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老法师谈“苦空无常” (发帖人:太阳雨 )
1 这个世界是什么?佛把这个真相为我们说出,“苦空无常”。这是真的。
2 如果你不觉悟的话,你这个“苦空无常”就没完没了。
3 你不能够脱离,你不但这一生要受,生生世世你都要受,而且一世比一世苦。这是你第一个真正觉悟。
4 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完全不一样。不觉悟的人迷在这个境界里头,所以他搞生死轮回。
5 觉悟的人,他会想办法超越。“苦空无常”我如何能够把它摆脱掉,那就是真正觉悟的人。
6 觉悟的人叫修道,道是道路,脱离“苦空无常”的道路,去找这个道路。这个道路有没有?有。
7 实际上,这个世间学术是求这个道路的,乃至于今天的科技也是在求这个道路,宗教也是求这个道路。但是是不是真的能解决问题?如果真能解决,释迦牟尼佛不会多事。
8 我们中国古德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释迦牟尼佛何必多事?而是释迦牟尼佛看到许多人都在寻找这个路,纵然找的很像很相似,也很不错,但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9 他是不得不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帮助我们离苦得乐,帮助我们离开苦空无常,他这才来找我们。
10 我们必须警觉到,人生一场空,人生一场梦。不要说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现在还没死,等到死的时候你再觉悟,来不及了,迟了!现在就要觉悟。
11 所以有远见的人,不是为我这一生来打算,要为我来生打算,这是个聪明人,这是个觉悟的人。
12 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机缘成熟了,佛一定也要度他。
13 什么叫“机缘成熟”?第一,把人生看透彻了,真的明白了,人生是苦空无常,决定没有留恋,这个缘熟了一半。另外一半是决心想求离开六道轮回,这一个意念真实,缘就成熟了。
14 一切诸佛菩萨都见到,都看到这个人缘成熟了。哪一尊佛跟他过去生中有缘,这一尊佛一定示现在他面前去帮助他,他这一生确实能得到他如愿的果报,佛会来度他。
15 觉悟这个世间苦空无常,对于这个世间决定没有贪恋的心了,我们活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像个旅馆一样,住在这里时间很短,好,很好;不好,也很好,就可以了,不必去计较!
16 世间是无常的,佛在经上常常提示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些话都是世尊无尽的慈悲,提醒我们要有出离心,不要贪恋这个世间。
17 如果我们细心冷静地观察,这个世间确实如佛所说,苦空无常!
18 真正觉悟的人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的心情,一定是认真努力念佛,心是定的,不会随外面境界转的。
19 觉悟的人是老实人,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决定遵从佛的教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
20 我们学佛,一定要依教奉行。佛在经上怎么样教我们,我们老老实实去做。佛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背。
21 具体来说,要认真去学习“净业三福”,决定不能疏忽。从净业三福上奠定无上菩提道的根基,然后依净土五经一论任选一种,尽形寿奉持而不改变,这一生绝不空过,你就成功了。
22 如果你不了解这个道理,学佛有名无实,在日常生活行持当中,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这个事情就麻烦了,这一生当中想求往生就难了。
23 许许多多学佛人死后都落在三途,什么原因不难懂,我们细心想一想,跟佛经对照对照,自然就明白了。
24 佛家常常讲时节因缘,一定要掌握住。什么样的年岁学什么样的东西。四十岁以上不搞经教了,可以听经,多听、多了解;进念佛堂,真修真干。
25 经听多了,觉悟、明了了。既然明了世间“苦空无常”,这四个字是现前社会的真相,人生的写实,我们要早早地回头,要办自己的大事。
26 大事是什么?死生事大。你们要注意听我讲,“死生”事大,我不是讲“生死”。生死怎么样?一个阶段,从生到死。死生是活的,死了以后又生,永远循环不息。
27 觉悟的人不怕死,真正觉悟的人常常把“死”字挂在头顶上,警惕自己:死了之后我到哪里去生?这是大事。
28 真正想往生,要记住: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淡,断我们是断不掉,要减少。
29 烦恼习气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轻,逐渐淡薄了,净土的气分一年比一年浓,往生就有把握了。
30 这个世间要彻底放下,不能有丝毫留恋,假的,“苦空无常无我”,你怎么会贪这个东西?这是一场梦!
31 一定要看破,不再搞这些东西。真的东西,提升自己,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什么?帮助别人认识佛法,认识净土,帮助别人修净土,这个功德不得了!
32 大慈菩萨讲,你能真正帮助两个人往生,比你自己修行的功德还大。你这一生要帮助十几个人,那个福报就不得了,你求往生就不会困难。
33 对世间人,世间人没有这个缘分,没有这个福报,他还不想出离三界六道,他还贪恋人天福报,我们不能舍弃,我们也要随缘随分帮助他,要把佛法介绍给他。
34 对于这个世间的凡情还是放不下的,我们就要教他断恶修善。为什么?恶不断,三恶道的缘就不断。
35 要知道,阿赖耶识里头恶的因多,那个因要遇到缘就起现行,这个事情太麻烦!现前还不断恶业,恶缘天天在增长,所以恶是一定要断,善不能不修。
36 佛给我们讲苦空无常,帮助我们看破、放下,常起念三宝之心。念三宝,就是念觉正净,这个要知道!
37 你看看世尊从十九岁到三十岁,十二年求学,难!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那是放下,原来放下就是。
38 能够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是学问,千经万论所说的也不过是如此而已。
39 他虽然没有说明白,这是暗示,我们学的人要能去体会得到,他不说穿。在中国,又有了第二次的暗示,那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所示现的。
40 所不同的地方,释迦牟尼佛有十二年的求学,有这个经历。怎么开悟的?放下才开悟。放不下,决定不能开悟。
41 而六祖惠能他老人家的示现,他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他没有参学,也就是一下放下,所以说妄想分别执着同时放下,佛家叫顿悟。
42 相对的是逐渐地放下,那叫渐悟,那要很长的时间,一年放一点,一年放一点,慢慢地烦恼轻、智慧长。顿悟的他是一下放下,智慧就圆满现前。这两个示现我们合起来看就明白了。
43 然后再想想,世尊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六道凡夫的习气的确是很深。世尊当年可以用惠能大师那种顿悟的方法来示现,但是如果用顿悟方法示现,恐怕他度不了众生。
44 在印度当时的环境里面,我们能想象得到的,为什么?人家看他不是凡人,是天上的天神,要不然怎么可能一下就智慧开了?
45 顿悟,凡人是做不到的,所以他必须要示现跟凡人一样,一样的习气,一样的烦恼,一样看破。
46 那个看破就是生老病死,从这里觉悟,看破人生苦空无常,出家修道。这是我们世间人走的这条路,他也走这条路!
47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他舍弃了王位,舍掉了权力,舍掉了财富,舍掉了家庭,样样都舍掉了。他选择出家做苦行僧,过那样的生活。
48 释迦牟尼佛过的那种生活,是一般人很不容易体会的,那真正是离苦得乐的生活!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