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演孝疏
知性法师述
偈颂
世尊所说法。无量若微尘。唯地藏本愿。及盂兰盆经。
广谈出世孝。尊者目连可。誓度尽眾生。地藏愿最大。
百善孝為先。风木心常惊。长念罔极恩。使人涕泪零。
况复空地狱。度多生父母。即此广大心。自足证无漏。
佛性人本有。勿随六道转。事理两俱尽。孝道方圆满。
一切法趣孝。是趣不过焉。善哉知性师。用疏演孝疏。
所愿兹书出。流传於来今。更愿见闻者。勿负师用心。
时维 中华民国十八年李近聃大居士颂於上海二忆精舍
略述孝义论即自序
盖闻孝為眾德之本、教道之所由生也。诸教悉宗而尊之、然佛教犹殊尊也、意欲略阐明之、分有八种、谓世孝、出世孝、事孝、理孝、行孝、化孝、单孝、广孝、虽种种不等。诚人心事孝之不同也。行孝之人之有别、须分歧而配人焉。良夫出世之孝。诚由世孝之為根本、故论世间、出世间一对也。理藉事显、事為理之先驱、而明事孝理孝一双也。依孝道而行持、然后普化於人、故有自行、化他之二孝也。或耑志奉养、独善其亲者、或有穷义遍孝者、故有单广之异也。良以至德大圣、郑道帝王、凭孝道為德本、堪临民以风化、其蒙闻奉行、则治国家常和平矣。且自天子至於庶人、皆宗之有序、唯明孝德之流芳也。故例事亲奉佛、同依孝道、尽伦之大行、即极性之妙理、事理义备各宗教同遵、则孝顺之道包含大矣。以是不得不分八科、而述论之如次。
首明世孝者、孝是天下万善公例不可缺也。曾子曰、孝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故大圣人、积至善以化民、唯孝而已矣。兹庶民以从化、聊不肃而仪。归德有本者孝也。尚书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谓是天子能尽孝、而天下之人、皆赖效之尽孝。诚吉祥普善、至德要道、以顺遍天下之良意、无复加也。或位尊上相。有怀孝者、在上必不憍、而镇国家以和民心、百僚既从、高位堪长保守、而爵安矣。故诸侯将相、亦以孝行為本也。苟有為国家而进贤能之士、须承孝顺之為心也。事君必忠、事长必顺、交友必信、居官必廉、临民必宽也。若不忠非孝、非顺不孝、爽信乏孝、有傲靡孝、不驍罔孝、而能长盛者未知有也。是故非公益之法不言、无驍益之道不行、口自善而不择说、身践孝而不择行、方说遍天下而无口过、行於地球而无怨恶、如是则孝道树帜、乃官场之行孝焉。资养父母、侍极情而诚爱、随口体而无违、宜天道分配地利、谨身节用、以奉父母者、务拳拳於左右、是普通人之行孝也。该人世行孝、不论上下大小尊卑、独贵诚实真心者、崇之宗之传之焉。
次出世孝者、梵网云、释迦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明制止。是知依戒即行孝也。谊斯孝戒名别、体同之义。推充扩之、三学之行皆孝也。孝為戒学之端倪、无孝不称戒者、戒而自持不戒人者不孝也。能戒人而不自行者不顺也、设能自他和顺、未发大愿迴向一切成佛道者、非佛本怀、亦不孝也。定也者、稟道行之法、而入神也。著定乐而不进趣者、不孝也。体会佛意、志期大道、毕至归无所得、有一不如法而修习者、非孝也。慧也者、能判断可否、明大小乘之法要也、思越孝行之外观察契宜之先图也。不依佛学之慧、仍属世聪、非出世之智慧、是不孝也。故佛使习学小乘、经律论之智慧、然后增明大乘之智慧也。盖戒定慧、由趋径而入阶级、臻极至善、以登妙道、必从稟学孝顺、师僧三宝以训教也。此兹莫大之魏功、求至道之法、使吾儕疾成无上菩提之道者、唯学孝顺而成就焉。
次事孝者、仅表现世、生身之事相也。故生吾者、父母也、育吾者、父母也、天下之有為者、莫盛於生身也。父母者、形生之根本也。白刃可冒、饮食可无、而此大恩、不可忘也。孟子曰、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吾人奉父母之遗体、当思父母生我之身、无一体之不具、生我之心、无一理之不全、时刻保守成其為人、不放失沦於禽兽者、此不可不深感长思、而起行孝也。故受父母之遗体、不敢毁伤、是立孝之始全也。凡立志勤身、矢念產业、扬名於当世、播父母之嘉盛、乃至垂永世之传业者、為孝之终极也。孝亲须敬者。孔子谓子游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故敬父母、唯其疾之忧、若為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為心、则允所守其身者、自不容於不亲矣。人不论贵贱、事亲不无其行焉、而不终身肯切、或都退初心者、其未审察自身从何所来也。乃凝神细思、周身形躯、仗慈亲而有、可不终生事之以礼乎。古人云、嬛嬛不孝躯、寸寸慈亲血、乌鸟正多情、百年空泪竭。诵此之言、则孝心自感发矣。生我育我、以至成人、若干年之劬劳、孝心之人、奉之养之、能酬若干年之鸿恩耶否。笔写至此、泪不自禁矣。普劝诸君子、速务此道、勿俟落风树之悲、虽属事孝、诚人人之所遵行也。
次理孝者、明心修德、达道之孝也、礼记云、小孝用力、中孝以劳、大孝不柜。故养不足以报恩、而贤圣以德报之。德不足报、而贤圣以道达之。德者、仁恕与人也、道者、明心达神、任出要之路、堪兼自他了脱生死之所為也。若地藏目连等类是也。备万善而等资、被宇宙以普勋、仁风遥闻、望弘德而自顺化者、大圣尧舜等流、之德孝是也。且夫事孝易彰、理孝难见矣、有可见者、孝之行也。不可见者、孝之理也。理也者、孝之所以出也、行也者、孝之所形容也。能行其形容、厥中不修其理。则事父母不篤、惠人不诚。苟能修其理、而行乎形容、岂惟事父母、而惠人耶、是知亦振天地、而感鬼神也。天地与孝同理、鬼神和孝同灵、然天地鬼神、不可以远孝而求也。尤不可以诈孝而自欺也。即梵网所云、至道之法、须孝顺之义也。儒曰、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天经地义民行等义、处处备明详说矣、大矣哉、理孝之為道也夫。次行孝者、分緇素两端说之。以行孝之人、与天地之参德、和日月以洞明、堪共万物之化育、乃三才之一也。兹於為人王、则国基巩固、王道风化、必弘盛於振世也。乃至為人子、注意於孝道者、良以格物、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不外此也。古之舜帝、知极危而不违亲、孝心感动天地。以至登帝位、服尧丧三年、名播天下、黎民加志以瞻仰。赖孝行、而广化无复加矣。迄至文帝、奉疾母、亲尝於汤药。晨昏事之不倦、堪称诚孝也。查知有道明君、累朝以来、崇践行孝者有之、而不胜枚举也。有弃官而寻母者、若朱寿昌。表陈情以终养者、晋李密等。悉轻荣华、而重孝心、以行孝道焉。孟宗、哭竹生笋。王祥、卧冰求鲤。同孝行而奉养。是诚心之所感也。黄香、扇枕温衣。閔损、寒时单衣。均就孝心而发现也。丁兰、刻木以祭礼。王怀、闻雷而泣墓。咸忆追思、以补行孝之心也。搜寻先贤古圣、各行孝之不同、焉得胜录乎。总而言之,君子贵乎务本也。古云、却问身从何所来、曰自瓜啼孩笑以至成立、皆父母之劬劳尔有也。静心细思、纵其竭力奉事、且不如父母之待我焉。岂不溯思推源、而行孝者哉、人道之大恩不可不报也。或问曰、緇门之不当行孝耶、不明行孝耶、答曰、应当行孝也。正明行孝也、古云、稽首三界主、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例如诸佛大圣、宗乎孝亲而成菩提、方报大恩也。故我佛任父王之命、昇忉利三月、说法报母、使获道伦。目连、见亡母堕於涂炭、哭动天地。宗賾、尝有供母之堂。道纪、荷亲以篤母。慧能、鬻薪以养母。道丕、祝异骸而瘞葬。都全道孝之双美也。智藏、事师恭於事父。常超、孝师以中礼节。故父母虽生我以形躯、师长开导我、出要之道路也。為释子之流、事孝父师、不可偏废也。
次化孝者、换而言之、即行孝之人、起教他之易化也。故先帝王见教之可以化民者、而以孝立教也。得诸怀孝之理於自心、起诸博爱以诲民、亲疏无遗、民族和睦者、由孝也。君子之要、在乎孝悌者、教化诸民、相亲相爱、无有善於孝也。大孝者非止一二家户之晓諭也。盖君子、躬行孝道之於上、而教天下以孝。则天下之人、自然感化、而各孝敬其父。是即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苟无孝心至德、其民孰顺化之有易哉。如此而知、其至道至德、由斯资成也。佛经、明化孝者、顺就一切道品之法、而轨行者、是為孝之义也。若能自行三学、而不使人学者、是為自行无化之不孝也。堪用思议之道而引人、且不知不思议者、是浅解而不穷深之不孝也。信知不思议、而不行持修证者、是解而未剋之不孝也。噫孝义难明矣、何得论乘以例孝耶。曰、欲希一切眾生、领最上乘、证不思议果、是佛之本怀、既為佛子、而不体会佛心、犹不助务佛化、焉得為孝乎。故凡有大乘解行之人而起行化则易、例乎以孝立教、不亦宜乎、安得不明而有怀疑哉。
次单孝者、独私耑志、不知其他也。若观志於现在、察行於将来、总而言之、顺三年而不改者、单孝也。有人(后汉蔡顺行孝之人)亲丧葬讫、庐居坟墓之间、诚纯孝子、能感验禽兽者、是亦独孝也。或有随亲荷游者(道丕师其母欲游必自背负之有与之助则曰吾母非君母也)虽极篤事亲、亦属单孝也。纵其终身奉养、卒世蒸尝者、不布传父母之道、犹单孝也。须其事亲、有不可使双亲有冷淡心、不可使双亲生烦恼心、不可使双亲有惊怖心、不可使双亲有愁闷心、不可使双亲有难言心、不可使双亲有惭愧心、乃至起身动念、都不忘孝思者、然不知諫明善恶三世因果、斯亦统归单孝也。
次广孝者、深穷生生世世、普孝一切眾生、皆我父母也。佛言一切眾生、皆是过去互為父母。依佛言而行孝佛孝、是正胜法王子之大忠臣也。弘行六度十度、广顺眾生、尽就其意、為事长之义同也。精修戒定慧之道、解行一如、心口无亏、為事友必信之义也。凡有内祕外现、处处建设、益眾利生者、同居官必廉之义也。视一切眾生、為未来诸佛、是临民必宽之义也。是知承诸佛教、普化眾生為行孝也。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此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我父母也。而能不杀放生者、广孝无越於此也。自行而能劝人者、功堪倍矣。大戒即大孝、於此可明矣。欲报多生父母、不发大愿、依大戒、修大孝行、未足报酬也。故观地藏经中、大士之来歷、欲度尽眾生、堪称大孝大愿大戒无过有上矣。吾儕末运緇素、须努力行孝、报万一之慈德者、不可不践彻也。聊斯八种孝义、概论摄机、文似重烦而苦心诚意之若是也。总而言之、当人一念之孝心、各皆圆具也。
敬告现行孝士、若双亲在世须极心奉事、兼劝行善、令其念佛求生西方。亲若亡故、必心身作善造福追而报之。或读诵经典、修诸功德、而迴向之。使出五浊、长辞六趣、愿其得证无生法忍、登不退地。则不同世人浮孝、乃出世之大孝也。故斯演孝疏之作、欲表鄙情追悔风树之含也。
佛须说此经
原夫释迦文佛、应跡於南瞻部州、印度迦夷罗国、十九出家三十成道。至八十餘年、将入涅槃之时、追思生身圣母、神栖忉利、欲昇為母说法、故有此经出现也。略申意义十条、如左
一者膺报十月怀胎之恩、三年乳哺之德、故不得不昇忉利、三月说法、令证圣果、出三界不落诸苦、是行孝思之双全、第一之要也。
二者虽然出家、大道已成、溯源归本、仍不离越世諦、出世之法、完全在世事实行无缺、方显出世妙之有由使、著理不敢废事也。
三者佛佛皆然、為母说法之后、方入涅槃、全一化之始终、期流后而礼义不缺、俾歷代诸祖继规承孝自得有绪、以至弘化无有穷尽也。
四者使正象末法中弟子、以佛為模范、佛能行孝报恩、将来仿之践辙而有方。若遵行者而孝道弥世矣。
五者显地藏菩萨、於过去行孝、以因成果、令现行发大心者、须孝敬為当先、不可以缓延闲视之。认斯孝亲、即是菩萨、万无二无别也。
六者儒有孔子闲居、為曾子说君、侯、大夫、士、庶民五孝经、至於治用莫不由孝、至德教所由生也。释氏之有此经、亦為五乘七方便之治用、莫不由至德发生一切教法也。
七者俗人孝道仅於一世、此经说过去因地、奉孝始发道心、矢言宏誓、慈亲离苦超昇、是经验之实证也。
八者深明因果之人、例地藏諫亲生信之法、纵未全信、仍承孝顺之子、而得生天者、由诚心追报所及也。
九者南阎浮提罪报、第一不孝父母、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是励诫不孝者而起行孝道也。
十者幼稚之时、亲人已亡、追报不及之人、此為緇素报恩之法、使致自知生处、资行孝不疲倦者、功有攸归也。
地藏菩萨本愿经演孝疏玄义
原夫法性无為、不落诸数。灵知寂照、绝义绝思、為圣贤之依止、為万法之根源。自无住本、立一切法、名言始兴。中道究竟之处、嘉号第一义諦。明明歷歷了脱根尘、炯然无物、称般若之炬智。眾生晦之循业流而不还。诸佛晓之全彰三身应用而无极。虽迷悟之有殊、而心性诚无二也。故自他色心、悉遮那妙体、欲羡臻剋、离心之外、无片物之所得、既属一心以為本、学圣学贤、惟心学修观耳。是知十方诸佛法门、元是眾生心内之法门歟。故经云心如工画师、能造种种五蕴。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心為善恶主、心為迷悟源、心即法也。是心能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然地藏菩萨、自初发心、造就一切善法。系即悟自心之法、而起造也。心纯是法、与法应用相印。造成事理圆融、生佛致等、而度尽眾生、不越心外之度生、良终日度生、不著度相、方真度生也。心本无相自从缘心所起、与心作相。经云本是不有、无明和合而有。专向一切境相、随心所缘、念念相续、以此而得住持、暂时為有。究竟虚假、皆如空花。今所指南、唯此心地法门、於当念之妄心云尔。今经贵明、果报业缘、唯心所為、各各私作、彼彼别受者此也。业缘有轻重、果报分巨细、心作心受、如是因果纤毫焉差。然且置之后论。先解全经名题、将释题、须以五重玄义、预述经中大旨。然后则明观法、承行修持。方教观之并运、是宗主垂范之典型也。五重者、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此五重皆称玄义者、悬叙经中之要义也。玄者幽微难知也、义者心意有所凭也。将此陈之於前、令人一览、便知经中大略要义宗旨。此经人法兼喻為名。辱所回向法界性為体。行孝誓愿為宗。广设方便度脱六道為用。同法华涅槃开显為教相。盖以名若无体、则无致归。体若无宗、则不能显体。宗若无用、则难明功能。用若无教、则不知时味。即所谓、提能詮名。识所詮体。显体由宗、宗成体显。妙用在其中矣。更明判教、属时味之部类。则义旨昭然、明似指掌。譬之木匠造屋、尺寸屋样先图、然后起工运作、一一都由心目、并样之所轨出也。此亦如是、以五重玄义、大纲总图之、一经之网目、罗含於其中矣。
第一不思议人法兼喻為名者、地藏菩萨本愿、六字是别题、经字是通题。别者与诸经各别不同故。通者经字一切诸经皆同故。此是通别一双。地藏菩萨是人题、本愿是法题、次是人法一双。地藏似兼喻题、菩萨大道心之人是人题、似人喻一双。总而言之、人法兼喻立题也。据当文、如来讚叹品中、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今独标愿、餘二不题者、菩萨因地发愿、必起实行。行愿既成、其间慈心与乐、悲心拔苦之力用、自然於其中、故愿行力三、同一体耳。随举一名兼二必备也。地藏二字、虽属菩萨名字、义实兼喻也。地字分為二种解释。一以儒书释、因外粗相之四大、地居其首、五行之一也。盖两义既判之后、地為万物之祖、元气之所生也。其卦為坤、其德為母。易经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以其褒体用广厚、德大难言、若约义推之、则有能持义、能育义、能载义、能生义。谓能持则山河大地、一切万物、唯地维持、持而不失者也。能育则增长一切万物、如春生夏长是也。能载则乘运密移、咸使秋收冬藏、之结果也。能生则地為產生万物之母、无物不从地生也。二约心地释者、四念处云、始从初地、俱有住持、生长、荷负之义。所谓住持则住於本性、显持法身。如三草二木、由地而住持、五乘七方便、发大小之行愿。亦由心地而住持。系心地為万法之总持也。生长者、约智断边说、以无明所障分分破、理体智慧分分生。具有恒沙功德、渐增渐长、称性无缘作用、似生长义。荷负者约慈悲利物同体边说。承诸佛敕宏化之责任、诲导眾生是其家业。至后究竟、亦具此三义。四教义云、能生成佛智、住持不动、能与无缘、大悲之心、荷负一切、故名為地也。藏者亦约喻以显法也。正如世间七宝库藏、例同出世三德祕藏。经云如人七宝、不出外用名之為藏。其人藏积此宝、為未来作用。忽来恶贼侵国、值遇恶王之加害。為要赎命、宝不得藏、乃当出用。诸佛祕藏亦复如是。以眾生本具、三德祕藏、而不自知。隐故名祕、覆故名藏。眾生不解、称為祕藏。法界包含、摄一切法、用不可尽、名之為藏。由眾生性具三千之珍宝、被烦恼六贼之所侵、值意识恶王之加害、乃出此三德祕藏、以融御之、则赎常住法身之慧命也。今地藏菩萨之大愿、欲俾一切眾生、赎常住之慧命者、良以此义、以定名尔。盖三德祕藏、蕴在一切眾生、身心之内。诸佛悟之、而证得。眾生迷之、而流转。亙古今而不变、歷万劫以常存、存即藏也。菩萨具足应云、菩提萨埵。大论释云、菩提名佛道、萨埵名成就眾生。秦言大道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者、名菩提萨埵、天台於净名疏解云、用诸佛道、成就眾生。又菩提是自行、萨埵是化他。贤首云菩提、此谓之觉、萨埵此曰眾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眾生。有自利利他之兼益者。然菩萨之义、应具四教。一凡夫地上、根性大利之人。初发心时、便缘四諦境、发四宏誓愿、即称菩萨。修事六度行、乃藏教菩萨也。二体色即空之人、断证与二乘同、不住涅槃、扶习润生、道观双流、自他兼利、游戏神通、成熟眾生、希佛国土之严净、此是通教菩萨也。三从初发心、希缘广阔之境、望登地為指归、稟修事理六度十度、次第修持、经歷无数劫之行门、此乃别教菩萨也。四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所有慧心不由他悟。纵行十度、不离一心。随举一度、圆摄互具。心佛及眾生三无差别、是圆教菩萨也。今经既同开显、义当属圆。观地藏发愿歷行、仍在别义、须判、假别明圆、万无一失矣。次释本愿之法者、本即往昔之本初也。心望所期為之愿、有希须乐欲之意、是因地发愿、立行之法。誓求满足、捨诸所爱、仰效度生之辙。乃地藏菩萨畴昔物物沙界、界尘之劫、久远久远以前、為婆罗门女、及光目女、行孝之时、所发之大愿也。亦即性地之本、本性之力用、称性周遍。故愿亦称性周遍、本誓本行亦无不称性周遍也。愿若不依性名為狂愿,誓行亦如是。然立愿有通有别。通者、即四宏誓愿、依四諦而发心、观世间因果皆苦、良出世间因果皆乐。故依苦乐之境、发与乐拔苦之心也。依苦諦誓度一切眾生、依集諦誓断一切烦恼、依道諦誓学一切法门、依灭諦誓剋无上佛果。一切诸大菩萨、俱发此等之愿、故名為通也。别愿者各人私发也。或八愿十二愿、若弥陀四十八愿、观音十六愿等、今经若婆罗门女、及光目女、皆為母发心而救六道、苦则以孝行、為大士本地、发心时之别愿也。又地藏菩萨、所发本愿、通别兼收。总以四弘、靡时不发、直无间断、是其本愿。别则悲心偏重、耑向受苦眾生。永作幽冥教主。故若通若别、并从本性、而发大愿。本誓本行一一悉称性而作。即圆教无作之大愿也。