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净空法师《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

发布时间:2019-10-05 09:26:54作者:大悲咒快诵网

师讳行策,字截流,姓蒋,宜兴人。父全昌老儒也,与憨山清公为友。憨山既示寂之三年,为天启六年。一夕,全昌梦憨山入室而生子,因名之曰梦憨。及长,父母相继逝,发出世志。年二十三,投武林理安寺箬庵问公出家。胁不至席者五年,顿彻法源。问公化去,师住报恩寺,遇同参息庵瑛师,劝修净业。又遇钱塘樵石法师,引阅台教,乃同入净室,修法华三昧,宿慧顿通,穷彻教髓。康熙二年,结庵于杭州法华山西溪河渚间,专修净业,因名所居曰莲柎庵。九年,住虞山普仁院,倡兴莲社,学者翕然宗之。居普仁十三载,至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九曰卒,年五十五。时有孙翰者,病死一昼夜复苏。曰:吾为冥司勾摄,系阎罗殿下,黑暗中,忽睹光明烛天,香华布空,阎罗伏地,迎西归大师。问:大师何人?云:截流也。吾以师光所照,遂得放还。同日,有吴氏子病死,踰夕复活,具言所见,亦如翰言。

净空法师于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日在美国加州德安乍学院讲行策大师(1627~1682)净土警语精华,为期一周,承张德声居士惠赠录音带七卷。恭听之后,摘要笔录,供养读者。

诸位同修,行策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代祖师,其传记已于昨日简略介绍。此项净土警语份量虽不多,而对我们修学很有帮助。兹摘其最精要的五十六条,印成讲义,供养各位。

一、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

这几句话说明修行人如不能往生,必定堕落在轮回受苦,这个苦是指三涂苦报而言。能否离苦得乐,其关键即在真信。佛在华严经上说:信为道源功德母。说明信为入道的根源,一切功德皆由真信中生出来,有真信可将福德变成功德,若无真信虽有功德也变为福德。福是有尽的,享福即难免造业,等福享尽,其所造的罪业即陆续变成果报。现世报叫花报,如今天所见的老人晚年疾病缠身,临终亦有很大的痛苦,如痴呆症要拖几年,走的时候,昏迷颠倒,神智不清。所以人生大事以往生净土为第一优先,其要件是真信真念,时时刻刻心中有佛。

二、莫轻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

大师这话实在是对我们说的,我们都是未悟,所以不要小看自己。自古以来,祖师大德开悟的秘诀就是‘一念回光’。‘回’是回头,‘光’是自性本有的智慧光明,如何回头,只是一念而已。二念就不能回头,一念即一心不乱,真正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现前,不是外来的。

三、若不专念,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

对我们提出最严重的警告。修行想在一生中成就,除了往生净土之外,别无二法。行策大师之前身是憨山,憨山为明末四大师之一,修行很有成就。他是修禅的,而非修净的,如其修净,他就不来了。他修禅回来再修净,可见他对于禅教都很透彻。往生西方没有别的诀窍,就是专信专愿专念就行了。如不能往生,后果即随业流转。业力太可怕,仔细想想,从早到晚,一年到头,起的是什么心,动的是什么念,造的是什么业。言语行为,造善业在三善道,造恶业在三恶道。绝大多数的人,一生造作,善少恶多。佛在唯识经论中告诉我们,心心所中,‘恶心所’有二十六个,‘善心所’只有十一个,善念连一半都不到,而且恶念的力量强过善念。再从外面境界上看,善境界少,恶境界多。不要看现前,某人权倾一时,作威作福,待一、二十年后再看其苦不堪言状,我们见过多了。要想离苦得乐,永脱轮回,就必须专念,求生净土。

四、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应。

我们的心性与阿弥陀佛的心性是一不是二,从理上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及眼前环境,都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既然是自性变现的,那有不感应的道理。我们苦切的真心切愿,真想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想见阿弥陀佛,我们的心能感,佛的慈悲必能应。

五、佛念众生,如母忆子。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此是楞严经上的经文,说明感应道交之状况,众生无量无边,佛念众生是他的愿心,帮助众生,接引众生到极乐世界,提供他们最好的修学环境。佛心清净平等慈悲,众生念佛是感应道交的作用,如不念就没有感应。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都是佛所念的对象。佛事门中不舍一人,而众生愿不愿来要看他的善根福德因缘如何。善根福德是多生劫修行累积的,因缘亦绝非偶然,学佛的人有几个人有机会遇到净土法门?他遇到之后真肯念佛,真肯发愿想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福德。世出世间只有这一件事是真的,其余全是假的。那些虚的假的你放在心上,到后来全是一场空,什么都得不到。愚人痴人才把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在心上,学佛人把三乘佛法放在心上也错了。从理上说,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的德号,纯真无妄。从事上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是性德的显现,唯有这一项是真的。假的放在心上到临终时一样也带不去,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带得去,在临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念头放在心上,妄念固然不好,善念也未必好到那里,要净念,常常想西方世界,想阿弥陀佛,想发心修行证果,广度众生,这叫忆佛。所以我常常劝大家,经要念得熟,若不熟,想不起来,只有打妄想。在念佛期间或在梦中见佛,皆属感应。佛门传记中或世间文人笔记如阅微草堂笔记,所述感应事迹甚多。净土圣贤录所载修行人临终佛来接引,脑筋清楚,有的告诉家人已经看到佛来,均系事实。

六、具足真信,虽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庄严净土。

佛门各宗各派无量法门,在回向时均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现代人虽念而心并不向净土,有口无心,得益无多。所行善事与所修福德,虽然很小,若心真实、愿真实,亦有莫大功德,皆可回向西方庄严净土。净土是法性土,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是法相土。西方四土皆为法性土,法性土是真的。佛法讲真假,其标准是:真的永远不变,凡是会变的不是永远存在,都是假的。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地球有成住坏空。西方人无生老病死,西方的植物永无凋谢,所以称无量寿无量光。从每一位希求往生的人,真信真愿真行里面变现出来的,一切都要真。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一切都要真切至诚。有些同修初听到这些道理,对于以至诚待人,尚有踌躇。尤以现今社会,虚伪者多,我若以真心待人,要处处吃亏,太不合算了。要知真实与虚妄不能相应,不会起感应道交作用。我们过去生生世世修净业未能往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这个错误观念所障碍。人对我们是假的,我对他要真诚。如果他来骗我,我就叫他骗,我心里明白,愿意叫他骗。到临命终时,他搞他的轮回,我生我的净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还怕什么?这样修持,就是佛法所讲的生死自在。随心所欲,喜欢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

