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第四地:焰慧地

发布时间:2023-08-02 09:02:58作者:大悲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第四地:焰慧地 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在于一个「心」字;也就是从心修起,而表现在行为上。但是心性无形,到底要怎么修持?
修心即修改不好的习气
所谓「修心」,是不是修我们身体内的「肉质心」呢?其实不是。人的器官,只不过是具有功能、感觉而已,真正要修的是我们思想的根源,与肉质心——心脏器官毫无关系。如某人心念不好,就是换个心也改变不了他原本的观念,他以往的习惯依旧会存在。
记得几年前,台大医院曾经有一位五十多岁的患者,她需要动心脏移植手术。当时有一位年轻人车祸往生,经家属同意,医师就把年轻人的心脏移植在妇人的身上。等到她恢复知觉送到普通病房时,大家问她:「妳平时最爱吃什么?」
她说:「我住在澎湖,最爱吃海产,还有竹笋。

」虽然这位妇人已经换心了,但是仍带着过去的喜好、习惯。从这里就可以证明:「修心」不是修人体内的肉心,而是要改变凡夫患得患失的思想和习气。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不能脱离菩萨的轨道,而菩萨有等级的区分。要培养欢喜心、喜舍心,才能登上「初地菩萨」的境界。
舍,要「舍得欢喜」,若是因为一时的欢喜心而舍出去,之后却越想越舍不得,换来了一身烦恼,这些烦恼就是「垢」。有了垢秽,就像一盏灯蒙上了一层雾;又如眼疾,眼前忽然有小黑影遮住,但并不是东西变黑了,而是眼睛出了毛病。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有了烦恼,就会遮蔽智慧的光明;为了发挥智慧,将光芒照亮人间,所以要勤拭「心」,恢复鉴照的功能。
初地之后,仍必须时时精进,然后才能进入第二「离垢地」。就像我们爬楼梯,爬了第一阶再爬第二阶、第三阶……
欢喜心就是「布施」,清净心就是「持戒」。我们的心若没有贪执和污染,就不会犯戒,自然能够散发出清净的光芒。像玉石要经过琢磨才能显现美丽的本质。要成为第三地菩萨,就得学习忍力,因为布施就得割爱,持戒也需要一番毅力,这都要经得起一个「忍」字;具足为法忘躯的「法忍」及日常生活中的「生忍」,这样心地自然会清净、光明,所以第三地称为「发光地」菩萨。
第三地之后,接着踏上第四阶——「焰慧地」。「焰」是光明四射的意思,不只是智能光明返照自身,还要将光芒向外发散照亮。若能登上「焰慧地」,就能到达明净的彼岸。
台北每逢庆典时,就会有放烟火的庆祝活动。站在比较高的地点,就可以看到烟火冲向天空后,爆出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火花;烟火发射到很高很远的地方,它的光亮,即使再远的人都能看得到。
舍弃名利我相
修行的确需要忍耐,这种忍耐并非只在一时,而是要恒常的时间都能忍耐、精进,才能有所成就。若有人说:「修行要忍耐,只好多多少少忍一忍。」这种忍是短暂的,一旦忍不住了就会退步,这样如何精进呢?真正要使我们的智慧发光、光芒四射,就要再加强毅力与忍耐力,两者非常充分,智慧自然光明。
由生忍而法忍,先由人与入之间开始,不从别人的脸色或工作上起分别心。不要想:这么辛苦、卑微的工作为什么叫我做?我是执笔办公的人,你却叫我拿扫帚扫地?真是大材小用!像我这么好的人才,你却叫我去厨房捡莱、煮饭。若一直觉得很委屈,为自己抱不平,这样的心态怎么能精进呢?
