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阿弥陀佛。是名为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五正行:1.读诵正行:一心专读诵净土三经。2.观想正行:一心专想象净土依正。此中的「观想」也就是以我们凡夫本来就有的那种散心的状态,去想象极乐世界的庄严。3.礼拜正行:一心专礼拜阿弥陀佛。4.称名正行:一心专称念弥陀名号。5.赞供正行:一心专赞叹供养阿弥陀佛。五正行当中,只有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正定业」,其它都是助业。所谓“正行”就是于往生弥陀净土是纯正的、直接的、快速而又决定性的方法。「正」就是止于一而不变动,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它是纯粹跟阿弥陀佛以及阿弥陀佛的净土有关系,因此只要安止在这正行里面,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正行之所以正的原因。宋朝智荣禅师,崇仰大师高德,乃于大师法像铭文赞言:善导阿弥陀佛化身,称佛六字 1. 即叹佛 2. 即忏悔 3. 即发愿回向 4. 一切善根庄严净土也就是说,只要单单称念六字名号,就是对阿弥陀佛崇高的赞叹,以下有说明:1. 但称佛名,即是对阿弥陀佛最高无上之赞叹,天亲菩萨《往生论》言:「称念佛名即是赞叹门」。可见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就是在赞叹阿弥陀佛了,不必加以其它种种美妙的文辞才是赞叹。称念佛名即是忏悔。2. 名号具德,一念能除八十亿劫生死大罪,一念既尔,何况常念,即是常忏悔人。大师《般舟赞》言:「念念称名常忏悔」以明但念佛名自有忏悔功能。「名号具德」就是说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一切的德本,一切的善本,所有修行、行善积德的功能、功德,通通在这句名号里面了;称念名号,即使没能做那些,自自然然就拥有那些善本、德本。「一念能除八十亿劫生死大罪」,我们所讲的忏悔,目的是要忏悔自己的罪业,而念佛一念就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的生死大罪,何况我们常常念,岂不是常常都在忏悔。所以善导大师在《般舟赞》说: 「念念称名常忏悔」,这在说明,只要念佛自然有忏悔的功能。称念佛名即是发愿回向。3. 善导大师在《观经》〈玄义分〉说:「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是故但称佛名,自成发愿回向,必得往生。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自自然然就有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功能。也因为这样,下品下生的人一生都遇到恶缘,临终才遇到善缘,遇到念佛法门,而念佛就是大利,就是无上功德,是大善根、大福德;他身心充满恐惧、痛苦,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思惟,来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那个时候他很惊慌,来不及了,只是假借着这个嘴巴,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已经具足了发愿回向的功能。名号本身具足往生功能至于我们在这里念佛,为什么强调要「正身、端坐、闭目、专心、念佛、开怀畅念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