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4)(《大经解》讲授)

发布时间:2024-02-07 12:53:09作者:大悲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4)(《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24(大教缘起第三)

这一品别序,是无量寿经三度所有的瑞现,阿难看见世尊放光,以前从来没见过,所以他长跪合掌来问佛,"而白佛言",就是向佛来禀白,说:世尊今日入大寂定。入了这个殊胜的定,住奇特法,安住于最奇特之法,什么法呢?住在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因为佛放光,阿难就了解到这个情况。问:"佛佛相念,念什么佛呢?"首先是入大寂定,大寂定是指什么定呢?《涅槃经》说:"我于此间婆罗双树,入大寂定"。佛在涅槃的时候在双树之间,在这儿入了大寂定。大寂定是佛最后圆满涅槃时所入的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大涅槃三德,往生德、解脱德、般若德,三德都圆满,这是大涅槃。大寂定是什么呢?是大涅槃。《甄解》说:"普等三昧及大涅槃,并是念佛三昧异名也",是念佛三昧另外的一个名字。"今佛为说念佛法门,住念佛三昧"。现在佛要给大家说念佛法门啦,所以就安住于念佛三昧,就是根据《涅槃经》,大寂定就是大涅槃。《甄解》结合我们净土,这是念佛三昧,佛说要让大家念佛,住于念佛三昧,这两说有矛盾吗?没有矛盾,念佛三昧就是大涅槃。所以大寂定,通说就是佛的禅定,通指一切可以这么说,本经指念佛三昧。
奇特法,这奇特两个字,经中解释,佛所得法超出余人啊,不是菩萨和其他人所能得到的,世间所无啊

,这叫奇特。《合赞》说:"济凡秘术",是救济凡夫,最奇的,不可说的难宣的方法,今天要说啦,就是奇特。这些解释都对,《甄解》他特别赞叹发挥,说明奇特,日本古德特别钦佩善导大师,他们对善导大师恭敬到了极点,也亲近到了极点。而善导大师也是特别弘无量寿经,特别重视第十八愿,所以这样传下来,日本古德对净土宗有很深的体会,所以赞叹也很突出,很突出,而在中国要这么说,很多人要出来辩论。《甄解》又说:"奇特法者,如来正觉果海",是一个果海,叫奇特,这个果觉,果之广大,这个广大怎么来形容他呢?如海之广来形容如来的果觉,名为奇特,奇特之极,就是无量寿经莲花光中,出了很多光,光中又出了很多佛,是华光出佛,就是彰矣!是明显,这个奇特法就显现出来啦,说一切众生身中有正觉智,叹之,奇哉!奇而非特,一切众生都具有佛的正觉智慧,这个正觉智慧跟佛一样,由于妄想执着,就不能证得啦。他就说这一句话,一切众生都具有本觉智,看出奇哉!奇哉!释迦牟尼佛都奇哉,奇哉,奇就是确实奇,然而奇也不是特,只是奇。佛都说奇哉,奇哉,怎么不奇啊;又说不是特,人人都有不特别啦,连苍蝇、蚂蚁都有,地狱众生都有,一切含灵都有这个特。有如《法华提婆品》龙女成佛,八岁作畜生女,特则特矣,特而非奇,这么一个龙的女儿,畜生之别,仅仅八岁,而且还是女的,确实很特别,然而特而不奇,一切众生本来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他已恢复到本来,这个事情不奇,人人都有份。各个现成,所以特是很特啦,一个几岁的龙女就成佛,当然这个是很奇,而就是特,为此一法是最奇、最特,这个经,世尊要说这个念佛法门,就是最奇,而也最特,解释就要提出个论点,要有论据说明。经中说:莲花品,"宝莲佛光品第二十一"。宝莲花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出三十六百千亿佛,每位佛又放无量光给十方说法,极乐世界,莲花都变佛,每一个莲花有无量的莲花瓣,每一个瓣放无量的光,每一个光中就显无量的佛,普为十方说微妙法。这是经文,引了这段经文,这很好,全部把它介绍一下。经说:"众宝莲花,周满世界",宝莲遍满世界,你说这个宝莲是依极,是正极?如说是依,可是华里出这么多光,光里出这么多佛,那是依吗?莲花能放光,光中能现佛,说是依极,是佛以外的境界,不然怎么出光出佛啊,所以是依的话,华以外就没有佛,没有正极,就不能放光,故不能说正,若说是正极,这一切华呀、木呀、山呀、水呀、七宝地而非佛身,你不能说是正极,百千莲花亿叶,就是莲花嘛,那不是佛,怎么能说是正极啊,那是依极。说是正极也不行,说是依极也不行。说众生的情况在这里都用不着,所以叫奇特。