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给阿难尊者等一些出家众开示完以后,祂回到祇洹精舍以后,一贯的在祂的法座上坐了下来。佛陀那个时候就告诉当时在场的一些在家众:「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生命的历程当中有四项是大家所喜欢的。
到底是哪四种呢?在年轻的时候,由于身体健壮很少有生病的痛苦,所以大家都喜欢。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可以长命百岁,每个人也都喜欢受别人所喜爱,或者和眷属间恩爱逾恒没有变化。各位比丘啊!这四个项目是人世间所有芸芸众生都喜欢的啊!」接着佛又对所有的出家众说:「再来,各位比丘,同样地,有喜欢必然也有畏惧不喜欢的区块,一样地也可以把它归纳为四个部分: 那便是身体老化和不可避免疾病痛苦,或者是本来好好的身体没预警的却生病,或者是本来活得好好的,突然之间却走到生命的尽头,也有因为本来夫妻子女如胶似漆、欢聚一堂,最终又离散。这几个生命过程,只要是在六道之中的轮迴都是无可避免的。佛很慈悲地把如何可以对治上面所说的难以避免的人生过患很清楚地数说出来,那便是如果可以了解圣贤戒、贤圣三眛、贤圣智慧、贤圣解脱。如果有这四种对治法门,便可以解除生死的烦恼,断除生死的根源,对于一切的无常变化也都能体悟。」佛陀的一生传说了不可数的法句,也不断地在警示世人与众生生命的无常,岁月的变换,色身的不可靠,六亲的聚合,欢乐与悲伤的无法掌控,在在都说明了人世间的一切都如同海浪上面的水沤,潮来潮去之间不知替汰了多少千古人物。正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秤槌落东海 ,到底始知休。」明朝杨慎的《临江仙》还传唱在人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但昔日光景人物如今安在,难怪诗人们要大作愁怅,「年年人去更无人……,悲落叶…,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水流时。」
修学了佛法最要者是要体悟无常,理解大道,尊敬三宝,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无分别心,莫作损害他人又不利己的言行,转化贪瞋痴三种不好的习气,时时刻刻常存欢喜心,不是善念,切莫生起。知是恶念,即令转过。不见是非,莫道长短。二六时中,不让邪见妄念生起。任何人只要尽力存心做好这些,在世无忧无虑,走时了无挂牵。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重看佛陀所示阿含诸经有所省思之后所写。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