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二十三

发布时间:2019-06-26 04:47:04作者:大悲咒快诵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二十三    碣五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七种礼佛(出法苑珠林)

谓天竺勒那三藏睹此方俗不习礼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令人知我漫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身心礼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礼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礼】谓人礼佛身虽设拜无有敬心外睹似?内怀我慢是名我慢礼。

【二未名礼】(又名唱和礼)谓人礼佛但为要其修行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而实无殷重之心是为求名礼又名唱和礼者谓口虽称唱佛名心实驰求外境是名唱和礼。

【三身心礼】谓人礼佛口唱佛名心存相好身业翘勤恭敬供养无有异念是名身心礼。

【四发智清净礼】谓人礼佛慧心明利达佛境界内外清净虚通无碍礼一佛时即是礼一切诸佛礼一切诸佛即是礼一佛以诸佛法身体本融通故礼一拜遍通法界礼佛如是礼法礼僧亦然是为发智清净礼。

【五遍入法界礼】谓人礼佛想自己身心等法从本以来不离法界诸佛不离我心我心不离诸佛性相平等本无增减今礼一佛即遍通诸佛如一室中悬百千镜有人观镜镜皆现像镜无不照影无不现如是正观则功归法界德用无边是名遍入法界。

【礼六正观修诚礼】谓人礼佛摄心正念虽对佛身即是自礼自身佛也盖由一切众生本有觉性与佛平等为随染缘迷于己性妄认为恶无始以来未曾将一灯一香一礼供养己身佛性若能返照本觉则解脱有期故维摩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是名正观修诚礼。

【七实相平等礼】谓人礼佛前正观中犹存有礼有观自他两异今此一礼无自无他凡圣一如体用不二若见佛可尊可敬见凡可卑可慢起此之心即成邪执故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能礼所礼其性空寂是名实相平等礼。

七种忏悔心(出慈悲水忏)

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云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若欲忏悔者先当起七种心也。

【一生大惭愧心】惭即惭天愧即愧人谓自惟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而我等轮转生死未有出期此实可惭可愧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二恐怖心】谓我等既是凡夫身口意业常与罪相应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应堕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苦如此实为可惊可恐可怖可惧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三厌离心】谓我等当观生死之中虚假不实如水上泡速起速灭往来流转犹如车轮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是不净甚可厌离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四发菩提心】梵语菩提华言道谓欲得如来身者当发菩提心救度众生于身命财无所吝惜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五冤亲平等心】谓于一切众生无冤无亲起慈悲心无彼我相平等救度当以此心普为忏悔也。

【六念报佛恩心】谓如来往昔无量劫中为我等故修诸苦行舍头目髓脑等如此恩德实难酬报我等欲报如来恩者须于此世勇猛精进不惜身命广度众生同入正觉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

【七观罪性空心】谓我罪性本空无有实体但从因缘颠倒而生当知罪性不在内外不在中间本来是空罪亦何有若能运此心观即是真忏悔也。

七周行慈(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周者周遍也佛为多嗔众生令修众生缘慈之观而对治之不出七境先亲而后冤者从易而至难也若以平等之心观之何冤何亲于此七境境境悉以三乐与之使冤亲无间故先假作此观以破嗔障而于众生实未得其乐也(多嗔者谓于违情之境多所忿恨也众生缘慈者谓缘念一切众生如父母等想慈愍爱念而与其乐也从易至难者谓亲与乐则易而冤则难也三乐者谓佛之乐为上乐菩萨之乐为中乐诸天之乐为下乐也)。

【一上品亲】上品亲谓己之父母师长也。

【二中品亲】中品亲谓己之兄弟姊妹也。

【三下品亲】下品亲谓己之朋友知识也。

【四中人】中人谓非己之冤非己之亲也。

【五下品冤】下品冤谓曾害己之朋友知识者也。

【六中品冤】中品冤谓曾害己之兄弟姊妹者也。

【七上品冤】上品冤谓曾害己之父母师长者也。

外道七种无常(出入楞伽经)

【一作已而舍无常】作即造也舍者舍前造作之相也谓外道计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造后见四大相异如地坚水湿火暖风动各各不同遂执为无常故云作已而舍无常。