若言是因,有因有果啊,说是因的话,那么这个花是阿弥陀佛果德之成就,阿弥陀佛万劫的修行,万德的庄严来成就的愿,这个愿成就啦,这花现出来啦,你说这是因,这是果德的果所现啊,这否定因,欲言是果,然此花是十方世界所生之物,不待弥陀果觉功圆,则不是果。若说是主,则能含十方三世无量慧,含摄一切,所伴甚多;若说是伴,则唯是如来正觉,极乐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弥陀佛如来自心所现,你说伴不行,都是如来正觉,所以主伴也不可说。这么看来,这极乐世界的依正,主伴,一切一切等等都是阿弥陀佛如来自性所现,若说是一法,但一花中就有无量光,无量光中无量佛,无量佛于十方都演说妙法,度脱众生;若说是无量,则只有一句名号,所以《往生论》着说是西方极乐世界三种庄严,菩萨庄严,佛土庄严,这主伴都庄严,这是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净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也就是这一句名号,万德庄严,说一里有无穷无量的法,如是多只是一心所现,所以这个就是奇特中奇特,特中极特,不可称,不可说,不思议之法,也不可安名字,给它安了名字也不对,勉强称之为奇特,这里我们解释了《甄解》的话。
阿难当时看见这个说:世尊现殊胜的稀有瑞相,所以他就知道佛在住奇特之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佛所住者,《净影疏》说:"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诸佛同住,今日世雄(释尊)住彼所住,住大涅槃,能起化用",这个就是《净影疏》的原文,就是今天佛住的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就住了涅槃、大涅槃,这大涅槃能起殊胜的教化作用。《会疏》说:"佛所住,不二乘,菩萨所能及,唯佛与佛之住",又说:佛说三乘随他教时,佛说阿罗汉道,而又说什么阿含又什么唯识呀,这都是三乘随他教,又圆觉乘、声闻乘、菩萨乘,这三乘法随他教,因为众生的根器,就指这个根器,而你又合乎他们的水平,对他们的水平来给他们进行教化,所以称之为随他教,而不是佛,畅开这个胸,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境界呀,今天在那儿,佛就是住自己的,随自己所住,所以放稀有之光,这才叫诸佛所住,这一点就是显出来啦,佛之放光,就平常说法,都说其他法,随他教,今天才是随自所住的,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放稀有之光。《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也。三世诸佛皆住此念佛,故名佛所住,三世诸佛都在念佛,在三昧中念佛,都成就啦,当然都得了念佛三昧,说念佛三昧,念佛当然是在三昧中念佛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么诸佛所住,今天释迦牟尼也是住于诸佛所住的念佛三昧。《甄解》就跟本经更切合,这个三昧念佛称为宝王三昧,三昧中之王,称为宝王。这个念佛三昧可以流出一切三昧。
导师者,指引他人入于佛道者,《十住断法经》曰:号导师者,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导师者,你给众生指出一条正路。导,引导,如导航,导航很重要啊,如长江中很多礁,水又这么急,一个不小心船触礁,船上的财宝、生命就全完了,所以导航很重要。那个导航极重要,海里也一样,很大的油轮一触礁,全完。所以,导师在修行路上更比船重要,示其正道故。这个路该怎么走啊,这是一个解释。第二个解释,《华首经》曰:能为人说无生死道,故为导师,能教人说法,免于生死,出生死。无生死,不是像现在这个一般的世间人,说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啦,不是那个意思。出生死,不是根本没有生死之说,当然这一切生死如梦幻泡影,你梦醒了就没这些事啦,所以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觉后空空无大千正好是出生死啊。你在梦中不醒,那就是生死相续。导师者这才是导师啊。《佛报恩经》曰:大导师。加一个大字,大导师者,以正路示涅槃经,涅槃是佛最后的果。