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鎏金药师佛坐像 通高17.5厘米 此尊佛像通体鎏金,头有螺发,顶有高肉髻,髻正中嵌一圆珠,螺发和肉髻涂以蓝彩。双眼微阖,双耳下垂,颈部有蚕节纹。身穿双领下垂式佛衣,腰系丝绦,双手施禅定印,掌心托一盛装甘露的药钵,结跏趺坐于莲座上。
清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 通高20厘米 此尊铜佛像通体鎏金,唯佛头螺发及莲台面涂蓝彩。佛身穿半披式袈裟,腰系丝绦,双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上。佛像神情肃穆,双眼微阖,仿佛正在俯视众生。佛像体现了佛特别具有的“三十二相”,如遍体金色、毛发青色、眉间白毫、顶成肉髻、鼻高额广、双耳垂肩等。
释迦牟尼佛汉白玉像 通高64厘米 这尊玉佛属于南传佛教造像,用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玉色洁白温润。佛像面容清秀,前额饰宝带,宝带上镶嵌红蓝宝石,细眼描眉,嘴唇涂朱,身穿袒右袈裟,衣纹描金,质感轻盈,右手下垂施触地印,左手平抬置于腹前,结跏趺坐于平台上。
清代道教真武大帝铜坐像 高27厘米 此尊铜像原有贴金,现已脱落殆尽。神像长发后披,双目微阖,双耳下垂,嘴部曾有三缕长髯现已残缺。右手上抬置于胸前,左臂斜置于左腿上,手掐印诀,身穿长袍,腰佩朝带,赤足,端坐,座已残失。 这是一尊典型的道教造像。真武大帝是从玄武信仰逐渐演化而来的道教尊神,受到宋代以来不少帝王的推崇,在民间拥有广泛的信徒。
罗汉堂一隅 宝光寺罗汉堂兴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建筑平面呈“田”字形,占地约1600平方米,共有577尊彩绘贴金罗汉造像。
明宣德 青花夔龙纹罐 高19cm,口径15.8cm,足径13.8cm。 宣德时所用青料据明万历时王世懋《窥天外乘》和黄一正《事物绀珠》中所记为“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适度的窑炉气氛下烧成后能呈现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在青花色彩上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色结晶斑点,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其艺术魅力。
此罐之青花色泽即具有这一时代特征。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