【二形处坏无常】形处即形状也谓外道计四大造色能造所造色体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变坏等相以为无常故云形处坏无常。

【三即色无常】谓外道计前形处见其变坏以为无常今谓此形色即是无常故云即色无常。

【四色转变中间无常】色转变者谓生住异灭也生即生相住即成相异即变相灭即无相如金作庄严之具金性不坏中间相续转变无常自然异灭故云色转变中间无常。

【五性无常】谓外道计自心妄想非常非无常性自性不坏而能坏诸法自性故云性无常(性自性者谓本体之自性也)。

【六性无性无常】谓外道计四大之性皆无自性能造及所造之相皆归变坏故云性无性无常(能造者地水火风四大也所造者色香味触四微也)。

【七一切法不生无常】谓外道计一切法皆本不生故云一切法不生无常。

七见(出华严孔目)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此则为邪因缘也)。

【二我见】谓不知此身五蕴所成虚假不实妄计为身强立主宰恒执为我是为我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为五也)。

【三常见】谓不知己身及诸外物皆悉无常终归坏灭而反妄计为常是为常见。

【四断见】谓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常住不坏而反起断灭之见妄计此身死已不复更生是为断见。

【五戒盗见】(亦名见取)谓不知如来正戒而于邪戒中妄自分别取以进行如牛狗等戒执取为实得少功德自以为足私窃邪计不修正因是为戒盗见(牛狗戒者谓外道计前世从牛狗中来即以食草啖秽为戒而修苦行也)。

【六果盗见】谓不知正因正果于不善事生妙善想勤加精进如以寒热涂灰卧??等事执为正行小有所得私窃邪计以为极果是为果盗见(寒热涂灰卧??者谓外道寒则裸形自冻热则五热炙身或以灰涂身或眠卧荆??自以为苦行而求得果也五热者谓四方是火上则日也)。

【七疑见】谓于诸法或执有我或执无我或执为常或执非常等心生犹豫不能决了是为疑见。

七有(出长阿含十报法经)

因果不亡曰有谓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续故名七有(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地狱有】(亦名不可有)地狱者此狱在地之下也谓众生由过去恶逆之因感现在地狱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地狱有。

【二畜生有】畜生者禽兽之类也谓众生由过去愚痴之因感现在畜生之果因果不亡故名畜生有。

【三饿鬼有】饿鬼者常受饥饿也谓众生由过去悭吝之因感现在饥饿之果因果不亡故名饿鬼有。

【四天有】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也谓众生由过去戒定之因感现在快乐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天有。

【五人有】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之境能安忍故谓众生由过去戒善之因感现在人伦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人有。

【六业有】(亦名行有)业者谓身口意所作善恶之业因能招未来善恶之业果因果不亡故名业有。

【七中有】中有亦名中阴谓诸众生此身死后识未托胎现在所作善恶业因必取当来善恶诸趣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中有。

七遮罪(亦名七逆罪出梵网经)

遮谓遮障圣道逆谓不顺于理行此七罪不复成就善根经云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是也。

【一出佛身血】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佛足指即破出血后堕地狱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提婆达兜亦云提婆达多华言天热以其生时人天等众心皆惊热故也)。

【二弑父】弑者下杀上也谓父者子之所天即当竭力孝养以报恩德岂宜悖戾妄加杀害地藏经云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是也(无间地狱者即阿鼻地狱也)。

【三弑母】谓母之恩德不异于父即当?敬供养以期报答岂宜悖戾妄加杀害所以经云犯者得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四弑和尚】和尚梵语邬波遮迦于阗国翻为和尚华言力生即亲教师也谓出家者因师之力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焉即当?敬供养以报其恩岂宜悖戾妄加杀害若以恶心嗔心而杀之者得波罗夷罪。

【五弑阿阇??】梵语阿阇??华言轨范言堪为后学之轨范即得戒教授等师也必当亲事?敬供养以报其恩岂宜悖戾妄加杀害若以恶心嗔心而杀之者得波罗夷罪。

【六破羯磨僧】梵语羯磨华言作法谓比丘俱集一处和合作法若以恶心嗔心破之令其不和合者得波罗夷罪(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七弑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也又名应供谓应受人天供养也即当?敬供养以种其福岂宜悖戾妄加杀害若以恶心嗔心而杀之者堕无间狱求出无期。