涅槃三德,一条正路示出涅槃,这是涅槃三德,让他得到无为,不是有为。我们现在往往若起精进心,是妄心精进,结果要精进心,这个是妄念,不是精进,有为啊!主要是引导佛徒弃舍有为,了达无为,才能直趋涅槃,证到常乐我净。所以我们要正路让他得到无为,常乐我净,对"常乐我净",我净两字省了。所以凡夫四倒,阿罗汉四倒。本没有我,凡夫执着有我,把极脏的东西,认为很清净,我追求啊,可美啊,可爱啊,所以我们是无常,转眼就是空,还以为去遛个弯儿商厦啊,乘凉啊,命就没啦。这一切无常啊。无常中以为常啊,无我中有我,以为这都不是苦事,而是很乐啊,要说实在是苦事,自己觉得很乐,其实都是苦,没有乐,就是个苦啊。凡夫的四倒,无我当作有我,脏当作净,无常当作有常,拿苦当作乐。到了阿罗汉,他就都解决啦,他就没有这些啦,他有四倒。而不知道菩萨的常乐我净,他没有妄我,还存有真我。真我实际上也不可得,虽然他不是断念,这个境界很微妙。这种乐超过一切世间,常乐不是无常,本来无生死,本来无生死就无灭啊,那无灭常乐,最清净。这是阿罗汉的四倒。事实上一切学问,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先是山是山,水是水;然后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然后山又是山,水又是水。就像写字,未能险绝,先求平正。你不能写到险绝,先要平正。既能平正,力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文章也是如此,先是没有波澜,有了波澜,还要趋于平静。所以研经很难啊,这个地方是最难的地方。一个就是平正,还是不能险绝的平正;既能险绝又归平正的平正,形式内容还一样。这都是如此。所以大导师,用正路示涅槃,得到了无为的常乐我净。《甄解》说导师行者,什么叫导师行者呢?导师之行是什么?是弥陀世尊平等接引无所遗故,前边已经讲过了,是导引众生,到了常乐我净。这个《甄解》的好处就是结合了这个经。那么世尊平等地,平等地度没有分别的。不是对聪明人、愚蠢人有不同,对于好人坏人一律平等,大悲普度啊。更不用说这些人跟我有怨,那些人跟我亲,是平等的,无所遗故,没有一个剩下的、遗弃的。遗就是遗弃不要,不舍一个众生,这个是导师之行。大导师就指弥陀,他以本愿引摄五乘,把阿修罗这一趣打散,就成五趣,就成五道,说成六道,就在这儿把阿修罗立为一道。把阿修罗打碎,有天阿修罗归天啦,有人阿修罗归到人啦,有畜阿修罗归到畜道啦,有鬼阿修罗归到鬼啦,那么这个阿修罗就不成为一道了啦,这就是五趣。五趣六趣都通啊,阿修罗也有特别的特性,他就是嫉妒、逞能、好胜,这是他的特性,而且很有能力,有人说奇异功能这都属于阿修罗类。阿修罗不见得是骂人的话,阿修罗很苦啊,但一般地说他嫉妒,他就要破法,他嫉妒释迦牟尼佛,他不服,这个是五趣。这个本愿都引摄,其实这五趣就是六趣,把阿修罗分到其它里去了。所以释迦牟尼正要演说无量寿经,正是行弥愿之所行,所以说最胜之道,导师之行。下面他就说一定是这样啦,今天入了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不但是导师之行,而是导师之行中最殊胜之道啊。
底下是他的想法。他说去来现在佛佛相念,这三世,过去、未来、现在,这佛跟佛都是相念的,同心啊,他相念啊,同一个志愿。我现在是最胜之道,这是他的话,为什么这话又没明说,他说最胜之道必定在念佛,他说佛佛相念,今天世尊你是念过去佛呢?还是念现在佛?《合赞》的说法,佛佛相念,今天的佛也是在念诸佛,然而现此奇相是何缘故?经文说,你是念什么佛呢?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这个意思前面说过啦。不知道佛佛相念,是念过去佛呢还是现在佛?不是念佛的话,何以今天光明显耀,如此殊胜呢?这里解释这一个问题,就是念什么佛。
底下就是世尊的回答,"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悯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雷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世尊告诉阿难,善哉善哉,善哉就是好啊,连说了两个好,称赞好呀好呀,赞叹阿难提出这个问题,汝为哀悯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为了哀悯,哀就是悲哀,就是悲悯,其实哀悯就是悲悯,古时的文字和现在文学习惯还略有点不同。