七、修行别无要术,但真信愿生,一向专念,则一切行履,无烦改辙。

修净土法门即信愿行三资粮,只有这三个条件。真正念佛人,随缘度日就好了。‘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如仍有错误的想法看法皆属新殃,这个身体无量劫皆在六道轮回,而今生是最后身,生活愈简单愈好,能吃得饱,穿得暖,有小房子住可以遮避风雨,够了。身心皆无事,最好;不必去找事,工作亦不必去攀高职位。美国生活比台湾好过,生活简单,自然就少造罪业。吃斋念佛对身体健康有莫大好处,现在是五浊恶世,恶是恶见,浊是污染,世间已达到严重的污染,贪嗔痴慢、杀盗淫妄,弥漫于社会。至于环境方面更令人担心,第一个水污染,几乎不忍卒饮。空气方面,在台北几乎看不见蓝天。家畜非自然生长,用化学加肥饲料以及注射种种药针。我想现在菜场上的肉类做出菜来,也都变得不是味道了。多年前在台湾有一天我拜访方东美夫人,我问她:您年轻时吃的鸡蛋和鸡肉与现在的味道一样吗?她想了半天说,不一样。现在养鸡场把鸡一生下来就关在笼子里养,如坐牢一辈子,最后被杀,它的情绪能好吗?它的肉还会好吃吗?印光大师在文钞中曾提到,母亲喂小孩母奶时,如母亲发脾气,其奶即产生毒素,小孩吃后会死,大师见过两个例子,所以他劝世人,如母亲生气时不要喂小孩母奶,过两小时以后再喂。可见情绪不好会影响身体,发生毒素,杀生食肉,必然有碍卫生。不但如此,现在连蔬菜都喷洒农药,也都污染,实在可怕。

八、名心永尽,素愿攸同,时节因缘,幸常集会,庶他生为亲近之津梁,此世为助发之资具,愿交勉焉。

这是大师建念佛道场,集大家于一堂共修时,对大家勉励的话。‘名心’是求名之心,永远断掉,利心更不必说。世间凡夫都把名利放在心上,只要有名利心,决定出不了三界。名利是三恶道的锁炼,所以一定要断。念佛堂同修们目标相同,都希望生净土,建此莲社共修,乃非常难得的殊胜因缘,利用这个环境成就自己的道业,来生亲近阿弥陀佛,现在这个道场就是将来西方过渡的津梁。我们利用这个环境设备作为我们认真修学的增上缘。

九、真歇和尚云:佛佛授手,祖祖相传,惟此一事,更无余事。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独于净土之教,谆谆赞说,是为超凡入圣之捷径乎。

真歇大师是禅宗大德,大彻大悟之后,到了晚年,专修净土,求生西方,他有语录留于后世。他说:一切诸佛教的与祖师大德传的就是这一件事。在通途上说,即是生死大事,这个生死大事,惟有念佛生净土才能解决。如果细读净土五经,他说的这些话并不过份。佛专说净土,有三经,其中无量寿经,根据古人考据,皆认为佛讲无量寿经不只一次。世尊讲经每部经从未讲过两次。仔细研究无量寿经五种译本经文,至少是三次所说。中国从后汉到赵宋,前后八百年,无量寿经有十二种翻译本。古时均手抄,经本失传了七种。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五种,如不失传,还可能发现不只讲了三次。在其他法会中附带说净土者有二百余部,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独于净土之教,谆谆赞说,如果不是超凡入圣之捷径,为什么一再的宣说?

十、苟得往生,则横截五道,顿超不退。倘若娑婆事业,在在萦怀,一暴十塞,心不专笃,遇五欲时,如胶如漆。遭逢逆境,结怨衔恨,而欲命终彼佛接引,岂非难事。由此观之净土法门,药也。娑婆贪爱,忌也。服其药,复饱食其忌,可乎?

这一生如真能往生净土,则此生即永脱轮回,横超六道。说五道不包括阿修罗。不但往生西方圆证三不退,如一心专念,真心切愿,现前即得三不退。娑婆事业放不下,常常放在心里,即不能往生。若是口中有佛而心中无佛,亦无法成就。所谓‘放下’是放下心,不是放下日常的正当工作。世间俗务若放在心上,心即不能清净,遇到五欲就黏著了。遇到逆境,怨天尤人,这样想在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就难了。要常自反醒,如仍有这些毛病,应深自警惕。如同吃药,也有些忌食的东西,与药性冲突,若服药同时又吃禁食之物,病怎能好呢?

十一、凡我同伦,宜各痛念娑婆险恶,早求出离六道,舍秽取净,毋惊虚名,毋执空见,毋爱高帽禅和口头三昧惑乱,毋求旦夕速效,动诸魔事,恒以念佛为正行,勉修众善为助行,净念相继,愿行相资,自然千稳百当。

这段开示,非常重要,同伦即同修,每人均须对于娑婆世界有彻底的了解,才能想办法出离。世人因为迷惑,往往为名利所诱,不知娑婆之险恶,浮沉六道,每况愈下,这一生中千万不要错过。真想出离六道,只有念佛。达拉斯有一位老同修廖元德居士,过去我讲经,他负责录音录影。去年年底打佛七时,他来参加,每天忙著录音。佛七过后,我们离开达拉斯。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人拉他学密。昨天早晨赖居士打电话告诉我,廖居士现在病得很重。今年在达拉斯时,我们想去看他,他的家人拒绝,不希望任何人去看他打扰。赖居士又说,前天他替学生改作业时,忽然看见廖居士坐在旁边,到上课时又看见廖居士坐在课室第一排。赖居士觉得情况不对,幸征得廖太太同意前去探病,见面之后就问他:‘你是否找我?’廖居士点头,并伸出一个指头,赖居士说:‘你现在是否一心念佛啦?’廖居士又点头,然后又伸出两个手指,赖居士不知何意,想了半天又问他:‘是否还有两天?’廖居士点点头。今天下午二时往生了,往生时瑞相很好。被人拉跑,到临终时又能回头念佛,实有莫大的善根福德。今天达拉斯同修为其助念者甚多,法缘殊胜。人生极为短暂,一定要早求出离,舍秽取净。

念佛不能往生的障碍,第一是名,名利是假的。我平常劝勉初阶同学,未学佛之前,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因缘果报是真的,命运也是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的,自然会来,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凡夫很难超越命运安排,好的环境中也有穷途潦倒者,坏的环境中也有发财的,各人命运不同。如不了解此中真相,劳碌奔波,徒劳无功。又有一部份修行人执持空见,甚至落入恶取空。修行人不求速效,不可求神通,亦不求感应,以防招魔。善事随缘随份去作,只可作为助行,以念佛为第一正行。在诸善行中,以劝人念佛为第一大善。如劝人念佛,他肯接受,到最后真能往生,就是助其成佛,他会时时刻刻来加持。能劝十几个人念佛往生,此人就是菩萨,纵然他不念佛,临终时也会有佛来接引。

十二、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安养。然后乘本愿轮,运大慈悲,分身散影于十方刹土。寻声救苦如观世音,誓空地狱如地藏王,找一切众生苦,与一切众生乐,摄一切众生,同觐弥陀,究竟安稳,方是丈夫,望诸上善友,幸审择之。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乘本愿轮再回来是倒驾慈航,分身回来,而其本身仍在西方与阿弥陀佛同在。一到西方即有此能力,可以分身十方刹土。一般讲证得四果罗汉即有此能力,至少要三果斯陀含。生到西方之后,纵然下下品往生,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又得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于是他的神通道力几乎与佛相似,有能力分身尽虚空,遍法界,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与观音菩萨一样,千处企求千处应,与十方世界有缘众生感应道交。我们为什么要早生安养,理由在此。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种悲愿就是地藏王菩萨。集观音地藏诸大菩萨之弘愿于一身,拔一切众生苦,与一切众生乐,苦由迷而来,乐由悟而来。佛菩萨只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使其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后依教奉行,靠个人的精进修持,才能离苦得乐。离苦要离得干净俐落,得乐也要得的究竟。三界内之福不究竟,罗汉菩萨离苦亦非究竟,故须摄受一切众生同生极乐,才是大丈夫的事业。在佛经中称‘大丈夫’是对佛的尊称。

