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事万物无相、无我,是佛家的说法,但是如今已获得神经科学的证实。你不记得自己婴儿时期的生活,但你可能相信,那时候的你是你,现在的你也是你。然而,佛教认为那只是错觉,科学研究也愈来愈支持这样的哲学。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哲学教授汤普森(EvanThompson)表示,佛教认为一切无常,所有事物都会随时间改变,你的意识之流也会不断变动;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大脑和身体皆持续变化,没有东西是不变的。
最近,部分科学研究者开始参考、引用佛教的说法,并接受佛教僧侣在数千年前提出的理论。例如,7月发表的神经科学论文,就将佛教的千变万化之我,与大脑的实体区域链接在一起;作者指出,科学证据显示,大脑的自我处理并不是在特定的区域或网络中启始,而且与各种不断变动、看似不具自我特质的神经过程有关。
研究范围包括认知科学、现象学及佛教哲学的汤普森指出,那不是神经科学和佛教唯一的汇聚之处;例如,部分神经科学家现在相信,认知官能并非固定不变,可以透过冥想来训练。佛教相信意识会延伸至深眠,这方面也有科学证据的支持。传统的神经科学看法是,深眠之时意识会完全消失,部分印度哲学理论家则认为,无梦之眠仍旧存有些微的意识,只是无法形成完整的记忆。
冥想者的睡眠模式研究显示,情况或许真的是如此。2013年发表的研究发现,冥想能影响睡眠时的大脑电物理模式,就算是在认知能力通常会大减的情况下,大脑仍旧可能有办法处理信息,并维持一定程度的意识。
至于意识如何与大脑连结,神经科学和佛教都没有明确答案,两个学门在某些领域的看法亦有分歧;例如,佛教相信意识不必依附于身体,但神经科学家并不同意。不过,佛教认定自我确实存在,汤普森也支持这个看法。他说,“在神经科学界,你常会听到有人说,自我是大脑创造的幻象。我的看法是,大脑和身体一同运作,在实体环境的脉胳下创造了自我意识。误会其意的人才会说,它是建构而成的,所以它是幻觉。”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