次释经者、乃圣教之都名也、梵音素怛览、或无翻、有翻、和合有无、歷法观心。言无翻者、以含涌泉义、其中义味无尽故。又含出生义、能生妙善故。又含墨线义、楷定邪正故。又含显示义、能指示正理故。又含结?义、贯穿诸法故。具此多义故不敢翻也。二或言有翻、云法本、云善语教、云经。於一作三、后前总括、三五成十五义也。法本者一切法皆不可说、以四悉檀因缘、则有言说。以前三悉檀、依第一义悉檀為本。一切诸法、皆以实相為本、故云法本也。善语教者、金口诚言、一音之中、有无量音。一言為善教、派出无量言教。若通若别、随机被物。闻即得道、故云善语教也。言经者、古今圣贤哲士、咸谓契经、上契诸佛二諦理、下契群生三根机。又有训常义、梵典不可改、名教常。真正不杂、名行常。湛然不动、名理常。又有训法义、有法可轨、有行可轨、有理可轨也。三和合有无者、天台云、且据一名為正、不使二家有怨。从古及今、译梵為汉、皆题為经。妙玄引开善云、非正翻也。但以此代彼耳。此间圣说為经、贤说子史。彼圣称经、菩萨称论、既不可翻、宜以此代彼、故称经也。四歷法明经者、旧用三种解释。一用声為经、如佛在世、金口演说、但有言音詮辩、听者得道、故以音声為经。大品云、从善知识所闻、当文云、放光已后、出种种微妙音、告於天龙八部是也。二用色為经、忉利神通品、及见闻利益品。放十种光明云是也。若佛在世可以声為经、今佛去世、纸墨传持、应用色為经。大品云、从经卷中闻。三用法為经、内自思惟、心与法合、不由他教。亦非纸墨、但心晓悟。即法為经。当文云、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故云修我法者、证乃自知。盖此三尘為经、餘可例知矣。五明观心释经者、类上四科。一类无翻者、心含善恶诸心数等。当知此心、诸法之都名、何可定判。若恶是心、则不含善心。及诸善心数。若善是心、则不含恶心、及诸恶心数。不知何以目心。以略代总。故知略心、能含万法。况不含五义耶。经云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即此义也。二类有翻明观心者、心即由也、一切语言、由觉观心。一切诸行、由於思心。一切义理、由於慧心。经云诸佛解脱、当於眾生心念中求。心是经纬者。以觉為经、以观為纬、结成语言。慧行心為经、行行心為纬、织成眾行之本。观境為经、观智為纬。观察迴转、织成一切文章。又心即是契。观慧契境、是契缘。契乐欲心、為契教。契第一义心、為契理。心為法本者、一切诸法、由心為根本。今以善心善观、定之即善语教也。心常者、心性常定。犹如虚空、谁能破坏者。恶觉不能坏善觉、名教常也。邪行不干扰正行、名不杂行常也。邪理不能灭正理、名不动理常也。心是可轨者、有观法、是行可轨。有观境、是理可轨也。三类有、无、和合、明观心者、心本无相、与有相和合。心亦通善通恶。是心宜代於经也。四类歷法观心者、如观音声為经、色香味等、皆為经歟。唯心晓悟、即法為经也。以上略述人法及两通别。都以约喻显法、而释经题之名竟。
第二显不思议法界性為体者、肇云名无召物之功、物无应名之实。无名无物、名物安在。盖第一义中、无相无名。世諦言之、无名无以显法、故初释名、以名名於法。法即体也。寻名识体、以体為总致归、今点当经要文、正理之性体。真性非无二轨、欲令易解是故直说。后显宗用非无初轨。两得互显而已。体者、一部之指归、眾义之都会也。非但会之至难、亦乃说之不易。故文云、闻至本识、其识性之体、与法界性同。文云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蒂、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胜妙乐。法界是理也。妙乐必具常我净之四德也。是知此经、亦可法界理為体也。经中三处、回向法界、究竟成佛。法界性、决為当经体。体无言说、言辞相寂灭。经云生生不可说(藏教经体)。 生不生不可说(通教经体)。 不生生不可说(别教经体)。不生不生不可说(圆教经体)。有因缘故亦可得说。何以一切诸经。决须归体耶。释论云、诸小乘经。以无我、无常、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是魔所说。故舍利弗云、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此大小乘诸经之总印、印定半满一切经体也。当知诸大乘经、毕定须得实相之印、乃得名為了义。一切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如世文符、得印即信、无印不足為凭也。此经既同法华开显、法华明诸法实相、举手低头皆成佛道。此经一瞻一礼、咸获大利、於佛法中、献一少花少水、并脱幽冥之苦。或一沙一尘一毛一蒂若能回向法界、至受胜妙乐。岂非法界性、為一经之指归乎。譬如梁柱纲维一屋、非梁非柱、即屋内之空如体。梁柱如宗、屋若无空、则无所容受。宗若无体、则无所成立。屋若无此空、不能成一切所作、所作即用也。故法界性体、若太虚空、容受四圣六凡、地藏菩萨、安此法界性体中、立愿度生、焉有穷尽哉、略点经体竟。
第三明不思议行愿為宗者、修行之喉衿、显体之要蹊也。如梁柱维持其全屋。如结网提其纲维。提纲则眾目自张。梁柱安隐、则椽?存而不斜。準当经文殊问佛云、地藏菩萨摩訶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成就不思议事。方知行愿為经中之宗要也。然宗与体不可以一、一则混滥。亦不可以异、异则孤调。宗若非显体之宗、则邪倒无印。体若非宗家之体、体则狭而不周。不异而异不同而同、强分体宗耳。若过去时、為长者子、见佛相好庄严。而立行愿、自希期就。由因地以至今、皆以行愿為宗似属自边。当经中诸处、令至授记。似属六道眾生边。若自若他、俱是行愿為宗。问诸菩萨行业清净、自然获清净报、何以要须立愿然后得之。譬如田家得穀、岂复待愿。答作福无愿、无所树立。愿為导御、能有所成。今乃庄严佛界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方剋。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法界愿、亦复如是。行愿二法不可分离也。行者不出五行。一圣行、谓戒定慧為自行。因十住入空之行也。二梵行、谓慈悲喜捨為因、化他十行十向入假之行也。三天行、谓初地已上、第一义天、天然之理、由理成行、故名天行、中道之行也。四婴儿行、谓示同三乘、七方便、所修之行、即用慈心也。五病行、谓示同九界三障、烦恼身之蔽病、方诱引之、即用悲心也。复有一行如来行、一行一切行也。地藏因地发心迄今、经歷五行、本居如来行也。次释愿、须分四教菩萨、各有通别二愿。与乐不无上中下之差别。下愿与乐通别者、别则与今世因缘乐、通则事四誓之望果也。中愿与乐通别者、别则与后世因缘乐。通则界内理四誓也。上愿与乐通别者、别则与涅槃乐。通则界外事四誓也。上上愿与乐通别者、别则发心究竟二不别、菩提觉法乐。通则界外理四誓也。地藏之愿本在上上、假上愿以显上上也。行愿二法合之、為本经宗、宗不越法界性。释称性行愿、以明宗竟。
第四不思议方便度脱為用者、用是如来之妙能、此经之胜用。如来以权实二智為妙能、此经於五浊恶世、调伏刚强眾生、方便度脱為胜用。前就体以辨宗、使体宗之不滥。今就宗以论用、使宗用之不滥。谓宗中有用、用中有宗、亦有用中之用。愿令六道尽成解脱、是宗中有用。若根浅无读诵性、念名服水、即获聪明。献一花一香、敬礼是人、若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等文、是用亦有宗。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汝之神力、慈悲、智慧、辩才、皆不可思议。以慈悲為本、方便為用、悉属用中之用也。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於娑婆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教化之、此等诸文统為当经中之妙用也。今经同法华、开权显实、指权即实之方便也。方者法也、便者用也。巧用方便随机利物也。方便者门也、门名能通、通於所通。方便权略、為真实作门、真实得显、功由方便也。方者指示也。便者妙也、物物处处指归妙体、為当之胜用也。经中一毛一蒂一沙一尘、使获大利。即获法身妙体之大利。如念一名号、碎地狱而生天堂、亦是经中之胜用。皆称法界性之论用也、略释用竟。
第五同开显為教相者、佛於无名相中、说出名相。凡言教者、圣人被下之言。相者分别同异之旨。四教义云、通言教者、以詮理化物為义。能说明道理、化转物心故言教也。化转有三义。一转恶為善、二转迷為解、三转凡成圣。地藏大士现身六道之中、於四不可说、随机说出、四悉檀赴缘。相宜教化、物心自转、大概不越此三义、故约以判教也。相之同异、要明五时、乃智者大师。凭华严涅槃二经。四照五味之文。判一代圣教共列五时。一华严顿相有别圆之异。二阿含渐初相、纯小之同。三方等渐中相、对半明满之各异。四般若渐后相、带通别二归圆之异。五法华涅槃渐圆相、渐圆者、待四十年后、故渐。收四十年前未圆、都会於此、包收之圆也。纯圆无杂粗之妙同也。今经在法华之后、涅槃之前。故属第五时收。称佛名号品云、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释迦成佛以后、五十三年、中国壬申年、佛先昇忉利天、三月安居。遣文殊诣母所、暂屈礼敬三宝。摩耶夫人闻之。乳自然出、直至佛口。即同文殊俱至佛所。佛為说法、得须陀洹果、三月将尽、欲还涅槃。帝释作三道宝阶、佛与母分别。大眾俱从下还祇桓。案行法经、却后三月、我当涅槃。此三月之中、即為母说法。则知行法经、在辛未年十一月之望说毕。即日昇忉利、此经三月说毕、欲入涅槃。则知壬申年二月十四日、下阎浮提、十五日入涅槃。故此经深明因果、属涅槃、说律扶常意也。在第五时不必疑矣。
次约观法、承行修持者。前文教义令解、若不明心、观法修持。仍託空谈、非山家本意。天台立宗、贵乎三观类通万法、明归一念之妄心耳。教以开解、观以起行。教观并行、如鸟二翼。车之两轮、运行无滞矣。然教既分為四、观亦分四、谓析、体、次、不次、之别。若析法之观、正因缘為所观之境。非此经教部所宜。体法之观、观六道阴入、皆如幻化。智境不周。即具之旨未明、亦非所宜。次第观法、耑缘登地、中道之境而為所观。迥出空有之表、不即二边。非此经观六道受苦、不离万法、即法身也。不次第观者、直下当念、观不思议境、是名法界观。然十法界之理、义由教显。十法界之妙观、旨由当念明心。一家宗要、必先温玩领解起行之文、解行详则境观明矣。止观一部、其要在乎解行。解则圆解、明诸法本真。行则妙行、定境用观。然境智常住、无二无别。常境无相、常智无缘。无缘而缘、无非三观。无相而相、三諦宛然、以是拟知、须拣前三种思议之观。唯修不次第不思议之妙观、观於法界性也。拣境拣观、定观起行、乃仿止观一部之纲格、為进道之要宗也。前文五重、各称不思议。欲显一念三千、善恶即具之旨也。法界性為体者、一法界互含十法界。受苦六道、為地藏所观之境。法界有事造理具、同在一念。一切眾生、从本已来、未曾离此。而浊成妄有、若不观苦三障、即妙三德。便同山外、偏观清净真如。辅行云、安住世諦、然后显出妙諦。以正观安故、世諦方成不思议。此义合乎此经。不违现文、方為正说。今释一念、随趣举、根尘和合、一剎那心。若惑、若业、若苦、若善、若恶。皆具三千、各具之中、咸即三諦。方為此经之大体。斯之一念、為成妙观、观於法界。所谓对法界、起法界、即具亦法界也。问法界因何有起对、即具耶。答须知準义例、释法界有三、一者约理、心佛无殊、虽起虽对、奚尝非理(此约理释)也。二者夫念起依理、体达若起若对、不出法界(此约观释)也。三者称理、理既法界、起对称理、无非法界(此约即具释)也。此经不思议法界性、為全部之指归。意同乎此。若晓斯旨、则教有所归。一期纵横、不出一念三千、即空假中也。然业缘、业感、地狱名号、三品。圆观观之、不外三千、发明即具宗旨、点示性善性恶法门。修恶性恶、对修善性善得名。克论法界、仍是十界一念。性善性恶、理具三千。修善修恶、事造三千。事造造乎理具。理具具乎事造。故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互融具造、性修不二。圆人了知修恶、当体即性。性名不改、复是法门。别行玄云、性之善恶、但是善恶之法门。法名可轨、轨持自体、不失不坏。复能轨物、而生於解也。门者能通出入之义。以表修法有善恶、性之本有、具之不可改也。是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矣。夫若圆观行人照之、境智冥一。何善恶之有哉。止观云、以无缘智、缘无相境。以无相境、相无缘智。辅行释云、实相无相、无相亦无。实智无缘、无缘亦绝。方是圆智圆境也。略明观法、承持修行竟。
地藏经演孝疏玄义终
地藏菩萨本愿经演孝疏卷上
浙甌平邑东林寺沙门知性述
●将释此经大科分三、初释全经题、二释译人题、三别解文义。今初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处处应化、不可思议。按分身集会品云、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或云此菩萨於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萨也。十轮经一云、此善男子於一一日、每晨朝时、為欲成熟诸有情故。入殑伽沙等诸三昧。从定起已、遍於十方诸佛国土。成熟一切、所化有情。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地藏式云、梵号叉底俱舍密。亦号悲愿金刚。今号地藏萨埵、彼胎藏界、现九尊主伴、度九界妄情。此金刚界列宝生界会。举大悲之幢、导三有迷途也。案本经中、愿在释迦既灭以后。弥勒未生以前。眾生赖以救苦。自誓必度尽六道眾生、始愿成佛。既现身於人天地狱之中。以救苦难。其状圆顶、手持宝珠及锡杖。或云即化身之一也。须準地藏菩萨、念诵仪轨云、说地藏尊之六使者、一焰摩使、化地狱。二持宝童子、化饿鬼。三大力使者、化畜生。四大慈天女、化修罗。五宝藏天女、化人。六摄天使者、化天。此念诵仪轨、虽云為不空译、与延命地藏经、莲华三昧经等。皆為疑似之本也。又佛灭后、千五百年。地藏菩萨降跡、新罗国主家。姓金号乔觉。永徽四年、时二十四岁祝髮。携白犬善听、航海而来、至江南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端坐九华山顶。凡七十五载、至开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计年九十九岁、时阁老閔公者、素怀善念。每斋百僧必虚一位。请洞僧足数(即是地藏菩萨)也。僧乃乞一袈裟之地。公许、衣遍覆九峰。遂尽喜捨、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是也。公后亦离俗而求出家、反礼其子為师。故今侍像、左边道明、右边閔公、职於此也。菩萨入定二十年、迄至德二年、七月三十日、显灵起塔。至今成大道场。九华山之肉身殿。相传為地藏成道之处也。释经题竟。
●次释译人题
唐于闐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唐朝代名、古帝尧初居陶、后徒唐、為陶唐氏也。即今陕西长安是。又唐高祖姓李讳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受隋禪有天下亦号唐也、以其旧跡晋阳為陶唐氏故都。故国亦谓之曰唐。其祖虎与李弼等八人佐西魏。文帝大统九年间、皆為上柱国。西魏亡閔帝受禪為北周、追封唐国公。虎生昺、昺生渊。皆袭封唐公。渊佐隋、至隋煬帝、大业九年癸酉、帝以卫尉少卿李渊、為弘化郡、留守关右十三郡、悉受徵发。十二年丙子正月。詔以右驍卫将军、唐公李渊。為太原留守。十三年丁丑即义寧元年十一月、渊义克长安。立恭帝讳侑、乃煬帝之孙也。义寧二年戊寅改元為皇泰。三月隋恭帝詔唐王、置丞相以下、官加九锡。隋煬帝江都凶闻至长安。五月恭帝禪位於唐。唐王接皇帝位。在位九年。寿七十岁。年号武德。此经武后圣歷二年、实叉难陀、送华严经来中国、与华严同时译。○于闐北印度国名。正云瞿萨怛那、唐言地乳。昔以国王未嗣、祷毗沙门像、额上剖出婴儿、不饮人乳。神前之地忽然隆起、其状如乳。神童饮吮。遂至成立。故以国名也。大集月藏经云、世尊付属难天子千眷属、及散脂大将夜叉等、毗沙门王、共护于闐国土。故多圣贤继跡、乃译师本生处也。○三藏者。经律论三、各含藏文义道理也。如世珍宝什藏其中。夫寻契一乘之心、即阿含经藏。绳规三业之行、即毗尼律藏。鑑甄邪正之法、即阿毗曇论藏也。○沙门、正言室摩那拏、此言功劳、谓修道有功而多劳力。又言息心、瑞应经云、息心达本源、故号為沙门。沙门有四、一是沙门非释子、出家外道。二是释子非沙门、在俗出家(身虽在俗心诚出家)。三非释子非沙门、在家尘俗之人。四是释子是沙门、出家行道者。然诸经译人皆云法师。今称沙门者、译主之让德也。○实叉难陀、此翻学喜。译者易也、翻梵语易成华文。昔周礼有象婿氏。通四方之语、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今西方来之诸经、皆言译者、从通得名。如周礼四官、通称象婿氏也。释译人题竟。
(甲)三别解文义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然往古诸师、宏经不分段落、随文演义、各无準则。至东晋文帝言、沙门解说乃无定实。此言传於襄阳、道安法师闻知、能判大小乘诸经、皆以序、正、流通、之三分。仿於法华经中、初善中善后善。同后唐译亲光论中。起教因缘分、依教所说分、依教奉行分相合。自古迄今、悉準弥天、高判之科节也。灵峰云、序分如首五官齐整。正宗如身、五腑六臟全备。流通如手足、运行作用、所為无滞矣。今经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三品、初半品為序分、文殊师利白佛言起、至见闻利益品讫十一品半、為正宗分。嘱累品為流通分。先释品题然后入文解释。