十三、华严末后处,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惟令生安养世界,惟愿见阿弥陀佛,其专切劝发,反复叮咛,具在行愿品中。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的总结与归宿。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劝导华藏世界全体菩萨四十一位(此四十一位即四十一类,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共四十一类,每类菩萨无量无边。)法身大士,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的教主是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是毗卢遮那佛的两位助手。此二位助手劝说毗卢遮那佛的弟子往生极乐世界,而未见毗卢遮那佛不高兴,反而认为文殊普贤作的对,此值得深思。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齐口赞叹,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赞叹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可说赞叹到极点。所以佛劝导自己的弟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中说:一尊佛的赞叹就是一切佛的赞叹。诸佛看到有人生到西方净土,没有一位不欢喜的。生到极乐世界,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十四、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以诸善根,回向发愿,决走得生。永不退转,亲近弥陀。

我们在一生中想获得大圆满功德,就是专念西方阿弥陀佛。前面说过,专信专愿专念,此三者后后胜前前。专信不见得能专愿,而专愿的人,一定专信。同理,专愿的人未必专行,而专行的人,必定专愿,所以说专念为得生之秘诀。从前弘法推荐念佛,尚有实际上的困难,现在科技发达,这个顾虑没有了。譬如经书重在流通,古人写经功德很大,但速度太慢。现在印刷事业进步,可以在短期中印几千几万册,况且家庭电脑很普遍,可将经文输入电脑,随时可印出与人结缘。不要顾虑人家看不看,一过目,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随时随地可以弘法。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凡生到西方,不管什么品位,纵然是下下品,都能圆证三不退。佛在大乘经中说,八地以上菩萨才能圆证三不退。八地接近圆而非真圆,九地十地等觉才真圆。念佛往生者皆得圆证三不退,实在不可思议,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给他的,不是他自己的修行功夫,此之谓‘胜异法门’。一直等到他自己在西方与诸上善人继续修学,将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断尽,其能力智慧神通与已经证得的人没有两样。其他一切诸佛世界均无此例,诸佛之所以劝人往生净土的道理即在此。亲近弥陀永不会离开,而能分身到十方世界度众生,是化身去的,本身在西方未动。

十五、阿弥陀佛即法界藏身。极乐世界即莲华藏海,见一佛即是见无量佛,生一刹即是生无量刹,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为一切佛所护念,以法身不二故,生佛不二故,能念所念不二故也。

佛在经中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量寿、无量光’,两者合起来即法界藏身。寿是指的过去现在未来,是时间;光是指的空间,光明遍照。时空合起来就是法界,阿弥陀佛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藏是宝藏,无量无边无尽的宝藏。这是从理上说,事实上亦不例外。佛有三身,法界藏身即法身,弥陀的应身无处不在,随时随地感应道交。莲花是比喻,一丝毫污染皆无。莲花生在淤泥之中,淤泥比作六道,水比作四圣,莲花开在水面之上,超越十法界。染净对称是六凡四圣,染是六凡,净是四圣,此对比之净而非纯净。莲花超越四圣六凡乃是真净。极乐世界为莲花藏海,广大无边,即法界之义。佛的身土不二,乃真清净。一切诸佛皆是由法界藏身变现出来的,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也是由莲华藏海变现出来的。诸佛是能变,诸佛刹土是所变,能变的得到了,所变的还有什么问题。所以华严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个‘一’是‘任一’,不是‘专一’,在任一中,诸佛为我们特别介绍阿弥陀佛,由任一中介绍一个专一。此有两个理由:一、诸佛与阿弥陀佛的缘特别深。二、一切诸佛唯有阿弥陀佛之愿最为广大真切,劝我们求生极乐世界,到西方后可以随意分身供养一切佛,故见一佛即见一切佛。

弥陀经中六方佛赞,特别说得详细,说阿弥陀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念阿弥陀佛即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释迦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此乃蕅益大师所发明,在弥陀经中为我们指示出来。释迦如是,佛佛道同。阿弥陀佛久远以前就成佛了,并不是只有十劫。梵网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此娑婆世界成佛乃是第八千次。所有一切诸佛皆为一个共同法身。华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动物、植物、矿物、六道众生、声闻、缘觉、菩萨、以及一切诸佛皆同一个法身,故曰法身不二。佛法称之为法身,哲学家称之为宇宙本体。生佛不二,皆由本体变化的,体同,相不同。佛家讲平等,这是真平等,所以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

十六、吾观今之富贵利达者,或贪粗敝声色,不知苦本,若著蜗角虚名,不悟虚幻。或复爱殖货利,会计经营,现在碌碌一生,将来随业流转。彼佛刹中,依正庄严,无量胜妙乐事,不闻不知,从生至死,未会发一念向往之心。反不如穷愚困厄之夫,多能念佛,从冥入明,转生胜处也。

观察现在的社会,一些有财富有地位的人,贪图名利五欲六尘的享受,不知道这些名闻利养均是苦本。只求一些虚名,如同蜗牛角上的一点虚名,言其极为短暂,如梦幻泡影,虚幻不实。有人对财富看得很重,想尽方法赚钱,一生在忙,很多大富人有亿万财产而过份吝啬,碌碌一生,我想他虽然无大罪恶,而贪心太重,将来恐堕入饿鬼道。富贵人家不足羡慕,是世间最可怜之人。眼前富贵如过眼云烟,只供人看看而已,来生三途有份。人命无常,来生转眼就到,真正妙法与诸佛刹土依正庄严,他听也没听过,更不必说念佛求生净土啦!贫穷患难中人反而能念佛求生,从冥入明。我们今天能遇到这个法门,实为生平之大幸,万勿错过。

十七、具真实愿,发忻厌心,视三界如牢狱,视家园如桎梏,视声色如鸩毒,视名利如缰锁,视数十年穷通际迈如同昨梦,视娑婆一期报命如在逆旅,信宿舍离,惟以一心念佛,愿共同生净土。

学佛一定要有真信切愿之心,表现在事项上就是忻厌,才显示真实的愿望。三界实在像一个牢狱,不过范围大一点而已,从无始以来没有办法超越,没有自由,不得解脱。叫我们把家庭看作枷锁,也确是事实。至于物质享受,一定勾起贪嗔痴的三毒烦恼,所以佛教诫弟子以苦为师。清苦容易提高警觉,如为富有,贪图享受,可能觉得这个世界也还不错,吃喝玩乐,舍不得离开。

唐朝庞居士,家庭富有,学佛开悟以后,把家中财宝装在船上,驶至江心,沉于江底,而自己的生活靠编草鞋为生,过的相当自在,六道众生无法出轮回,即被名利所害,如同缰锁。人生几十年穷通,到后来都是一场空。这一生如同住旅馆一样,旅馆内的设备用品没有一样是自己的,虽然暂时使用,而一样也得不到。不但身外之物得不到,就是身体也得不到,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自己作不了主。佛说众生愚痴,颠倒妄想,把虚妄的当作真实的,又把真实的当作虚妄的,是非、利害,真妄都把它颠倒。