悲悯就是拔苦,利乐就是与乐慈心,慈心与乐啊。善哉善哉,你是为了救度众生,给众生拔苦啊,让众生得到安乐,这一切众生得到一个正果啊,你是这样的心啊,所以你才能够问如是殊胜之义。你才能问这样殊胜的意思,这就表示阿难问,世尊非常欢喜。《净影疏》说阿难所问"称机、当法、合时",是相称合的,称这个机,当法就是恰当,这个法当令不当令,就是合不合这个时;当令这个法,合时,时也合的,机法合;机、法、时相合,时节这个法都相合,所以说世尊就欢喜。《甄解》说:"所问称可佛心故",这个问题正称佛的心啊,经中说,只有两个人善报佛恩,一个善问,一个善答,所以提问题很重要,善问提出好的问题,这两个人善报佛恩,善问答的人,他就善问能答,这个法门就转啊,佛就赞叹他,你是因为一个好心才能问如是殊胜之义,能问如是微妙之义,微妙两字,法体幽玄故曰微,绝思议故曰妙,不是微小的微,微小有什么可称赞的,这个微现在作为空间,很多高度的空间极微小时他才能通过、穿越,咱们这个空间随便透过。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笼子养了两只鸟,人不能进去,鸟也出不来,蚂蚁随便出入。微不是微小之微,而是微妙之微,绝思议故曰妙,你没有法子说啊。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一个妙字讲了九十天,九旬谈妙啊,就是说不清楚,说九十天也说不清楚。绝思议称为妙,这佛法甚深甚深,讲部经只一个妙字讲九旬,如是微妙之义,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能问这样的问题,是个很深入的问题,世尊就是称赞他。汝今斯问,现在你问的这个问题啊,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是一句。底下是布施累劫,布施又是一句,布施一切连动物都在内,这个功德很大。一天下,我们说四天下就是四大部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古时候有些人把它误解啦,他把这四大部洲都认为是在地球上,认为须弥山就是昆仑山,他都这样解释。这个解释肯定是错误的,他说须弥山日、月都绕须弥,那么现在咱们说地球绕太阳,他说须弥在地球上,那就是太阳绕地球了吗?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那时还说的很有误会,说北俱卢洲是共产主义什么,衣服、菜很丰富,要什么有什么,男女之间毫无约束种种的,就是苏联。这事很荒诞,这也不对,科学不发达,有错误很难免。大家更多的人是随顺,现在确实有外天来的事,现在都在争议外天来人,前两天电视还说英国每天发现这个。科学家观察,电视屏幕中看见远处飞来的东西放亮。这就是四大部洲,还有别的呢,这只是一个小天下,另外还有无量的银河,银河中有无量的日月,这个天是非常之大啊,一天下就等于一个南瞻部洲或者什么,你这个供养是你供养一天下的阿罗汉、辟支佛,你都供养啦,也胜于你来布施诸天的人民、蜎飞蠕动,蜎是带翅膀的小虫,蠕动就是小爬虫,累劫就是时间很长。这一切人间各种生命以至于小生命小爬虫小飞虫都布施啊,胜于累劫的时间这种布施,供养普天下的阿罗汉、辟支佛,这样的功德大于一百一千万倍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太殊胜了,所以我们刚才说什么人能报佛恩,善问有这么大功德啊,何以故,是为什么?因为你的问题引出了佛的回答,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这个问给我们现在极大的启发,因为你这个当来,从这个问以后,当来就是以后,当来就是未来的,诸天不但地球各天界、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一切含灵,包括六趣天的最高,把天啊、阿修罗啊、人啊、畜生啊、鬼啊、地狱啊,一切含灵,含有灵性就是众生,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都因你这一问,他将来得到度脱;因为这样一问,佛就说这个法,佛要说这个法,这个法就宣流,将来这一切含灵,都是因为你这一问而得度脱。这一问大家要知道,这里的当来一切含灵包括咱们今天在座的诸位啊,咱们能在这一切之外吗?所以要把自己把自己摆进去。当然现在我还不生信心,那就是时间还不到,最后还要等弥勒菩萨都得度,弥勒菩萨接受了释迦牟尼佛的无量寿经,拜托弥勒,弥勒也要弘扬无量寿经,皆因此问而得解脱。结了佛缘的人,到了三度龙华,就开始得度啦。这一句就是赞叹的话,这个经句很重要,所以各种修持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好处,真正到了很多,你看其他佛国,很多佛国,很大的菩萨,还往生极乐世界啊。这就是不直接,我们是凡夫,就能到了凡圣同居土,你如果到了其他佛国,成了菩萨之后,还有很多无量的无边的都在往极乐世界里跑啊。
