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7)

发布时间:2024-02-19 13:47:51作者:大悲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7)

无量寿经讲座17(第二品)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 、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正士 的含义《度世经》曰:开士、大士、圣士、力士、正士等,皆菩萨之异称。又日本 甄解 云:正是正道,士是士夫,士大夫嘛。我们常说士是士夫,是在家的称号。此等菩萨外现凡形,外现凡形跟凡夫一样,内深达正道。居家名为正士,因为什么呢?外现凡俗,我们在家人都称为俗人嘛。我们跟出家人比,我们称为俗人嘛。我们很俗,这个是在家菩萨。这十六正士是在家菩萨的简称。 会疏 说十六正士。《文殊师利严净经》说:菩萨八万四千及十六正士。这个经也是十六正士,则明知正士之名,云居家菩萨。他比 甄解 讲的更清楚。正士是什么,是在家菩萨。这一点没有疑问了。为什么十六呢?密宗把十六表示圆满无尽。《出生义》里说,有恒河尘海的数量,把其中标举出十六位,那么尘沙的数,也不出这十六位,这是表法。这十六正士,也表示无量无边的正士。

贤护等十六正士 经论中常见。《胜思惟梵天经》及《思益经》列十六个名字。《智度论》也标了十六,但仅列了六个。《思益经》说贤护有的翻成善守,是一个意思。翻成中国文字,贤和善一个意思,护和守一个意思。所以有人翻成贤护,有人翻成善守,为什么称为贤护、善守呢?因为众生只要听到这个名字,就功德很大,今天我们大家听到这个名字,必定得三菩提。三菩提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名号有如此的功德。佛也叫做善守,闻名就得功德嘛。他就善于守护大众呀,成为善守,成为贤护,这个就说这位菩萨的功德。在《大方等大集贤护经》里贤护为名,说:王舍大城有优婆塞,名曰贤护,为众上首。所以有的人,当然居士还是俗人,有的人就轻视居士,这也是自身分别。当时佛在世时,维摩诘居士,那时诸大菩萨都不敢不听他的话,只有文殊说我勉强试一试。相示金粟如来的化身,这贤护居士就是出生在人间,而是这么殊胜的大菩萨。又《大宝积经》:贤护长者会。这个法会做贤护长者,佛说贤护长者种种快乐的事:其受快乐果报,虽复忉利帝释天王,犹不能及,况复人间。说他虽然现在人间,他所享受的福报,他的财富,他用来做功德,不但人间不能相比,就是忉利天王,帝释都比不了。名义集》里说: 发陀婆罗 ,翻为贤护,不但自己护持自己的贤德,并且也护众生,所以名为贤护。又称贤首,因为他位居等觉,是一位等觉菩萨,是贤中之首。贤护正士虽示现为王舍城中父母所生的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身,但他的实证,是一位等觉菩萨,已超十地,再进一步就是妙觉了,就与佛相等了。贤护正士示现为生在王舍城的一个普通人,但已是证到了等觉的在家菩萨。这是维摩诘之外又一个极殊胜的在家人。听到他的名字,就必定可得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种菩提。这一史实十分重要。还有《般舟三昧经》说,贤护菩萨是念佛三昧的发起人,这就和净宗更有因缘了。他亲见了阿弥陀佛,所以他为众上首,参加法会,帮助释迦牟尼佛来宣扬念佛三昧无上法门。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中之王,一切三昧中之宝,所以称为宝王三昧。很多菩萨是他方世界的大菩萨,显现化现到这个世界来弘化的。这里都有经典根据。有一部分名字的人,在经典中提到了,从此我们可以推,没有提到的,我们可以这么说,当然贤护肯定了,已成为等觉菩萨啦。其他也都是他方大成就的菩萨化现。化现,现在家的身,来助佛弘化。这个在注解里写的很详细,这个为证据的。再有把十六正士的名号作一下解释,每一位的名字等都很深奥,这里写的很清楚,我讲也只是念一遍,大家自己看一看。