十八、念佛令功行不虚者,勤策身心,寸阴是惜,况命在呼吸,岂能长久,如囚赴市,步步近死,直需孜孜昼夜,矻矻暑寒。一句洪名,无时间歇,净土决定可生,慎勿锐始怠终。

念佛一定要工夫落实,‘功’是功夫,‘行’是动词,即用功修持。勤是勤奋,要勉励自己,认真努力,寸阴是惜,把宝贵光阴用在道上。惟有念佛真实,其他均非究竟。大势至菩萨叫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看往生传、净土圣贤录可以看出,一般大约三年功行即可圆满。有人问我,往生传

旨中那些人三年往生是否都是念三年佛,他的寿命就到了?我的答覆是:并不是念佛三年寿命就完了,若有真信切愿,念三年,工夫就能成就,想去就去。念佛人如工夫圆满,那有不愿意去的道理,还有谁肯再留在这个苦恼世界多待些日子呢?如果还想在这个世界多住几年,他是要再度些有缘的人,否则随时可以往生。他如果再来,就不是业报身。人生呼吸间,一般人并不觉察,人一生下来,一分一秒的走向死亡,如死囚之赴刑场。如何解决此一严肃问题?只靠一句洪名,念不绝口,心中有佛,没有其他任何杂念,净土决定得生,千万不要有始无终。

十九、专求出离,不求世间福报,亦不求功德智慧辩才悟解,与夫世世为僧,兴显佛法等愿。惟愿命终得生彼国,脱生死苦,此愿直须刻刻现前,专念弥陀,自然得生。所贵谛信力行,惟专惟一,始克有济。

许多有才气的人,对佛法理解很深,而依然不能脱离轮回,毛病就出在对世间功名利禄放不下,不肯一心一意求成佛。六祖坛经上说,惠能赴黄梅求法,五祖问他:你来作什么?他说:我来作佛。有这么大的口气,我只见六祖一人。今天学佛人很多,大概都是求世间福报,或功德智慧辩才悟解,并未发决定心要作佛。世间福报是过去生中所修,今生得到果报。过去修财布施,今生得财富。过去生中修法布施,今生得聪明才智。过去生中修无畏布施,今生得健康长寿。过去未修,今生想也想不到。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自作自受,绝不可怨天尤人。

学佛的人如有福报,要把福报舍掉,舍福不要享福。不必学庞居士的作法,把财宝沉在江里。有人对他说:你既然这些财宝不要了,为什么不作些好事?他说:‘好事不如无事。’留此一句话给世人,值得警觉,行策大师这一段意思亦如是,他说‘不求功德智慧辩才悟解,与夫世世为僧。’在台湾有一位很有名气的法师,他告诉大家,他不到西方世界,将来世世作法师,弘法利生。弘法利生是好事,兴隆佛法,显扬圣教是好事,但不能有这个愿,有这个愿即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无份。今生出家勤苦修行,修的很好,来生再作出家人,能否保持不退,殊无把握。古时有一个例,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十世为高僧,第十世为国师,作皇帝的老师。皇帝送他一个沉香宝座,他接受之后,颇为得意,心生憍慢。此一念傲慢心起,护法神离开,冤家债主找上门来,生了一个人面疮,几乎送命。三昧水忏有详细记载,各位可以参考。我们此时此刻不能发此世世度生弘愿,因为贪嗔痴慢与生俱来。你看悟达国师世世为高僧,降伏烦恼已降伏了九次,第十次坐了沉香座降不住了。应知弘法利生兴隆道场的事,自有大菩萨来负责,我们凡夫不是菩萨,先要求生西方,到了西方之后再回来,发这个心,可以。未到西方,不先度自己,无有是处。

二十、共住同行,宜防身护口,谦恭随顺,互相砥砺,互为标榜。每日恒课,不得懈怠废缺。行住坐卧,不忘念佛。恒课外,勿放身心空过,不得闲谈杂话,放逸戏笑,误己妨人。不得披览外书,吟咏诗偈,非唯唐丧光阴,亦乃孤负檀越,应当自严自重,努力精进。

大师创办莲社,建念佛堂,集志同道合者一齐共修。道场中的规矩一律平等,虽为住持当家,亦应共同遵守。最易犯的过失为口过,所以要护持身口,二六时中只有一句佛号,对人要谦虚恭敬,随顺大众。恒课即早晚课,不可废缺。在家人如工作太忙,采用十念法。慈云灌顶法师教的十念法,尽一口气为一念,时间很短,再忙的人早晚各作一次应无问题。只要一生中不缺,一样可以成就。我建议大家的十念法更容易作,一句佛号为一念,十句念中没有一个妄想,即符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天至少念九次:早晨起来念一次,吃早饭时念一次,以念佛号代替供养咒,上午上班工作前念一次,下班时念一次,午饭时念一次,下午上下班各念一次,晚饭时念一次,睡觉前念一次,共九次。

恒课之外,在念佛堂中,心中要念佛号,不必与人闲话家常。言多语失,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产生不愉快情事。经典以外的书籍不必去看,以免妨害道业。把精神浪费在世间俗事嗜好,于生死毫不相干。出家人的生活是由在家人供养,他们希望出家人早日成佛,而出家人把自己修行放在一边,一天到晚搞世间的诗词歌赋,甚至放逸闲谈,如何对得起施主。佛门中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将来要还债的,应当警策自己,努力精进。

二一、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著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矣。

念佛目的即在一心不乱,不夹杂是净念,不间断是相继。不必以快以多为胜,要不缓不急,念得心里很清净舒服,绵绵密密,行住坐卧,佛号不断。在工作冈位不要想念佛,专心作事,工作完毕后,把佛号提起。

二二、体究万法皆如,无有二相,所谓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因果不二,依正不二,净秽不二,苦乐不二,欣厌不二,取舍不二,菩提烦恼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是诸二法,皆同一相。一道清净,体究之极,与自本心,忽然契含,方知著衣吃饭,总是三昧。嬉笑怒骂,无非佛事,一心乱心,终成戏论。二六时中,觅毫发许异相不可得。如是了达,方是真正学道,一心精进持名也。此两种一心,皆是凡夫边事,凡有心者,皆可修学。

体是体会,究是世人所说研究,研究是意识心,有分别执著。佛法说究是参究,离心意识,即禅宗说的参。万法皆如,‘如’是‘真如’,万法皆是真如本性。禅宗有不少公案,祖师大德测验一个初开悟的人,随拈一法,无不是心性。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为性,器为相,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一切法是一相,无有二相,一切万法从体性上看是一个。行策大师这一段话,我们在大师传记中曾经详细谈过,不再叙述。所说的境界与心经上所说,‘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一样的意思。这一段道理,如果真正明了,心就定了。

二三、念佛一门,藉彼佛胜愿力故,不论有智无智,上中下根,但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七日乃至一日,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即蒙弥陀圣众接引,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护念,是为不思议异方便,惟其异故胜也。