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今不标序品、便言忉利天宫神通者、其义有二。一為孝大事、圣母居此。报恩心重。取此名题。使人顾名思义、旨有所归。二后半品、义当正宗、是以不言序品。又佛昇忉利天宫、為三事故。一為母说法。所以报鞠育之恩、酬劬劳之德。以将励后世之人。须知恩报恩。不得不昇忉利、為人之模范也。二為慰别天神。所以报一期拥护、及咐嘱末法比丘、託令卫佑安心办道。勿使魔乱侵扰、為世福田之依止也。三為六道沉苦、求出无期。付嘱地藏、随处教化。以待弥勒下生、遇佛受记。正显我佛慈悲、臻维后劫也。夫序义有三、次序、由序、序述。今经前半品三序义全。如是等五重成就、次第安立於经前是次序也。為母说法、十方诸佛菩萨、皆来集会。意欲发起地藏、行孝立誓、教化因缘。是时如来含笑、放光现通八部云集、皆由序也。佛告文殊汝观所集、一切诸佛、乃至一切诸天、及眾神数否。一问一答、并地藏往昔所化、已成未成当成等、乃是序述也。○忉利、正言多罗夜登陵舍。此翻三十三、若此间帝释。昔迦叶佛灭后、有一女人发心修塔。复有三十二人。发心助修。一人发起者、為忉利天主。其助修者、作三十二天辅臣。君臣合之、名三十三天。即正法念经所列、帝释住善法堂天四方各峰有八天、合成三十三天。○梵语提婆此云天。天者颠也、元气未分、混而為一、是為太极。两义既判、气之轻清、上浮者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為地。天然自然、光洁自在、神用无碍名天。乐胜身胜故也。详如天眾中释。○宫者穹也、言屋见垣、上穹隆然也。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暑、今专谓天子所居之室曰宫。此是天宫也。忉利善见城。周围四万十千由旬、纯金為城。城之四面、為千门楼、中央金城、帝释住内、凡五百门。种种宝庄严、不可具述。是城中央、宝楼重阁。名皮禪延多。楼长五百由旬、广二百五十由旬。重阁最上当中圆室、广三十由旬、周围九十由旬、高四十由旬、是帝释所住处。并是琉璃所成。眾宝厕填。如来昇坐於此、為圣后说法、乘时现通之处也。○神通者、有二释。周易云、阴阳不测之谓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佛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也。今文如来含笑、放光现瑞。皆如来不思议。慧性之妙用。故名神通。○梵语跋渠、此云品、文义相同、类聚一段、亦通名也。品义则通、忉利天宫则别。以通从别、不复更释。故但释别、以置於通。后皆例此。或佛自唱(梵网经心地品)是。或结集所置(即大论所述大品一部為三品)是。或译人添足(什公弘始五年以类加之成九十品)是。今观分品之法、大似译师自立。诸品之始、故云第一。
(乙)初序分、分二。初通序、二别序。(丙)初又分二、初证信五事序、二恩报说法序。(丁)今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
此即六种成就。一信成就、即信如是法体。二闻成就、即我闻如是之法。三时成就、即法王啟运、嘉会之时。四教主成就、即佛為三界导师世出世间、说法之主。五处成就、忉利天為母说法之处。六眾成就、从佛转轮、妙堪遗嘱、及来集之眾也。○如是者、三世佛经、皆安如是、诸佛道同不与世挣。有此二字令人易信。大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心有净信、能入法海。又信顺之辞、信者言斯事如是。不信者、言此事不如是。信则所言理顺、顺则师资道成。又如名不异、无非為是。阿难传佛所说之经、譬之泻水分瓶无异、文中之理、允当无非、则文如而理是。故云如是。又对外道阿欧、不如不是。印度一切外经、以阿欧二字為首、阿无、欧有、以其计有无二字為本也。次约教论如是者、佛明俗有文字、真无文字。阿难、传佛俗諦文字、与佛所说无异、故名如。因俗文字、会真諦理、故名為是。此则三藏如是也。佛明即色而空、空即是色、色空空色、无二无别。空色不异為如、即事而真為是。阿难、传佛文不异為如、能詮即所詮為是。此则通教如是也。佛明生死有边、涅槃无边。出生死有边、入涅槃无边、出涅槃无边、入於中道。阿难、传佛、出有入无、出无入中、与佛说无异為如、从浅至深、无非曰是。此则别教如是也。佛明生死即涅槃、亦即中道。况复涅槃、宁非中道。真如法界、实性实际、遍一切处无非佛法。阿难、传此、与佛说无异故名為如。如如不动故名為是。是则圆教如是也。此经地藏自初发心、迄今不改為如。时时欲令眾生、迴向法界、為是。佛在天宫咐嘱地藏、担任六道、不令堕苦為如。大士时时不废种熟脱、至值佛受记、為是也。次约本跡如是者、物喻之劫久证為本如是。长者子、光目女等、及新罗来九华、皆為跡如是。次约观心如是者、行人修圆观之时、以能观智、照乎所观境、不异為如。观智由理境生、諦境由智显。无不从此法界流、无非流归还於此法界。且观无非一心三智、境无非三諦一念、境智冥一為是也。四释消文、依智者大师、法华文句中义。以后可以例知不必科科重烦云。○我闻者、息疑也、阿登高、称我闻、大眾应声、而悲号。适见如来、今称我闻(阿难身与佛相似短三指、眾疑世尊重出、或他方佛来。或阿难成佛、答唱我闻、三疑俱遣。大眾生悲不见佛。)。此表阿难亲自授受。不同读古私淑也。大论云、耳根不坏、声在可闻处。作心欲闻、眾缘和合、故言我闻。我者以主宰為我。十六见之首、五利之元、四句称我皆堕邪见。有我见、我慢、名字我、凡夫具足此三。有学罗汉具二、无邪我。无学圣人一种我。阿难是学人、无邪见我、能伏我慢、随世名字、称我无咎。阿难多闻士、知我无我、而不二、方便為侍者、传持如来、无碍智慧。阿难佛得道夜生、侍佛二十餘年。未侍佛时、应是不闻。大论云、阿难集法时、自云佛初转法轮、我尔时不见。如是展转闻、当知不悉闻也。又得佛觉三昧力、自能得闻、又求四愿出家、所未闻经、愿佛重说。佛有口密為说也。胎经云、佛从金棺出金臂、重為阿难现入胎之相。一代诸经皆闻、况餘人传说耶。○一时者、不定纪年月日时。因两土正朔不同、说经前后长短有异、一时而该摄之。谓眾生因机发感、佛即现身助缘垂应。感应道交、机教相投之时。凡一切诸经、都言一时、以佛显密说经、无一决定之时。故总以一时订之。今三月说法、為报母恩、天宫嘉会之时也。○佛者、华严十种佛、天台六即佛。今就圆佛、论三身、义中包罗矣。一应身佛、丈六三十二相、即根本定身也。二尊特身、亦名报身佛、藏尘相好也。三法身佛、法身之体、清净周遍、亦即三十二相。经云、深达罪福相、遍照於十方、清净妙法身、具相三十二。今即一体三身之圆佛、说此经也。○在者处处在在之义。暂时名在、久留為住。此亦一往之语。大论以住释在。住是四威仪之一、佛為能住、忉利天為所住、佛所依止处、為大眾同住。应化说法、随机而至。所在处為住、佛乃处处应化、处处在在皆為佛所住也。是以说在不说住耳。佛住於那伽大定、从定而起、现随类之行化、示同机住。若施戒善之化者、同住六欲天。以四禪四空、及四无量心之化者、同住上二界天。以四諦十二因缘六度所化者、同住三三昧。是则各了自心、栖神息处為所住。故功有深浅、住亦不同尔。圆观行人、了知一念心中、与诸佛不异、是理即住。念念照此、不异之体、即观行住。以至相似分证、究竟云云。忉利天如前品题释。
(丁)二报恩说法序
為母说法。
此文与诸经不同。科註云、以為母说法之句、文属证信、意含发起、通不能收、别不能摄。窃意断之曰、决是通序、眾成就之文。增一阿含经云、佛於安达罗国、曲女城边。与千比丘、昇忉利天。為母说法、以报生身之恩。通序眾成就之明证也。若法华经、先為诸菩萨、说无量义经。次入无量义处定。后说法华经。此经亦然、先昇忉利、次為母说法、后说地藏经。有经云、父王请佛、為母说法。有经云、帝释言诸佛、皆為母说法。请佛昇忉利天、為母说法。佛佛既然说法报恩。良菩萨必尔。至若中峰国师、三事繫念、為母说法、仿佛报恩也。噫、今人一投空门、暂换圆领之衣、便言释子不干俗事。父母不敬、非但不孝、亦是如来之逆子也。佛菩萨及祖师。皆以孝顺父母、孝顺师僧三宝。孝為三教之同尊也。佛母名摩耶、此翻三名不同、或大术大幻大化。為千佛之母、法身大权示现。岂有凡夫能化、那罗延菩萨耶。晋译华严中、答善财云、我已成就、大愿智幻法门。得此法门、故為卢舍那如来母。於阎浮提、迦毗罗城、净饭王宫中、从右胁生悉达太子。显现不可思议自在神力。
(丙)二别序者乃当经之发起也。别於各部之不同、诸经各有事缘焉。若楞严阿难误堕之為端。法华放光动地之生疑。弥陀无问而自说。金刚乞食敷座等。彼彼来意之发起、故云别也。文分三段、初十方世界、主伴来此、证明如来、一期设化、调伏眾生。二我佛放光、现云音之瑞、八部见色闻声、承蒙光音、而来集?利嘉会、三问答释疑、显地藏久证、果位以来、已度当度未度。种熟脱三、时时不废、之行化。若次第生起。则由十方主伴来作证明。如来乘时现通。云光雷音既鸣。八部由是而来。来眾既多。如来将数。问於文殊。酬唱既显。皆地藏证果之后、所化之机。然后方开正宗、说地藏之本愿。如是逆顺生起。鉤销相连。当知此经、既同法华仍用四一。主伴及八部叙人一。现瑞鸣音叙理一。问答释疑叙教一。种熟脱三、时时不废、叙行一。约教本?观心。各论四一。一一之中论六即即即之中、明四一。贵乎得意自知。不烦重述。今初十方主伴证明序、分二、(丁)初主伴来会。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訶萨。皆来集会。
尔时者、当尔之时、佛正在忉利天、為母说法之时候也。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為十方。各方有无尽世界、心量不能知其数、故名无量。楞严云、世為迁流、界為方位。过去、未来、现在、為三世、一一世中、又论三世、成為九世、更加根本一、成為十世。十世古今不离当念。有正报世界、眾生是。依报世界山河大地是。不可说不可说者、华严中、百二十五数之一。表来眾之多也、一切诸佛者、一是眾数之始、切者包括之语。诸字不一之称。佛是各世界之教主也。佛為各世之独尊、不劳遥远而来、莫非证明释迦行孝、始自树下、终至鹤林、一期设化、欲度尽过去父母也。梵网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从此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我父母也。及者从也、即常随眾。经云从佛应化、度脱眾生。大菩萨、应有大多胜三、故称摩訶萨。一、此等菩萨、心量大、行大、器量尊重、為天王等大人所敬、故言大。二、此等菩萨、世出世间让佛以外、无人可比、能超出九十五种外道故言胜。三、此等菩萨、能遍知、界内界外尘沙、尤能博通、正邪一切经书、故言多。因修万行之人也。主伴僉至、故云皆来。佛是果位、菩萨因人。因果同源。有因中果、有果中因、有因中因、有果上果。各方齐至、互相证明。诚如帝网珠、珠珠相映。光光互照、是集会之态也。
(丁)二主伴证明
讚叹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眾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文分二种证明讚叹。初从讚叹至乐法、十方教主证明讚叹。次各遣以下、差使菩萨讚叹。讚叹者、称美之甚也。○释迦、此云能仁、佛姓也。考佛祖统纪、佛十代前、名甘蔗王、有二妃、第一妃名善贤、生子名长寿。次妃生四子、一名炬面、二名金色、三名象眾、四名别成、时善贤欲立长寿。白王摈遣四子出国。至雪山北自立城居、以德归人、不数年间、鬱為强国。父王悔忆、遣使往召、四子辞过不还。父王三叹之曰、我子释迦、以此為姓。○牟尼者、佛之名字、因王宫内及诸释种、都憍乱吵闹、至菩萨降神宫中、一切人智慧不足比、悉皆默然。随宜取名牟尼。盖姓是以德归人、慈悲利物也。名是智慧寂寞自然伏眾、表度生之先兆也。慈悲利物而不住涅槃。智慧度生、而不著生死。佛之姓名、有自利利他之功能。○能於者、多才艺、多仁德、胜任之权能。在五浊恶世、作诸利生事业焉。○五浊者、浑而不清谓之润。一见浊、五利使為体。二烦恼浊、五钝使為体。三眾生浊、十使之果报。四命浊、连持色心為体。由此四浊、聚会一时、此时亦浊。经云劫浊乱时、眾生垢重、慳贪疾?、成就诸不善根故。楞严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出缚真如)。取彼土尘、投於净水、容貌泪然、名之為浊(在缚真如)也。○恶世者、人心意想、是恶因、世界上所感之果报、自然招得恶苦。刀兵劫等、或瘟疾、短命、受种种苦恼、之态度者悉是也。○现者权巧示现、於堪忍度生。谓非生现生、不灭示灭。逐机垂化、说默无定。凡夫不能测、言辞不能尽。故云不可思议也。○大智慧者、佛以权实二智皆大。权智大、鑑机广。实智大、显理融。鑑机五乘七方便无不相宜。照理融、五住三障、咸显妙諦。又佛能胜过、一切诸外道、故云大也。○神通者、智慧既大、神通亦大、作用不可思议也。通有六种、一天眼通、彻照无碍、能见六道眾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明无障隔。二天耳通、能闻六道、苦乐忧喜之言语、及世间杂踏种种之音声。三知他心通、一切人心中、起心动念、一一能知。四宿命通、能知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百千万世事亦知他人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五如意通、身能飞行、山海无碍、此没彼出、彼没此出、大能缩小、小能现大。如意变化、亦名神足通。六漏尽通、三界见思二惑断尽、不漏落二十五有生死。如此大神通之力用、超胜一切诸外道。○之力者、之字助语之辞、凡句读语义不足、以补助之、或文未转义已转、皆用之字以代转也。力有十种、一知是处非处智力。二知过去未来业报智力。三知诸禪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领解智力。六知世界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调伏刚强眾生者、眾生即九界之机。刚强即习惯难化之弊病。调伏即如来用折摄二门之教法。眾生无始劫来、未得正定受。心如猿猴不定、意似野马不羈。我佛用调停之法、善诱而摄之、或现金刚密跡三头六臂等凶恶之形、而折伏之。故佛称调御丈夫。○知苦乐法者、以九界眾生领知苦乐之法、而起修持、令心有所乘也。苦乐只是四教、諦缘度耳。各教苦集及顺生六蔽、皆是苦法。各教道灭并六度还灭等是乐法也。法有轨持之义、持修自行、轨化他人。古云我為生民之先觉。将斯道、觉斯民、即此之义也。○各遣侍者、各佛遣使各一菩萨、以為侍者、代本佛传言讚叹、证明一代度生之功行也。十方诸佛、将菩萨以為亲近从命、承事之人、故名為侍者也。○问讯者、问安讯辞於佛、若言眾生易度否。刚强眾生难调难伏否。○世尊者、三界独尊号、世出世间唯佛為尊。既讚世尊必讚地藏、不言可知矣。
(丁)二放光现瑞、八部来集会序。现瑞祇是表说法之先兆也。如来神通、令有缘者见而来会、得度之机。则放光之后、八部集会之眾。是先用神通以骇动、后则慧力拔之。若法华现光动地、动执生疑。然后说法开显、断疑生信。今经亦如是、现通集眾、本在嘱託六道於地藏、既阐大士宏愿之深广、使各一瞻一礼之获益。文分二、初放光现瑞、二八部集会。(戌)初分二、初现放光瑞、二现音声瑞。(巳)今初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讚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
初从是时至明云、為总标。二所谓大圆、至讚叹光明云、是别列。三放如是、至云已、是总结。是时者、十方主伴已来之时、眾机将感、如来垂应、感应道交之时。又佛於天宫、鸿恩已酬、欲扬地藏愿力之时。佛以度生為事业、现在机缘将毕、未来之机负任有人。岂不通畅本怀哉、含笑放光、意在乎斯。此经、忉利天宫神通、如来讚叹、见闻利益三品之文皆有放光。此品放光。正同如来讚叹品、举浑身之光明也。○如来者、乃十号之一、仿同先德号。有三身如来、一应身如来、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智与体冥、名如。从体起用、随机普现、名来。二报身如来、转法轮论云、第一义諦名如、修成正觉名来。自报理智如如、他报即相好无尽。三法身如来、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以真如平等、性相常然、身土无碍、以法為身、故名法身也。今是三身圆具如来。○含笑者、不曾放唇露齿、合口悦面、喜气盈眉。大论云、笑从口出、一切毛孔皆开、故举身放光。○放者舒也、流光外发、显照诸处。因佛本有常光、身外四表、各丈许之光明。初生便有此相。各佛大小身光不同、因眾生业之轻重而感现也。○百千万亿者、言眾数之多也。佛从一身、现十光百光千光、乃至无数无穷尽之光、皆约应机而表法也。性光常然、不落言数。从体性无言数之光明、起於相用有数之光、故云若干也。○大光明云者、大非对小待大之大、直须绝待、称性之大。譬如虚空、不是对小空、而言大空。亦须无大不包、无微不入、绝待之太虚空也。光明破幽暗之用、三界二十五有无明、黑闇长夜。佛放此光明、照破日月所不能照之昏衢。云是山川之气、天地之章、阴阳会聚而為云。委迤而上、自然成文。地气上為云、天气下為雨。色有浓淡卷舒之象、宛转变化、无穷之形态。表如来现身若云、说法若雨。靉靆弥布、甘雨滂沱。正显如来无分别智、随机应现。就根性而说法、令眾生菩提芽自然生长也。云无心以出岫、表如来非生现生。散空而绝跡、表如来非灭现灭也。○所谓者、以总明放身光云、為诸光之本。此文显总中、之用别。所谓是进解之辞、进一层别有解说之意。或直指十种光云、之发词亦可也。有将十法乘成、来配释者。五、六、九、十、四种光云、诚不相宜。或更附十界释此者、越不相合。今随文解说、咸褒如来果位之功能。表眾生本具之心因。○圆满者、始以圆因行為、至果上成万德圆果。佛光烛诸处而皆明。胜日月之所不及。无不週遍故圆。恒沙界内、有缘者、能行孝道之眾。业无善而不增、使至究竟果地、為之满也。○慈悲者、菩萨因行时、以慈悲為本。剋就果觉、亦以慈悲為本。今放无缘慈之光云、九界眾生触体、悉获适悦之乐。与乐即是同体悲之拔苦、得乐即离苦也。○智慧者、智能照了、慧能辩别、原同体耳。佛以三智圆明、放此光云、欲令眾生破愚痴之不明。蒙光作引、开发本有智慧之光明尔。○般若者、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种般若、二种可以化人、一种人人本具。眾生根性不出、法行人、义行人。文字般若、俾义行者而得修持。观照般若、使法行者、习学禪定、而得正定受。实相之光、人人本具、各各不无。○三昧者、此云调直定、凡夫无定、外道邪定、小乘浅定、唯佛那伽正定受。具足二十五王三昧、能放此光、对破二十五有也。○吉祥者、周易云、吉事有祥、大日经疏八云、梵语落吃涩弭、此翻吉祥、嘉庆先兆之义、如今俗人、鹊噪喜来之意同。佛放吉祥光、為眾生现在闻法、将来证果授记、之先兆也。○福德者、表世尊因地、修诸六度万行、果证万德庄严。万德亦名福德。证此果、放此光。正表因果同源。希眾生见福德光云、起福德之行為也。○功德者、功是因、德是果。如来因修无量无数之功行。得果成无穷无尽之慈德。今放功德光云、徵诱眾生因修万行、果期万德之摄化也。○归依者、归有趣向所靠义、法华经云、唯佛為我所归。依有赖藉相蒙义。佛為九界眾生、之所依止也。然放此光、被见光者、修行有所把握也。○讚叹者、光云中所出音声之讚叹也。问、或讚叹佛法僧耶、或讚叹、云集法会、大眾主伴耶。或讚叹、地藏行愿孝誓耶。答、须知讚叹有二意、一酬答十方诸佛来讚、并差使问讯。二讚来会八部、及隐响古圣、匡护嘉会。以传后来、弥布世间、令将来四眾、亦须孝顺父母、师僧三宝也。○放如是下十一字总结。已者毕也。
(巳)二现音声瑞
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禪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捨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说音已。