下边我们要说一点,为什么在这里特别标出十六正士作为上首,这个在注解里面没有发挥。这个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为这个法门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将来的社会情况。因为科学越发达,分工越细,事情越多,有好多事情都要有人去做。你还像上古之士,很多人入山修行,一切事不问。现在出家人还要问问事,所以不能都出家,而是在家身,并且还要继续修,这种修持从净土宗最合适啦。清末沈善登居士,作了一个《报恩论》,他赞《无量寿经》观点是很不错的。他赞叹净土法门,他说: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所以当前就很需要,如这个社会都提倡出家,都出家了,国家不行,怎么办呢?一定有很多在家人,把各种事情办好。这个净土法门,不需要离开佛法就行了世法。所以《无量寿经》国外都是把它制作成录音带,我在美国他们开着车听的都是佛法,现在净空法师正在新加坡讲《无量寿经》,法会很盛,印度法师都来听,外道都来听,外道听了之后都很欢喜。知道什么是正法,他们听到录音带,他们马上发愿,复制一千份,当时已登记出去七百份。他们听了录音带他欢喜,他们就去经,他们欢喜,听了很标准的发音,广播电台主任朗诵的。他们说是我们学习中文的好机会,所以种种在弘扬。因此你在厨房做事,在开车都可以听经,都可以念佛嘛。念这一句佛什么时候都可以念。黄打铁,他打铁的时候都在念,他就成功了。拉风箱,一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打铁也是一下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锤子一下,所以离不开佛法,就行了世法。这简单啊。你在念咒就不行啦。那要用很长的时间在那念,中间不能打岔。佛号就六个字,任何时间都可以念,在时间里抓住一个空,念了一句,念了两句。你就不离开佛法,就行了世法。无碍而且是不废除世法,可以证到佛法。这是净土法门特别殊胜之处。特别适合在家居士,把以把十六正士列为上首。把他特别表现出来,在上首里根据 甄解 的讲法,比净影强一点,我们采取他们的注解。

普贤、文殊是会中的上首,是全体的上首,所以一上首就列出普贤、文殊。弥勒菩萨是当来贤劫成佛的,就是他们都来的,将来九百九十六位菩萨都来了,这些未来的佛都要弘扬净土法门。他们都参加法会,这一切贤劫的菩萨以弥勒为上首,这一切在家菩萨就以贤护十六正士为上首。根据日本人解释就很清楚了,他说上首是在家菩萨之上首,弥勒菩萨是贤劫成佛诸菩萨之上首,文殊、普贤是释迦会上的上首。一切在家出家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共同的都在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从这开始一直到最后第二品的末了 不可思议 这句话,都是赞叹上首普贤菩萨,会中的一切菩萨,他们的圣德,这个赞叹都是如实的。佛法就是真语者、实语者,讲经也是如此。经典很深,你把他讲的不足不够。本来德很大,你把讲的很小,这叫减损德,这是一种谤,减损谤。如过度的把他称扬的过了份,也是谤,叫争议谤。佛教是不说过份的话,都是如实的,这一切德都是如实而说的。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 ,究竟彼岸。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 这个大士就是菩萨。普贤之德,上品已经说了,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大愿王是 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这是十大愿王。这个愿王在人最后的时候,一切诸根败坏,什么都不行了,什么也不能跟着自己,在这个时刻,唯有愿王不相舍。,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一部《华严》归结到这儿。净空法师本来讲《华严》、讲《楞严》,讲了很多,最后讲《华严》最后一品时,不动了。他现在专修、专弘扬净土法门。这个等于总结嘛。普贤,这个人自然在莲华中生,蒙阿弥陀佛授记,在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从无量的智慧,随顺着众生的心为利益,并且能够在烦恼大苦海中救济众生,令其出离。怎么出离?无所出离,皆得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就是大家都遵修普贤大士的德。这个十大愿王,第十愿 普皆回向 ,这个 普 字,表示普贤菩萨名号中的普字。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都显出普贤的贤,如此的勤劳,无有疲厌;一直礼拜、忏悔,一直恒顺众生。所以十大愿王,显出普贤之普和普贤之贤。《清凉疏》说:果无不穷曰普。果位没有欠少的,穷尽了果位,一切圣德,没有不圣的,没有不穷的地方。所以 果无不穷叫做普 ,普皆成就。 不舍因门曰贤 ,虽然他有无上成就,他要从因地果度众生,到了佛就没有什么叫众生。所以真如,一切都如啦,没有一切分别了。他因地方发了愿要度众生,不舍因门之所愿,还示现菩萨身,来救度众生,这叫做贤。