\

此段大意是说,念佛法门仰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同时又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护念,与其他法门比较,确实不一样,所以无论有智无智,上中下根,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造作极重罪业地狱众生,只要回心,真信真愿执持名号,一心至诚,一日至七日均能成功。昨天向大家提到的廖居士,临命终时回头,遇到善知识赖居士的指点,得以安祥往生。这是最近几天的真实感应事。廖居士真幸运,生到西方就是菩萨而不是凡夫。

二四、凡圣同居土,权实圣贤,与博地凡夫共居。惟此净土,仗诸佛摄受力故,不须断惑,带业往生。上智即能顿净四土,下愚亦可三界横超,无烦九次第修,不俟三僧祇证,是为不思议异方便,故胜也。

十方世界皆有凡圣同居土,一切同居土以西方同居土最为殊胜。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但凡圣之间有隔阂,很难相见。西方凡圣同居土,圣人与凡夫天天在一齐,时刻不相离。凡夫仗诸佛摄受,不须断惑可以带业往生。所谓上智者系指一般凡夫真信真愿,想生净土。下愚是指无量寿经上讲的边地疑城众生,他们对佛圆满的智慧怀疑,对自己的善根亦不敢相信。虽然不信而仍肯念佛,遂生到边地。边地是有期限的,其时间为五百年,五百年后仍能忏悔觉悟,依旧可以入品。此五百年如善导大师所说,是此世界的五百年,不必修九次第定,也不必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法门。

二五、如此最胜独异法门,释迦殷勤示劝,恒沙如来,广舌赞扬,岂欺我哉。

弥陀经与无量寿经都说,十方世界恒河沙数诸佛如来出广长舌相,一体赞叹此念佛法门。可见此法门是第一殊胜,真实不虚。我们能信能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即不辜负诸佛的期望。

二六、佛法有无量门,有难有易,欲易行疾至,应当念佛,称阿弥陀佛名号,疾得无上菩提。

佛法有无量法门,难易悬殊,想找一个快速成就的法门,只有念佛,可以很快得到无上菩提。念佛法门确实如古德所说,最简单、最容易、最快速、最稳当,所以诸大菩萨都选择这个法门。

二七、五浊恶世,求阿鞞跋致(不退转)甚难。若信念佛三昧,乘彼佛愿力,摄持接引,决定往生。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生生不退,佛阶可期。

现在这个世界可以说浊恶到了极点。浊是污染,恶是恶念恶行,尤其今天大家所崇尚的民主自由开放的社会,浊恶情况更严重。我记得三十年前在方东美家中,正好他家有客人,有人问他:美国将来亡国第一个因素是什么?他停了一两分钟,很严肃的说:‘电视,电视将来毁灭了美国。’三十年后的今天,美国世风日下,一年不如一年,很可能不幸为方教授所言中。电视播放的完全是杀盗淫妄、贪嗔痴慢,在此环境中要求阿鞞跋致,精进不退太难了。七地以上才能不退心,八地菩萨称为‘不动地’。佛在大经上说,成佛须无量劫,一般人进的少退的多,所以需要这么长时间。观无量寿经上说,下下品往生者即不退转,只要十几劫就成就了。下中品往生者六劫即花开见佛悟无生,证到八地菩萨果位。上中辈往生者,以我们娑婆世界时间计算,三五年就成佛。知道这些事实,方肯专心念佛。若信念佛三昧,乘彼佛愿力,摄受接引,决定往生。‘三昧’是印语,意为‘正受’,把念佛当作一种享受,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不必假借其他任何法门帮助,只要一门深入,即可念得心开。‘心开’即禅宗之‘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生生不退,成佛可以预期。

二八、净土广摄诸根,咸登不退,大本三辈,上品以解悟为本,中品以戒善为本,下品纯恶无善,惟临终遇善友,一念信心,灭罪往生。

净土广摄诸根,咸登不退。此‘根’字系指‘上中下三根’而言,若解释为都摄六根,亦未尝不可。‘大本’是无量寿经,讲三辈往生。观经说九品,三辈九品不过开合不同。上品以解悟为本,对宇宙人生真相有几分了解,真明了就会真发心。中品往生的人皆持戒修善者,中品下生是世间善人。下品纯恶无善,下上品是小恶之人,下中品是破戒之人,下下品是五逆十恶之人。下品临终遇善友规劝,肯悔过念佛,忏罪往生,绝非偶然,还是他过去生中累集的善根福德,相当不容易。

二九、悟后求生者,藉极乐境缘,结习易断,三昧易修,速成忍力,度诸众生也。未悟求生者,为亲近弥陀,易于见性,永明所谓,但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悟后求生属上三品,读经念佛,了知西方极乐依正庄严境界,工夫久了,其烦恼习气自然易断,不起现行,念佛能念到事一心。俟见思烦恼断尽,无明也破了几分,得理一心,念佛三昧容易修成。‘忍力’为六波罗密中之忍辱波罗密。修行人对理事都清楚,有能力自度度他。其有未开悟者亦能求生,因其老实念佛,生到极乐亦能开悟。永明大师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念佛人不要希求开悟,生到西方自然就开悟了。

三十、禅净二门,各宜专务,不必兼修。但彼此相非,深昧佛旨。经云:不谤大乘,则谤者不生可知也。

\

有人说禅净双修、净密双修,还有说禅净密三修,都不是好办法。修行贵专,双修三修就分心了。永明大师所说禅净双修不是对我们说的,是专对参禅人说的。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看到当时一窝风参禅,不但不能开悟,连禅定都得不到。劝他们念佛,他们贡高我慢,不甘心接受,所以永明示现参禅的,在禅教里大彻大悟,回过头来,专念佛求生净土,度化他们回头念佛。禅净二宗均是佛说,皆大乘法,绝不可互相诽谤,否则即是诽谤大乘。

三一、经云:娑婆世界修行一昼夜,胜于极乐世界行善百岁。盖以此土难于进修,彼土易为功力故也。例此而言,则风尘世路中修行一日,胜于深山净刹修行百千日无疑矣。是故帝乡可游也,红尘可入也,所谓净愿不可忘也,净行不可缺也。嗟乎、风尘亦何能染人,第恐人自染风尘耳。

有人读到这段文字,认为在娑婆世界修行胜过极乐,又何必到西方呢?此乃断章取义,修行人离开都市跑到深山里修行,固然很好,而修行几十年,自以为身心清净,道行不错,一旦回到花花世界,往往被名闻利养所迷,以致贪嗔痴慢的念头又起来了。

帝乡是首都,皇帝所住的地方。真心觉悟的修行人虽然在繁华都市而不染红尘,净愿不忘,净行不缺,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对世间毫无贪念,因其愿心坚固。在享福的时候没有不造业的,福享完了,苦报就来了。修行人享的是清福,身心清净不造业。心中无妄想、无分别、无恐怖、无牵挂、无忧虑、无烦恼,虽然生活清苦而清净自在。外面再繁华、再热闹,也沾染不上,所以说风尘何能染人。

