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读经教育和国学教育不同

发布时间:2023-07-20 10:09:34作者:大悲
读经教育和国学教育不同

《净土》杂志 文/王财贵

我推动读经以来,只倡导家长和老师教孩子读经,而且只是老实的读经。如果家长老师有兴趣学习,我也只希望他们老实的陪孩子读经或老实的自己读经。我从不想邀请什么学者作国学演讲。因为我知道不只儿童听不懂,家长和老师如果不读经,听了也不懂,懂了也没什么用。

当然,有些办教育培训的人会请国学专家去演讲,但这种主办单位大部分是办国学的,不是办读经的。如果是读经的培训,请国学专家去讲课,往往都把读经的氛围弄乱了。

办国学和办读经,都是出于对文化的关怀,都是很好的,我一向是不予分别的,今后也是。在此时代,欲为华族文化尽其挽救之力,合力都来不及,何苦再妄加分别?但如客观地要做严格的分别的话,亦稍有特色可寻(所谓特色者,只是一种在理论的认识和操作的手法上有倾向的不同,非本质的不同)。

办国学的人有两路,一路是从前清的蒙学教育传承过来,一路是从西方的体制教育转型过来。其办学的人自有原初对教育的观点,未能全部化解,今再加上读经,欲两得其美,故其用心比较强,想法比较多,教学目标比较广,教学活动比较热闹。如:要从识字开始,要从蒙书开始,要教礼仪规矩,要讲解文义等等。所以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要有学问,以便在传授知识给孩子时不会传错,又要有品德,以作学生的人格表率。所以老师需要经常接受培训,以增长其能力。而此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能成事,所以就需要老师进行严格的自我要求。

若办读经,则很简单,只要肯咿咿呀呀地教孩子念,陪孩子读,所以阿猫阿狗都能教,所以很少需要培训,如果要培训,也只是加深其对老实大量读经理念的认识,保任他老实大量读经的信心而已。

一些国学老师,一般是主张国学教育的,或去演讲的地方是偏向办国学的,或所遇到的向他们请教的家长老师是教国学的,所以一定会感觉到老师家长的素质比对起国学教育的目标,差距太大了。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简直是缘木求鱼,且有后患,那可真是令人大大烦恼的。

但如果是只读经,则家长老师当下的素质,即与其教育目标相符——家长老师都很谦虚,都自知是无学无德之人,故不敢说自己要来传学问、示德行,乃只是孜孜于将古圣先贤的典籍佳篇传接下去,左手拿来经典原文,右手原件转交给下一代,即完成其万世圣圣相传之任务,何等简易。故若真老实大量教读经,愈教愈轻松,愈教愈愉快!而我相信人性本善,天下没有不思长进的人,本来素质有所欠缺的家长老师们,因为教孩子读经,他们也多少读一些,至少也侧闻一些。在经典长期的熏陶下,素质也愈来愈高起来——这不只是臆测,也已日渐证实。

一般国学老师,一般很热心教育的人,若不很明白读经理论和实务,未清楚思考过教育与时代的复杂问题,想当然地认为教育就该如何如何完美,几乎都会如此担心。如前些年我遇到钱逊教授,提出教材要精选,教法要深入人心,师资上要先培训出足以胜任此大业的教师团队等等。我说,等到那时,中华传统文化都在哪里了,谁还来教读经?

观此,则我最初的判断是不错的,所举这些担忧都是教国学者的毛病——也只有教国学的人才会有这些毛病。

所以就老实教孩子读经吧!教孩子老实读经,家长和老师自己也老实读经。讲国学老师们,也来倡导老实读经!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这样的时代里,不要有太多的妄想。孟子说:养生送死而恐不暇,奚暇治礼义哉?文化断丧百年,今天才有一点苗头,连一点基础都还没奠定,就烦恼孩子不懂这个,没学那个,哪里又没学好规矩了,哪里又不像个圣贤样了……并且担忧老师和家长都还没培训好,没有一批坚强如圣人的队伍,怎可轻易教孩子、传国学?——这些太多的要求,其实是不如理,不应机,不踏实的,都是虚妄。不仅因为其期待不可能达成而虚妄,乃至于这些想法传播出去了,会让人不能明辨国学教育与读经教育之分别的人,感觉原来读经是一场儿戏,将障碍许多老师和家长,令得他们不愿或不敢给孩子读经。如此障人智慧之罪上达于天,下入于地,永不可赎。故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

天下的事没那么复杂,不需那么多的担忧。可担忧者,只是小孩没老实大量读经,家长和老师自己也不老实大量读经。

孩子老实大量读经了,现在令人担忧的家长和老师的这些毛病,包括无德、无才、功利、卑贱等,将来孩子长大了就不会有,因为这些读经长大的人,必将是德才兼备,功利心弱,人格自然高贵。

家长和老师大量老实读经了,自身的毛病也将有所改善。于是如果听到一些国学老师货真价实的演讲,就不会听不懂,也就不会没兴趣了。

所以国学老师们如要免除其烦恼,唯一的办法是:推动成人和儿童老实大量读经,不要再去解经,说国学了。否则,他们的烦恼必定如影随形,不得解脱。这不是自找苦吃么?

不过,我也要多反省,为什么我认真倡导读经教育,并没倡导国学教育。而自以为是遵从我的倡导的人,却转而去教国学,而且比例相当多。那些人往往自己要求自己要德能兼备,且立志要培养出德能兼备的孩子,乃至于认为当下就要看到孩子的德能兼备才对得起孩子。于是常常回过头来批评我,说我的理论太简单,没照顾到孩子身心灵的全面发展,没教出完美的孩子。因此,那些人做起教学来听说并不轻松。但还是有那么大比例的人都往那条路去了。这是大家要深深反思的地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