七聚(出翻译名义)

聚即类聚谓聚众律以成其类随犯而制之故名七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有三义一者退没由犯此罪道果无分没溺恶道二者不供住谓非但失道而已不得于说戒羯磨僧中共住三者堕落舍此身已堕在阿鼻地狱也(梵语羯磨华言作法梵语阿鼻华言无间)。

【二僧残】残者如人被斫命虽未尽而身已伤残也谓若犯此罪僧为作法忏除其过故名僧残。

【三偷兰遮】梵语偷兰华言大遮即遮障善道华梵兼称故云偷兰遮谓大障一切善根也。

【四波逸提】梵语波逸提华言堕谓犯此罪死堕地狱也。

【五提舍尼】梵语提舍尼华言向彼悔僧只律云此罪应对众发露忏悔是也。

【六突吉罗】梵语突吉罗华言恶作恶说谓身恶作口恶说也四分律本又名式义迦罗尼华言应当学谓此罪微细难持令其随学随守是名应当学也。

【七恶说】恶说者谓口好恶说多诸论议也即突吉罗中开出恶说以成此七聚也。

七支(出法界次第)

支即支分身三支谓杀盗[淫-壬+(工/山)]口四支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总名七支即十恶中之七也。

【一杀生】谓断一切众生之命故名杀生。

【二偷盗】谓潜起恶心取他财物故名偷盗。

【三邪[淫-壬+(工/山)]】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故名邪[淫-壬+(工/山)]。

【四妄言】谓以虚诞之言欺诳他人故名妄言。

【五绮语】绮即文饰也谓绮饰言语取悦于人故名绮语。

【六恶口】谓以恶言加彼令他受恼故名恶口。

【七两舌】谓构合是非之言向此说彼向彼说此令其争斗故名两舌。

七垢(出瑜伽师地论)

【一欲垢】欲即希求之义垢者尘也污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不求他知若欲令他知我成就如是功德是名欲垢。

【二见垢】见者执着分别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无执着分别之见若生执着是名见垢。

【三疑垢】疑者迷惑不了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若或疑惑为功德耶为过失耶如是疑者是名疑垢。

【四慢垢】慢者恃己凌他也谓人不以己之所有功德与他校量而生轻慢若生轻他之心是名慢垢。

【五憍垢】憍者矜夸自高也谓人不以己之所有功德而生忻喜若生忻喜贡高之心是名憍垢。

【六随眠垢】依附不舍曰随五情暗??曰眠谓人于诸所有功德常加护念不为随眠烦恼之所盖覆若烦恼习气未断是名随眠垢(五情者即眼耳鼻舌身之情也烦恼习气者谓烦恼余习之气分也)。

【七悭垢】谓人于诸所有功德回施一切众生无吝惜心若生悭惜之念是名悭垢。

七种慢(出楞严经并毗婆沙论)

谓诸众生无明妄惑障覆于心而生执取恃己凌他贡高自大于佛法中自谓满足所计不同故有七种也。

【一慢】慢者谓同类相傲也如于相似法中执己相似又于下劣中执己为胜也。

【二过慢】过慢者谓于同类相似法中执己为胜或复他人胜于己处执为相似言我与他同也。

【三慢过慢】慢过慢者于胜争胜也谓他本胜于己而执己为胜言我定能胜于他也。

【四我慢】我慢者恃己凌他也谓倚恃己之所能欺凌于他也。

【五增上慢】增上慢者未得谓得也谓未得上圣之法自谓已得未证上圣之理自谓已证也。

【六卑劣慢】卑劣慢者以劣自夸也谓己但有下劣少分之能反自矜夸以彼多分之能不及于我也。

【七邪慢】邪慢者谓实无德妄为有德执着邪见不礼塔庙不敬三宝不诵经典也(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悭法七报(出成实论)