文分三节、初又等八字总标。次所谓下别明。三出如是下至音已结归。又者更加重复之意。先已现光云、次复出音声。音有多数、故种种迭迭之总数也。梵语婆闍尼娑婆林、此云音声。书云、声者鸣也、音者饮也。刚柔清浊和而相饮。礼乐註记云、杂比曰音、单出曰声。音者、由声成文也。散而布者声也。微妙之音者。佛口之音、柔和善顺、清秀雅微、一音演说法、随类各得解、故云微妙。问此音佛口出耶、佛身出耶、光明云中来耶。答佛化无穷、非凡心之可测度、意想不到故称妙。妙名不可思议。心思尝且不可、何况口言哉。此音光云中出亦可。佛身口出都可也。依报正报出俱可、佛以不思议无记化化通、现之无尽故也。且如极乐世界、水鸟树林、咸说三十七道品之雅音、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及微风所吹、悉出微妙之音声。莫不使眾生、念佛法僧三宝也。今亦如是、佛放此光云、现斯妙音。等施当筵、及流将来。引登一切眾生、见光闻音。回思生身父母、起诸报恩之行也。厥功由佛不思议神通。妙用之设化。音中或演諦缘度、四无量等、种种均施遍音。应机得闻者、听之开解。亦莫不令知溯源顾本、鞠育不可忘也。○所谓、檀波罗蜜音者、梵语檀那、此云布施、即自己所有遍布与人也。有事施、理施、三轮之不同。施為万行之首、作福之先。悔慳贪之懺法、此音一演、使闻者、自发施心之常与也。波罗蜜、此云到彼岸。凡事完成之谓也。初度剋果已毕之音。普俾行施、捨贪之利益耳。○尸罗者此云清凉。大论云、秦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又翻止得、止恶不作、得善奉行。又翻戒、禁守净持為义。為学佛道者根本、成佛之基础也。亦為行孝度生者、自利利他之筏喻也。佛现此音、眾生临闻、永不遇毁犯恶缘。自然任运臻进、道业念念白净。以至成佛、度生生世世父母。如是方行孝持戒。梵网经云、孝名為戒。菩萨於大乘心不懈怠、是根本戒。有定共戒(在禪定中禁守净持)道共戒(将得道未得道之交际修持之戒)回向无上道戒(纵有自修要知回向发愿施人)、护持正念、念清净戒(不令起诸恶觉)咸蒙光音而有益也。○羼提者、秦言忍辱、谓忍可於心、临辱外境。有生忍法忍之分。生忍者、凡外之人行忍时、而不杀生、乃至蚊蚋常且不拍、维有结其缘。人来烦乱而亦能忍、得大福报。法忍者、煆炼修持、断诸烦恼、增长智慧。兼行两忍之备福慧。度生事业。堪如愿所為矣。故佛称两足尊、现此瑞音、欲令眾生都尔尔也。○毗离耶者、此云精进。精者不杂、进而不退。一事精进二理精进。事中又分内外。谓勤作善事、礼诵讲解、不疲倦者、是外精进。心念中缘虑善法、心心相继、不落恶境、是内心精进。二理精进者、冥智照常寂、自然绝幻尘、焉藉努力肯綮修持耶。精进无别体、但督诸行之增上缘耳、闻此祥者、不敢生退堕疲倦也。○禪者、梵音禪那、此云静虑、或思惟修、寂静修、随功用之安名耳。若色界、思惟禪。无色及空界、寂静禪。又有世禪、出世禪。出世上上禪。皆对治散乱而修禪定也。盖诸佛菩萨、因地修道之根本也。光音宣说禪定、化心意放逸者、之定学也。○般若者、义同智慧、此度為前五度之宗源。施戒等五度、由此而起行焉。般若有三、智慧亦有三、似数对之。文字般若、一切经书、使阅读、由眼根入道、对一切智。观照般若、一切禪观法门、令人意根入道、似对道种智。实相般若、各人本具之佛性、确对一切种智、且人人虽具三般若智慧。埋迷而不自知。今闻此音、回照当念、為修般若智海之滥觴也。○慈悲喜捨者、此宣四无量音、四教俱有四无量法门。能与他乐者、名為慈。拔他人之苦者、名為悲。他得乐我欢喜名為喜。平等无憎爱之执著、名為捨心也。放此四音收摄四教四无量之机也。○解脱者、有方便解脱、实知解脱、真性解脱、即圆三解脱也。或空、无相、无作、三解脱之法门、乃四教都有。此祥音既发、四教三解脱之机、自然闻法而修持矣。○无漏者、不漏落有边生死、我执空故。不漏落无边涅槃、法执忘故。又不漏落中道、三諦融故。盖闻此等之音、普收横竖之机、三十七道品、含其中矣。○智慧大智慧者、藏通别、同是小智慧法音、唯圆教智慧、為大智慧之音声也。其或权智為小、实智為大亦可。若此世智以至等觉后心、金刚观智、推之施机论大小、各教之义、思之不言自知矣。光音之中、凭机闻之、自然有此之分别也。○狮子吼大狮子吼者、梵音僧伽、翻师子、僧伽波、翻大师子。產於非洲及南美之巴西国、身长八九尺、头圆而大、尾长且细、有雌雄之分。毛黄褐色、师子王清净种中生、深山大谷中住。咆吼时、口扣於地、现大威势、百兽闻之逃遁潜踪。小师子吼、譬藏通别果头佛说法、一切外道遁跡。大师子吼、喻圆佛说法无畏、使五乘七方便、闻知各获无畏之解行。○云雷大云雷者、佛身若云、能具十二部经、经云、慧云含润。佛音普遍、群机领解、经云、雷声远震、令眾悦豫。是為大云雷、為大机、说大圆雨之法也。离法华以外、一切方等经典、随处现身而说法者、皆是云身、雷音之说。终不如法华之大云大雷也。此经同法华开显、故放大小之云雷也。○出如等下至音已、是结。问。佛具四辩八音、或一音中、具此十六音、或十六法中、各具八音耶。答。实际理地、一尘不立、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焉有此法音乎。乃因眾生而权示、宜何法音而得度者、现何法音。或见十六法、同一音出、或一法中、具足八音、诚彼此互鸣尔。斯时之法音、如帝网珠、一珠映多珠。多珠映一珠、光明种种无尽、互照互摄。不可思议也。
(戊)二八部集会文分三、初天龙眾集会。二执神眾集会。三鬼王眾集会。良八部能闻法者、由夙乘急、戒缓故也。智者大师取涅槃经中。乘急戒缓之文。於止观中开為四句、又清凉国师疏钞中亦明四句。今兼述二文、以明八部闻法所由。一乘急戒缓、德薄垢重、烦恼所使。是诸事皆破、理观乘急信解诸法。戒缓命终堕恶道中、於诸乘中、随何乘急。强者先牵、若一乘急、即闻华严等经。二乘缓戒急者、事戒严峻、三重观心不开。以得戒故、人天受生、或诸禪梵世、耽湎定乐。世虽有佛、说法度人、於此类无益、设得值遇、不能开解。三乘戒俱急者、具持眾戒、事理无瑕。於诸妙法、观念相续。即於今生、便能得道。若未得道、此业最强、必昇善处。若一乘急、即於人天身、闻一乘顿悟。四乘戒俱缓者、失人天报、无得道期。展转沉沦、不可度脱。是则乘戒二途、不可偏废也。求道者自裁。已今初
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眾、龙眾、鬼神等眾、悉来集会。
此文分三节。初自娑婆至天宫、总标两土八部。二所谓下至想处天、别列三界诸天、以例他方。三一切下至集会、结眾来会。○娑婆世界者、华严世界品中明华藏世界海、娑婆居第十三、是一佛所化之地。梵音娑婆、此云堪忍、悲华经云、何名娑婆、是中眾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能忍斯恶、故名忍土。又劫初梵王名忍、依王立名也。有无量亿鬼神、来忉利天宫、及他方国土、亦有无量亿者。此及字有连类之意。连及十方各世界、八部龙神、皆有无量亿、到於天宫。能到此之鬼神八部。大多是乘急戒缓辈、承蒙光音而来者。○国土者、大域為国、小地為邦。古之為王者、建国以居民、度天地之所宜。察阴阳之转运。合民心之作用、故有王疆之大小也。有无量亿、四字、总言数多而已。○天者、大智论明、有四种天。一名天、今国王称天子也。二生天、即后文诸天也。三净天、离地空居之天也。四净生天、若五那含、栖五不还天之等类也。详若别列天眾中释。○梵名那伽此云龙。说文云、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入渊。有鳞名蛟龙、有翼名应龙、有角名?龙、无角名魑龙、未昇天名蟠龙。升庵外集云、俗传一龙生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弘治中、御书小帖、以问内阁。李文正、据罗□鎦绩之言、具疏以对。一曰贔?好负重、今碑下趺是也。二曰魑吻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好吼、今鐘上纽是也。四曰狴犴、有威力故、今立狱门上、以表威势是也。五曰饕餮、好饮食故、今立鼎盖上是也。六曰蛌蝮、好水故、立於桥柱是也。七曰□睚好杀故、立於刀环是也。八曰狻猊、好香火故、立於香鑪柄是也。九曰椒图、好闭故、立门铺上是也。亦有守宫殿龙。兴云致雨龙。开江决瀆龙。守福德宝藏龙。此等之诸龙类、不能尽说也。○鬼神者、尸子云、天神曰灵、地神曰祇。人神曰鬼。鬼者归也、古人视死若归。又鬼者畏也、人闻之虚怯畏怕。神者能也、能移山倒海、是大力神灵也。或隐显之变化、皆神类之作用也。他国来此、或如来宿因、种熟脱之眷属。或地藏菩萨、於沙界中、现万亿身、所度万亿眾。从业道出俱来者也。○此下别列天眾之文、又有三段。初六天是欲界。梵眾下十九天是色界。乃至下凡九个字、是无色界。所谓四天王天者、居於须弥山腹、一切事务、如人间无异。须弥山东有黄金埵、持国天王所居。南琉璃埵、增长天王所居。西白银埵、广目天王所居。北水晶埵、多闻天王所居。四相各处十千由旬之阔。系修布施、而持不杀。好乐闻法、孝顺父母、供养善人。故生於此。為上昇之初级、寿命五百岁、人间五十年、為彼一昼夜、以上诸天、倍倍胜此。○忉利天者、居於须弥山顶。如前详释。盖其单修上品十善、无禪功能、居於地上、不得空居也。在人间布施加不杀盗。郑心供养父母。俾己尊人能生此天也。○须夜摩天、此云善时分、时时唱快乐故、此天用莲华开合、以明时分。赤莲华开為昼、白莲花开為夜。因日月光照不及、由诸天眾、身自有光明、故云善时分也。於人间时、能施不杀盗、加持不淫戒、心意柔和、孝敬长辈。以持戒。故身有光明、心和孝行等、感生善时分之天也。○兜率陀天、此云知足、於五欲境、知止足故。有内外院之分、内院补处菩萨及从伴所居。外院报生、天人所居。又佛地论名喜足、最后身菩萨於中教化、多修喜足定也。因地布施、无四口过。常怀孝悌、加以静念功能。心著功德、命终之后、昇生此天。○化乐天者、於境变化、自娱乐故。楞严名乐变化天、转变化现、无而忽有。自以神力福力、现出种种、随心所欲。此由孝顺人民应万物而起致敬、更以布施深心而不悔念。多闻功胜、领解心强、自然感生此天。○他化自在天者、欲得境时、餘天為化、假他所作、為己之乐即魔王也。净名云、多是不思议解脱菩萨、住赤色三昧、不取不捨应為魔王。大经疏云、魔名杀者、波旬為恶中之恶、住欲天顶、為欲界主也。人间千六百年為昼夜、彼寿万六千岁。中间五天、例而可知(盖此六天以孝顺植立其根本十善以扶疏其枝叶兼修未到定之功故得空居也)。此十九天明色界、以正报之身是清净色、非同欲垢染色也。欲爱之念渐轻、能入禪定、以四禪天未出色笼、故名色界也。○梵眾天者、梵以清净洁白為义。十九天皆净无欲、清净寂静、此当其首、应得梵名。或云此天以上、持淫戒最严、故宜得梵名也。眾者民也、若黎民百姓之人眾。○梵辅天者、匡助之辅臣也。○大梵天者、即天王也、劫初先生、劫尽后灭、主领大千。王名尸弃、因初禪之上、无语言、唯此内有觉观之念、外有语言号令。能统上下、故分王臣眾之别也。○少光天者、彼因修禪定、定中出光。居云雾中。但有身光。或口出光明。光中有音。以内无寻伺。外无语言、用光当语故、三天同名光音。○无量光天者、光明转增、无限量故、清净心中分优劣、光明果然、有上中下不等、此由往昔、心清净布施、持戒、故身有光明、复有人於暗处燃灯。或佛前塔寺中、点灯供养。故得无量光明之好报也。○光音天者、瑜伽论称极光净、谓净光遍自他处故。又以智慧光明、教化愚痴邪见眾生、以是因缘、得心中智慧光明。身赤有光、报得五通、形无障碍、内无觉观、忧悬不逼。粗漏已伏、称定生喜乐地。○少净天者、离初禪之喜心。得净定之乐。此乐非境、出於净性恬淡寂静、亦名寂静乐、非无為寂静之乐也、以净缘、缘於八色、仅得内心意识嗜乐、离喜而纯乐受、未及外境故云少也。○无量净天者、楞严云、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净心胜前、以及身外而更净、是无量净也。○遍净天者、周普一切、物我无二。谓前二、虽身心清净、未能周普。故论云、三界中遍净為乐、此定功德与遍身乐俱发故。今灭喜纯得净名、称离喜妙乐地。○福生天者、修胜福力。方生此天、从因彰名也。此天以上空居薄云、如星散住。○福爱天者、楞严云、捨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喜乐双捨、复有所求、将积福德、即希上广果也。○广果天者、凡夫之果、无胜过此、谓异生善得果报。所有功德、超胜下等诸天也。○无想天者、唯识论云、因中修彼无想定时、厌患粗想力故、生彼天中、违碍不恒行之心及心所、但以想灭為首。寿命五百劫、除初生半劫想心尚在。及后退灭半劫、想心又起。中间四百九十九劫、想心不行也。○(此下五天三果罗汉所居、不来下界受生、名五不还天、亦名净居天、彼四禪天人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仅传闻名仍不能见尔)无烦天者、无下界见思烦恼之杂乱也。○无热天者、意乐调柔、离下界见思之热恼也。○善见天者、定障渐微、见极明彻也。○善现天者、形色转胜(定果色非业果色)、善能变现也。○色究竟天者、色法最极之处、是色究竟之天也。此五天三果罗汉居此、修隔熏禪。谓初超一念无漏、次起一念有漏、后起一念无漏、应知此中无漏势力、熏修有漏、令感生净居。今准俱舍次第而上、不述楞严横在四禪也。○摩醯首罗者、仍在色究竟天中、此翻大自在天。有十住菩萨住处、号大自在天王。菩萨摄报之果、多作彼王耳。大论云、此天有八臂三目、乘白牛、执白拂。一念之间能知、大千世界、雨滴头数。此名捨清净地。三乘中立此為净土、是报身所居。色界至此竟、○后明无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者。乃至二字、超略中间空处、识处、无所有处、并非非想处、名无色四空天。只有四蕴而无色、以修定时、深厌色笼、希缘空境。辅行云、四禪欲入空处定。必用方便灭三种色。一可见可对色(色尘)二不可见可对色(五根四尘)三不可见无对色(法入小分及无表色)灭尽三色、脱出色笼。○非想者、凡言外道、而今不然。以功用立名尔。由前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三定功能而来。初修空处时、离色缘空、而得空处定。次捨空缘识而得识处。次犹离识处、入无所有处、亦名不用处。非前三空之有想、故号无想天也。○非非想处天者、初非字、非前三空之有想、次非字、非无所有处之无想。亦即非识边之有想、非境边之无想、故名之非非想处天也。○此下结眾来会。一切天眾者、以前别列诸天、仅依一须弥论三界。若一一须弥、一一日月、满之千数、又倍千数、倍至大千(千须弥為小千。积千小千為中千。积千个中千為大千世界。各三界诸天)、诸佛為所化之地。悉来集会、况他方天眾、同时而来。今用一切天眾四字盖括包之。龙眾鬼神等眾、悉来集会者、例天可知矣。
(己)二执神集会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此等执事神类、各有攸司、或由业感而实生、或因设化而示现。执事者供使之神、而有处所之范围也。其或帝释為地居之总主、分差各司、卫护世间、之民眾焉。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者、应当同时而来、言不顿彰、文有前后、故有重语也。○海神(名海若)、江神(名江伯)、河神(名宓妃)、此三皆水神也。说文云、轩辕子、冯夷、為水官、死為水神、又名阳侯。以五行中、唯水最大。海為大川之所会归、為百谷之主、纳万派之王、故冠首耳。海水青黑之色、故晦也。近陆名海、远陆名洋、乡子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海。咸海香水海等诸海、今案四天下、四大洲居其中、四方尽处、皆海水相通、都有神灵管海攸司也。○江者共也、水入中公共也。地理志云、岷江為大江、九江為中江、徐陵為北江、盖一源而三目、為中国第一最大之川(源出青海、巴顏喀喇山南麓。流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安徽、至江苏崇明入海、共长九千九百六十里许。)。俗称长江。其下流曰、扬子江。又大川之通称、如黑龙江、钱塘江、珠江之类是也。俗曰伍子婿死為钱塘江神。博物志云、华阳人、八月上庚日、渡江溺死。天帝署為江神名江伯。○河者、随地而流通、乃水之伯、上应天汉。与江、淮、济、三水、為四瀆。河為四瀆所宗、若中国第二大川之黄河。后人以其多沙而色黄谓之黄河(源出青海巴顏喀喇山之噶达素齐老峰下。东流?為扎陵鄂陵二海、曲折东入甘肃境。又东北出长城。循贺兰山东麓。阴山南麓、至绥远之托克托县。西折而南。成一大曲、是為河套。又南入长城。经壶口龙门诸山為山西陕西之界。折东入河南境。始由高地流行平地折东北、经直隶山东。至利津县。夺大清河故道入海。长八千八百餘里许。)○树神者、树是植物之总名。大树有神祇之所依止、或夜叉鬼类等所栖。四分律云、不许斫神树。乃至菩提树神、阎浮提树、為部州之树王也(汉朝曹丞相斫树而获头疯可见树有神祇之明证也)。○山神者、山有宣气產生万物也。若五岳镇地(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各有本山之神)、各神守禁本山责任。若七金山、须弥山亦有神為、其神随山立名。耆闍掘山、山神名埤罗。○地神者、其地形体底下能载万物、其神名祇。主阎浮提者地神名坚牢。华严善财、参第三十知识、名安住地神、百万地神各放光等也。○川泽神者、川者穿也、小流之水穿地而下流也。故秦有三川(即指河、洛、伊、是也)亦有神灵司命管理也。○泽者水所汇聚处也、挹不无攸司之神在也。○苗稼神者、禾之未秀者、曰苗、凡草初生皆曰苗芽。种穀谓之稼、禾秀而成实者、皆稼也。举苗稼、百穀通收、往古后稷、教民耕种、死后為神。○昼神者、无所查考、或曰宫天子之眷属、一切神灵等亦可指也。○夜神者、善财参普德净光等主夜神、以诸天星辰炳然在体之变是也。○空神者、其神名舜若多。楞严云、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有体无质如来光中暂现)、○天神者、善财第二十九参大天神、长伸四手、取四海水。以自灌沐、示现珍宝供养如来等。○饮食神者、东厨司命之灶神、及监斋使者、乃大圣准提神、燄慧地菩萨(天文示斯所明天厨星等是也)、○草木神者、然有雪山忍草。又如佛问吉祥童子、所执净软草、此释提桓因、所化為神。及一切贵草作药者、有神护佑、若深山、多木林中、一一亦有一切鬼神依止。○如是等神者、盖上十四种神、都有部类。或将一国例诸国、一须弥比诸须弥、此世界及他国土、一切之神类、以如是等三字、统包括在内矣。见光闻音、皆来集於忉利之法会也。
