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藏游记·探秘西藏:后藏印经院—日喀则那塘寺

发布时间:2023-07-19 10:01:04作者:大悲
藏游记·探秘西藏:后藏印经院—日喀则那塘寺

作者:白玉芬

编辑:李孝军

那塘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市西南之处的20公里中尼公路之旁,是藏区三大印经院之一,初为噶当派1,后为格鲁派,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建于公元1033年,是由噶当派的高僧冬敦·罗朱扎巴2所倡建,后来是秦敦大师系几代的驻锡地,这是噶当教法的发源地。那塘寺的建筑规模并不大,但是它有悠久的历史,比萨迦寺早400多年,距今已有984年的历史。

八思巴大师的上师钦木·朗噶扎增大师在该寺长期居住,第一世达赖喇嘛——根敦朱巴是在此受戒并学法,在此居住17年,后建立了扎什伦布寺,才前往日喀则。

那塘寺在藏传佛教印经史上的贡献,远远大于四川德格印经院3、布达拉宫印经院。寺庙之内珍藏着那塘版的大藏经一套和藏文印经版。印制有大藏经《甘珠尔》4108部,佛经疏注《丹珠尔》51215部,《释迦百传传》6等巨著。寺庙在文革中被毁,但是,在1987年废墟之上恢复了三个殿堂时,发现殿堂内保留了当年的七块十六罗汉石雕,在遗址之上先后收集到《甘珠尔》、《丹珠尔》印经版8800块等。这些经版经历了沧桑岁月的巨变,能够重现于世,实属不易。

那塘寺最著名的是印经院。在公元1153年仲敦·罗朱扎巴建寺,他是噶当派霞惹瓦的弟子,临终时嘱咐他说“一切应律仪为主,应常伴随僧迦四众”。在十三世纪晚期,该寺的僧人炯丹热直搜集所有藏译藏法典,编订出甘珠尔与丹珠尔的大藏经,目录刻版印行。

在公元1730年,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监管后藏事务的颇罗鼎7。他为了抢救和保护西藏的古籍及经书,主持重新刻新版,由此以后那塘寺印经院名气大增。为藏区著名印经院,然而这个印经院经历了20多年的修建整理。颇罗鼎为了完成这浩大工程,他下令全民,支差服役,建这个举世闻名的印经院。他在修建印经院时调集全西藏的藏文书法家、雕刻工、画师,同时又聚集了有志青年学习刻板技术。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在那塘寺印经院,印制了大量的藏文著作,比如大藏经《甘珠尔》108部、《丹珠尔》215部,都是非常精美之刻,在经版上的雕刻非常精美,而且经书中的插图,也是精雕细琢,非常精美,还有《释迦百行传》等许许多多的巨著,这都是那塘寺印经院的杰作。那塘寺这虽然不大的寺庙,在西藏历史有着卓越的贡献,那塘寺印经院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藏族雕刻工匠,对西藏文化和印刷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那塘寺又称为“那当寺”、“拉尔塘寺”等,在清朝雍正皇帝时,曾经赐该寺名为“普恩寺”。那塘寺,藏语之意是“象鼻平地寺”。此地有一个传说故事,据说在公元1039年(藏历的第一绕迥土兔年),印度高僧阿底峡8入藏传教时,曾经路过该地,在此地休息时,他问随身弟子:“山旁的平地上有何物?”弟子回答:“那座山形似大象的鼻子,平地上有一块大岩石和16只金黄色的蜜蜂。”由此,阿底峡大师预言:“不久的将来此地就会出现一座有名的寺庙,对我佛的教法广为弘传。那16只金色的蜜蜂是16尊者的化身,那块大岩石象征着寺。”并说,此地殊胜,是16尊者常驻足的地方,吉祥无比。

的确,这里后来就是噶当派的寺庙——那塘寺。寺庙的传承喀切班钦释迦室利(大师于1204年进藏传教)的律学而著名,但是,寺庙内主要传承的是噶当派教传承,成为噶当派著名律宗道场。据说,那塘寺的第三任法台都孜扎巴曾经亲自目睹35佛及16菩萨的显现。那塘寺的大学者扎巴僧格9建立了“参尼扎仓”(法相辩经院),觉丹热智等僧人在该寺塑造了释迦牟尼像。大法台朗扎巴创立了宁玛拉康,他的弟子朗楚臣在该寺修建了大经堂。那塘寺的第六代法台尼玛坚赞,严持寺庙戒律八虚,严格执行戒律。寺庙的第九代法台扎巴尊追大师,在元代世祖时,常住北京讲经说法,广传藏传佛教。那塘寺是逐步建立成的,在鼎盛时,有4个扎仓,13个经堂,常住僧人3000多人。