这就看出经中普而为上首,普贤是位后的普贤,上次说普贤有三种:位前、位中、位后。位中正是在等觉菩萨,位后的普贤他已成佛了,又示现菩萨身来救度众生。也是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在咱们国内,不像日本这么尊敬,日本人对善导大师尊敬到极点了,非常亲切。他们就这么说净土宗第一代是阿弥陀佛,第二代是善导大师,第三代是他们日本人。诸多大师中他们最尊敬善导,称为今家,非常亲切了。日本人说善导在日本他的光辉普照,所以日本出了不少大德。我们中国,大德都是禅宗开悟的。日本尊善导,善导的观点跟密宗一致。指方立向,即事而真,很多观点跟密教观点一致的。普贤大士在偈中云: 我即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愿一切众生,都到无量光佛杀。这是普贤之大愿。这普皆回向是大愿的结晶。阿弥陀四十八愿,摄一切众生,也正是普皆回向,普皆深入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普贤大愿跟弥陀大愿是一个愿。普贤的十大愿王我们也可以说跟阿弥陀佛大愿第三十五愿很一致。三十五愿中说: 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成为补处菩萨。当前弥勒菩萨就是补处菩萨,他一定要补佛位了。是决定的了,不可能有其他的变化。所以五十多亿年之后他就来了嘛。普贤菩萨,当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下边另一个菩萨又在兜率天内院,他在那补。贤劫中一千位佛就是这样的补。只要往生极乐的一切众生,他一定达到一生补处,补佛之位,必定成佛。在极乐世界达到一生补处,补佛了。但是也有不在极乐世界,只安住极乐世界。他本愿要为众生啊。他要被着宏誓的铠甲,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都修菩提行,行普贤道。弥陀三十五愿提出了,都要行普贤道,在会中参加的都是和佛的三十五愿相合的,都曾生极乐世界。但是,他要被宏誓铠教度众生,到各方游化行普贤之道。因此法会中的圣众,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个愿以后我们在讲四十八愿中再详细讲。

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这两句一开头赞这些大士的实德。有权有实,实是本体方面,权是属于用的方面。权和实,在说《法华》之前佛说有三乘教,这是权说,权巧方便,到了说《法华》时开权显实,没有什么三叫乘道,只有一乘之法,全是大白牛车,没有羊车、鹿车,都是大白牛车,都是成佛一个法。这是开权显实,从权把实引出来了。一上来说实大家不能理解,不能信从,从不能信受,必须权说。权说也十分必要,万分必要,没有权大家无从得到实。但是权必定是权,最后佛还是要把实话告诉大家,所以显实了,所以权和实就这些分别。上来这两句赞叹这些大士参加大会的圣无量无边,没有数。人是两万人,比丘就一万二千,还有居士。男居士、比丘、女居士、比丘尼,一共是两万。但是诸天,以及天龙八部,诸大菩萨这里没有数量。一切菩萨圣众是他们的实德。这两句 具足无量行愿 ,无量者,《摄大乘论释》里说:不可以譬类得知为无量。这个数没法说,也不可能用譬喻说的清楚。恰恰把他说清楚没有办法,就叫做无量。  行 谓六度四摄等大行。愿是希求出世间叫愿。有愿必满,希求出世间成为愿。一切众生生极乐世界这是愿,如若愿意发财这不成为愿,这不是出世间的。愿以导行,行愿里的愿能导行,有愿才有行动,行以满愿。行是有行动,有好多音都简化了,要有行才满足你愿。行动像腿像脚,愿像眼睛,愿来导引你的行动,行动满足你的所愿,这两个是相辅相成。 具足 是具足无量的行愿,这一切都圆满无疑了。这些大士,来会的大菩萨怎么样满足无量行愿呀?《普贤行愿品》里说:到极乐世界已,即见阿弥陀佛......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以往生之殊胜,难思呀。所以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只有用《华严》的道理才能解释。一即一切,一圆一切圆,一真一切真,一念相应之下,所有的行愿都成就了,这是最顿的情况。例如拿一把丝,用最快的剑一剑下去,一根丝断了,所有的都断了。又如染缸,染一缺布,染成了,一缸都成了。不是一根一根去断,也不是一块一块的、一寸一寸的染,而是一成一切成。这样的道理,一和多是一致的,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在圆顿教中才能理解。不然像渐教,渐教是什么?像登山,也不是不好,很好,很实际。登山者,上一步,高一步,看得广一步。