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风水地理、人间的忌讳

发布时间:2024-04-11 12:23:01作者:大悲

风水地理、人间的忌讳---星云大师   趋吉避凶,是每个人希望的。然而一般人的心态,对不了解、不知道、看不见的事物,常常臆测,牵强附会,因此容易流于迷信,被神权所控制。

尤其中国人,自古就相信地理风水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祸福。   其实,世间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各别的「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地理风水当然也会有它的「原理」。地理是依据地形和天体方位,产生对人的影响力,这是一种自然的常识。   地理风水固然有它的原理,却不是究竟的真理。以佛教的业力论与因果论来说,人的吉凶祸福,都是过去的善恶业因,造成今生的果报,并不是受到风水地理左右的结果。再从佛教的时空观来看,虚空并没有绝对的方位,例如两人对坐,甲的右边是乙的左边,乙的前方是甲的后方,在无边的时空中,我们真实的生命无所不在,何有时空方位之分?如果一个人能够体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自心本性就遍满虚空,充塞法界,与无限的时空融为一体。因此,方位不在他处,而是在我们心中。   佛陀时代,善生子以为每天早晨洗浴,礼敬六方,就可以增长命财。佛陀藉此教导他,风水、地理应该建立在伦理、世理、法理、心理上,只要诚意,自觉心安,则「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走遍天下,都是地利人和、良辰吉日,因为一切福田都不离开心地。   所以,地理师所谓最佳的地理「前朱雀、后玄武,左龙蟠、右虎踞」,其实就是「前有景观,后有高山,左有河流,右有通道」,以现代最佳的生活环境来说,可归纳为下列四点:   一、要有通风:前后左右,顺畅无阻;   二、要有阳光:采光自然,温暖卫生;   三、要有视野:一望无际,心境超然;   四、要有通道:出入方便,自他两利。   能够方便生活,心中愉悦舒服,就是最好的地理。   除了外在要有良好的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内心也要有好地理。佛教讲「人人有佛性」,就是要我们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相信自我,进而做自己的主人。因此,学佛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从神权迷信里跳脱出来,不受地理风水的支配,还给自己一个自由自主的人生。   因此,真正的地理风水是:良好的通风是思路通达、良好的阳光是热心开朗、良好的视野是展望未来、良好的通路是菩提正道,这也是内心最好的龙穴。   人间的忌讳   自古以来,人间就有很多的忌讳,尤其在专制极权的古代社会,如果触犯当权者的忌讳,还会惹来杀身之祸。例如清末慈禧太后生肖属羊,她将「羊」列为宫廷忌字,谁也不能提。   其实,忌讳也不一定不好,有时候忌讳是一种社会的规范、自我要求的准则,有时也是一种礼节,能确保安全。例如:   一、与人相处,忌讳蜚短流长;论人长短容易产生误会。   二、国际社交,忌讳不懂礼仪;一旦忽略容易引发争端。   三、电器使用,忌讳不看说明;随意使用容易造成危险。   四、饮食之间,忌讳东说西讲;吃饭讲话容易噎著喉咙。   然而一旦流于迷信,被忌讳套牢,就不是明智之举。现在虽是科技文明的时代,人类还是难以跳脱迷信的框框。例如,有的人对数字迷信,认为「四」是「死」,乃不吉祥的数字,但世间又有谁不死呢?有的人对时间迷信,举凡婚丧喜庆,一定要选择黄道吉日,但有的人为了方便亲友参加,选择例假日举行,不也是过得幸福平安吗?有的人做生意,要看地理风水,但是同一条街上,有的人生意兴隆,有的却倒闭关门,这和地理位置又有必然关系吗?   中国人对「死」极为忌讳,不言「死」字,惯以「去世」、「逝世」、「作古」、「寿终」、「归西」等代替,其实有生必有死,应该学习勇敢面对,更何况目前社会不也流行「预拟遗嘱」吗?   谈到「死」,有一个笑话。秦桧家里名士云集,有一天大众等了一个多小时,秦桧仍迟迟不出来,常客王仲荀觉得无聊,说道:「各位大人久等了,让我来为各位解解闷。」王仲荀平常喜欢开玩笑,因此大家都聚集到他身边,准备听他说些什么。   王仲荀拉高嗓门便说:有一位大官出门办事,恰巧客人来访,递了张名片请守卫通报,守卫看了他一眼,衣著普通,说:「大人不在,你改天再来吧!」   客人听了,勃然大怒,说道:一般家里死了人才说「不在」,我跟你们大人是多年好友,你竟然诅咒他「不在」,等他回来,我告诉他,看他怎么治你!   守卫一听,马上低头赔不是:请大人原谅,小的无知!过去凡是客人来访,大人不在,都是这样回话,也没有人说不当。如果「不在」不好,那我以后怎么说呢?   客人说:既然你家大人外出不在,你就回说:我家大人「出外去」,就可以啦!   守卫皱起眉头,为难地回答:大人!您这就不知道了,我家大人宁死,也不肯说「出外去」三个字。在座的客人听了,不禁哄然大笑。   原来「死亡」的禁忌,也可以这么幽默有趣。佛教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都离不开心,只要合乎因果,则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事事是好事,世间其实没有什么需要忌讳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