三二、心作南车,愿为先导。处处道场,时时佛事,净愿净行,常得现前。自然达清泰之上邦,面无量之寿圣。

‘南车’是指南针。修行要在心地上用功,一切时一切处,愿生西方,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一丝毫不牵挂。日常生活不求享受,生活愈简单愈好,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寿圣’即阿弥陀佛,‘清泰’即安养。

三三、当念流光如驶,衰老日侵。勿虚渡好时节,定课外有余暇,但只加持佛号。若楞严咒大悲咒等,客路俱不必也。

在中国一般寺院道场早课即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大师告诉我们这些都可以不必要了。我们现在是在娑婆世界作客,要把大好时间念佛,不要把这些不相应的方法继续下去。光阴过的很快,人天天衰老,定课之外还有多余时间就念佛,一切经咒均可免,心才能专一。

三四、暇莫暇于不失时,富莫富于常知足,强莫强于勤精进。

闲暇不要把光阴漏失,念佛实在太方便,对日常生活绝无妨碍,随时随处均可念,时间不要空过。佛说知足最富,家财万贯而不知足,乃是穷人、可怜人。强人是能了生死出轮回之人,世间名利场中的显达者并非强人,因其依旧搞六道轮回。

三五、今时净业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保者无他,情与爱犹未拔除故也。若能将娑婆恩爱,视同嚼蜡,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著一句佛号。一切境缘,无能动摇,烦恼魔军,无始情识,销铄无余,此人虽现处五浊之乡,已浑身坐在莲华国里。又何待弥陀授手,观音劝驾,而始信其往生哉。

念佛求往生没有把握,毛病就发生在情爱未断,念的再好,情爱不断,也不能往生。现在摆在眼前有两条路:一个是情爱不断,必在六道轮回;一个是情爱永断,往生极乐世界。愿去那条路由自己选。如将世间恩爱视同嚼蜡,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境界,只靠一句佛号,阿弥陀佛是我的归依处。一切物质生活享受统统放下,心中清净,此人虽在娑婆而心已在极乐,有把握往生,不必等弥陀来接,已是西方世界的人。

三六、古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又云:道念若同情念,则成佛多时。圣果以还,鲜有不被其系累者。烦恼无尽,而生死根本,则唯贪爱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但情爱一分疏淡,则净业一分成熟。勉之。

世人情念很重,如果把这个念头换成阿弥陀佛一句佛号,早就成佛了。无始劫来的习气,加以现在社会种种诱惑,一个普通人不可能不动摇。小乘圣者,阿罗汉以下三果以上,大乘圣者法身大士以及权教菩萨,也保不住,很少不被其累。情爱是生死根本。有一年我在大专讲座教课,有人提出问题,她说:‘如果没有情爱,作人还有什么意思?’我说:‘那很好呀!高雄有个爱河,你可以跳进去,永浴爱河。’可惜一般人不知道它的厉害,生生世世被它整惨了,今生如再不觉悟,来生可能更苦。情与爱如能断掉,生到极乐上辈往生。上上品往生,生到西方即花开见佛,等于亲证八地菩萨。上中品往生者,七天即花开见佛,等于在一生中超过至少两个阿僧祇劫。平时对情爱看得淡,临终时就放得下。否则临终一点把握没有,有人助念也靠不住。

三七、末法浇漓,人趋诈伪,唯以净业栖心,则慧芽增长,道种成熟,异日佛前,莲华化生,便是上上根人也。

人心虚伪,不诚实,实在是自己骗自己。我们处在这个社会,应当一心一意修净土,念念把心住在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常常读诵三经,思维经中境界;自然烦恼减轻,智慧增长,现在这样做就是上上根人。

三八、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一切观门,无不从玆流出。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此语是佛四十九年说法之精要语。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我们心想生的,六道以及三恶道都是我们心想生的。我们心里如常常怀恨在心,即地狱境界现前;常想贪得无厌,就堕饿鬼道;是非邪正利害不明,必堕畜生道;常存五戒十善之心,来生不会失人身;上上十善再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可生天堂;常存四谛‘苦集灭道’之心,是声闻;十二因缘是缘觉;六度是菩萨;慈悲平等是佛。存什么心就变什么境界。

净土三经中无量寿经是净宗之基本,把西方世界圆满介绍出来。观无量寿经说明西方依正庄严之理论、修行方法、九品因果,所以观经是无量寿经之理论说明。小本阿弥陀经劝我们求生极乐世界。净宗修行离不了从心想生这个原则。所有一切法门均依此理而建立,佛法如此,世法亦不例外,一切世间法亦从心想生。

三九、大集经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念佛无异于参禅,而且是‘无上深妙禅’。要注意‘但’字,即只有阿弥陀佛,没有其他夹杂。有人劝我学禅,我也不动心,因为我这个禅比你的高明,我这是无上深妙禅。有人劝我学密,我这个佛号就是一句密咒,比你的殊胜多了。

凡夫无始劫来,妄想习气很重,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为什么不想佛呢?如果什么都不想也不行,来生一定生无想天,那是外道。要想佛的相好,想佛的功德,想佛的发心、学道、修行、成就,以及大愿普度众生,想这些就是想不生不灭法。禅宗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起来要转的快。

四十、智觉禅师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智觉禅师即永明延寿大师,他说这两句话,关键在‘相应’。中国字是很有意义,如想字,心上有一个相,就是心里在想。在六书中应属于会意。又如念字,上边是今,下边是心,就是现在的心。心里有才相应,心里没有就不相应,念阿弥陀佛,心上真有阿弥陀佛就叫相应。‘真有’即‘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念相应一念佛,一念时间很短,贵在能持久。念念相继,所以大势至菩萨叫我们‘净念相继’。‘一念相应一念佛’就是‘净念’,‘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相继’。能这样作就不必注意六根,六根早已都摄在其中了。如会用这个秘诀,必然工夫得力,法喜充满。

四一、佛是本觉之理,念即始觉之智,故知正念佛时,始本会合,理智冥契。能所俱忘,自他不二。无念外之佛为念所念,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超情越见,离句绝非,直捷圆顿,无过此者。除却念佛外,岂有别有妙观可成耶?

大师在这段文中将念佛成佛的道理说出来,如对道理不明,于修学信心很难建立。学佛人往往学了几年,很容易被其他法门或言辞所动摇而改学其他或退转,此皆不明念佛成佛之理所致。本觉之理即真如本性,阿弥陀佛的名号即真如本性的名号,念佛即恢复本性最好的方法。大乘佛法无量法门最后的目标即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方法有许多,在众多修行方法中,念佛法门为一切诸佛所称道。

智是能入能证,理是所入所证,能所是一不是二,只要能作到净念相继,就是修圆满成佛的方法。正念佛时,能证的般若智慧—始觉智,与所证的真如本性—本觉理,融成一体。始本会合,理智冥契。念佛是大智慧,文殊普贤诸大菩萨才是真念。能念的是智,所念的是理。阿弥陀佛是理,自他不二,我与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与佛立刻感应道交。能念所念是一,此一即本性。前面说过,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是真如自性,想是八识。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均由此而来,根源是一个,尽虚空遍法界本来是一体。