那塘寺据藏族史籍《卫藏道场胜迹志》记载:“寺庙内有加持力的佛像经塔极多,特别是一尊名为曲米度母(是从曲米迎请来的度母像)颇为神灵。还有颇罗鼎台吉时雕刻的《甘珠尔》大藏经版,释迦佛本生事迹版,十六尊者的挂像版等印版。其内供有佛宝遗物及仲敦巴大师的水晶手杖,还有很多噶当前辈祖师的用具遗物。特别是那塘的历任座主都是十六尊者圣人的化身,他们曾经用过的资具很多是非常珍贵的,若是要想瞻仰这些东西,必须向扎什伦布寺请得准许在。在纳塘寺的后山上有绛钦日楚10,是纳塘寺桑杰贡巴11等噶当派大德修道处,是特别殊胜的道场,它有是白贡协的神山圣地。距纳塘寺不远的地方即有最为驰名的藏曲米仁摩12。这里是古时候噶当派最大的寺院。也是八思巴曾在此建立曲米法会13转大发轮之处。现在此地已成为世俗的村落,仅遗留有一个小庙和庙中一些神像可以供人朝拜而已”(《卫藏道场胜迹志》1987年9月第1版,36页)

那塘寺保留着许多珍贵文物,如合金铜制弥勒佛像,据说非常灵异,十分珍贵,相传该尊佛是从印度请来的;还有一尊大的释迦牟尼佛像,菩萨、罗汉、护法神像等,它们都非常精美。寺庙的壁画精美,壁画的主要内容是佛像本生故事、建寺的记载、高僧大德的生平传记、显密佛像、本尊、坛城等。同时,寺庙内保留着大量的元、明、清的唐卡等文物,还保留着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和二十一年(1423年)的敕诰各一件。寺庙内还有清代雍正皇帝亲自提笔书题的“普恩寺”金宇匾额。在寺庙措钦大殿旁有一座大殿,殿内供奉着寺庙历代祖师、法台灵塔。殿内最大的一座塔造型非常奇特,它是一座方形多角之形,塔身下面一、二层的四个角各有一个密室,密室内共有16个小佛窟,安放着佛、菩萨、护法神像。这种塔的建筑,非常奇特,也比较少见。

那塘寺印经院是西藏最早的一座印经院,据藏文史籍记载:在元代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大国师尊巴绛央委托前藏欧巴洛赛益西等人编纂藏文版的《大藏经》(包括《甘珠尔》、《丹珠尔》),他委派洛赛益西驻那塘寺。洛赛益西与译师索南沃赛、若南秋崩他们一起在藏区把所有的《甘珠尔》、《丹珠二》版本收集齐,整理编辑了西藏藏文《大藏经》手抄本。他将大藏经存放于那塘寺。后来在元代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佛学大师布敦·仁钦珠(公元1290—1364年),应蔡巴贡噶多杰的礼聘,对该寺保存的纳唐手抄本《大藏经》进行重新整理、分类、编目工作。编入《大藏经》之籍,它是以译典为限,译经分为经与咒两大部分,又分为佛语、论疏两类,由此就有了《甘珠尔》、《丹珠尔》之分。

清代康熙年间,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6年)亲自下令建造《甘珠尔》印经院。在公元18世纪中叶,颇罗鼐索南道吉(公元1687—1747年)执政时期,大力发展印经事业,从各地选拔技术人才,刻制全套藏文《大藏经》木刻板。后来以布敦仁钦珠编纂的《大藏经》手抄本为底本,刻制了浩繁的卷帙《甘珠尔》。所以此部《甘珠尔》在西藏的印经版被称为“那塘古版”。如今这些经版、印本已失传。在公元1730年时的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公元1708—1757年)令西藏地方政府噶伦颇罗鼎抢救,整理西藏的古籍,佛教经典,他们依据那塘寺的古版为基础。并且参照蔡巴,布敦时的目录增补刻印,称之为新版,因而被称为官版。这些珍贵的史籍抢救,整理雕刻先后用了20多年时间,刻成了各种藏文书籍的印版。

在经版中,《甘珠尔》有108部,属于佛经注、论著、天文历算、大小五明学《丹珠尔》的论藏有215部。在版本成后,它们由达赖、班禅加持开光之后,保存在那塘寺,并印刷与流通,此印版的第一版印刷本,如今保存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拉萨的布达拉宫之内是原版那塘版。那塘版的《甘珠尔》与《丹珠尔》除了在内容上十分广泛而丰富之外,还有套色的版画。比如,现存的《释迦西行传》版本,是图文并茂的,它与现代的连环画非常相似,易学易懂,图文并茂。

那塘寺这座近千年的小寺庙,在西藏佛教印经事业上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它不愧是西藏历史、文化知识的宝库。那塘寺可以说,它寺庙虽然不大,但是它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望爱好西藏文化、宗教的有士之士,可到此寺观光、旅游。

