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雪漠:宗教的和谐作用

发布时间:2024-07-30 15:15:15作者:大悲
雪漠:宗教的和谐作用

◎陈亦新:请您谈谈宗教对和谐社会所起的作用。

●雪漠:我先谈谈藏传佛教能断派的衰亡。“能断”的本意就是“解脱”,能断就是解脱。对于解脱来说,玛吉拉准空行母的教法是非常好的。它崇尚苦修,闭关山洞,不修寺院,不和任何世俗的力量接触。这样的出离,很容易实现解脱。玛吉拉准就有很多成就弟子。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的宗教信仰者并不全是追求解脱的。追求解脱者只是一部分人,绝大部分人是为了求福报。要是我们完全提倡解脱的话,就可能拒绝大部分求福报的人。要是拒绝了那部分求福报的人,这个教派就没有很大的经济基础;没有很大的经济基础

,就构建不了非常好的上层建筑,就很难形成体系化的文化和传统,很难传承下去。所以说,过于追求出离和解脱的能断派后来就衰亡了。

要知道,按宗教学原理的标准,能断派还不是非常成熟的教派,它仍然处于宗教的中级阶段。虽然它可能经历千年之久,但没有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成为非常成熟的宗教。

成熟的宗教必须有宗教哲学、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宗教体验。这四个方面必须同时俱足,非常完善。宗教组织必须要有经济基础,哪怕以企业的运作形式也行,以学术研究的形式也行。总之,形式必须与时俱进,适合时代。

香巴噶举的琼波浪觉、摩觉巴等大师的证境也非常高,他们都证得了大手印成就,证得了究竟智慧和究竟解脱。但是,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追求的究竟智慧和究竟解脱,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追求的东西。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其实在追求福报、追求现世的利益。只有很少人能够出离、追求究竟解脱。当然,虽然他们表面上说来都是为了追求究竟解脱,但仅仅是一种说法而已。很多人在骨子里追求的,仍然是一种现世的利益。

宗教只有在能适应和满足那个时代的人类的需求时,才会赢得很大的成功。

时下,成功的宗教大多能满足人们对现实的一种需求。

宗教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一群人、却构成了类似于有血缘关系的一个群体。信仰者本身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于是他们开始了“师兄”、“师弟”的这样一种称呼,形成了类似于血缘关系的这样一种形式。这样,在宗教这个平台上,就能给世人带来的一种现实性的利益。实际上,不少人在进入某一个宗教的时候,就是为了寻找一种资源。他们把进入宗教,当成了经济与利益的一次整合过程。这也成了时下宗教被异化、功利化的主要原因。

能断派追求的出离、住山洞、坟地修行等,正好把想利用宗教关系建立某一种网络和组织、得到某一种资源的这部分人排挤出去了。要知道,由于一直崇尚实用和功利,这部分人往往有很大势力,或是经济势力,或是政治势力。

成熟的传统宗教,甚至新兴宗教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们在追求解脱的同时,也把那部分追求福报和利益者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它们甚至想方设法,要得到政权的认可。它们的内部还建立了非常完整的组织,有非常规范和系统的哲学。

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就非常成熟。其成熟程度,可以跟世界接轨,和基督教、天主教非常相似。我的一位藏学家朋友说,当时追随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中间,就有天主教信徒。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参与了格鲁派的宗教建设。

香巴噶举在刚开始的时候,走的就是那诺巴、帝诺巴、奶格玛的路子。它实质上也崇尚玛吉拉准能断派的那种苦修。他们不注重宗教哲学和宗教组织的建设。这样,信仰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得到证悟,得到解脱。但同时,教派也会失去大批的世俗力量。文化的缺失,使他们不能建立一种像格鲁派那样的文化体系。到现在,香巴噶举甚至没有真正的根本道场。而且,也没有几本像宗喀巴大师的著作那样的宗教哲学书。香巴噶举依托的,一直是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在宗教学意义上,这利于解脱和证悟。在世间法意义上,这不利于传播和传承。

那么,塔波噶举是如何成功的?塔波噶举的成功就在于,塔波拉杰在追随密勒日巴之前,他是噶当派的僧人。噶当派也很成熟,格鲁派就是从噶当派升华而来的。塔波拉杰在宗教哲学、宗教组织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他既继承了帝诺巴、密勒日巴的苦修传统,又汲取了噶当派宗教建设中非常优秀的东西,甚至包括它的显宗理论。所以说,塔波噶举成为那个时代藏传佛教的集大成者,它整合了几个教派里最优秀的东西,取得了成功。

现在,台湾的证严法师以慈善基金会的形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也符合中国政府对和谐社会的要求。

中国有数百万个合法的或待合法的宗教组织和民间团体,它们也起到了政府提倡的和谐社会的作用。一些慈善会、宗族组织、宗族内部也实施了对一些孤儿的救济,也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上。有些事,本来是政府应该做的,但是政府或是没有做,或是没有力量做,数以百万计的“社”与“会”,填补了政府力量达不到的那个地方的空白,起到了和谐社会的作用。

民间的商会与社团确实为社会的和谐起到一种平衡作用。“社”和“会”的原意,包括了官方和民间。

时下,一些民间组织面临的问题是,缺乏一批有眼光的人,在政府提倡、政府认可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体系。不要割断自己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没有好的文化传承,就没有根本,但是也不能抱残守缺。要在传承文化的土壤中间,长出一棵茂盛的大树。这棵大树的出现,是综合实力的产物,它汲取各种知识与学问,比如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等等。要从诸多的形式中汲取营养,汲取各种宗教成功的经验,荟萃各种文化的精要,慢慢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