欧阳竟无大师说:佛法不是哲学。哲学中有能所,佛法虽说能所,而能就是所,所就是能,能所是一不是二。情是情识,见是见解。出世圣人如诸大菩萨,世间圣人如孔孟,他们虽然为大智大圣,而情见仍所不免。佛则无情见,即六祖所说‘本来无一物’,完全融化于真如自性之中。举个例,百川之水,未入海前,皆有分别,如长江黄河。俟入海后,即融成一片,入了法性大海。只要有情有见即入不了大海。

‘离句绝非’,即‘离四句绝百非’。‘四句’是‘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此四句是根本,再展开即变成百句,这些全是情见,真如自性中没有这些东西。能说得出的都不出这四句范围,全不是真实的,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所说一切法都是方便法,不是真实,真实的说不出来,不但说不出也想不出,一想就错了,一想就落到第六意识,一想就是无明。楞严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所以念佛在理论上与禅宗完全相同,而方法比禅宗容易多了。禅宗用观心参话头,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念佛简单容易,效果比禅要殊胜。道理不懂,只要老实念佛一样成功。修大乘法成佛不是直接,念佛是直接成佛,没有五十一个阶级。同时也是圆顿法门,念佛如坐电梯,其他法门如爬楼梯。华严会上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圆顿证入,他们的圆证如果是究竟圆满,为什么还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呢?所以华藏世界的圆证即不如西方世界的圆证。如果一样,文殊普贤没有理由求生极乐世界,所以说超过华藏即是超过禅与密,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死心蹋地的修念佛法门吧!

四二、余光有几,至稳至易之途,仅以六字真言劝勉,此是海上奇方,能疗急病,标本齐治,缓急咸宜,贵在深信力行专持耳。

余光有几,来日无多,中年以上定有感触。最稳当容易成佛之道,只要六字真言,即大神咒,如神奇妙方,可以医治急症。此指生死大事,标本兼治,‘本’是永脱轮回,‘标’是现前得到清净自在。念佛快慢大小声或默念均无不可,贵在深信专持。

四三、若其心念念厌离五欲,系想阿弥陀佛,愿乐亲近,如子忆母,不为业境之所牵,不为他歧之所惑,决之西方,定于极乐世界,莲华化生,见佛受记。

念佛人的心要舍离五欲六尘,心里只挂念阿弥陀佛,喜欢亲近阿弥陀佛,如小孩依靠母亲,时时刻刻念著母亲,不受环境或其他法门所动摇,决定会生西方,莲花化生,见阿弥陀佛,蒙佛授记作佛。

四四、必不杂人天渴爱,不混凡夫之浊,不沾魔外之恶,不堕二乘,不同权教,决择善法,修习令满,止于至善。

不能把人间的情与爱夹杂在念佛之间,更不可被邪门外道所诱惑,堕其术中,仍存贪嗔痴慢之念。佛在世时,魔外常来扰乱。魔王波旬有一天对佛说:我将来一定要破坏你的佛法。佛说:佛法是正法,无任何力量可以破坏。魔说: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统统出家,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佛听了之后,落泪无语。

末法时期,佛门弟子中混杂了许多魔王子孙,披上袈裟,把众生误导到歧路,非常难以分辨。当今之世,修福都不容易,你要到魔王子孙处修福就坏了。我曾讲过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这段经文非常重要,必须熟读之后可以辨别邪正,如照妖镜。你认识他,你就不会上当,他也不会来缠绕你。将来灭法时期,楞严经先灭,楞严灭后,妖魔鬼怪无人认识,都把他当佛菩萨看待,就会上当了。小乘人只是自利不肯利他,权教不是圆顿法,均非究竟。至善即念佛法门。

四五、眼常瞻佛相,耳常闻佛教,鼻常触佛香,舌常称佛号,身常礼佛像,意常缘佛法,六根所注,无非佛境,如是相继,无间无杂。

此条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注解。眼看佛像,耳常听经,鼻闻坛香,口称佛号,身礼佛像,心中常想佛的相好以及经典中之教训,这就是‘都摄六根’,不夹杂就是‘净念’,不间断就是‘相继’。

四六、了知生佛一如,心土不二,托彼依正,显我心性。既不迷性外有佛,亦不执彼土非心,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最胜极异方便,普摄行人,归于净土。

‘生佛一如,心土不二’,是理。‘托彼依正,显我心性’,是事。用此法显现自己的真如本性,如以为心外有佛,为我所念就错了。虽然错了,若真肯念心外之佛,依旧可以往生,不过品位不高。不假任何方法来帮助,老老实实一句佛号念到底,乃是最殊胜、最不可思议的法门,普被三根,利钝全收。

四七、为末世对治重障,以烦恼虽多,惟淫欲为生死根本,最能障往生法。故令行人观凡夫身内淫火,即如来藏性空真火,循业发现,深观得悟成智慧光,非唯不障往生,且能将送行人托上上品。所以净名赞淫怒痴,以其体即藏性,而染净功用,在反掌间耳。

末法时期,烦恼最重,念佛人多,往生者少。为何不能往生,就是淫念未放下,淫欲是六道生死轮回之根本。下面所说是很高的境界,我们可以听而决定作不到。如果你真能作到,你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法身大士,不是凡夫。这是见性以后的境界。‘令行人观凡夫身内淫火,即如来藏性空真火,循业发现。’这几句话若是讲,两小时也讲不完,诸位可以看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深入浅出,说的很清楚。‘深观得悟成智慧光,非唯不障往生,且能托上上品。’

楞严经将这个道理说的很明白,亦即华严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很多同修也曾听到过,密宗有修双身法者,如果不是这个境界修双身法,果报在阿鼻地狱,那才可怜,所以密宗学不得。我们将来成佛修不修密宗呢?修。等我们将来修到八地菩萨再修。八地如同博士班,我们现在幼稚园一年级还不够资格。净土宗修行远离淫欲,远离贪嗔痴。密宗是在贪嗔痴淫欲中修真清净心,那是八地菩萨以上的修行,我们开什么玩笑。

黄念祖居士是密宗金刚上师,他到晚年劝人念佛。说密宗修行,在中国大陆十亿人口四十年中学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念佛往生者不计其数。密宗在一切污染中修清净心,净宗是离开染污修清净心,难易之别在此。密也不贪财,金银财宝愈多愈好,他不动心。我们不行,我们佩服他,但不敢领教,一沾边必堕落。

‘净名’即维摩经,维摩居士是在家佛,释迦是出家佛,同时在世间有两尊佛。他说‘淫怒痴即戒定慧,以其体即藏性。’今天密宗说,不必断淫即可成佛,所以很多人相信。凡以此法接引众生皆为妖魔鬼怪。章嘉大师,密宗活佛,是好老师,他教我由戒学起,对我说了许多密宗事,但不教我学密。

四八、诸经广赞净土。曰:不可思议功德。曰:世间难信之法。曰:一切佛护念。曰:无上深妙禅。曰:胜异方便。曰:三昧中王等。奈末世众生,偏于念佛法门,好起疑惑,乃至破他净信,障他善行,薄福少智人,往往习气如是。

佛讲经附带赞叹净土的经典有二百六七十部,时时提倡净土。在无量寿经中赞叹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佛如此赞叹,也就代表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净土法门虽然诸经赞为不可思议难信之法,无上深妙禅,胜异方便,三昧中王,如此许多好的评价,而末法时期一般众生并不十分相信,而且还破坏他人念佛,这是没有福报善根智慧,其罪过深矣。