财法不能惠施曰悭此专言悭吝于法而不施与人者得七种报。

【一生盲报】谓从母胎出便不能见日月光明名为生盲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中而得此报也。

【二愚痴报】谓于诸法中迷惑不了名为愚痴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中而得此报也。

【三生恶家报】谓不信三宝造作重罪名为恶家又有冤之家亦名恶家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中而得此报也。

【四胎夭报】胎夭者胎中夭死也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中而得此报也。

【五物??报】物??者谓为一切恶物??怖也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中而得此报也。

【六善人远离报】善人远离者谓贤善之人悉皆远离而不亲近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中而得此报也。

【七无恶不作报】无恶不作者谓于一切恶无所不作也由其宿世自既悭法亦教人悭法灭佛法种三世十方诸佛以为冤贼是以于现生中而得此报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七随眠(亦名七使出阿毗达磨毗婆沙论)

烦恼妄惑依附不舍曰随五情暗??曰眠以无明种子潜伏藏识而能生起一切烦恼结业故名随眠又名七使者使犹驱使也由此妄惑驱使心神流转三界故也(五情者即眼耳鼻舌身之情也藏识者即第八识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随眠】贪者引取无厌也谓此贪欲之惑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而为种子能生一切贪染之欲故名贪随眠。

【二嗔随眠】嗔者忿怒不息也谓此嗔恚之惑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而为种子能起一切粗重忿怒故名嗔随眠。

【三爱随眠】爱者于顺情境上爱着不舍也谓此爱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粗重爱欲故名爱随眠。

【四慢随眠】慢者恃己凌他也谓慢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种种粗重憍慢故名慢随眠。

【五无明随眠】无明者无所明了也谓此无明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种种粗重烦恼故名无明随眠。

【六见随眠】见者分别执取也谓此分别妄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种种妄见故名见随眠。

【七疑随眠】疑者犹豫不决也谓此疑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粗重疑惑故名疑随眠。

轮王七宝(出修行本起经)

长阿含经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受持斋戒升高台殿臣僚辅翼东方忽有金轮宝现舒妙光明来应王所若王欲往东方轮即东转王则将诸兵众随其后行金轮宝前有四神导引轮所住处王即止驾南西北方随轮所至亦复如是于四天下普劝人民修十善道是名金轮王亦名转轮圣王而具足七宝焉(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金轮王太子绍位之时取四大海水以灌其顶方绍父位以为金轮王名灌顶位十善道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一金轮宝】(亦名胜自在)金轮者其轮千辐径一丈四尺具足毂辋雕文刻镂众宝间错光明洞达天匠所成非世所有也谓转轮圣王既得此轮随王心念轮则为转案行天下须?周匝是为金轮宝。

【二白象宝】(亦名青山)白象者谓转轮圣王清旦升殿有白象宝忽然出现其身纯白其首杂色口有六牙牙七宝色力能飞行若王乘时一日之中周遍天下朝往暮回不劳不疲若行渡水水不动摇亦不濡足是名白象宝。

【三绀马宝】(亦名勇疾风)绀马者青赤色马也谓转轮圣王清旦升殿有绀马宝忽然出现髦鬣贯珠洗刷之时珠则堕落须?之间更生如故其珠鲜洁色胜于前鸣声远闻一由旬内力能飞行王若乘之案行天下朝去暮回力不疲极马脚触尘皆成金沙是名绀马宝(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有三等不同上八十里中六十里下四十里)。

【四神珠宝】(亦名光藏云)神珠者谓转轮圣王清旦升殿有神珠宝忽然出现其色莹洁无有瑕颣夜悬空中随国大小明照内外如昼无异是名神珠宝。

【五玉女宝】(亦名净妙德)玉女者谓颜貌端正色相具足身则冬温夏凉于诸毛孔出栴檀香口出青莲华香言语柔软举动安详食自消化非同世间女人有诸不净是名玉女宝。

【六典财宝】(亦名大财)典财又曰典宝藏臣谓转轮圣王欲得七珍宝时典藏臣举身向地地出七宝向水水出七宝向山山出七宝向石石出七宝是为典财宝阿含经又云居士宝其人宿福深厚眼能彻见地中伏藏有主无主皆悉见知其有主者为之卫护其无主者取供王用是也。