修行,要先舍弃社会上的「名利我相」。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基础做起、耐心去学,否则绝对无法进步。例如:若想享受品茗之乐,必须先学习如何烧水、泡茶,这就是从基础开始学茶道。除此之外,还应该知道水源从何处来,茶树如何种植、采收、烘焙等等……。若能这样按部就班地踏稳每个脚步,就能不断进步、充实智能的功能,进而达到「焰慧地」的境界。
总而言之,不论处在什么环境,都要下决心去适应,并以发光地的生忍、法忍为基础,不断地再精进,才能达到「焰慧地」。
断除疑惑,坚定信念
要使智慧光芒四射,有一项很重要的前提——「断惑」!惑就是迷惑、疑惑。凡夫都有疑心,为什么会有疑呢?因为我们的智慧还没有具足显露。
同样是修行,有的人说:「念阿弥陀佛,直到临终一心不乱,弥陀、观音就会来接引,就能即身解脱,所以要赶快念佛。」有的人又说:「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最后还要等阿弥陀佛来接引,倒不如修禅,靠自力,不用靠他力,坐禅就可以自己得解脱,」
其实八万四千法门,只要专心由一门深入,最后都能有所成就。就怕有人三心二意,原本修持念佛法门,可惜念佛持名的工夫,已经念到举手投足都是一声阿弥陀佛;不小心滑了一跤念「阿弥陀佛」,欢喜时念阿弥陀佛,烦恼时也念阿弥陀佛,好不容易培养到脱口而出都是佛号的程度。但是一听到别人说:「这是靠他力、靠佛力,这样不保险,我们还是来坐禅比较好。」便放弃念佛法门,改修坐禅。这就是自己的信念不够坚固。
有的人又因信念的偏差,认为:念佛既要念得一心不乱,所以世俗事都不要涉入,这样才能解脱。但是,他却忽略「善根」与「福德」要平行,而慈济的菩萨道正是「福慧双修」的法门。
有些人说:「你们光是做慈济,就像小鸟用一只翅膀在飞!」
我说:「如果小鸟用一只翅膀就能飞,那只鸟就是神鸟.这已经超越凡间的境界,不是普通的鸟。」
其实,做慈济的志业也是修行的法门之一;是「福慧双修」的菩萨行。看看慈济的委员,虽然天天做得很辛苦,心中却充满喜悦。
我们若能对所做的一切都不求回报,心中就没有污染,只有清净的善根,这就是「无垢」。既然能欢喜又心无污染,智慧也就能具足:再加上精进不懈,以恒常心、一心一志对治三心二意,自然能时时散发出智慧无染的大爱。
我常说,业来的时候要「欢喜受」,委员们知道「如是因,如是果」的道理,所以每天心无挂碍,精进地做利益社会的工作,所发挥的就是「焰慧」的功能:这已同时在培养善根、福德,为何说慈济人像用一只翅膀在飞的小鸟呢?
忍而无忍,自利利他
总之,精进就是要破除那分「迷惑」,不要只是想着:我要怎么修,才能得到解脱?其实,平常的付出就是在修行了。时常欢喜待人,就是在修养自心:如果对人不能起欢喜心,任由怎么修,还是一样会困在迷惑中、有「人我是非」的烦恼相在。
可见精进是要达到「修而无修、忍而无忍」的程度。不要说:「我对你已经很忍让了!」这就是还有「我相」的烦恼在。要修得很自然,比如,有人为我们打抱不平说:「刚才他回应你那番话,难道你不生气吗?」自己就要想:「我觉得他刚才讲那些话很平常,有什么好生气的?」若能忍到面对任何境界都不起心动念,这才是真忍、才是真正的精进。
所谓「修而无修」,就是不必执着「我要怎么修?」就像驾车技巧纯熟的人,当前方有来车时,会很自然地闪过,而不会把方向盘抓得紧紧的。飞机驾驶员也是一样,若技术很熟练,飞行时只要起动按钮、顺着仪器操作,他在高空上照样能够谈笑风生,非常安然自在。
我们修行,就要和那些驾驶员一样,要不断地向前精进,但是一点也不紧张和多虑。若能修到什么都不挂意,就是「修而无修、忍而无忍」的境界,自然能「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这就是断「修惑」。智慧的本性自然炽盛、光芒四射,这就称为「焰慧地菩萨」
我们要好好地培养这四个阶段的心地,这样菩萨地就很容易达成。学佛是学习一颗菩萨心,大家要好好追求心的根源——要达到「修而无修」,才是精进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