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佛学常识问答高级组比赛题

发布时间:2023-08-10 09:13:07作者:大悲

  附录(三) 佛学常识问答高级组比赛题

  释迦牟尼佛是那一个国家的王子?(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

  世界上有佛教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在公元前五八八年佛成道日开始)

  佛成道时身上放出六种颜色的光,是那六种?(蓝,黄,红,白,橙,及前五色的综合色。)

  佛教史上第二座佛法叫什么名?(叫祗园精舍)

  悉达多太子在古印度四种阶级中是属于那一种阶级?(属于刹帝利王族阶级)

  佛法僧三宝在什么时候才具足?(在佛到鹿野苑说法度五比丘时)

  佛离开鹿野苑后曾度了三迦叶兄弟出家,大迦叶叫什么名?他有多少徒弟?(大迦叶叫优楼频那迦叶,有五百徒众)

  佛说法在印度南方与北方,是以那两个佛寺为根据?(南方以摩竭陀国王舍城竹林精舍和北方乔萨罗国的祗园精舍)

  悉达多太子为什么要出家?(为追求真理,救度众生,所以出家。)

  佛教最早的优婆塞与优婆夷是谁?(是耶舍的父亲俱梨架与耶舍的母亲)

  佛教史上第一座寺庙叫什么名字?(叫竹林精舍)

  佛教史上那两个国王是佛的忠诚大护法?(摩竭陀国的频婆娑罗王,与乔萨罗国的波斯匿王。)

  太子出家修苦行,后来为什么又放弃苦行?(因为苦行不是正道,不能断烦恼了生死,所以放弃。)

  优婆塞与优婆夷是什么意思?(优婆塞是近事男,优婆夷是近事女,即在家学佛的男女佛教徒。)

  佛在竹林精舍时又度了两个很有名气外道出家,这二人叫什么名字?(一叫舍利弗,一叫目犍连。)

  佛成道后几年,回到祖国探问他的父王与姨母?(佛成道后第六年)

  佛第二次回祖国时为何事?(为了父亲净饭王病危)

  常随佛陀的出家弟子有多少人(有一千二百五十人)

  现在印度佛教四圣地有什么建筑物作纪念?试举出两个?(佛降生地蓝毗尼园有阿育王建立的石柱,佛成道的菩提迦耶有大菩提塔。)

  六度的前五度能度那五种过失?(能度悭贪、毁犯、嗔恚、懈怠、散乱五种过失。)

  佛陀的父亲逝世,佛怎样表示他的孝敬?(佛亲扶父王灵棺送葬并布施财物救济贫民。)

  佛陀最后所度的弟子是谁?(佛陀最后度的弟子叫须跋陀罗)

  佛对波斯匿王说有四件小事不可轻视,举出两件。(年幼王子不可轻视,小龙不可轻视。)

  五戒能治那五种过失?(能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五种过失)

  佛教最初出家的女性是谁?(是佛姨母摩诃波提及五百童女)

\

  佛陀一生教化的对象是那些 阶级的人?(是国王,大臣,婆罗门,农人,商人,军人, 妇女,奴婢)

  佛与神有什么分别?(佛是解脱生死的大圣人,神是有生死的凡夫。)

  十善戒中那四种善业戒,能除口四恶业?(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四善业戒能除妄语、绮语、两舌、恶口

  四恶业。)

  佛在五十多岁时,众弟子们选谁给佛当侍者?(选阿难尊者为佛侍者)

  佛临涅槃时怎样答覆阿难所问的四件事?举出两件来。(我涅槃后应依戒律住;应依四念处住。)

  贪嗔痴怎样解释?(贪是贪爱财色名食睡五欲,嗔是恼怒打骂伤害别人,痴是不明事理,迷迷糊糊。)

  人身是由那五种原素组成的?(由色受想行识五蕴组合而成)

  在五蕴中那些是色法?那些是心法?(色蕴是色法,受想行识四蕴是心法。)

  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是谁修建供佛的?(是频婆娑罗王修建供佛的)

  八正道中正念、正定怎样解释?(正念是忆念所修佛法正道;正定是住心一处,不乱不动。)

  证到阿罗汉果的人,还有烦恼与生死吗?(没有烦恼与生死)

  什么叫五欲?(财,色,名,食,睡。)

  八正道中正见、正思惟是什么意思?(正见是正确的理解四谛理;正思惟是思想四谛真理,引发正当欲念。)

  八正道是小乘法门还是大乘法门?(是小乘法门)

  什么叫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财、色、名、食、睡五欲是人类最不喜爱的东西吗?(不是,是人类最喜爱贪求的。)

  八正道中正语、正业是什么意思?(正语是说真诚的话,正业是身心合法的行为。)

  修八正道可以证到什么圣果?(修八正道可以证到阿罗汉果)