【七主兵宝】(亦名离垢眼)主兵又曰典兵臣谓转轮圣王意欲得四种兵若千若万乃至无数顾视之间兵即已办行阵严整是为主兵宝阿含经又云其人智谋雄猛韬略独出即诣王所白言大王有所讨伐不足为忧若欲象马车步四种兵者我自能办是也。

七宝(出翻译名义)

七宝诸经所载不同旧出二种其间名同而华梵不一令依翻译名义亦列二种皆以梵语为名而用华言各释其下也。

【一苏伐罗】梵语苏伐罗华言金大智度论云金出山石沙赤铜中而有四义一者色无变二者体无染三者转作无碍四者令人富以是等义故名为宝。

【二阿路巴】梵语阿路巴华言银大智度论云银出烧石中世名白金亦有四义与前金同故名为宝。

【三琉璃】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观经?又云吠琉璃耶华言不远谓西域有山去波罗奈城不远山出此宝故以名之此宝青色一切众宝皆不能坏色体坚莹世所希有故名为宝(梵语波罗奈华言鹿苑)。

【四颇??】梵语颇??或云塞颇胝迦华言水玉即苍玉也或云水精体色莹润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五牟婆洛揭拉婆】梵语牟婆洛揭拉婆华言青白色宝即砗磲也其状如车之渠车之牙辋也因以名焉以其体坚色明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六摩罗伽??】梵语摩罗伽??华言码瑙其色赤白如马之脑因以名焉以其可琢成器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七钵摩罗伽】梵语钵摩罗伽华言赤真珠佛地论云赤虫所出大智度论云此宝出鱼腹蛇脑中其色明莹最为殊胜故名为宝。

又七宝(出翻译名义)

【一钵攞娑】梵语钵攞娑华言珊瑚大智度论云海中石??也谓西南涨海中去七八里许有珊瑚洲洲底有磐石此宝生其上人以铁网取之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二阿湿摩揭婆】梵语阿湿摩揭婆华言琥珀其色红莹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三摩尼】梵语摩尼又云末尼华言离垢即珠宝也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故圆觉钞又云如意谓意中所须财宝衣服饮食种种之物此珠悉能出生令人皆得如意故名为宝。

【四甄叔迦】梵语甄叔迦华言赤色宝西域传云甄叔迦??名其花赤色形大如手此宝色如此花故以名焉。

【五释迦毗棱伽】梵语释迦毗棱伽华言能胜谓此宝能胜一切世间众宝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六摩罗伽陀】梵语摩罗伽陀大智度论云绿色珠此宝出金翅鸟口边能辟一切诸毒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七?折罗】梵语?折罗华言金刚此宝出于金中色如紫英百炼不销至坚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为宝。

七金山(出翻译名义)

七金山者谓山皆有金色光明故也七重环绕须弥山外高广形量次第减半如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双持山止高四万二千由旬之类是也(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有三等不同上八十里中六十里下四十里)。

【一双持山】双持山者谓二山相倚也又言持双者文互用耳此山高广各四万二千由旬。

【二持轴山】持轴山者谓山峰上耸形如车轴也高广各二万一千由旬。

【三檐木山】檐木??名以山形似此??故名檐木高广各一万五百由旬。

【四善见山】善见山者谓见者称善也高广各五千二百五十由旬。

【五马耳山】马耳山者谓状如马耳也高广各二千六百二十五由旬。

【六障碍山】障碍山者谓此山有障碍神故又名象鼻山形如象鼻故也高广各一千三百一十二由旬半。

【七持地山】持地山者谓与地相持故又名地持者文互用耳又名鱼觜山者以海中有鱼觜尖其山形如彼鱼故也又名持边山者以此山护持围绕内六山故也高广各六百五十六由旬零。

七海(出法集名数经)

【一盐水海】金刚三昧经云海有金刚轮随时转故令大海水同一咸味故名盐水海。

【二乳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乳故名乳海。

【三酪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酪故名酪海。

【四酥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酥故名酥海。

【五蜜水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蜜故名蜜水海。

【六吉祥草海】谓世有一海生吉祥草故名吉祥草海。

【七酒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酒故名酒海。

七大(出楞严经)