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三世。什么是无尽的大悲心,《普贤行愿品》曰"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诸佛的本体就是大悲心,悲心是极端的重要,密宗的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都是从悲心出发。诸佛大悲心而为体故,又说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这棵树要开花要结果,你怎么办呢?你得拿大悲水去浇这棵树,就是饶益众生啊,这样它们才能开。诸佛才能够因为你浇了这些树,你才能够得到智慧花果啊。无尽者,无有穷尽,这愿有无穷无尽的,诸佛菩萨是无尽的大悲。"矜哀三界",矜哀者,怜悯。三界悲悯啊,怜悯三界的一切众生啊,所以出兴于世。佛早已成佛啦,佛就是为了度众生,开佛知见,才能度众生,这是一件事,所以出兴于世。《法华经》曰:"诸佛世尊唯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法华经》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正是佛之知见,佛是这样出兴于世。
光阐道教,欲拯群萌。光是光大,阐是开也,光大开演正教。拯是救,是帮助、救度。群萌,萌是发芽,群萌就是众生,欲救一切众生。《会疏》曰:"渐顿各称所宜,随缘皆蒙度脱,故曰拯群萌。"他说有渐法,有顿法,佛都让称众生之所机,让他们都得度脱这是拯群萌。欲拯群萌,欲这个字就是愿,是要,欲是愿这里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承上。咱们不是说诸如来以大悲为体吗,所以就是度脱一切有情,没有让他度的也度,不安的让他安,所以要光阐道教,这件事就是欲拯群萌。第二呢,为什么要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如来愿众生入弥陀海故,所以这个就是《会疏》说的这个欲字,是指释迦大悲所愿。惠以真实之力救度众生的这个内容,《甄解》说:"诸佛所以出兴于世,欲说弥陀愿力,惠救万众生,将为本怀故",他就是要说诸佛出兴于世,就是要说弥陀的愿力,拿这个来救度众生,这是显示出诸佛的本怀。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联系起来这个力量很足,说欲拯群萌,我怎么拯呢,我就给他真实的利益,不是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有的人忙了一辈子,也没有给众生真实利益。说佛出兴于世,阿难这么一问,这么要紧,佛的本怀就是这么一件要紧的事儿,要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彻底的、究竟的、真实的、长久的、不是虚幻的暂时的。惠就是惠施,恩赐之义,赐给他真实利。按善导大师的意思是指弥陀誓愿是真实之利,所以日本承善导大师的教化,我们中国对善导大师中间有一个错误的记载,以为他自杀啦,我当年看到他自杀也觉得对他不满,后来才知道,在居士林那个时候,特别给善导大师另外写了一个传,不是自杀,他没有自杀。自杀那是问话的人,记载有时候,读书不能太片面,常常有错的,尽信不如无信。我们说沙里淘金,沙里有金子,就这么一点点,其余的都是沙子。这个在哪儿,谁都不知道,是日本人考证出来的,在道宣著的高僧传里头,略在那个焚身类里头,也没提善导,他就提了这么个问题,怎么这个焚身,怎么那个焚身。就提了这一段,有一个人问善导大师,他说念佛,最后念佛,他就念着念着死。你念着佛死,死的时候还念佛吗?那么好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着就跑到山上跳了下去,所以上头跳下去的人是问话的人,不是答话的人。后来是记载错了,说善导大师从上头跳下去了,这是错误的,所以日本人对善导恭敬到了极点。