再上一步,又高一步、广一步。最后登到山顶,看到的境界跟在半山腰是不可能知道的。渐和顿是不一样的。这在净土法门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从这点可以看得出来。往生极乐世界之后,面见阿弥陀佛,听佛在说法,一念之中和佛相应,所有的行愿都成就了。所有来会的大士具足无量的行愿。行也具足就是圆满了。行和愿都具足了,这一切大士是从果向因的。这个 注疏 说已经到了果位了,而示现因地的,以弥陀的善巧方便加持回向,都能成就无量,超出十地诸圣的行愿。这些大士都是如此。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如果说这一句功德之法,是我在里边安住。如这样体会,就把这一句体会浅了。如前几天碰到一位在台湾讲经的,讲《楞严》、讲《维摩诘经》,讲六祖《坛经》。他一说,我说你讲错了,有时不是讲错,就讲浅了。讲浅了也是谤法,叫减损谤。一切功德法,指佛果位的无尽的功德。再说具体一点,无尽的功德本体。功德两字的解释,根据《仁王经疏》曰:施物名功,归己曰德。做功德,功德是什么意思?物就是指的众生,我们布施从给的,不管是人,放焰口是施鬼,放生就是布施给众生。放焰口是救济地狱,把利益能给自己以外的就成为物。不是把东西给了就是功,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能把利益能够传给其他的一切含灵,这叫作功。归己曰德,消归自己的叫作德。所有的读经都要消归自己,不只是念经文的话,把这个圣意,消化、融化到自己,消归自己,消归到自己的本心,这是德。在本经的功德法中,《净影疏》解释的很好, 功德就是功能 。你有这种能,才能有功,功就是功能。一切修行的行动,都可以有让大家得到利益的这种功能,所以叫做功。这个功是善行嘉德。我们的行动是我们的善行,他出了功效,他行善必然有功效,让对方得到利益,得到好处,得到真实之利。这个功效是行善自然的本有的结果,称为嘉德。作善就是如此,就得这个结果。譬喻水,水没有不清凉的,清凉就是水的嘉德。行善必然让对方得到利益的嘉德,就叫做功。 德体名法 ,这个德的本体就叫法,这个法字本来的含义是从。梵云达摩,达摩通于一切,无论大、小、有形、无形、真实的、虚妄的、是事物的、道理的,一切一切都称为法,只要是有为的都如梦幻泡影。法字的含意本来是这样,这里把德和体叫做法,这是《净影》特别重引的特别含意。这法可以表示一切东西,也是这个本体。就是代表本体。这一讲,安住诸佛无上智慧的果德之法。因此一念中圆成无量的行愿。这两句文字意义就深刻了。这两句是在全段一切文字之上总纲。

安住于本体,就是《金刚经》中的如如不动,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具足无量行愿,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是寂而常照,照而恒寂,种种的意思都在这两句之中。所以佛法很深,全靠自己,自己深,所见的就深。你自己浅,你领略的就很浅。全在当人,当人很有关系。所以六祖说邪人行正法,正法也邪。正人行邪法,邪法也正呀,所以当人很重要。这两句懂得了,安住于一切如来所得无尽功德的本体,具足无量这些等觉菩萨的行愿。这两句,就概括底下一切话。法的意思就叫轨持。轨的意思就是轨范,能生悟解。例如 无常 可以使人生无常之理解,叫能生悟解。持是住持的意思,是不舍自相。 安住一切 ,刚才已经说了,如如不动。安住者,《会疏》说就是不动的意思,安住什么呢?因为你德达到了不退,退就变化了,不退就安住了。无德不具足,所以是一切呀,安住一切是这个意思。这两句贯注全篇。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 这是赞大士的权德,权德就是用,安住如来果德本体之中,就是如如不动之义。可马上游步十方,就是于极乐世界,不起于坐而分身尘刹。游步就是游行、游化的意思。十方就是一切地,一切空间。游步十方,他在十方游步,游戏于十方呀,也可以说往返于十方。他要旅游,在极乐世界旅游比我们这里广的多。他们一顿饭的时间,就到我们这,到兜率内院见弥勒,打来回,那比光速快的多。咱们世间的速度,以光速为极限。极乐世界十方佛土,这么远打来回,就咱们这一顿饭时间。游戏神通,自在游行。极乐世界往返很多,极乐世界到各方佛国赞叹供养、说法,其他圣众也到极乐世界去闻法。所以《无量寿经》中就有阿弥陀佛说的法,大家到极乐世界听了阿弥陀佛说法,弥陀说的是什么?这当然是释迦牟尼佛转述,他转述我们也知道阿弥陀佛说的是什么。彼此都是游步十方的,不但极乐世界,还有其他世界跟极乐世界往来很频繁的。 行权方便 ,权字对实而说,权宜,权变之意。我们俗语说这人通权达变,不死守规章制度,古人说男女授受不亲,这是古时礼节,你死守礼节,嫂溺援之于手。嫂嫂掉河里啦,你用手把她拉上来可以不可以?