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相容执相成碍殊不知如来藏中水火性空本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故世尊于楞严会上开悟阿难及诸大众会七大万法皆归如来藏故说此七大之相也(依正色心者依即所依国土正谓正受果报即能依之身也色即色身心即心识也)。

【一地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析则成空合聚为地众生昏迷但见其相不知地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清净本然宁有方所故名地大(循业即随业也)。

【二火大】火性无我寄于诸缘如执镜??对日火生众生昏迷但见其相不知火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如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故名火大(火性无我者言火性无体也)。

【三水大】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执珠盘对月出水众生昏迷但见其相不知水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如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故名水大。

【四风大】风性无体动静不常如人整衣则有微风拂他人面众生昏迷但知微风不知风性融通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如一人整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故名风大。

【五空大】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人凿井出土一尺中间则有一尺虚空众生昏迷但见此空不知性觉真空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故名空大。

【六见大】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朝明夕昏一切色相因见分析众生昏迷但见明暗之相不知性见精明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以由色空既遍见亦周遍六根互用闻听觉知亦复如是圆满十虚宁有方所故名见大(六根互用者谓如眼见色亦能闻声嗅香知味觉触之类也十虚即十方虚空也)。

【七识大】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而出如根尘对起分别妄生众生昏迷但随分别不知性识明知遍周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以由根境无边识亦无尽含吐十虚宁有方所故名识大(六种根尘者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十虚者十方虚空也)。

地动七因(出华严经?)

【一令诸魔生怖】魔有多种故曰诸魔令生怖者谓佛成道时必须地动令邪魔恐怖而回正念也。

【二令众生心不散乱】令众生心不散乱者谓佛欲说法时必先地动令诸众生?敬严谨心不散乱而能信受也。

【三令放逸者生觉知】令放逸生觉知者谓佛说法时或有放逸之人不能毕集必须地动令其觉知皆来谛听也。

【四令众生知法相】令众生知法相者谓佛说法微妙难知必先地动普令一切众生心生警悟觉了诸法之相也。

【五令众生观说法处】令众生观说法处者谓佛说法时欲令十方世界统为一佛国土必须地动令诸众生得见说法殊胜之处也。

【六令成熟者得解脱】令成熟得解脱者谓佛说法时若有根缘成熟众生来闻正法必须地动令其觉悟而得解脱也。

【七令随顺问正义】令随顺问正义者谓佛说法时为诸众生不解正义必须地动令其警觉随顺请问各得开解也。

七难(出观音玄义?)

难即厄难苦恼之处也谓火有焦身绝命之忧故为初难水有沉有浮故为二难罗刹虽暴缓于火水故为三难刀杖非随得随戮必须研罪虚实故为四难鬼取非的命衰逢害故为五难枷锁系身未为失命故为六难怨贼觅宝与宝即脱故为七难而此七难一一皆有果报恶业烦恼三种今但明人中果报之一种也有以罗刹难中风难足为八难者非也。

【一火难】观音经云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盖持者口为诵持心为秉持言其执持无少懈也设入者不定之辞若人遭此难者一心称名必得解脱如应验传云晋元康中竺长舒居于洛阳时为延火将及草屋在于下风岂有免理一心称菩萨名即风回火转狭识浅见者以为偶尔后因风燥之日故掷火烧之三掷三灭其人即叩头谢罪如此应验非一而已。

【二水难】经云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盖水言大而不言小者小不为难也若遭此难称菩萨名即得浅处如应验传云海盐郡有溺水者同伴皆沉此人称观世音菩萨忽遇得一名困倦如眠梦见两人乘船唤入即时觉悟开眼果见人船送至岸上则不复见矣。

【三罗刹难】梵语罗刹华言暴恶经云若有众生为求金银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盖罗刹者食人鬼也一人称名悉得解脱者忧戚休咎众所共之口不同称心亦觅福故获均济如应验传云外国百余人从师子国泛海向扶南忽遇恶风漂堕鬼国其罗刹鬼便欲尽食一船众人皆称观音中有一小乘沙门不信观音不肯称名鬼即索此沙门沙门学称菩萨名号亦得免脱(梵语沙门华言勤习)。

