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法要》
柒、示伦常道德
一、敦伦尽分[2]
㈣戒杀护生
恶业之中 唯杀最惨
诸恶业中,唯杀最重。普天之下,殆无不造杀业之人。即毕生不曾杀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杀生。以非杀决无有肉故,以屠者猎者渔者,皆为供给食肉者之所需,而代为之杀。(增广下·普劝爱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减杀业说)
恶业之中,唯杀最多,唯杀最惨。欲得世道太平,人民安乐,必须大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方为根本解决之论。(三编上·复沈授人居士书)
杀业怨深 似海难平
饮食于人,关系甚大。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故曰食为民天。然天地既为人生种种谷、种种菜、种种果,养人之物,亦良多矣!而以口腹之故,取水陆空行诸物,杀而食之,以图一时之悦口。绝不计及彼等与吾,同禀灵明之性,同赋血肉之躯,同知疼痛苦乐,同知贪生怕死。但以力弗能敌,被我杀而食之,能不怀怨结恨,以图报于未来世乎?试一思之,能不惴惴。忍以一时悦口之故,于未来世,受彼杀戮乎哉?愿云禅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详味斯言,可以悟矣。(增广下·味精能挽劫运说)
由是思之 生可杀乎
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
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升降超沉。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当思拯拔,何忍杀乎?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落,尚望拔济。又既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展转互杀,无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杀乎?(增广下·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巧行救济 永戒残伤
推吾人恶死之心,巧行救济。
体天地好生之德,永戒残伤。
(续编下·楹联/素食处)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举凡三乘六凡,如来视之,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皆堪成佛故。三乘且置,六凡天、人、阿修罗、畜生、鬼、地狱,虽则高下悬殊,苦乐迥异。总皆未断惑业,未出生死。天福若尽,即便下降。狱罪若灭,仍复上升。犹如车轮,互为高下。我今幸得人身,理宜委曲设法,护惜物命。体天地好生之德,全吾心恻隐之仁。良以诸物与我,同生于天地之间,同受天地之化育。而且同知贪生,同知畏死。仁人于枯骨,尚且掩而埋之;于草木,尚且方长不折。况肯为悦我口腹,令水陆诸物受刀砧烹煮之苦哉?(增广下·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序)
素食多健 肉食多病
世之素食者多强健,肉食者多疾病。以肉食浊恶,易生欲心。素食清净,欲心轻微。(三编下·复周群铮居士书)
世人食肉,已成习惯,当知无论何肉,均有毒,由于杀时,恨心怨气所致。虽不至即时丧命,然积之已久,则必发而为疮为病。年轻女人,若生大气后,喂孩子乳,其子必死,以因生气而乳成毒汁也。人以生气,尚非要命之痛,尚且如此。况猪羊鸡鸭鱼虾要命之痛,其肉何能无毒乎?(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若知此义 何能下咽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杀而食之,何能下咽?若知此义,即丧身失命,亦不能吃一切肉矣。然佛之教人,循循善诱。上根则令其全断,中下则令其渐减,而遂至于全断耳。(增广上·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普令含识 各尽天年
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茹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续编下·常熟莲华庵放生池碑记民二十三年)
事浅易见 理深难明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以故不避繁词,用申其义。俾物类同沐慈恩,人伦各培福祉。以恳到之深仁,灭自他之杀报。同臻寿域,共乐天年。尚祈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则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矣。……
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纵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不止一人乎?又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圝、夫妻偕老之缘。正所以预行周济,令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鳏寡等苦,长享受寿富等乐。(增广上·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须善设法 随缘买放
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续编上·复念佛居士书)
事虽为生 意实为人
放生之举,事虽为生,意实为人。人若止杀,则固用不著此种作为。然人食肉之心愈盛,不设此举,久而久之,将举非洲之野蛮行为,遍行于世。可不预为设法,令彼嗜杀嗜肉之人,同生反躬自省之诫乎?(三编上·复罗智声居士书一)
吃素念佛 乃大放生
放生原为戒杀,戒杀必从吃素始。倘人各戒杀,人各吃素。则家习慈善,人敦礼义,俗美风淳,时和年丰。何至有刀兵劫起,彼此相戕之事乎?此挽回天灾人祸,正本清源之要务也。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增广上·金陵三汊河法云寺放生池疏)
窃谓放生,原为提倡戒杀吃素,人若毕生吃素,便成不放之大放矣。今将宋黄山谷居士,戒食肉诗录之,以期大家于食肉时,再三思之,必有不忍食,与不敢食之心,勃然而兴。诗曰: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本是一种性,只为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需。
莫教阎君断,自揣应何如。
有味哉,斯诗也!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仁民爱物,成始成终之大经大法,不须更为详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深义也。愿见闻者,咸深思之。(续编下·天台山国清寺创开放生池碑记(民二十三年))
普劝一切人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方为大放生。并自己同伦,通皆放之于莲池法海中,俾永离生死苦,常享真常乐,方为放生之一大结果耳。(三编上·复周子秀居士书)
素食设祭 利益众多
一则免人虚费,二则实益亡人,三则曲引诸人,同种善根,四则冀开风气,普播佛恩。(增广下·汪含章夫人往生记)
文六居士,既已茹素,丧中祭神、待客,当均用素,以为地方开通风化。万不可随顺旧俗,张罗铺排,杀生作乐,以丧事为燕乐,庶可「于亲、于己、于宾、于乡」均有利益也。(续编上·复黄涵之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家中杀生 即成杀场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杀生,其家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杀生也。(续编上·一函遍复(民国二十一年))
诚心戒杀 自有感应
华荪职业,颇难修持。然有诚心,自有感应。今以一事为证:北京阜城门内大街,有一大荤馆子,名九如春,生意很发达。一夕经理梦无数人来,向他要命,心知是所杀诸物。与彼等说:「我一个人,偿你们许多人命,哪里偿得完。我从今不做这个生意了,再请若干和尚念经念佛,超度你们,好吧?」多数人应许曰:「好。」少数人不答应,曰:「你为几圆或几角钱,杀我们多苦,就这样,太便宜你了,不行。」多数人劝少数人曰:「他若肯这样做,彼此都好,应允许他。」少数人曰:「他可要实行才好。」经理曰:「决定实行,否则再来找我。」因而一班人便去。适到五更要杀的时候,店中伙计起来要杀,鸡鸭等皆跑出笼四散了。赶紧请经理起来说之,经理云:「我们今天不开门,不杀跑出的。在店内的收起来,跑出去的随他去。」天明请东家来,说夜梦,辞生意,决定不干了。东家云:「你既不愿杀生,我们不妨改章程,作素馆子。」遂改做素食,仍名九如春。因此吃素的人颇多,更发达。(三编上·复琳圃居士书)
圣僧示现 不可妄学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
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
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
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之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增广上·复庞契贞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