(己)二鬼王眾集会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敢血鬼王、敢精气鬼王、敢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彼国土此世界之文解说如前。诸大鬼王者、梵语闍黎哆、此云祖父、后生之称祖父者、后生亦有之称祖父也。此道遍於诸处。有福德者、作山林□塚、祠庙等处之神、享祭祀之嚮。无福德者、居不净处、不得饮食。常受鞭打、填河塞海、受苦无量。该由心意諂狂、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报。又分三类九种之部从。今称王者、以自在為义、报与天同、即有威德者、於当部之主也。○所谓恶目鬼王者、表眼目凶相也、瞳子睛神、心之神明、发现於目窍、开於肝、睛源由肾。然目之善恶、為心之表、心恶发目瞋、以视人也。○敢血鬼王者、食敢生人鲜血、常栖屠宰之处。以腥羶為食、如訶利祇南、鬼子母等。○敢精气鬼王者、即毗舍闍、此云敢精气鬼。或敢人精液、及五穀之精气。凡收一切精华之气味者是也。○敢胎卵鬼王者、妇人怀孕三月為胎、形未全具。以内生气未定、尔所感善恶随业报而自现。此时赤白凝成、混吨一段。及十月满出胎、有血胞衣、恶鬼挣敢也。卵、如世鸡卵、黄白未分、正同混吨一般。生產时无数幽鬼、挣取食敢。○行病鬼王者、天帝降瘟疫之灾、其或东岳府君、承敕以后、差诸鬼神。如富单那鬼、主人寒热之病、兼各所领是也。○摄毒鬼王者、此鬼心行仁恕、济世念切。因世间上种种之恶毒。若毒蛇毒龙蛊毒等、人所触者、以之伤亡、此鬼王收摄之、令世界人类、作為不遭、运行自在。○慈心鬼王者、常以与人乐事、念念爱护眾生。然以慈心必善容、虽是鬼王、诚菩萨示跡也。○福利鬼王者、如各处城隍神等。以县则福利一县、省府亦然、赦人之祸、利人之福、故嘉此名。○大爱敬鬼王者、即爱念眾生若赤子也、有人作诸善事、若敬未来之诸佛。如是等上九种之鬼王、并彼界此土之各处、莫不皆来集会也。
(丁)三问答发起、久远化度序。分三戊初问来眾数多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訶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
此文分四节、初尔时至訶萨、佛能撰告文殊。二汝观至鬼神说正报。三此世至他国土、指彼依报处而来。四如是至数否、总结来眾之多、问其能知数否。○尔时者、正当天龙鬼神齐集之时也、十方主伴亲临法座、诸天随带宫殿、异类种族从来之侣、若眾鸟投林。犹大海之纳百川。此刻八部浑入、圣凡交参。良法会有学大眾、惊疑互相发问云、何缘来数之多、或闻妙法耶、或同法华授记耶、各怀豫疑不决。佛以不思议智、鉴知大眾机心疑发。举其所疑来问文殊。文殊為菩萨眾之首、久彰大智之名。被如来诱问之弄引、发起后科啟请正宗、由文殊以请问於佛、故佛不告餘菩萨、独告文殊师利、意有所凭也。○称法王子者、佛為法王、以法自在、一切登地法身菩萨、為补处之子、故称法王子。何以诸经、都推文殊耶。曰、梵名文殊师利、此云妙德。以其了见三德佛性。本是古佛、应居菩萨之中、眾菩萨推為首座。今经正显孝行為眾善之本、非文殊不足酬唱。窃意来眾虽多、不出正主旁从。堪表经中、眾善虽多、不越於正行孝思、深明因果。善助正行经歷誓愿之久而已。唯文殊同表斯孝行之久远根源。后文云、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要问文殊之知数否、意非浅鲜矣。
(戊)二答神力不测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文殊是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作佛。号龙种上尊王佛。央掘摩经明现在北方欢喜世界作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慈恩上生经、明未来作佛。名曰普现。既是三世古佛、何以不知法会之眾数哉。约申三意。一随世人情、让鄙自己、方显尊胜於他人、佛堪讚叹久远所化之眾、皆由地藏大士因地、孝思而起行愿之来源也。二文殊若直答明数、佛说地藏久远、则无端绪。先以文殊让答、神力千劫、算数测度、不知法会来眾。次后佛用五眼遍观、法会大眾、犹不尽数。诚如一壎一箎、节和调顺、成全美曲、方集地藏自始至今、孝顺之大典也。三凡诸经有所疑事、请问文殊若法华疑问瑞相、答灯明以相同。今问人数竟不答、意在请佛。说地藏行孝。孝為眾德之本、故须佛说、自答不知良有宗也。
(戊)三显久化之眾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此文有二节、初从佛至数、以佛眼遍数不能尽知。二此皆下至未成就、明来眾之原因。佛告文殊师利者、佛為能告、文殊為所告。二俱欲扬地藏、往昔因行之度生。故一以神力不测。一佛眼观犹不尽数。○吾以者、佛自称為吾、以者用也、用佛眼观地藏所化之机、尚难得知。况餘菩萨二乘等眾耶。问。佛具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何以不知、法会之人眾乎。文殊二通(报得通、修得通)、尤经千劫不能测度何耶。答。须据本跡乃明佛菩萨度生之巧妙。一若地藏之本愿、歷劫度生、先令他成佛道。释迦文殊已成佛道、或经过彼之愿海、挹未可知(地藏菩萨据本、释迦文殊据跡)、或各经各宗其主、当部所宗、亦不得不如是、让己讚人之尊崇也。二度生事业、逢场作戏。彼此主僕、互扮互做、有何不可哉。○此皆是者、直指文殊不测、佛眼不尽之大眾也。此等大眾、咸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所化。明歷时之久、方显所化之眾且多耳。已度已成就者、现於十方国土、坐道场度生者是。当度当成就者、彼土世界、诸大菩萨、上求下化者是。未度未成就者、天宫大会未得无学者、及诸各界所咐嘱、将来调度者是。盖度与成就、不得不分明之。度者法度、投机之法也。度量眾生、根性有大小、投以大小之法、法机相宜、方承法而修持、是名引度也。成就者、稟法修因、积因剋果、望果之功已毕名成。度生事业堪办、机缘辐輳者、名就。问、佛坐皮禪延多重阁土、仅三十由旬、周围只九十由旬、焉得容受许多、不测不尽之大眾耶。答、如维摩丈室容灯王之狮座。皆是不思议、非凡情所测也。多少融会、小大相摄、事虽有异、理实海涵、序文至此竟。
(乙)二正宗分。凡十一品半、都正宗之义。正宗者、為全部之指归、当经之正宗旨也。证信证此、十方云集而来者、為此。流通流此。文分十一科。(丙)今初半品、明过去世行愿。分二初请问正宗、二结会古今。(丁)初分三初问作何行愿、释将来之疑谤、二立愿度生仿成道相好、三圣女行孝、感佛救亲、(戊)初分二初文殊愿问、二佛以喻明、(己)今初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眾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訶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初文殊表自信受、二小机难信不免疑谤、三请说因地行愿。○文殊白佛、是啟正宗之原由、代诸大眾发问、良以时至机动、作释疑之利益。○我久修善根者、我文殊已经过去至今、久修自利利他之善根。成就一切眾生、因他修行、曾令发觉、精践道法。故文殊為十方诸佛之模范。○证无碍智者、如理智无碍、能见眾生、自性清净。如量智无碍、能通达未来、无尽眾生根性。彼文殊闻佛所说、即当信受、后来不然、故代啟请释疑也。○小果声闻者、小乘偏空之果证、向来闻小法、大法常且不闻、焉知不思议事乎。○天龙八部者、天龙别名、八部总称、总别兼举也。天(一)龙(二)夜叉(三)乾闥婆(四)阿修罗(五)迦楼罗(六)紧那罗(七)摩侯罗伽(八)此是乘急戒缓之机、大小乘根性皆有、举一类劣解者言之。○及未来一句者、佛灭度后正像末法时世、眾生根性不一故云诸。浅解者多、深信领解大乘者少。志不决定信不坚固、故之不等也。○虽者、内心未实也、虽然听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狐疑不决、惑乱未能深信也。设使外面威仪顶戴受持者、内心未得领会、难免说不信之言、反成毁谤之语。○唯愿世尊者、唯独仰愿、羡慕释迦世尊、亲口广说地藏不思议事。○因地者、因初无始之地位也。约表法三因佛性之心地、谓正因佛性人各本具、了因觉照、缘因事行、此二是修、性修之体、同一原之心地也。○作何愿立何行者、二何字申问之言辞。愿是心想中之计划。行是经营之实事。望佛广说大士最初行愿、至今令成如斯、不思议事、使小果声闻、及小机八部、不生疑谤。
(己)二佛以喻明、分二初借喻明久证。二况小及誓愿、不思议利益。(庚)今初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已来、千倍多於上喻。
佛欲明地藏因地、以答文殊之问、雪将来之疑谤。○譬者晓训之意、如者彷彿似同也。○三千大千世界者、千须弥日月名小千。叠至千小千、名中千。积千中千、名大千。此三种千数世界、极其广阔。盖其中所有物类多多无数。略举几种、推之无穷无尽。草生於地中、至多无数、木亦生在地上、多木為丛林。稻麻竹苇亦复如是。乃至山石微尘、谁能数量。将此物类、一物数作一恒河数。此河数谁可尽哉、更於一恒河之内、随取一颗沙、喻一大千世界。一河内之沙、无穷无尽。况物喻之河沙、一一沙、作一一大千世界、竟无人数知者。又一一大千世界内之微尘、一一微尘作一一劫数、一一大劫时间、所积尘数、尽充為劫。纵算师、若算师弟子、不知其数。大士证十地果位已来、又加千倍多於上喻。矧十住、行、向、等、位置乎、皆约圆教也。唯佛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窃谓大士自始迄今、於其中间经歷所作、莫不行孝為宗、度生為事业乎。
(庚)二况小及誓愿不思议利益
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讚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鏤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初二句、况在小乘时长更久。次文殊下二句、宏深誓愿、威神不测。次若未下至道止、明奉持得益、夫前文喻不思议劫证十地。今初节况未登以前。或於人天小乘果位等、真无喻可比也。○声闻者、闻佛说法音声得道者。有大小乘、权示实践之分。就小乘有利钝各异、最利者三生、钝根六十劫、方得四果。大乘者、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实践者、带果行因、或接贤转圣。权示者、内祕菩萨、外现是声闻。○辟支佛者、梵云辟支迦罗、此言缘觉。常居水边林岩之下、独宿孤峰、春观百花开、秋观黄叶落。将外缘之境、託归自觉观、故云缘觉。或修十二因缘觉悟者、又分佛世、无佛世、之缘独觉。利者四生、根钝百劫、证支佛地。盖大士歷时几久难可知矣。佛告文殊、此地藏行菩萨道。有威德神力作用、有誓愿度脱眾生。威者一切天魔外道所畏、德者使一切可尊、是神通折伏门之作用也。誓者拔六道苦趣。愿者令一切眾生、先成佛道、是度脱眾生、摄受门之不思议也。○若论佛去世后至今、皆是未来世。○有善男子者、能彀尽心、信受作善。行真善而不怠、是勇猛男子。丈夫之称、五乘七方便等是也。善女人例知。○闻是菩萨名字者、菩萨之名、从福德(实业)度生作用立(假名)也。但随世之嘉号、眾生闻之便生敬仰尔。下四或字、皆不定之辞。○或讚叹者、口业供养、内心恭敬、口则发言甚美之。○或瞻礼者、身业供养、瞻是瞪矇望视之貌、心恋慈容也。礼是五体投地、稽首之拜、卑己尊彼也。○或称名者、意业供养、念菩萨之时、於心意相称故。此三业文虽分配、诚一一各具三业也。○或供养者一切奉上之总名、若四时饮食、卧具等、悉言供养。乃至二字、超略香油灯幡之类。○彩画者、丹青等五色绘图画像。○刻鏤者、巧匠?木雕鏤為像。或清净泥土塑成、更用漆涂、而庄饰之形像。流传永久、俾人人种福田培善根。○是人者、三业供养自利之人、或造像自利利他之人、或具足之人、或具二具三种种不一、仔细研之、人类无数。是人二字总指之。三十三天者非忉利横列。须论竖上三十三天、以表供养造像功德之广远。能昇降所歷、一一同彼之天寿。当得百返循还之久、时其间永不堕落三恶道也。何不将此功德回向法界、愿一切父母齐成正觉耶、若能如是、诚同地藏之行孝也。
(戊)二立愿度生、仿成佛相好。分二初昔遇佛问何行愿、二告文殊大士因地仿行、(己)初分二初遇佛因问、二佛教度生、(庚)今初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訶萨。於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
初四句、叙最初、物沙尘喻劫之前、发心之由。次时世下至如来、明佛名号。次时长者下至此相、因见相而问行愿。此文全对文殊酬请问故说、正表地藏在凡夫地起初之行愿。○身為大长者子者、身是头等五分、全周之体段、為载道之器。大长者子、须具十德、一姓贵(皇帝之裔貂插之家)二位高(辅弼丞相盐梅阿衡)三大富(铜陵金谷丰饶侈靡)四威猛(严霜隆重不肃而威)五智深(胸如武库权奇超拔)六年耆(苍苍稜稜物仪所伏)七行净(白珪无玷所行如言)八礼备(节度庠序世所式瞻)九上叹(一人所敬)十下归(四海所宗)有斯十德、方名义相宜、如春秋时、中国有郑长者、子是君子之称、若孔子老子等是。○时世有者、彼时有佛、应化世间、说法度生。佛者、三觉也、亦名三异也、一自觉、异於凡夫不觉。二觉他、异於二乘不化。三觉满、异於菩萨分真也。○号师子等者、具通别两号也。师子兽中王、借显、佛是法中王、用世间喻、表出世法也。奋者发怒振摇也、迅者、行进之疾也、师子奋之除尘秽、迅之踊跃之快也。修此三昧亦复如是、慧力奋之昏障自除、定力迅之至理不隔。一三昧中、具足一切三昧。一行门内、具足无量行门。方是圆行圆三昧。佛以此三昧得名。如来、十通号之一也。○时长者子、见佛等文者、佛相随机而应现、或见三十二相、八十种相好。或现无量庄严、无边相好。由事识业识之不等、外境映心现之巨细好歹也。今文长者邂逅见佛之文、似乎应身相好者。揽而可别名无相、视之可爱而无厌者為好。菩萨因修十善、各具十心、如是互具、成百福、各百福成千福。又云大千世界盲人、治瘥為一福、积百福為一相、渐增至三十二相。应云三千二百福庄严、是应身佛相好也。彼私念言、此相非是欲爱所生、必是清净行愿功德感报。因此发问彼佛云、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得此妙相好耶。
(庚)二佛教度生
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眾生。
告者、对告说明相好来因。欲、希须义、希望证佛之相好者、应当久远行菩萨道、度脱眾生。方剋证此身。一切者包括九法界之通称也。受苦者、有三一乐受坏苦。二不苦不乐受行苦。三苦受逼迫苦、或问曰、久远二字似别义、岂圆行耶。答、一圆一切圆、圆人受法、无法不圆。圆无别法、借前三教之法、一一归圆。此借别明圆之意也。
(己) 二告文殊大士因地仿行。分二初地藏因地发愿仿行、二结尚践行愿。(庚)今初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此文表凡夫地、发愿仿先佛之行。因发下至计劫、明起初发愿。為是下至解脱仿菩萨行。而我至道、期证相好与佛同。○夫愿者為万法之先导、缘心所望者也、我长者从今之后、尽未来无边际。歷不可计劫数。行大心行、而不懈怠。○為者因见也、因是六道眾生、见其受苦不得不发慈悲心也。○六道者、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之轮道也。广设即周施义、无缘慈同体悲之方法、顺便教化之机宜、尽令离苦而获解脱也。○一切眾生、皆成佛道已、自方成佛。
(庚)二结尚践行愿
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為菩萨。
初二句结昔立愿、次二句尚崇菩萨道。以行填愿、齐臻易就。○以者因也、因往昔物沙尘喻劫之先、在师子佛前时、立斯广大度生之誓愿、盖其中间不退如初、尚為菩萨。○尚為者、尊尚彼佛之承教。為成行愿而不缺也。问、此文因相好而立行愿、何处為孝行之宗旨耶。答、孝义甚广无法不收焉。谓稟诸佛教、承行而不逆、即孝顺焉。经极久而不倦菩萨之行、為勇猛之行孝也。从始迄今、积因证果。世世双亲、获超昇之益、诚大孝子之无外矣。
(戊)三圣女行孝感佛救亲。分三初佛寿像法、二诚供感佛告示、三威神游狱。(己)初分二初佛寿时劫、二像法劝母、(庚)今初
又於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此文应超过长者子之前、又过如许之久。初三句劫世佛名号。次二句显佛寿命。○又於过去者、又胜越前文也、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央数 (楚词云时犹未央王逸曰央尽也)。大论云阿秦言无。僧祇、秦言数、详如后品说、比时有佛垂化之教主、应现於世间也。○觉华定自在王如来。通别号兼举。觉是本觉、华是始觉、谓始觉智华开发、照於本觉理也。境智理一、始本合如。斯即禪定自在之王。又云表八识心王、七觉净华、悉从禪定得名也。○彼佛寿命者。须论三身以明寿命。一法身、真如不隔诸法、谓之寿、以如理為命。二报身、境智相应之寿、智慧為命。三应身、一期机缘為寿、示同暖气识為命。此文彼世应身佛寿也。
(庚)二像法劝母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眾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像法者、佛世闻法修持证果、教行理三具、灭度以后、虽具此三、有解无行稀少剋证、形像肖似而已。○婆罗门、此云净行、亦名梵志。劫初梵天下降种族、若中国道教。○女者、精修寡欲之处女也。宿福下三句叹福德。宿福、往昔作善之福报、前五度皆是。积世至深、為人厚德。○眾所钦敬者、端正懿淑、眾人所宗、无不钦伏敬仰。行住坐卧、即四威仪、為心术之表。○诸天卫护者、内心诚行之德所感。或行孝奉事父母、或恭敬三宝、植眾德本、都感诸天鬼神、保障护持。○其母信邪等者、万法从信入、其母女、信邪信正、咸由习惯而来。问、邪正相违、安得同气遗体。答、内祕菩萨心、外现邪见家、正表大士现类度生也。○圣女下四句怀孝劝母。圣者正也、正知正见、里表一如、言行而不迂曲也。将种种言说、善巧方便、奉劝诱引其母。导之归敬三宝、令生正见。诚大孝人胜风树之空叹也 (风树者。韩诗外传中皋鱼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返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皋鱼自少天下游学。后还亲丧。故有此叹。自恨无亲侍养也。)。次四句说障重堕苦。其母貌虽略信、内心全不恭敬。设生信心者、焉堕此苦哉。就此内疑外劝之时不久。暖气识将散之命终。被恶业所牵。○魂神者、即第八识神、堕落极苦之处。因常轻三宝、故受斯报。无间地狱、如后释。
(己) 二诚供感佛告示。分三初诚孝设供、二孝情感佛、三告示当知、(庚)今初
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儻来问佛、必知处所。