【四刀杖难】经云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如应验传云晋太元中彭城有一人被枉问为贼临刑将旧所供养观音金像带在髻中后伏法刀下但闻金声刀即三折头终不伤解髻看像像有三痕由是得脱。

【五鬼难】经云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盖鬼所以畏观音名者以观音有威有恩若非怀恩则是畏威闻名尚不能恶眼相视岂复生于伤害之心耶(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今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梵语夜叉华言勇健)。

【六枷锁难】经云若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盖杻械枷锁刑狱之具也系即系缚检即封检其人若能称观世音菩萨者重关自开铁木断坏如应验传云盖护山阳人系狱应死三日三夜称菩萨名心无间息即见观音放光照之锁脱关开寻光而去行二十里光明方息。

【七冤贼难】经云有一啇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遇诸冤贼乃至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众商人一称其名故即得解脱盖冤本夺命贼本求财今冤为贼必财命两图由菩萨力故得解脱如应验传云僧慧达于晋隆安二年北陇上掘甘草于时羌饿捕人食之达为羌人所获闭在棚中择??者先食达即一心称名诵经余人已尽唯达并一小儿准拟明日命尽达竟夜称诵不辍向晓羌来取之忽见一虎从草跳出咆吼羌人惊走虎因啮棚作一冗而去达将小儿走窜得免。

七灾难(出仁王护国经)

七灾难者谓佛为十六大国波斯匿王等而说也若国土中有此七种灾难当讲读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其难即灭万姓安乐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日月失度难】谓日月失其所缠之度时序不调或赤日出或黑日出或二三四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重现乃至四五重现是为日月失度难。

【二星宿失度难】谓二十八宿及金星彗星火星水星风星刀星南斗北斗等星各各失其所躔之度是为星宿失度难(二十八宿者角亢底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昂毕觜参井鬼神星张翼轸也)。

【三灾火难】谓火灾起时万姓烧尽或鬼火龙火天火山神火人火??木火贼火如是种种灾异是为灾火难。

【四雨水变异难】谓阴阳不顺大水漂没冬雨夏雪冬行雷电夏雨霜雹或雨赤黑等水或雨土石沙砾江河逆流如是种种灾异是为雨水变异难。

【五恶风难】谓大风起时山河??木一时吹坏或黑风赤风青风天风地风火风如是种种灾异是为恶风难。

【六亢阳难】亢极也谓天地亢阳炎火洞然百草枯瘁五谷不登如是种种灾异是为亢阳难(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七恶贼难】谓四方贼来侵扰境界或内外贼起火贼水贼风贼鬼贼百姓惊惶刀兵竞起如是种种灾异是为恶贼难。

七种受胎(出善见毗婆沙律)

【一相触受胎】谓女人月水生时喜乐男子若男子以身触其身分即生贪着而便怀胎是名相触受胎。

【二取衣受胎】谓如优陀夷共妇出家分别已久优陀夷往到妇处两情欲爱不止各相发问欲精污衣尼得此衣后即怀胎是名取衣受胎(梵语优陀夷华言出现日出时生故)。

【三下精受胎】谓往昔有一道士小便与精俱下鹿母饮之遂便怀胎生鹿子道士是名下精受胎。

【四手摩受胎】谓如睒菩萨父母俱盲帝释遥知下至其所为言宜合阴阳当生儿子答言夫妇既悉出家为道法故不得如此帝释复言不合阴阳当以手摩脐下即便怀胎果如其言而生睒子是名手摩受胎(睒音闪目暂见)。

【五见色受胎】谓有女人月华水成不得男子交合欲情极盛唯视男子即便怀胎是名见色受胎。

【六闻声受胎】谓如白鹭鸟悉雌无雄到春来时阳气始布雷声初鸣雌鹭一心闻声即便怀胎鸡亦有闻雄鸡声亦得怀胎是名闻声受胎。

【七嗅香受胎】谓如??牛母但嗅犊气而亦怀胎是名嗅香受胎(??牛名犊牛子也)。

七种生死(出翻译名义)