  苦、集二谛属于什么因果?(属于世间有漏的因果)

  舍卫国的祗园精舍是谁修建供佛的?(是须达多长者修建供佛的)

  八正道中正命,正精进是什么意思?(正命是正当的生活,不做不道德的事业;正精进是努力修善断恶。)

  阿罗汉除应受人天供养外,还有那两种的解释?(一、杀贼,杀灭烦恼之贼;二、无生,证得解脱生死之果。)

  灭、道二谛属于什么因果?(属于世间无漏的因果)

  四谛是那一种人所修的法?(是声闻人所修的法)

  十二因缘中那几个是过去因与现在果?(无明与行是过去二支因;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五支果。)

  小乘人与大乘人有什么不同?(小乘人自利,大乘人自利又利他。)

  第六识依什么生起?了别什么境界?(第六识依第七末那识生起,了别法境。)

  十二因缘中的识在八识属于那一识?(属于八识中的第八阿赖耶识)

  十二因缘中那几个属于现在因与未来果?(爱、取、有属于现在因,生与死属于未来果。)

  前五识了别那五种外境?(前五识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外境。)

  第七末那依什么识生起?又执什么为我?(依第八阿赖耶识生起,又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

  十二因缘中那一因缘是生死的根本?(无明是生死的根本)

  十二因缘是什么人所修的法门?(是缘觉人所修的法门。)

  我执有两种,说出这两种名词?(一、人我执,二、法我执。)

  第八阿赖耶识怎样解释?(第八阿赖耶识是梵语,华义藏识,藏有三义:一、能藏,以此识能含藏诸法种子;二、所藏,

  因此识复为前七转识所覆藏;三、执藏,此识为第七末那识执持为我。)

  第七末那识有四个常随烦恼,举出它的名字来。(我痴,我见,我慢,我爱。)

  十二因缘中要灭除那一因缘,才能解脱生死?(灭除第一无明缘)

  声闻乘与缘觉乘是属大乘人还是小乘人?(同属小乘人)

  前五识依那五根生起?(前五识依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生起)

  心与意怎样解释?(心是集起义,能集积诸法种子生起现行;意是思量义,恒审思量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

  八识中那一识是生命的主体?(第八阿赖耶识是人生去后来先的生命主体)

  诸行无常是什么意思?(诸行无常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变化不停,生灭不断的,没有常住不变的个体。)

  因缘二字怎样解释?(因是主要原因,如种子,缘是次要的助缘,如水土阳光等等。)

  学佛的人是不是都要出家做和尚?(不是,佛教有四众弟子,在家一样可以学佛。)

  八识中那一识活动力最强?(第六意识,因为它能了别过去、现在、未来的法境。)

  诸法无我是什么意思?(是明五蕴诸法假合的人身,没有实在不变的我可得。)

  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未学佛的人听了会生起什么误会?(会误会佛法是消极、悲观的、空的;而不知另一面是常乐我净的,积极进取的。)

  没有研究佛学,也没有皈依过三宝的人是佛教徒吗?(不是,须要皈依三宝,得到正式学佛的佛教徒资格。)

  人类在睡眠时,前六识停止活动,为什么会不死?(因为有第八阿赖耶识执持根身,所以不会死亡。)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是圆寂的意思,即是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

  佛教是不是迷信的宗教?(不是,因为佛教是发明真理,指迷趋悟的宗教。)

  皈依佛教是不是一件愚痴的行为?(皈依佛教是向上向薹,学圣学贤的行为,是智慧的表现。)

  缘起性空怎样解释?(缘起是说世间诸法众缘和合而起;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

\

  青年人研究佛法有什么利益?(可以得到知善恶,识邪正的智慧与向上做人的方法。)

  在家学佛会妨碍家庭与职业吗?(佛教慈悲和爱,学佛增加家庭的和乐。佛主张缘起无我,缘成互助,尤可从家庭和乐的基础上做起。以业余的时间为佛教工作,也不会妨碍到职业。)

  四大本空怎样解说?(四大是地水火风,为一切万法的原素,一切法均由此四大合成。四大分散,万法即坏灭,四大所成的一切法,都没有真实的自体,所以说四大本空。)

  五蕴非有怎样解释?(色受想行识五蕴构成的人身,是虚妄不实的,以五蕴分散时,人身也即没有了,所以说五蕴非有。)

  略说舍利弗皈依佛陀的因缘?(舍利弗见到马胜比丘的仪态非凡,知为悟道的圣者,询其所修何法,马胜比丘因说佛所说:「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闻后,感为稀有,因跟佛出家,修学佛法,后来诸大比丘中,称为智慧第一舍利弗。)

  何谓五住烦恼?((1)三界见惑(2)欲界思惑(3)色界思惑(4)无色界思惑(5)无明惑)