文分三段初十句孝女设供代母追雪罪过。次四句所供寺像。次十句敬(仰尊容像)念(母亲堕苦)交祈。○知等者、良知其母在世、不信三宝、拨无因果。○计等者、计较善恶轩輊、应当随业之昇沉。凝思亡母、生少善因、邪心太重、恶事甚多、必定生於三恶道之趣。○遂卖等者、家业屋宅、父母遗產、诚是作罪根源、由慳贪心盛、故邪见之自然。遂卖之罪根基除。○香有潜通之义、以表信、代悔不信。华以表正因剋果、追荐魂神、令生正知见。供养之器具不一、故广求及诸四字含之。○梵名塔波、亦云堵波、此言塔。安瘞佛骨之处。寺中奉佛像之地 (寺者官舍总称也。如汉御史府、亦称御史大夫寺。后此官署有太常寺。鸿臚寺等。汉明帝时、摄摩腾自西域白马驮经来。初止鸿臚寺。遂取寺名。创白马寺。后僧眾渐盛。分居殿宇皆名為寺。此為始也。)。发广大心兴建供养之道场。行孝子之诚恳、酬昊天之恩德也。○见觉华佛像等者、办供物之具已毕、亲诣塔寺像前兴供。或塑像画像、威容赫赫。端正如生在、庄严无等伦。毕备者、三十二相也。瞻礼者、孝心诚意、目睛不瞬、瞻望祈佛。礼谓五体投地。瞻之又礼、礼之又瞻、倍生再三敬仰至极。胸忆思忖、未动唇舌、谓私自念言。内心念佛、佛是大觉彻见无碍、具足一切智。若佛现在世时、我母已死之后、倘来问佛、母死生何处、佛必指示、令知我母去处、昇沉苦乐之所。敬念之心既久、外发悲咱、祈感之情极矣。
(庚)二孝情感佛
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
初三句孝恳情态。次四句感应慰声。○其垂首泣咱、内心感念、恳祈之极。良知长久、满脸涕腮、状不成见矣。眼瞻佛容。意恋如来。不同孟宗之哭也。○忽然闻静空之中有声。泣者、无声细哭之涕。圣女、是正直贤德之人。方感如来慰其勿至悲哀。○我觉华佛、现今指示汝母去处。就行孝倾家兴大供之效验也。
(庚)三告示当知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已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来告示。○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支节皆损。左右扶侍、良久方苏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初五句问何圣德。次四句孝恋失母。次七句报佛名号。次八句愿佛速说。次六句告行当知。○盖感应道交如合掌、闻空声向空而白空者、一空无二空、表一道之理同也。是何神德宽饶我之忧悲、思虑亡母哉。○我自从亡失母亲已来、昼夜之间、二六时中、常忆悲恋、无处可问。不知我母生何世界、在何道中、○再报圣等文者、即显感显应也。冥显例四句详如观音记。佛名如前释、见是佛五眼圆明。汝忆母至告示者、古人父母丧后、负土為之坟垄、植松柏以列表、庐墓三年、尽孝之诚。孝德传云、汝南蔡顺、字君仲。孝顺父母、亲丧葬讫、於庐坟次、鸟兽从之栖宿。哭时即助鸣。后汉人也。皆常情之分、而不知设供求佛、惜其罔遇也。夫常分孝情感动天地、倍情广供、故感佛现空告示、无复疑矣。○闻此声等文者、闻此再告之声、身心愈切忆母。身由父母之遗体、举身自拜扑於地、既丧我亲、身何可惜。急欲知母生界、礼如泰山崩、四支百节、皆破伤之损。左奴右婢、赶至扶侍、已晕气绝、呼之治之、良久方甦。诚胜丁兰刻木。愿佛慈悲愍念指示、然祈速说者、知自外身已残、内心忧苦、将死不久也。○告圣女等文者、谓其赶快返归家舍、端趺危坐、思心缘惟佛寺中尊像、口念佛之名号。即当自然知母生界之处也。约法返观五蕴之舍、即法身為诸法之母。行之自知、正定受、谓之端坐。禪那之修、谓云思惟。念佛之名号、故感下文威神游狱焉。
(己)三威神游狱。分二初梦魂游狱、二悟事立愿度生、(庚)初分二初游狱亲见业海、二问母行孝本怀、(辛)初分三(壬)初承教起行。
时婆罗门女、寻(继求之遍)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
忆母念觉华佛者、存孝情契佛心也。经一日一夜者、日表觉悟之明。夜表愚迷之暗。迷悟之本、罪福之作、天堂地狱、由自招之分岐也。
(壬)二游歷苦境
忽(然之间)见自身、到一(业)海(之)边。其(海)水(若汤之)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赶至西)西(赶至东)驰逐(往来)。见诸(受苦)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浮於海面)没(沉於水中)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敢。○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向)外(露)出、利(如)刃如剑。驱(逼男女)诸罪人、使近恶兽(令其食敢)。复(夜叉)自(己)搏(之手取)攫(之爪持)、头足相就(随折而坏落)。其形(容百千)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初十二句、见业海及恶兽罪人。次十二句。见夜叉异相及杀罚罪人之状。次三句、表念佛功能。○忽见者、明定中彻见之境。如楞严色蕴八境云、下见地狱、上观天堂。得无障碍、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今似想心现境略同耳。○夜叉此云捷疾鬼、有飞空地行之等类不一。○念佛力者、仗念觉华冥加之力、自然无惧。盖论念佛、有事念、理念、观想像念。念法身、念报身、念应身、多多不一。此文观想像念佛也。
(壬)三鬼王来迎问答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
鬼王者、福德之鬼、自由自在故称王。常行慈心、不加害一切、各从仁恕而立、故谓无毒。稽首者、稽留少许之时、首投於地也。拜后来前迓迎。善哉讚美之词。发大心利他者、总云菩萨。有何因缘来到此恶趣之地。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
此六句问答此处何地者、即前科所见海兽及诸罪人之苦境也。答大铁围山者梵语柘迦罗、秦言铁围。起世经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高广八万四千由旬。外有七金山、高广次第半减。第八持地山、高广六百二十五由旬。外是大咸海水、横阔三十二万二千由旬、中有四洲。第九铁围山、高广三百十二由旬、第一重海在此中也(此依佛祖统纪之文)。
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无毒答曰、实有地狱。
此六句问答有否地狱。梵语捺洛迦、此翻苦具。婆沙云、瞻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地狱。地下之狱、从义立名也。
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此文明威神力、方到狱所。业力者、身口意恶业之力也。為人一世、不自觉知、随粗俗人、身常作恶、口常言恶、意常缘恶。时日月岁至积一生、临命终时、被业力所牵、以至堕苦也。
圣女又问、此(海)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出没海中)、及以(各异)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眾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度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
初五句疑问、此海之水涌沸、眾生被水逐浪、恶兽搏撮食敢何耶。次十一句、答由业因、先过此海。次六句更有二海倍倍加苦。次三句、结共名业海。○阎浮提者树名、南瞻部洲依此树立名。其中造五逆十罪之眾生很多、作善者少。新死未久之类者、至此方知、一生所為、自作自受欲悔晚矣。须经七七日、中有身之变化 (一七日一变化)、方能去投生 (极善恶之人被业牵不停中阴)。是知為先人追荐、当一一七、营斋懺罪。将功补过、令脱苦难。孝子贤孙、不得不作此孝行之悼荐也。文中一者自己造恶、二者无人作功德、三者既无善因、当据本业。任业运之所感、自然先经此苦、○海东等文者、彼咸海横阔三十二万二千由旬。其中或有一二屿岛、而过者、或配三业所感之数、亦不可决定。○三业恶因者、身杀盗淫。口妄语、綺语、两舌恶口。意贪欲瞋恚愚痴。由十恶之所招感、故有三海倍倍增苦也。圣女仅游观一海、后二海鬼王、将答叙出。又作恶之心有三等、受报自然有三海。其名共号业海是也。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
此问答地狱址处、具明次三数。圣女问曰、前言实有地狱、今何不见。鬼王答曰、三海之内、即是大地狱也。其中多少之总数、括言百千、大小各不同。有寒狱、热狱、正住、边住、之差别耳。圣女所见、是寒地狱也。○所谓下解说。具有十八者或八寒八热加二根本。準十八泥犁经云、一光就居、人居此中、相见即欲斗、泥犁中无兵、而自有相杀伤。无岁数、又不死、其人长大。且以人间三千七百五十岁為一日 (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经一万岁、即人间百三十五亿岁也、后十七狱中、苦与年寿各增倍、皆例此也) 。二居虚倅略、此中一苦当前二十、其人入火中赤身出而相斗。三桑居都、其人常被火烧。四楼、其人常居大火铁城中。五房卒、於大深谷之火中烂烧而不死。六草鸟卑次、於高二千里、广四千里、之火城烂烧而不死。七都卢难但、大火铁贯其人。八不卢半呼、常在火中炮炙。九乌竟都、寒冷冻身。十泥卢都、十一乌略、十二乌满、十三乌籍、十四乌呼、十五须健居、十六末都乾直呼、十七区埔途、十八陈莫。○次有五百者、观佛三昧经中明、五百亿刀林等。百千者、梁懺云、造八万四千隔子地狱等是也。此等文数、不可强会、因彼彼作业各各私受、岂有名数可尽哉。
(辛)二问母行孝本怀分三初查何行业、二查何名姓、三报已生天。(壬)今初
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
此文正表行孝之本怀、以前文诚心广供、泣血求恳、意旨在此一问。然游狱审观遍处、靡遇见母、故不得不发本怀之事以请问鬼王也。○魂神者、魂灵便是鬼之异名、魂魄之精谓之神。不知当堕何道、生至何趣。○在生习何行业者、问业因若何、感果易寻。汝母现在一生习惯行為、所作何等之业善恶昇沉丝毫不差遗。○邪见者、即五使之一、眾恶之元、六十二见百八见等、由邪解不正而发生也。○讥毁三宝者、讥誚毁谤、以其事三宝不敬、理三宝不解、彼时像法中事三宝者、塑画尊容、瑞严毕备、為佛宝。三乘圣教黄巷赤轴為法宝。剃髮染衣、依法修持者、為僧宝。理三宝者、以实相慧、觉了诸法、為佛宝、所觉法性之諦理、為法宝。如此觉慧、与事理和合、為僧宝。諦观一念之心、即空即假即中即是三宝也。○设或暂信者、圣女广说方便、孝心劝诱也。○旋又不敬者、邪见习惯恶病发现。由钝使疑心不决、故常轻三宝而又不敬也。
(壬)二查何名姓
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
姓者生也、古者因生以赐姓、表明其所生為婚姻之别也。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以呼氏、氏不可以呼姓、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三代之后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别婚姻也。姓字从生女二并之。印土有剎帝利(王种)婆罗门(净行)吠奢(商贾)戌陀罗(眾庶)之四姓、不知菩萨之母、姓氏何等。有姓名则易查。○俱婆罗门种者、印土九十五种外道之一、执生梵天、不信三世因果。○尸罗此云性善、善现是华言、梵华并举。总而言之、现生好行善道、而不自放逸故。○悦帝利(科註开蒙)俱云未详。窃谓、义含坚恶习。
(壬)三报已生天
无毒合掌啟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掌而退。
合掌表一心至诚、啟者报告之辞、愿圣者、不必久游观地狱所、却返本住之处、胸怀亦不必忧愁、又不必忆母悲孝之心恋恋。○罪女者本是菩萨母亲、因邪见造罪、从业立名、铁面无情之鬼王。○生天以来经今三日者、逆知广供孝诚之时、母魂此时生天。圣女梦魂游狱良过三日矣。○承孝顺之子者、承蒙祈佛之沾光、方得离苦生天。孝顺心恳、能感动天地、威显神灵。曾子曰、孝子之养亲也、乐豫其心不违其志、悦其耳目、安其寝食。此唯生孝而已、不能导其神魂也。○应是下至生讫者、一由孝顺心切、二仗佛光难思、三同处泽利善缘、故云同生也。鬼王问答之言尽毕、揖诀而退。阴阳判然矣。
(庚)二悟事立愿度生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於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眾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初文忆事须立愿。次文来行大愿之广。○寻如梦归者、俄焉而醒、仍在本家室内晏趺耳、梦若后释、○悟此事已者、一悟知地狱之事、由恶因感三业海之苦。二悟知如来神力、知母脱罪生天。三悟计鬼王叙语、作福赎罪、无间一切皆利。故於佛前立大愿王。○愿我今日為始、直至尽未来际、其中应有罪因苦果眾生、广设道场、方便教化、使令各各解脱、才罄本意也。问下文光目女见佛如须弥山、今忽闻空中之声、能见佛身否。答、虽闻再三告示、而不见现形之文、何以不见、曰、一是广供、一是造像、纵同孝心、恳意不同耳。问空中之声、同在之人、耳均同闻否。答、人虽同处、心不同等、是知餘人不闻耳。问佛眼遍见、无不指示生处、而教端坐何耶。答、佛有益物之心、令至游狱、亲临苦境、还阳警世、方知因果不昧普及自省也。
(丁)二结会古今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往昔无毒之名、慈悲為本。现今财首立额、六度财施為首。始终皆利生之事而不缺、彼世世父母、自然获超之路。是菩萨之大孝也。盖彼今昔名形虽异、一念体性、未曾有改焉。○始乎女身立誓、中行二利為宗、积因累劫、常怀蓼我之思。充宇宙是行孝之境、尽大地都是亲恩、度尽方成正觉、而今尚居菩萨之位、故大愿地藏是也。初科名过去世行孝愿文竟。
(丙)二明果位行化科分二(丁)初释品题
分身集会品第二
前科文殊既酬叙、大士因地诚孝。故地藏分身集会、亲证歷劫行化。分身者、身為神识所依託也、人各身躯好歹不同、由业识发现所感。其内意心為主宰、仗三缘而赋质、摶四大以成形。诚眾恶之基、诸苦来源。反而言之、则载道之器、成佛作祖亦由他也。菩萨之分身、从无量功德生、因眾生机感而现生。就一身化现无穷无尽之分身、如月影水也。集会者同归一处為集、总合叙晤名会。闻领受如来之咐嘱故来也。
(丁)二释文分二初明化主、二结讚。(戊)初分三、初地藏兼从集会、二释迦慰言咐嘱、三神力地藏行化(己)初分二初自处来会、二神力率眾(庚)今初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
尔时者、正明过去、因地行愿毕时、地藏分身亲临集会之时也。百千万下明算数、华严、心王请佛说算数无尽之法、积成十种大数。然有三等数法。一下等数法、十十变之、如十百千万等是也。二中等数法、百百变之、即百洛叉(此云十万)為一俱胝(此云百亿)等是也。三上等数法、倍倍变之、即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此云那由他)等是也。此等数法、唯佛能了、详具彼经。震旦算经、始自黄帝、数有十等、谓亿、兆、京、秭、垓、壤、沟、涧、正、载。如当文无边世界、无尽地狱、悉有分身於彼处作教主。今欲承受咐嘱、各悉带同眷属而来法会。
(庚)二神力率眾分二(辛)初来眾持供
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者、因由仰藉之义也、因由如来神力故、方普召来集。趋眾仰藉如来神力故、方预入法会。○与诸者、共类之义、如无毒等不思议眾鬼王、学道之儕是也、香有清通潜达之功、表信心能通入诸法之门。华表因行、供佛表感果。○彼诸下至菩提、显教主之功能。不退有三、一位不退、二行不退、三念不退。阿翻无、耨多罗翻上、三藐三菩提翻正等正觉。
(辛)二明来眾果证
是诸眾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捨。
初五句、说彼在业之苦。次四句、幸遇大士荫蒙获证。此诸从分身来眾、自有识神以来、迄至於今、不记劫数。在生死海、遂业浪之流转。不出三善恶昇沉、受苦无有穷尽矣。○以者遇也、幸遇大士教诫、稟法修持、投於慈悲誓愿之海。任运剋获果证也。○次既下四句、入会瞻仰如来如文。
(己)二释迦慰言咐嘱文。分二初摩顶陈述、二咐嘱承任。(庚)初分二初摩顶自陈二随类现度。盖此文与前科对显。地藏偏於、狱处教化、释迦贵乎、调伏刚强等辈。大士兼眾多、获果证而来。我佛述现色身三昧、是正依报利生。(辛)今初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訶顶、而作是言。○吾於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眾生、令心调伏、捨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
尔时至是言、摩顶安慰咐嘱、意託将来之机。吾於至习在、陈述曲就度生之难调。○舒金色者、舒有放大开化之义。佛有无记化化通、从一母陀罗臂、应化身地藏之首故云舒也。佛身非是欲爱而生、由无量功德所成、是故金色也。手臂表权智、头顶表实智、二皆以鉴机度生之用、然分身不多、臂亦不少、其意可知矣。○五浊等文如前释。○令心调伏、捨邪归正者、凡心攀缘无定。剂法药而调治、将五遍七聚、调伏外身。以三十七道品、治停内心。印土九十五外道為邪、沙门佛教為正、捨邪即是归正、心无二用故。纵然依顺修持、十人之中、尚有一二恶习仍在。恶习者、见思二惑之习惯也。
(辛)二随类现度
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眾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初二句意轮鉴机。次或有利根下至差别、口轮说法。分身度脱下至现其前、皆身轮现通也。○利根者、一闻千悟、意识快利、法行之机、宿种发现尔。○若钝根人闻法信仰、转念思之、然后则修、煆炼渐进。○善果者、指极善之果、须登圣地。时经节节滋种熟脱不废、故云勤劝成就。○暗钝者、如莎伽陀、无读诵性。城东老母久化方归。○业重者、如慢疑二使之业障、盖覆性灵。以疑使故、不仰佛有不思议、愿力威神利生。以慢使故、自是而不生恭敬於人。如是五辈眾生之中、其或各各差别。欲意曲就根性、诱化示类、自然分身普现、度脱遍利益致。○或现男子下至鬼身、是应机而现正报。或者用四摄法和文演之。○或现山林下、至皆度脱、变依报益物、现山令人安居养道。现药利人、或宝木等益物、眾多顺情之植物故云林。若旱天水不涸。有德人墓、高原成穴地。河池泉井之利生、悉如来无记通诱眾生、终成度脱也。○天帝即释提桓因、為地居之教主。○梵王初禪天為大千之教主。○转轮王分金银铜铁為四部洲之教主。○居士、自心清闲為居、博通古今、护名爱言為士。○国王是粟散王、名国分疆本邦内之教主。○宰辅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眾民之教主。○官属公事务之谋主。唯佛现同类身、转化同伴人。或四摄四悉等法笼函育利之。○或现比丘下四眾。如常解说○乃至声闻下四圣亦如常解说。