【一分假生死】分即分限假即形假谓三界果报寿有长短分限身有大小形假皆不免于生死是为分假生死(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变易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既离三界生死出生方便等土就其断惑证果之时因移果易论为生死是名变易生死(因移果易者如初果为因二果为果二果为因三果为果三果为因四果为果是也方便土者二乘之人修方便道断见思惑而居此土也)。

【三流入生死】谓众生有识之初迷真逐妄流入生死苦海漂溺不息是为流入生死。

【四反出生死】谓众生若发心修行背妄归真则能反出生死至于涅盘是为反出生死(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五因缘生死】谓初欢喜地已后诸位菩萨皆以所观不思议理为因能观真无漏智为缘共破无明之惑复为化众生故示现生死是为因缘生死(真无漏智者即菩萨智慧也由此智慧断诸惑业而不漏落生死以对二乘之智名为真耳)。

【六有后生死】谓第十法云地菩萨因有最后一品无明未断尚有一番变易生死是为有后生死(最后一品者谓无明惑有四十二品今是最后之一品也)。

【七无后生死】谓等觉菩萨破最后一品无明烦恼究竟永尽入妙觉位不受后身是为无后生死。

七日轮出(出法苑珠林)

七日轮出者劫末之相也天地始终谓之一劫劫尽坏时火灾将起一切人民皆作恶业遂使天久不雨所种不生诸水泉源皆悉枯竭久久之后风入海底取日宫殿于须弥山边置日道中遍照世间草木凋落如是一日乃至七日次第而出消竭海水大地烟起乾坤洞然直至梵天悉皆荡尽故有七日出现之说也(劫梵语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须弥华言妙高直至梵天者谓火灾起时烧至色界初禅天也)。

【一日出】一日出时百草??木一时凋落。

【二日出】二日出时四大海水从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内自然枯涸(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或八十里或六十里或四十里)。

【三日出】三日出时四大海水千由旬乃至七千由旬内展转消尽。

【四日出】四日出时四大海水深千由旬亦皆干竭。

【五日出】五日出时四大海水纵广七千由旬亦皆竭尽长阿含经云五日出已其后海水转减犹如春雨后牛迹中水遂至涸尽不渍人物也。

【六日出】六日出时此地厚六万八千由旬皆悉烟出从须弥山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及八大地狱无不烧灭烟烬无余人民命终及六欲诸天皆悉命终宫殿皆空一切无常不得久住(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今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八大地狱者活地狱黑绳地狱合会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热地狱大热地狱阿鼻地狱也六欲天者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也)。

【七日出】七日出时大地须弥山渐渐崩坏百千由旬永无遗余山皆洞然诸宝爆裂烈焰震动至于梵天一切恶道皆悉荡尽。

法没时七秽行(出出曜经)

【一百岁持戒为恶所破】谓法将灭时有人持戒满百岁已一弹指顷遂为恶知识之所破坏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二久行慈心为嗔所坏】谓法将灭时有人久行平等慈忍未尝少息一旦逆境现前不能安忍嗔恚倏起坏灭善根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三薄贱不随师教】谓法将灭时善行寡少为此道者悉皆轻薄污贱之徒不修威仪进止不顺师长教诲耽习下流无所闻见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四互诤胜负】谓法将灭时正教不行人我妄兴是此者则非彼是彼者则非此交相毁诤以求胜负唯务较短量长不思反邪归正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五斗乱彼此】谓法将灭时出家之人或居城郭村落贪求利养我慢贡高悖理乱常争长竞短向彼说此向此说彼互相毁谤争斗不已惟知构造其非不解弘持其教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六贪着利养】谓法将灭时出家之人多贪利养广殖田园惟思口体之奉不以勤苦为劳遂致身多疾病不能流通佛教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七凡圣皆被毁辱】谓法将灭时教道不明以伪乱真以邪混正是非不明凡圣无别故自凡夫之僧至阿罗汉一概被人轻贱毁辱既辱其徒何有其教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拼音

  • 大悲咒解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