  何谓八识二无我?(即修戒定慧,转八识成四智,破除我执和法执,叫做八识二无我。)

  转八识成四智,那一识先转,那一识次转?(首先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次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

  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后,那两个识也可同时转为清净智?(前五识同时转为成所作智,第八识也同时转为大圆镜智。)

  成所作智的妙用怎样?(能现种种化身说话,成办度生作为。)

  妙观察智的妙用怎样?(能观机说法,恰到好处,使听者不退转,向上努力研修佛法。)

  平等性智的妙用怎样?(因已断无明惑,证自他平等,无我法执,对一切众生,一视同仁,没有冤亲,没有憎爱之别。)

  大圆镜智的妙用怎样?((1)如来大圆镜智中,能现万法色相,如镜照物,(2)能了如众生善恶业力因果,(3)依大悲恒缘众生,依大智观诸法性平等,(4)常能执持无漏根身,为一切善法功德所依.)

  声闻乘和缘觉乘悟入的根机有何不同?(声闻乘从四谛中的苦谛悟入,缘觉乘从集谛悟入,以集谛的无明为十二缘起的根本,观十二因缘而自力悟道,根机较声闻乘深。)

  小乘,中乘,大乘,是修什么法门?(小乘是指声闻乘,修四谛法。中乘是指缘觉乘,观修十二因缘。大乘是指菩萨乘,修六度法门。)

\

  说出四无量心的名称?((1)慈无量心,(2)悲无量心,(3)喜无量心,(4)舍无量心。)

  说出菩萨四摄法的名称?((1)布施摄,(2)爱语摄,(3)利行摄,(4)同事摄。)

  说出四弘誓愿?((1)众生无边誓愿度,(2)烦恼无尽誓断,(3)法门无量誓愿学,(4)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念处是对治那四种妄见?((1)身念处,观身不净,是对治缘身执净妄见,(2)受念处,观受是苦,是对治缘法执乐的妄见,(3)心念处,观心无常,是对治缘心执常妄见,(4)法念处,观法无我,是对治缘受执我妄见。)

  何谓别相念处?(修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将各分开作观,叫做别相念处。)

  何谓总相念处?试举例说明?(修四念处观时,每作一观,并作其余三观,叫做总相念处。例如观身不净时,并观此身是苦,无常,无我,或并观受,心,法,亦皆不净。)

  为何三十七道品,首为四念处?末为八正道?(因为了生死苦,即开端于四念处的观想,才能离去贪爱执著,进入八正道,从无漏慧,具修戒定慧法满足,破除我执,证无生果位。)

  依世间凡夫实贱八正道,可以成为怎样的人?(将可以成为人格高尚的善人君子。)

  依世间凡夫实贱八正道,可以成为何等果住的圣人?(将可以获得解脱生死烦恼,成就小乘最高果位的阿罗汉。)

  八正道何正道包含戒定慧三学?(八正道的正悟,正业,正命就是戒学,正念,正定,就是定学,正见和正思惟,就是慧学。正精进是策励戒定慧三学的完成。)

  十二因缘与四谛法有何关系?(十二因缘之流转门,即四谛法中之苦集二谛。还灭门,是灭道二谛。)

  灭谛是指什么?(灭谛是指证得涅槃的真谛,也即证得无生果位(解脱生死)或阿罗汉果位。)

  五根的「根」和五力的「力」意义有何不同?(五根的「根」是能生善,五力的「力」是能破恶。因生善的「根」增长,便有破除恶法的力量。)

  凡夫菩萨的生死有何不同?(凡夫的生死是分段生死,菩萨的生死是变易的生死。)

  小乘人有何长处?(修小乘道,能严持戒律,断见思惑,超出三界,证阿罗汉果,不受后有,这是小乘人重修持的长处。)

  大乘菩萨发那三心自度度人?((1)菩提心为因,(2)大慈悲为本,(3)方便为究竟。)

  何谓菩提与发菩提心?(菩提是觉悟正道,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的「心」是愿望,做自度度人的事业,叫做发菩提心。)

  何谓方便为究竟?(方便即随顺世间利导众生善巧法门,必先具有菩提心及大悲心,而后始成方便。大乘之究竟,则不为自利,全在利乐众生,方可称为究竟。)

  处此五浊恶世,佛教徒应如何背离污浊?(要坚定信仰佛教,勤修正法,向善行善清净三业,净化身心,净化人间,转娑婆为极乐。)

  人生佛教之目的何在?(人生佛教目的重在改造现业,努力行善,受用佛法,以佛陀为模范,培养健全人格,解除烦恼的缠缚,则内心清净,便可建立人间净土。)

  那一住大师极力提倡人生佛教?他说学佛要从做人起的四句训示是什么?(太虚大师极力提倡人生佛教。他说:「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是他训示学佛从做人起的针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