(庚)二咐嘱承任
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眾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慇懃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眾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初汝观至大苦时、提往劫所為、调伏之事、将此未完之事、欲付嘱地藏。次汝当下至授记、文虽在付嘱、意要大士承任、度生家业。○汝须指地藏、观字要彻透、连现类付嘱二科文意。观佛昔时度生法则、现正依报、遍利群情、能化刚强令柔软、都经炉炼解脱。其有业障深重、未调伏者、不能解脱、必随恶业因、而感报应之苦。○汝观其当受苦时、汝当忆记今日法会、託付残机将度之事、全仗地藏担荷。○至弥勒者、此云无能胜、又云慈氏。佛现灭劫百岁时、至弥勒出世、增劫时代、经三灾苦难、愿令娑婆、学法善行眾生此难不遭、永离三灾八难诸苦。渐次成熟、值佛授记。窃谓大士负荷此事、為法王子之大孝忠臣也。
(己)三神力地藏行化。分二(庚)初承神力普化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蒂、一沙一尘、或毫髮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尔时至大智慧、表佛恩之荫泽。我所分身下至大利、当然须分身、度生以报佛恩為孝行之要。论语云、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况菩萨观佛志乎、古云、若不说法度眾生、毕竟无有报佛者。○诸分身共复一形者、一形為诸数之体本、就体本而应用之跡数。元一周遍之法身、获用人异、故有一多不等。○涕泪哀恋者、显诚心负荷受苦六道。系观察六道不觉伤情自现、又思佛欲去世、菩萨孝子、岂不终身抱痛乎。○我地藏依从佛教、久远劫来、处处多蒙我佛接引、方得具足神力智慧、俱不可思议。我应当所分之身、遍处处以度生也。○遍满百千下如文。○令归敬至涅槃乐者、迷俗不知恭敬佛法僧三宝。大士示同类身、现行敬以兼群。令归依作福、永离三途、越生死之苦海。至登涅槃山顶、常净我乐也。○但於佛法等者、一毛极轻之功德。一蒂表功德永远不落空。一沙比多中之极少功德。一尘说甚细之善因。或如毫毛头髮之微微善因、大士滋其、渐渐增长、以至脱度。盖论沧溟之浩洋始源於滥觴。泰山至重大、与微尘之多积。故知佛山性海。不无起初极少、善因功德。千里遥远、不离当前一步。即此义也。○使获大利者、须指法身為大利。或是授记等可也。
(庚)二愿佛勿虑
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眾生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眾生為虑。
三番稟白、后世恶业眾生、唯大士直下承当、望佛勿虑。
(戊)二结讚
尔时佛讚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结归全品付嘱地藏之讚叹。一善哉、讚其分身遍处、令眾生归敬三宝、至获大利。一善哉讚其后世担荷、恶业眾生、不使堕苦。○吾助汝喜者、须指前品。长者子、婆罗门女、之往时、发明尚為菩萨行孝之事、似助喜之义。○汝能至愿、显其时间及未来际。实践大道之行。还填畴昔之弘愿也。○广度自性眾生、终日度生而无度相。所证菩提亦无证相。菩提眾生、相即之义。本宗详明不烦再述。明果位行化科竟。
(丙)三明所化之机分二(丁)初品题
观眾生业缘品第三
以上品分身既集、世尊摩顶付受。慇懃嘱託六道。既担任遍处现化。则三番慰愈勿虑。故有此品所化之机焉。观者、三智為能观。六道业缘眾生為所观。下文、莫不孝父母等文、皆為所观之境。至堕地狱等文、咸是果报之业缘。眾生者、五蕴眾法相生、凭一期生死立名。或随业牵、各处受生、据六道流转之谓也。业者、有善业恶业、不善恶平等业之不同耳。缘者、互相由藉立名、以外杂境、引动内心起念、连助生起為义。品如前释。
(丁)二释文。分二初圣母问答、二结答恭退。(戊)初分三初圣母问报应二地藏说阎浮造业、三圣母重问地狱。(己)初分二初问造业云何、二就愿粗说、(庚)初分二(辛)初问阎浮报应。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眾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
佛為母故、昇忉利说法、令证圣阶。当说法之时、云集来眾、无央数之多、悉指地藏化度成就。旨在自他凡地、行孝方成佛道。世尊孝行已毕、正表大士行孝、愿力深广之时。至将来六道、全属所化。摩耶初入圣流、顺便称问阎浮、造业不等、受报同否。梵名摩耶、此名大幻术。净饭王配妃、是佛生母。
(辛)二答各界不同
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
问答酬唱、言為心表。独问阎浮报应之苦事、答文世界国土之广阔。切不可责其问言太局。下文云且愿闻於阎浮罪报。答意虽广、宗临法会大眾同闻。亦不可嫌其答不酬问。世界国土依报无穷尽焉、餘属正报。地狱是苦果、女人為造业之恶因。佛法者、一為万有龟鑑之觉路、二為求证道之方便。岂便一言能尽哉。
(庚)二就愿许说
摩耶夫人。重白菩萨。且愿闻於阎浮罪报、所感恶趣。地藏答言、圣母。唯愿听受。我粗说之、佛母白言。愿圣者说。
前文既答、世界之多不同。摩耶重白、愿闻阎浮、不离生身之乡。地藏曲就圣母跡示之愿。允许部州恶趣苦境之说、谓之粗说也。此文互相谦恭之词尔。
(己)二地藏说阎浮造业。分二初明造业、二明堕苦。(庚)初分二(辛)初总示
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
须弥山南、有树名阎浮提。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赡部州、依树立名故云。如是者、指示下文也。
(辛)二别列五等造业
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此不孝至杀亲之文。明造业因。当堕下、当来感果。○设若有等凡愚眾生、不孝父母、殊不知生身从何而来、反造极大重罪、天地不容受者。盖父母犹天地也。恩重经云、人生在世、父母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欲报之恩、昊天罔极。為子尽孝、天然之理。该人伦之本也。反而不孝、则父母失望。不若夷狄禽兽、人伦之义安在乎。正法念经、明四恩难报。一母、二父、三如来、四说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现世為人讚叹、得福无量、未来能得菩提。或有人不能孝顺、然以忤逆。或有人不能尽孝俸养、转而骂詈双亲诚可慨也。君子不立岩墙之下、敬身不敢损体也。罔知之人反為杀害父母。○此罪当堕云云、竟无出期。今首举者、孝為百行诸善之先。不孝眾恶之本。孔子曰、五形之属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况俟死后之罪苦哉。
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於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此毁谤三宝。佛世调达、推岩压佛、足伤出血、现生即入地狱。正像末法间塑画之像、而不尽心恭敬。或焚烧胡乱遍弃、即是出佛身血之罪。若听经闻法、不郑重轻意。或经典置於不净之地。或慳贪古籍而不修补流传、以至失绝。都是毁谤法宝也。凡一切僧眾、咸绍隆佛种。乃至六根不圆具、弊劣僧。亦须深心恭敬。古云僧来看佛面。皆是薄福佛子。设有内祕外现、凡眼不知、故致应当敬顺。若不尔者、即毁谤僧宝也。
若有眾生、侵损常住、点污僧尼。或伽蓝内、咨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此侵损淫污业。侵损者、伺其过隙、而入毁坏為侵。蹂躪物件胡乱破產為损。○常住者、往来僧眾办道之所依止也。僧虽来往无定、此处產业常在、為后人学道资本。若侵损此物即败坏后人道业根本、其罪可知矣。○点污僧尼者、点同玷。内藏黑弊也。尼、女人总称。有等无知之人、自不寡欲。逆污清修女子。或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尼、处女寡妇等。罪莫大焉、当堕苦如文。此等女辈、始姨母之流裔也。○伽蓝等者、伽蓝即现在一切大小寺院。或有等女人、不自守贞节、来寺宇内、假装修行态度。都以邪心、嬈乱初学僧人、以至潜行淫欲。咨意无惭、而不革过、居然以為是。经云火刀毒蛇皆可近、(纵伤四大正念无妨)唯有女人、不可暂近(伤法身断慧命生生世世不得出苦)。○或杀害者、此二或字、不定指那种人、细思之、各具杀害之义。
若有眾生、偽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狂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末法偽僧狂人。偽作者、假诈虚作、而不正真也。○梵语沙门、此云勤息、要勤修戒定慧。息贪瞋痴、方名义相称。伊人不然、外相虽似、行為全无、○心非沙门者、有四种不同、谓胜道、说道、活道、污道。今此心非前三种、是第四种、脾贩佛法、邪行不正者。○破用常住、即败坏招提、荡產之徒。○欺狂白衣者、不知法要之人、非法说法故云狂。自错错人、愚俗无知、被其欺諞。○违背戒律者、暂投空门、前有五夏承师。违离师教、反背戒律。毗尼之名、常且不晓。况开遮持犯乎。尤不勤修诸善道品、缘心事务、种种造恶。死后果报、丝毫无差。
若有眾生、偷窃常住财物穀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贪者偷常住物、暗夜得人睡眠之便、或访人不在、而来取者、皆名為偷。私下小偷名窃。强力明夺為盗。凡一切僧眾办道所需之器皿、及资生积蓄、什藏等物、咸归常住、所有之财物。不得擅取私用。穀米饮食、资养生命者。衣服卧具、操体治寒者。乃至其中香油灯烛、佛前等物、其类不一。或最小一物、未白干事之人、自取用者。○当堕下如文、岂不惧哉、须慎戒之。
(庚)二明堕苦
地藏白言。圣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
就前五种造业之眾生、唯不孝為首、此经以孝行之宗旨、不言可知矣。无论那种中人。各当被业、堕於趣果无间、受苦无间、时劫无间、寿命无间、形躯无间、之地狱处。要歷千万亿劫受苦。於厥时间求其暂时、停苦一念不能得。直待业尽、方离此苦。
(己)三圣母重问地狱分二(庚)初问无间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萨言、云何名為无间地狱。○地藏白言。圣母。诸有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字亦别。
诸有者、指三界二十五有也。餘如前解。
(庚)二广答狱相文有六节
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八万餘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独有一狱、名曰无间。
此节出地狱名。作恶之心想既大、而恶苦之境亦大。所感苦果之地狱、周匝八万餘里之大。作恶不改悔之心、坚强如铁。今受报时、其城纯铁。○火聚者、热心作恶、或烦恼火、瞋恚火、所感积也。○诸狱相连者、若十六游增等、各狱相连。原夫作恶之心、反為善孝之念、天上宫殿之巨微、不言可知矣。
其狱周匝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為。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眾业所感、获报如是。
此文明无间受苦相。初节表狱中所受苦相。一人下表正报眾业招感苦相。○眾业所感者、或诸处為眾、诸根為眾、久积為眾、总而言之、意心為眾业之主也。悲夫孝顺报生天堂、双亲及子二俱获利。不孝堕苦比较若何思之自裁。
又诸罪人、备受眾苦。○千百夜叉、及以恶鬼、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拽罪人。○复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抛空翻接、或置床上。○复有铁鹰、啗罪人目。复有铁蛇、缴罪人颈。百肢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抽肠剉斩。洋铜灌口、热铁缠身。○万死千生。业感如是。
此文明苦报。初二句、总标。次五句、遇夜叉以铜爪杀苦报。次七句、用铁?中杀苦报。次十句、铁鹰铁蛇、洋铜热铁苦报。后二句、结由业感。以前文观来、俱是不孝等罪、所致也。
动经亿劫、求出无期。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无间罪报、其事如是。
此节明罪报时长。世界不能容受。世界且有成、住、坏、空、各二十小劫。彼业报、须动经亿劫。人寿二十次增减、劫火从地际烧起、以至初禪天。未烧之时、先将一切人、都生二禪天。罪人徒置他界铁围、受苦仍然无异。他界欲坏之时、又遗他方。若彼彼世界、皆要次第坏时。待娑婆空二十小劫满后、成二十小劫、罪辈还复来、居铁围山间。此等统是极恶、不通懺悔者。报尽出苦、尤落异道。若斯观来為吾人之誥诫歟。根由不孝父母、不敬三宝、之罪也。○其事者、指前文受苦事。○如是者答所问也。
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何等為五。
此第六明五种恶业不同、自有五科、文相易明。此三句总徵、下文别释。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
此时劫受苦、不得隔息、名為时无间。来由作恶之心、猛注缘念不断之因。获斯形影之果、丝毫不差。
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
此形躯遍报苦。反夫本来清净法身之体、周遍法界、赖福智满足、庄严而显现。彼作恶业、不孝等罪。罪和恶业、感苦报满阿鼻之中。亦从恶法性之显现尔。良其善恶翻覆自本性之具现乎。
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堆磨锯凿、剉斫鑊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飢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
此苦具器件、皆罪人受报发现。○生革络首者、即剥生人皮、络缚罪人之首。餘皆如文、地狱受苦之名、百千万岁、卒白难竟、况此几言、而能说得尽乎。
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
此苦果无间、男女虽异、受报相同。○羌者、西戎种族名。○胡者、北狄之称胡虏、以其素為中国边患、秦汉时、匈奴最强、都称胡人。或南蛮东夷之人、一到狱处、各各自受。年耆老人、幼岁童稚、高位尊贵、贫穷下贱。龙有风雨之作、伤生害命之罪业。神有响血肉、妄作祸崇之罪业。天若福享尽、定力衰。直堕地狱。鬼类多端、有福无福者、苟造业须当自受。
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此寿命无间、初堕入此无间地狱、至千万亿劫。每日夜万变生死、人唯生死时最苦痛。此处之痛亦然。哀求一念之间、暂住停苦不得。独有求佛念佛、佛即放光、堪免苦痛、承光而超生者。业重不知。若有业尽、方停苦而得脱离。以此所歷至久、连绵不断故云耳。
(戊)二结答恭退
地藏菩萨。白圣母言。无间地狱、粗说如是。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及诸苦事、一劫之中、求说不尽。摩耶夫人闻已、愁忧合掌、顶礼而退。
大士结答前文、圣母所问、无间地狱。粗略说之、如依此文如是。倘欲详言狱中之器具、及受罪诸苦事。百千劫时、说不能尽。圣母闻此说已、愁六道之苦、谁能令其脱之、忧心耿耿、作礼而退、归就本位、坐能后事也。
(丙)四誓度眾生不自成佛。分二(丁)初释品题。
阎浮眾生业感品第四
梵语阎浮提、此土无物相当、不能翻。树名、此树枝叶花果、深秋落地。泥土变成胜金、或翻阎浮檀金。南赡部洲、依树立名。故云阎浮。眾生者、通指九界、别当六道造业之眾生。业者、有善恶漏业。不善不恶无漏业。非漏非无漏业。亦应通指九界、别在三有。感者、心因造招也、心念注意所缘之事為感、心业作就名应。前品由惑而奋业、此品因业以感果。是云业感品第四也。
(丁)二释文分二、初重陈付嘱、二四天王请说。(戊)初分三、初陈付嘱、二佛教所度、三定自在王啟请。(己)初分二初表恩承化、二今后担任。(庚)今初
尔时地藏菩萨摩訶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眾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
上品说五无间之苦事、对圣母酬唱已毕之时。此文须贯透前文业缘、初问答中、千万世界乃及国土。至非但地狱罪报一等、及分身集会中、各处化度之文。故大千表明所化、都承佛力之恩。方得遍百千万亿世界、顺机现而度之。○威神力者、威德降伏、神通作用。及十力智。菩萨蒙斯、犹如军帅。得帝王圣旨号令。可王诸处无一将而不调服者。大士亦如是。仗佛威德、神通十力、无一业报眾生、而不救拔焉。若非下反显。
(庚)二今后担任
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眾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佛菩萨度生為事业。一期化火、机薪将毕、剩餘残机、并法流后。若顾命之遗託。地藏法臣、领化纲之大权。待东储弥勒、登法王座、之乘法化尔。○唯然者、应许急速之词也。可以不必忧虑后事。此系第四番慰佛勿虑也。
(己)二佛教所度之习分三(庚)初明习法之弊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眾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為善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
