常多,是因为能够深入学习领悟佛学的人绝大多数是古代高级知识分子,这也就导致了是他们将佛学中“禅”的思想引申和运用到绘画、诗词、书法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元朝诗人元好问诗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所谓“初宜专修,后可随宜”,因为一个人所有的生命机能全部在大脑控制之下,又因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发挥本有的生命机能的话,那么他就可以治愈任何疾病,所以当你获得了定力,你即可以用这种力量去做深入思考(禅修),也可以用这种力量去控制生命机能治愈疾病进而获得健康。所以准确地说,是定力驱动我的大脑控制了生命机能的超强发挥而治愈了疾病,而不是禅让我治愈了疾病。
文化中国:您把神秘的“禅定”与“科学”连在一起,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是自悟的“轨迹”还是出于读者的需求?
高月明: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下。
有一位富翁要选一位勇敢的女婿,许多优秀的小伙子都过来争夺,然后富翁将所有的人带到了一个有十几条鳄鱼游来游去的水池子前说:谁敢跳下去游到对面谁就是我的女婿!结果过了很久以后,有一个小伙子突然跳了下去,而且很快游到了对面,当富翁和记者们围过去要他谈谈是怎么游过来的时,这位小伙子只说了一句话:“我就想知道,是谁他妈的把我推下去的?”
如果让我重新经历一遍生死磨难去修炼个什么禅定,我宁愿死去,因为那生命的磨难太痛苦!所以我是被死神推到鳄鱼池中修习禅定的,并非出于信仰或读者的需求。当然,我在修行禅定之初开始信仰了,而且通过禅定而验证了信仰的内容。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黄金,而是知识。而我实践出的新理念不是某一个人想去经历就会得到的。比如说,假如一个人为了修习禅定去故意经历我的生命磨难,那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会死去。因为那不是单纯坚定的努力就能解决问题的,还需要许多机遇和机缘。比如,南 怀瑾老师和对相关心理科学、脑科学、物理科学知识的融通与特定环境等。所以在我逃脱死亡后,就发愿将我实践出的科学禅定新理念传授给需要它的人,以宣传科学健康思想。
文化中国:以现有的科学“断见”,能够系统地解读“禅定”吗?
高月明:你说“以现有的科学‘断见’,能够系统地解读‘禅定’吗?”,这只是你个人认为现在的科学是“断见”的,然而却不是真实情况。真实的情况是,几代的世界顶尖物理和数学科学家们经许多年的研究争论,在1982用实验打破了贝尔定理后(1995年日内瓦核子物理研究所用光子再次证明了1982年的结果),现今的“新物理科学”已经不再是“断见”了。物质世界就如佛祖所说是“空”的,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而“真空生妙有”超越逻辑辨别非逻辑性的“空”(本心)。
关于通过心理科学、脑科学、生命科学,以及物理科学是完全可以解读禅定的,这一点你可以以我的《科学禅定》书为框架性描述,在结合我陆续将发表在博客中的文章会给你一个简洁清楚的答案。
文化中国:如果无意“解脱成佛”,只把“健康”作为学禅定的动机可以入门吗?
高月明:如果无意“解脱生死”,只把健康作为学禅定的动机是完全可以入门的。因为禅定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一种技能,而技能是人人都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
文化中国:读您博客里文章对聪明和禅定关系的解读很精彩,《佛说三世因果经》中有“今生聪明为何因,前世诵经念佛人”,您觉得通过诵经念佛得到的聪明智慧和通过禅定获得的智慧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高月明:确切地说,没有异曲同工之妙。“今生聪明为何因,前世诵经念佛人”这是福德报。这种通过果报而得到的聪明是世俗的聪明智慧。而通过禅定获得的智慧是般若智慧。什么是般若智慧呢?为了明确般若智慧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是世俗智慧?
简单地说,聪明就是对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明晰。而通过对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进行的计算,即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必然发生的事情作出预测就是世俗智慧。这种智慧也可以被表达为“远见”。我们从自古倒背《孙子兵法》的人多如牛毛,而真正成为流芳千古将领的人却风毛鳞角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真正具有远见的智慧是多么重要了。
通俗一点说,一般的聪明智慧即表达为一个人的头脑机灵,记忆能力好,逻辑能力和预测能力都很强等,而更高级的世俗智慧则是道德。
什么又是般若智慧呢?
古代巴利文 Pa□□ā的发音读作般若,当把这个发音所表达的在禅定中获得解脱生死的“东西”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无以名之,姑以名之为“智慧”了。因为被翻译为了智慧,这也让许多人在理解般若智慧时,总是从世俗智慧的概念下去理解,这种理解就犹如缘木而求鱼,最终肯定是白费力气!所以,为了跟世俗智慧相区别,一般人们用音译而不用意译来表达这个“东西”。当你证悟到宇宙生命的终极意义,即宇宙生命终极实相的时候,你就获得了这个东西,就“开悟”了!
总之,你可以非常有文采、逻辑性极强、知识也可以非常渊博,有高度超人的智商,头脑反应极为敏锐,但“开悟”则是另外一回事。
文化中国:学“禅定”需要什么条件?“禅定”是否难学? 是否人人可学,以至于普及?
高月明:在心身健康上,禅定就是一种经过几千年许多古德验证为有效的最佳心身健康训练法。只要你能抱着科学正确的态度认识到,禅定是可以通过艰苦训练而获取的脑技能,那么只要你想学,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人人都可以学,而且人人都可以学会,也当然可以普及到大众中。
文化中国:“科学禅定”解决了哪些传统“禅定”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科学禅定”有什么奇特之处?
高月明:“科学禅定”通过科学解析佛经里的修定指导内容和科学渐次地修习禅定,以最简单、清楚、直接的方式去修入禅定(至于具体修习禅定的技术细节,请参阅《科学禅定》书)。
只有当科学进展让人们知道了木炭、铅笔芯和钻石都是同一种碳原子时,才有了人工钻石的出现。当你从心理学、脑科学和物理学去思考、训练、运用禅定而逐步领悟到一个“临界点”时,突然就打开了另一个“空间”,发现禅定有一个速成方法,其健康功用又是神奇和不可思议的。
文化中国:您用现代科学理论解读实相是什么,即“心物一元论”很有新意,我也是第一次“闻听”。请问“一元”是否可以理解为辩证法中的“对立与统一”吗?
文化中国:除了“道可道,非常道”,以及“譬如饮水,冷暖自知”等前人“成语”,您最想用哪句话在理论上说“道”释“禅”?您会如何描绘“空”与“悟”的感受?
高月明:一切即是感知,感知即是一切!就如同你无法将自己所品尝到的辣椒的“火辣辣”的辣味的感觉真实地传递给另一个人一样,对实相的悟也是不能被描述的。描述的只能是实相带给人们的结果,以及通向证悟到实相的途径:禅定,而途径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