【注释】

1.噶当派:噶,藏语之意是指佛语;当,是教授之意。噶当,是将佛的一切语言和三藏(又称三法藏。藏,梵语,是容器、谷仓、笼等。印度佛教圣典之分三种:经藏、律藏、论藏)教义,它是藏传佛教后弘期最先创立的教派。由仲敦巴·杰哇迥乃于1056年创立热振寺时,正式开创噶当派。噶当派有三大支:教典派、教授派、教诫派。

2.仲敦·罗朱扎巴:生于公元1106年,他是夏惹瓦的弟子,夏惹瓦大师去世后,仲敦·罗朱扎巴在公元1153年建立纳塘寺,并在纳塘寺讲经传佛,弘扬噶当派教法律戒12年,广收徒弟。公元1166年享年60岁圆寂。

3.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巴更(更庆镇)。它的全名为“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为“德格吉祥聚慧院”。它始建于公元1729年,距今已有288年的历史。196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

4.《甘珠尔》:藏文大藏经分两部分,是藏传佛教经律论总集。《甘珠尔》是佛说部,也称之为“正藏”,就是释迦牟尼本人所说的经文译文。

5.《丹珠尔》:意为注释部分,也称为“副藏”,就是佛教弟子们及后世佛教的学者们对释迦牟尼教义所作的论述及注释。

6.《释迦百行传》:是释迦牟尼世世代代宿世的故事,书中有108节,用来揭示佛教的大道轮回、因果报应、布施利人等思想。通过故事劝人入佛向善。书中叙述的108个故事,大多是以释迦佛向弟子们口授形式讲出的,也就是佛陀本生故事。

7.颇罗鼐:清代西藏贵族,原名索南多结,他曾是拉藏汗秘书,曾经配合阿里总管康济鼐出兵策应进藏的清军,同时与清军抗击准噶尔等,后来任仔本(审计官),掌管财政。在清代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被封为郡王。

颇罗鼐(公元1689—1747年),是西藏江孜人。病故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享年58岁。他的一生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8.阿底峡:阿底峡(公元982—1054年,另一说公元980—1052年),他是社护罗国(今天孟加拉国)人,原名月藏,法名燃灯吉祥智,汉语译为无披自在。古印度僧人、佛学家。大师于61岁时,被古格王朝王子绛曲迎请入藏。公元1054年病逝于拉萨曲水县聂当乡卓玛拉康内。他的大弟子仲敦巴创立了西藏佛教后弘期的教派——噶当派。

9、扎巴僧格:噶当派大师,八思巴在21岁时公元1255年(阴木兔年五月十五日),在大师处受比丘戒。

10、绛钦日楚:在日喀则西南的纳塘山的背面。

11、桑杰贡巴:本名桑杰觉(1160—1229年),噶当派仲敦的法嗣,纳塘寺第五代座主。

12、曲米仁摩:在日喀则西南,年楚河支流孜若曲的南岸,属于加措宗(县)。曲米的地形图作“曲美”。曲米仁钦磨,寺名,原为噶当派寺庙,后改宗为萨迦派,元代时期的楚密万户府,即设于此地。

13、曲米法会:是指萨迦派八思巴帝师,回藏后曾经在曲米举行过盛大的法会。据《汉藏冊府》记载:“丁丑年(1277年)八思巴在后藏曲米仁摩召集卫藏阿里三区僧侣约七万余人转大发轮。”

作者简介:

白玉芬,女,汉,藏二代,生于西藏那曲。

幼时随父母由西藏派驻甘肃、青海等地生活。1975年下乡当知青,1978年考入拉萨师范及湖南师范,1982年大学毕业。

先后于拉萨市七中,拉萨市文化局、拉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等单位工作,曾任西藏收藏家协会理事、《西藏收藏》杂志副总编等,2015年退休。

在藏工作几十年中,长期从事西藏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了大量学术文章。在藏工作40年,游历了西藏所有县,寺庙,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考察调研,期间偶尔受西藏大学邀请授课研究生班,对西藏历史文化,宗教民俗,有较全面的了解。

已经出版的书籍:《拉萨千年沧桑史话》《拾梦青藏高原苏毗(孙波)女儿国》《西藏名胜古迹深度旅游系列指南(拉萨寺庙、名胜、古迹旅游指南)。

正在编写的书籍:《雪域高原情(藏二代知青)》《西藏寺庙志(七地一市,拉萨寺庙志》已完稿《西藏名胜古迹深度旅游系列指南(阿里、林芝、那曲)出版》《探访象雄王国(羊同)》。

“文旅演艺”——原创文化旅游演艺领域优质图文内容,欢迎关注,转发,投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