说第一代祖师是阿弥陀佛,第二代祖师是善导,第三代祖师是日本人,他不大看得起中国这些个净土宗的大德,日本人接弥陀过去了,有时加昙鸾、道绰。善导大师的意思,这个真实之利就是弥陀誓愿所能给众生的利益,善导大师自己的偈子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十方如来所以出兴于世为什么呢?"唯说本愿海",善导大师讲的很绝对,唯就是唯心唯物的唯,唯说,唯说什么呀,唯说弥陀本愿海,只是说弥陀本愿海啊,所以善导大师这个赞叹。在中国,实际上中国后来很多大德,他们参禅开悟了,都不像日本大德说法这么畅,大畅本怀。没有什么委屈,他也是尊善导,一直他是相传的,一代一代老有人。《甄解》就赞叹善导的话"此今家独步妙释",只有他单独可以走到,这是独步,走到最高的,独步妙释,没有人能跟得上的,微妙的解释。真实之利,善导大师有个解释,《甄解》就来赞叹"他人所未谈也",别人谈不到。顺此祖释以弥陀愿为真实利,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就是什么呢,就是转达弥陀的本愿,教化众生啊!那么以真实之利就可以八万四千法门作为光阐道教,如来光阐道教,那就弘扬八万四千法门,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那就是教导他们跟弥陀大誓愿海啊。只要是这个第十八愿,只要持名十念必生,至心的念十句必定往生。下边《甄解》讲了很多,我们从他讲的里头重点的讲一讲。真实者,就是佛的智慧为名号,这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法藏,在因地中法藏,就是阿弥陀佛发这个大愿的时候,他当时是国王,出了家,出家之后,法名叫做法藏,这时候他发了四十八愿,他是在因地所成的真实,所成的真实你把它开展起来,就是四十八愿,真实五愿里头就包括第十八愿,后边再解释一点,合起来就是一句名号。我们常说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一乘大愿之海。一乘:一切众生成佛的称为一乘,一乘是愿海。六字名号,这个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因中所成就的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开演了这个真实之利,开之则就是真实五愿,合起来就是一句名号,因此贯通于教、行、信、证,这个教,所行,所信,所证,所谓的真实之利是什么,就是名号之大利,这个大利之所究竟,这个大利彻底是什么呢?即是无上涅槃妙果。《甄解》又说,真实之利,是对权假方便,一个是真实之利,一个是权假之说。权假之说,说到阿罗汉,后来又到了法华,就告诉他们:"这是化城,你们走累了,在这儿歇一歇",实际上是没有的,不存在的,你们还都要成佛,这是权假。真实之利跟权假是相对的,不是一样的,所以既然这样的话,你把世间的法,看成小乘的法,那小乘法是真实的,世间法就是假的。你得了诺贝尔奖金,一天到了八宝山,都是假嘛,还是假吗?你还有什么能带的去啊?所以世间法都假,小乘是真,证阿罗汉那是真,那是以小乘相望权教的大乘。权教都是世度菩萨,就是入世去度众生,就好像舍利佛前生到处去修六度,向他化眼睛,他就退心了,这是世度菩萨。以小乘望权大乘,权大乘是真,而小乘是假,佛说这个阿罗汉是焦芽败种,他没有利他的心,权大乘利他啊,以权大乘对实大乘来说。对华严、法华来说,那就小、始、终、顿、圆,你把始教、终教来对圆顿教来说,你这个始教、终教那就是假的啦。终教当然不错啦,《大乘启经论》说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如来藏,但是他规定你必须三大阿僧祗劫,法华刹那间龙女成佛啊,他这个不真实,他那是真迹,谁都听见啦,这样的话怎么佛说法华还有五千人不听呢?他不听,听不下去,不能勉强。以权大乘望实大乘,实大乘是真,权大乘是假了。以华严、法华等实大乘和弥陀十九愿来比,十九愿就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这是魏译本的,这里至心发愿错了,应当改一改,他说这个就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往生极乐世界。十九愿是真,而华严、法华是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