四九、萧然若寄,长斋事佛,淡泊无欲,操修问道。

‘萧然若寄’即一切放下之意。萧然是冷落的样子,我们在此娑婆世界,如同暂时寄居于逆旅,几天就要离开,这里什么东西都不是我们的,要把世间事一切看淡。‘长斋事佛’,事佛是要依教奉行,对人对事对物,统统都能依照佛的教训做到。长斋是指吃长素,与一切有情众生不再结恶缘,此乃粗浅之义,深一层讲,斋是斋心,心要清净,素食而心不清净,只能叫吃素而不能叫吃斋。佛门中日中一食亦为吃斋,谓之‘持午’。日中一食每天都有时差,应照天文日历,每天日中是几分几秒。如无天文日历,最好每天上午十一点吃饭即不会过午。午后可饮糖水蜜水等无沉淀物。

‘淡泊无欲’是随缘而不攀缘,作好事作功德亦不攀缘,随缘随力,决不强求。‘操修问道’是自己修行,若想度众生,最低限度小乘要到四果罗汉。大乘圆初住,明心见性以后,才有资格度人。未证果者,先度自己,不要发心度人。若自以为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我们不是菩萨,真菩萨是离四相破四见的菩萨,可以先度众生。他可在六道中自由往来,生死自在。我们没有这个本事,一定要先度自己,度众生随缘随份,绝不攀缘。至少要到圆初住菩萨的地位,有能力不退转,自己成佛晚一点没关系。如果想度众生而不先度自己,将来可能要堕三途的。

五十、往生证悟之后,又当眷此娑婆,再来侨寓。将护众伴,诱掖群迷,更于异域,殊方分身,应迹往来三界,终不疲厌。

生西见佛即是往生证悟,可以先度众生,这是菩萨发心。见佛智慧开,倒驾慈航,回入娑婆,帮助根熟的众生圆成佛道。所谓根熟者是对于念佛法门,理解相信,又肯发愿念佛,乃助其一生成就。其次对于不相信者,给他种因,留待将来得度。同时亦有能力分身其他诸佛世界度化众生。想到有这么大的能力弘法利生,向往西方世界之心一定非常恳切,会下决心尽快往生。生西以后才有这种能力,如靠我们自己修行达到这种地步,至少要经过两个阿僧祇劫。诸佛之所以疾欲我们生西,也就是要我们缩短成佛的时间。

五一、明则不昏,静则不散。明静是止观之效,定慧之体,亦即心之本体。止观是功夫,定慧是因行,明静是功效。明静之极,顿合本体。若至果上,即成福智二严。

明是觉,明则不昏,亦即觉而不迷,日常生活,处世待人接物,都要明。静则不散是讲心,散乱现象是妄念纷飞。静是定,精神意志集中,可以养身,身心健康,办事有充沛的精神。明静是止观之效果,也是心之本体,真心是明的也是静的,止是止息妄念,观是观照真心,对万事万物清清楚楚。念一句阿弥陀佛,不但是禅,不但是咒,也是教下的止观。专念一句佛号,其他妄念没有了,就是止观双运,定慧等学。定慧是因行,明静是功效,明静达到极处即顿合本体。‘顿合’是明心见性,‘本体’即心性。就果上讲即成佛。念三归依时,有归依佛二足尊,足是圆满意,二足即福慧。

五二、身心寂定,止也。观佛毫相,观也。毫相历然,明也。坚住不动,静也。所谓托彼身相,熏我心性,观智若成,自然显现。

‘身心寂定,止也。’最重要是心定,心定身即定,不是每天打坐。身定是身体里面一切细胞正常化,身体就最健康。所以念佛可以愈病,就是这个道理。一切法从心想生,最重要的是不可想老,想老必日渐衰老。平常妄念纷飞,想止也止不住。用观,只想一个,观佛相好,然而我们心太粗,对佛三十二相不相应,只能想佛的白毫。佛眉间有两根白毫,卷起来好像一颗珠子,属于三十二相之一。用此观法,思想比较集中,不夹杂其他念头,即是静。依靠观佛的相好,修我们自己的清净心。这种观法若修成功,也可以变为三十二相,想像的力量不可思议。

五三、修观须了万法唯心。经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莫不从心造。故知弥陀相好,自是我心本具,定中所现,亦我心造出。是心作相好,是心是相好,不从他得,不向外来,如是了达,方名如法修观也。

‘万法唯心’,万法是一切法,所有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心会现相,识会变化。心是体,识是用,想什么就变什么。历史上有一个实例,宋朝末年,赵子昂善画马,常想马的动作。有一天中午他在家里睡午觉,他太太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到他房里,一掀帐帘,看见一匹马,这一吓,也把他吓醒了。他如果想佛,岂不变成佛了吗?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无论任何山川人物,心想什么就能画出什么。四圣六凡,世出世间,均为心识所变。佛说阿弥陀佛的报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心缘不到,但是佛的相好也是我们心中本来具足,将来到了西方见佛也是我们心中自性所变。‘是心作相好,是心是相好。’此二语可以应用到一切处,与观经中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同样意味。如法修观,总摄一切法门,为佛说修行的总纲。

五四、古德颂云: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亡即是中,亡照何曾有前后,一心融绝了无踪。境观圆融妙理,四句总摄无遗,透此妙偈,胜读台宗数百卷书。

境为十法界依正庄严,假非真,妙非有,如果万法是真的,它就应当永远存在。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妙假,明白此理即无得失之念,无得失即无烦恼,心地清凉自在。观是念头也不是真实的。‘境观双亡即是中’,观是能观属智,境是所观属境界。心经到最后讲‘无智亦无得’,即此义。无智是无能观,无得是无所观,能观所观都没有了,即谓之中道,中道也不能执著。‘亡照何曾有前后’,亡是境界没有了,照是能观之智,无智无得没有前后,一心圆融在一齐,找能观之智与所观之境都没有了,就是自性、真如本性。一切修行法门都不超过这四句话,真能了解,则天台宗所依靠的几百卷经论统统明了了。

五五、净业行人,一心持名,往生可保。兼修妙观,托品必高。

理能统统明了,保证你不退转,一生圆满成佛。如不明了,这一生只要一心持名,可以保证往生。西方是平等法界,我们去了,烦恼未断,有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的智慧德能与大菩萨平等。譬如我们生在富贵家庭,幼年享受与父母一样,是父母给我们的,所以到了西方之后与诸大菩萨完全一样。

五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绝于心口耳间,使杂妄无间可乘,众魔无路可入。神意怡悦,一尘不染,信愿已坚,胜缘欣遇。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相续不断,乃是念佛的密诀,若不出声,心中默念,也是一样,使杂念妄想无隙可乘,功夫纯熟,邪魔无法干扰。楞严经说,有五十种阴魔。此五十种配于五阴,色受想行识,每阴有十种,其能力虽强,但念佛人信愿坚固,邪魔无法侵扰。我们今天有如此的殊胜因缘遇到佛法,实为生平之大幸。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拼音

  • 大悲咒解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