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见发财的人很多,发财以后,有不到五年、十年就败家的,有二三十年即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了的。我记得与先父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有的做官,有的从商,都是煊赫一时的,现在已经多数凋零,家事没落了。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不务正业而挥霍一空;有的是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了。大约算来,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现在家产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实在是难得一两家了。
不单上海是这样,在我的家乡湖南,也是一样。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中兴时代的富贵人,封爵的有六七家,做总督巡抚的有二三十家,做提镇大人的有五六十家,到现在也已经多数萧条了;仅剩下财产不多的几户文官家庭,后人还较好。就我所熟悉的来说,像曾、左、彭、李这几家,是钱最少的大官,后人比较多能读书,以学术服务社会:曾文正公(曾国藩)的曾孙辈,在国内外大学毕业的有六七位,担任大学教授的有三位;左文襄公(左宗棠)的几位曾孙,也以科学专业而闻名;李勇毅公(李鸿章)的孙子辈,有担任大学教授的,曾孙也多是大学毕业;彭刚直公(彭玉麟)的后人,十年前也有在上海做官的。凡是当时的钱来得正路,没有积蓄留钱给子孙的心,子孙就比较贤能有才干。其余文官钱比较多的十来家,现在后人多数都已经萧条了;武官数十家,当时都比文官富有,有十万、廿万银两的,各家的后人,也是多数衰落了;能读书上进的,就很少了。
......
《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孟子》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因为贪财与不贪财,关系着别人的利益和幸福;所以发财便能造罪,不贪财方能造福。世人都以为积钱多买些田地房产,便能够使子孙有饭吃,过得幸福,所以拼命想发财。今天看看上述几十家的事实,积钱多的,反而使得子孙没饭吃,甚至连子孙都灭绝了;不肯取巧发财的,子孙反而能够有饭吃,而且有兴旺的气象。平常人又以为不积些钱,恐怕子孙会立刻穷困;但是从历史的事实、社会的经验看来,若是真心利人,全不顾己,不留一钱的人,子孙一定会发达。现在我再举几个例子来说。
宋朝的范文正公(范仲淹),他做穷秀才的时候,心中就念念在救济众人。后来做了宰相,便把俸禄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赡养一族的贫寒。先买了苏州的南园作为自己的住宅,后来听见地理风水家说:;此屋风水极好,后代会出公卿。他想,这屋子既然会兴发显贵,不如当作学堂,让全苏州人的子弟在此处受教育,可使更多的人都兴发显贵,那样就更好了。所以就立刻将房子捐出来,作为学堂。他念念在利益群众,不愿自己一家独得好处。结果,自己的四个儿子都发达显贵,作了宰相、公卿、侍郎,而且个个都是道德崇高的楷模。
他的儿子们曾经请求他在京里购买一所花园宅第,以便退休养老时娱乐,他却说:;京中各大官家中的园林甚多,而园主人自己又不能时常游园,那么谁还会不准我游呢!何必非要自己有花园才能享乐呢?范文正公的几位公子,平日在家都是穿着布素衣服。范公出将入相几十年,所得的俸钱,也都作了布施救济之用,所以家用极为节俭,死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照普通人的心理,以为这样太不替子孙打算了,谁知道这才是替子孙打算最好的法子。不单是四个儿子都作了公卿,而且能继承他父亲的思想,舍财救济众人。
所以,范家的曾孙辈也极为发达,传到了数十代的子孙,直到现在,已经是八百年了,苏州的范坟一带,仍然有很多范氏的后人,并且还时常出优秀的子孙后代。世人若是想替子孙打算,想留饭积福给子孙,就请按照范文正公的存心行事,才是最好的方法。
再说元朝的耶律文正公(耶律楚材),他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及元世祖的军师,军事多数是由他来决策,他却是借此而救全了无数的百姓。因为元太祖好杀,他善于说话,能够劝谏太祖不要屠杀。他身为宰相,却是布衣蔬食,生活俭朴。他是个大佛学家,利欲心极为淡泊。在攻破燕京的时候,诸位将领都到府库里收取财宝,而他却只吩咐将库存的大黄数十担,送到他的营中。不久,就发生了瘟疫,他用大黄治疗疫病,获得了很大的效果。他也是毫无积蓄,但是他的子孙,数代做宰相的却有十三人之多。这也是一个不肯积蓄私钱,而子孙反而享大发达的证据。
——《保富法》
注:《保富法》的作者聂云台,曾国藩的外孙,上世纪20年代上海总商会会长和全国纱厂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实业家的突出代表。
中年研习佛法,拜谒印光法师,窥得佛法大乘精义,又由佛入世,于1942、1943年间,撰写《保富法》一书,在上海《申报》上连载,激荡时人之心。数日之间,上海各界捐献助学金四十七万余元之巨。柳亚子等各界名流纷纷响应,一时传为佳话。他在书中道破人生真谛,勘透财富本源。书虽名为;保富,实则叫人舍财为善。劝告世人应懂得散财布施,修福修善。惟有深信因果,培福开源,懂得惜福,爱惜福报,宽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最好途径。印光大师、柳亚子等佛门高士撰文力荐,叹其为劝诫人心的绝妙好文。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