你若男女授受不亲我不管,这就不行权方便啦。我们的戒律也是如此,都通权达理,所以很多人说这个戒律不行了,实行不了啦,要废除,这个话都不成立。这都是极合情理的,怎么说不行呢?你不研究,这个地方你嫂掉河里你授之于手是合法的,是合理的,不是不合理。这就叫通变达变。 行权方便 ,方便的意思,方者法也,便是用也。我们先粗浅说方是方法,便是便利。方便是行的通的都能让众生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些办法是方便。《大集经》说: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 方,如按佛教说,含意还要严格一点。能让众生都能趋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行一切的方便,即为方便之法。又如《法华玄赞》说: 施为可则曰方。 你所做的,可以做为法,则叫方。 善逗机宜曰便。 逗机是说法的人,善逗发或者针对,逗发比针对还要高一点,针对就是你已达到这个程度,我在你这个情况之下,予以提高。逗呢,只这个程度不够,我还用权巧,使你达到这样的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我逗出来的,再给你提高。观机逗教,观机是一看你就知道你是什么根机。而且我还能把你还没有发动的,没有达到的的情况,我给你逗到这种情况。在这种水平之上,再给你接一下。所以善知识难遇。真正能做到善知识的能善逗机宜。不是每个人尤其是禅宗,让他开悟,所以很多要逗他的机来。如:德山龙潭。德山刚一出房门,外面黑,就回来了,龙潭点了一个纸煤子递给他,德山刚一接,噗一吹纸煤子灭了。这就是逗他的机。德山当下恍然大悟。因为他正想接这个纸煤子,出去好走,天是黑的。谁知道给他纸煤子又吹灭了,要是完全不可理解,不理解他的思想没有用。这叫逗教,逗出来。讲《无量寿经》的单行本,只有唯一的《净影疏》,《嘉祥疏》没有单行本,流行的只有这一本,国外也流行这一本。《净影疏》说:化行善巧,随物所宜,种种异现,名权方便。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 是什么意思呢?《净影疏》解释的很好,一种是善行,一种是化行。你所教化,你所这种行,非常善巧。随物所宜,随着物去度众生,随众生所相宜的种种异现,不是说怪异,你种种不同的显现。如孔子他弟子来问孝、问仁,什么叫仁什么叫孝,各人所问,回答不同,这个叫做宜。恰恰对你的病,你有病,大夫药铺就不一样呀。药铺只说有什么药丸,叫你吃什么药丸。大夫根据你的脉,给你开药,开方子,各各方子是不同的,这个是异。你不能理解为奇异怪异的意思。根据随物所宜,种种不同的异现,不同的药方,这个叫权方便。如前所说都让他趋向三藐三菩提,这个叫方便。这个还不是一样吗?这个随物所宜,种种异现,干嘛呢?还是让他趋向三藐三菩提。所以把许多故事会到一块,就很清楚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 。这是这样。熟知一切善巧稳便之法,妙契众生根机。导向,这个导字就有点逗的意思啦。把他引导,要他向他究竟的果觉,这个叫行权,或叫行方便。就是行权,行方便。

下边是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这里诸会中诸大士都是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入者《嘉祥疏》解释为 解契宗源 。解,解行证契,契,契会,大开圆解,到宗的源流,到了本源叫作入。《净影疏》说: 证会为入 。证,信解行证的证,会契的会。 入 ,契会证入之意,也正是《法华》中的入佛知见的同一个义。 藏 字怎么讲呢?《嘉祥疏》说: 名理为藏 。理就是实际之本体,这个叫做藏。 佛法藏 是什么呢?是法性的理体,理的本体,法性中含藏无量之性德,因此称为 佛法藏 。这是嘉祥大师的解释。又法性中含摄一切佛法,叫做佛法藏。我们根据《嘉祥疏》 名理为藏 。佛法藏就是法性的理体,包含无量的性德叫佛法藏。入佛法藏就是,《法华》中有这样两句: 善入佛慧,通达大智 。入了佛的慧,和入了佛的知见一样,通达大智,这个意思是一样的。《甄解》解释说: 如来一切功德宝藏,佛果的功德。此之功德大宝海,说言佛法藏,即是佛所得一乘也。 佛这一切功德的宝藏,这是佛果的功德,这一切功德的大宝海,叫做佛法藏。佛法藏是什么呢?就是佛所得的一乘果。一切众生究竟皆得大白牛车。一乘都得无上正等正觉。《甄解》的解释会中的一切菩萨,都入了佛的法藏了,入了佛的功德之海啦。因此大权示现,从果向因,从果位向因位,都已入如来一乘果海,但还不舍因地修行。所以到法会来,赞助释尊也,来宣扬净土法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