一切统收九界眾生、未成究竟解脱之人、都是性识不定。○性者有二义、一习惯性、二本理性。元一体随作用之变异。○识亦同性之义。○无定者、咸指习性妄识而已。恶作、是贪瞋痴之习惯、积结三途之苦业果。善作、是施仁慈之异熟、结维快事人天之乐果。总由不守自性、识循善恶之所转也。○為善為恶者、為犹作也、逐境界而生心。所谓境现则心生、境為生心之助缘耳。生生世世之昇沉、若汲井之轆轤、故云轮转。○五道者、除修罗。凭业翻覆、循环无已。纵迷性之惑乱、被三障之盖蔽、生死难出矣。
(庚)二将喻明弊
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
鱼譬五道之眾生。网喻三界之罩网。长流譬随业力之迁流。鱼得水之游乐、如人羡外境、动乱自性。脱入暂出、如清昇於善道。尤不知逃离三界之笼网。又复遭网、譬天福尽、而又堕三途.。
(庚)三指所掛念
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初二句、承前五道眾生、性识无定。佛所忧虑掛念。○汝既下三句、明此机与菩萨愿、相和符尔。○后一句、答前三番念佛勿虑。大士既一律荷负、我佛何虑之有哉。
(己)三定自在王啟请分二(庚)初啟请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訶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已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慇懃讚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初三句、经家叙名、白佛言下请问。今蒙下词讚求说。大菩萨名、定自在王者、首楞严大定、具一切三昧。及慧力作用、无不自在、故称王。请问佛前言、地藏菩萨往愿重誓、各发何愿。现今世尊在大眾前讚叹。愿佛略说一二。令法会闻知、累劫已来之事。
(庚)二许说分二(辛)初诫许
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諦听諦听。善思念之、吾当為汝分别解说。
一諦听、诫其不可轻忽而过。一諦听、地藏洪深久远行孝大愿、舒大信力方能领受。闻说之后、当善思惟。然后记念访辙。即闻思修、之三慧也。理本无言说、以四悉檀故、吾当為汝分别解说。
(辛)二正说往愿。分二初王友发愿、二光目女发愿。(壬)初分二初说二王各愿、二结会古今。(癸)初分二初往劫佛王、二明各愿。(子)今初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為友。同行十善、饶益眾生。
初句、明过去久远时劫。尔时下為佛通别德号。未出家下、明王友十善。○一切智成就者、具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心之中、具足三智為自成就。以一切智、成就二乘。以道种智、成就菩萨。以一切种智、成就佛道。并自他利益得名也。○如来、仿同先跡号。如古佛再来、应化之跡也。○应供、堪為福田号。可令一切眾生、作福之良田。○正遍知、遍知法界号。正知正见、照了大小乘根性故。○明行足、果显因德号。三智明彻、了因地之万行具足。○善逝、妙往菩提号。寂动圆明、此土入灭、彼处应现、化无定处。○世间解、达偽通真号。世出世间、无不领会尽解。○无上士、摄化从道号。信、住、行、向、地、等、為有上士。唯佛摄化一切、為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应机授法号。恶眾生折调之法、善眾生爱摄之法、為人天授法师范焉。○佛、觉悟归真号。眾生不觉不悟、未归真究竟。○世尊、三界独尊号。等觉虽尊、犹佛一等。○其六万劫寿命、是胜应佛也。○出家有三义、一出俗事务家、剃除鬚髮、圆领方袍者是。二出三界二十五有家、破见思惑、证真空理者是。三出无明显法性家。五住究尽、二死永罔者是。為一国之内、自在之主故称王。○与友者、同情合志也、互相组助之补益。方协意同行十善、丰饶利益、庶黎之眾生。○十善者、身三、口四、意三、各有止行二善。為人天之根本、怀济民俗、均有普慈之心、竟成佛道而由是也。
(子)二明各愿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眾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餘。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初五句、陈苦諦境、惹王心发愿因由、所谓心不孤起、仗境缘而发生。见恶境、誓度无边之眾生。邻国内眾生、或统造十恶。全国变成恶国土。人民為国之本。○一王发下各愿不同二王酌斟欲设法、济度一王自成佛道、而后广度眾生。诸经中常途之说。一王令人至菩提、自终未成佛、方為特别、广度之大愿、亦即孝世世之父母也。
(癸)二结会古今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眾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原夫心為万法之总主、愿為导行之要宗、愿大愿小、由心之阔狭。心所希望之期愿、必乘心行而成就、有愿必成、斯言不虚矣。二王发愿各剋萨婆若之大道。盖以今古异名、仍一心愿坚固不可磨之所就成也。
(壬)二光目女发愿分二(癸)初昔佛劫号
复於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
初句往过时、有眾生机感之因、佛垂应出世之缘。所谓大事因缘故、诸佛出现於世。○清净莲华目者、别号以德立名。莲华在污泥水中不染而清净。若佛应化世间、不染诸尘、而清净。系莲华不染若净德。华果同时若常德。华开莲现若乐德。在水在空皆得自在若我德。佛证四德、假莲华以名目也。或佛眼相表同莲亦可也。如来是通号、其清净时、佛寿命四十劫。
(癸)二像法罗汉。分二初往昔因缘、二指明大愿利生。(子)初分二初孝女救母二结会古今。(丑)初分二初為母行孝、二发愿救母。(寅)初分九(卯)初次化遇孝女。
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
佛佛灭后、各有正像末之法、彼佛像法流弥於世、為眾生信仰福田。其中有一罗汉、三种不同、谓慧、俱、无疑、各具杀贼、无生、应供、三义。因次第乞食教化、邂逅孝女名字光目、光表智慧、目喻深定、即有定慧之人。行孝表世之人范、设食供僧、决信佛法、问愿惠福、答资荐母。该此后九科文相太散漫。提要略解耳。
(卯)二入定观
罗汉愍之、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
入定观知、出定不知、是慧俱二种四果。定中能明八万大劫之内、作业果报皆知。俟出定后、问在生作何行业、意在彰明世间因果。虽是二乘、诚是菩萨也。受极大苦者、如前文五无间等、须塑画佛像方暂脱苦。
(卯)三答业哀求
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敢、鱼鱉之属。○所食鱼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咨情食敢。○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初四句、明杀生。次四句、杀法。计其下孝女良母杀生业因还报命数。○唯好者、独好爱食水族之生命。鱼类甚多、喜食鱼子。鱉是甲虫之属。○炒煮為珍羞、咨情於口腹。食者甚美、死者甚苦。计其偿命之果报、千万复倍。若非孝女稟尊者、恳示求救之法。竟还报无有了期矣。
●昔有杨序梦神告曰子逾旬当死。若能救亿万命可免。序告期迫不及。神曰、佛言鱼子不经盐渍。三年尚可再活。序醒、日买有子鱼放之。且大书神语於通衢。人见知戒。见人杀鱼、取子投之江中。数日复梦神曰。亿万之数满已。寿可延矣。附施愚山放鱼子法。凡鱼既死。将子轻轻取出。勿损坏勿著盐水。摊置稻草把上。俟水跡略乾。浅埋水际沙泥中。庶免鱼吞自得全活。但处不可离水。或将乾泥拌里晒暖收藏。自冬底及三春。积至四月望后。放河滩水草中。无不全活。餘月随时可放尤為至便。
(卯)四教行法则
罗汉愍之、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
劝犹指教焉。念佛造像、為自利利他方便之法则。念佛现世自利利他、造像将后自利利他、念佛一声、罪灭恒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存亡获报者、光目孝女种出世因、将来必定剋证圣果、為存者获报。亡母沾光、得离三途、普孝一切含识思之可知矣。
(卯)五依教奉行
光目闻已、即捨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
闻已者、一闻亡母受极大苦、心酸毛竖。次闻念佛塑像、存亡获报。祈母脱苦、故捨所爱。希望自他获益、诚心画像供养敬心泣礼、表纯孝之心、超群卓异也。
(卯)六感应告示
忽於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纔觉饥寒、即当言说。
夜后境静之时、忽然梦见佛身。梦有四不同、一四大不和梦、二先见梦。三天人梦、四心想梦。今光目所梦、似第四孝心感想、佛应告言、略同第三现象。金色晃耀、佛身中之相、大如须弥、四表艳光、告示光目。汝母下指所生处、闻说转生本家不再重问。
(卯)七贱报為婢子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感梦后几年、家内奴婢、產一女子。三日能言、必佛力冥资焉。○稽首悲告者、本是萱堂慈母、堕為婢子来拜亲生孝女。此亦奇绝於业报。嗟夫三界之内人无大小、唯有业缘之昇沉使至歟。短命者、杀生之报、一多病、二短命、餘皆随文。
(卯)八试问答行业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硬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於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闻婢子说、死后几年。数数堕大地狱、蒙荐方生、又為下贱短命。知婢子前生、决定是母无疑矣。故要考试其行业。喉声未出、為硬咽、放声大哭為悲啼也。杀害毁骂者、身口二业受报。凡粗言毁谤、恶口骂詈。皆自身随口业所转、形影声响、詎不惧慎乎。若非念佛造像、业报未满、未宜解脱。诚由孝心供佛之福力也。
(卯)九问答堕狱之事
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前言累堕大地狱、今问其罪报云何。答言中、苦事不忍称说、罪人亦不可甚述。纵要说之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寅)二发愿救母。分二初為母祈愿、二佛证所愿。(卯)初分三(辰)初愿现生离苦。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歷恶道。
真所谓见苦境、发菩提心。何独婢子為光目母、须六道统是也。下文即指解脱菩萨是。故经云、六道眾生、都吾父母、未来诸佛、此為明证也。
(辰)二愿后世离苦
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仰愿十方世界、一切住世诸佛。慈力冥加、听许孝女為母发愿。○若得下所祈之事。○永劫不受者、孝心无伦之愿海。懺涤母业消鎔。翘飞大行山、填愿海。常希佛力慈愍、助乎易成。
(辰)三对佛永后誓愿
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眾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自今日后、标发觉初心。或长者子、婆罗门女、邻国王、光目女。悉承孝心而矢大行。四番大愿、纵令六道先成佛。越大藏经中、之绝儔者也。餘皆随文解演。
(卯)二佛印证所愿
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捨此报已、生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初节佛讚孝女愿普。吾观下表愿力功能。○大慈愍者、前誓云。令离三途苦等文是。○善能者、尽令罪等先成佛竟是。盖推功能以罗汉教念佛造像、先使脱堕苦而生下贱。次则大孝祈愿、转短寿而延年。次则由长寿而臻生无忧国土。就无忧国土、而行菩萨道。以至成佛果。将度眾生如恒沙。噫此之经验事实、或供僧来耶、念佛来耶、造像来耶、曰此三事、都由孝女纯心。而作鸿誓深愿、功力所资焉。
(丑)结会古今
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罗汉今成菩萨、经中常事。不足奇特。杀害毁骂之罪女、而今為菩萨、方為奇特。孝女见母苦、而起菩萨普慈。更為奇特。又能追发大愿、永离堕苦、惠至成佛、是奇绝诸经、孝伟梵典。况今地藏称大愿王耶。
(子)二指明大愿利生。分二初过愿利生、二当机承传、(丑)初分二(寅)初过去愿
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眾生。
前文四种、大愿大孝之因缘、酬啟请之略说。今此文略义广、指明尽劫、至愿至孝、益物利生、之包罗也。
(寅)二明利生、分二(卯)初归信脱报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眾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眾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初节恶机、不信造业。若遇下挽迴归信方脱业报。○不行善者即不作恶、自守慳执之人。行恶者造罪之人。彼彼私行多端、以乃至二字该略之。不信因果、是意业、邪淫是身业、妄语至谤大乘是口业。盖此三业十恶莫不由不信因果而来。如是诸业中、独谤大乘经、為极罪、歷世明灯、上昇根本、诸佛之师。离斯焉得哉。○知识者、一遇深明因果、行善之人、劝归信教悔过而脱报也。二遇目经书、惩恶诱善、俾自心以趋善。故若字有不定之指也。
(卯)二志礼获福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讚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初三业四事供养。未来下享报。若天下餘福犹胜。盖三业四事供佛之通途、香花珍宝犹志诚心而发献。获福之巨细、考供心之狭阔。福业既有盈虚、而所怀知识常且不昧。故宿命因果常忆也。
(丑)二当机承传分二(寅)初嘱当机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眾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
初三句明大士等慈愍物。显胜愿力威神。汝等下正嘱当机、及普嘱法会、诸大菩萨、广使弥世持流此经、人人行孝之范也。
(寅)二承传广利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我等千万亿菩萨摩訶萨、必能承佛威神、广演是经、於阎浮提、利益眾生。定自在王菩萨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地藏分身、尘沙世界、佛所付嘱流传此经、应当诸界。何得仅利阎浮耶。良知各界阎浮也。餘三洲人性缓迟、善恶之业渐成、唯南洲人性强梁。必须广演、免堕苦之业因、作礼而退者、法会中出眾问法、归位之仪式也。
(戊)二四天王请说。分五初啟请、二许说、三乐闻、四正说久愿、五逢机施法。(己)今初
尔时四方天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於久远劫来、发如是大愿。○云何至今、犹度未绝、更发广大誓言。○唯愿世尊、為我等说。
天帝释外臣、四王护持四洲、领八部佑黎民也。东方提头赖吒、此云持国、维持国土(领乾闥婆富单那)。南方毗留勒叉、此云增长、令黎民善根增长(?禅F槃茶薛荔多)。西方毗留博叉、此云离语、能说种种语言故(领毗舍闍毒龙)。北方毗沙门、此云多闻(领夜叉罗剎)。各有九十一子、悉有神力及部属。俱预法会、闻四番大愿。白佛下略陈所闻、云何下疑群生、犹未度尽。唯愿下正请说。
(己)二许说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眾等、广利益故。说地藏菩萨於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一善哉、讚其维持生民、更来预会闻法。一善哉、讚其闻四大愿、生疑啟请。為者对也、对汝四天王、并广现在、乃流后之大眾。说地藏广利益事、尽大千之娑婆、各南部州之眾生、四点出处处慈哀、头头救拔、唯大士尔尔乎。
(己)三乐闻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疑心未决、若一物於怀、发请吐露、一心渴仰、似飢待食、故云情愿乐欲闻。
(己)四正明久愿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眾生、犹未毕愿。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
初明过去愿至今。於其中间尝未度尽、全应此娑婆世界、度苦烦业重之眾生。○二复观未来无量劫、无量眾生之业因、若蔓草相连缠粘不断。又发大愿、断眾生之业因也。
(己)五逢机施法。分三初总明设化、二观机说法、三总结报应。(庚)今初
如是菩萨、於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為教化。
方便二字、就是菩萨、度眾生折摄二门。
(庚)观机说法、文自有二十二种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初句须贯透后文。此文身三作业。○杀生者、杀彼生命自短夭、是天道循环。或见现生殃死者、说宿世杀生果报。○窃盗者、小窃大盗之人、说现在贫穷、由前世慳贪所致。现若窃盗、来生苦楚决定自受。○或说邪淫、天道所忌。眾恶之首、堕畜类之因。形影声响、丝毫不差。
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挣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
此说口作业。粗言狂语、或覿面说人过失、為恶口。面誉背毁、為之两舌。巧言百端為綺语。使他不和之族类、来世眷属之斗挣、自然之招报耳。○耑说他丑為毁。背后骂人為谤。惟知利己、不顾害他。感报瘖哑、有口不能言、若无舌。乃口中多癥结之病也。
若遇瞋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慳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飢渴咽病报。
此三意作业。有人触境便怒、非理瞋发。或忖疑而生、执理瞋起。语言勿投、恚恨他人。○慳吝者、迷痴也、徒贪他有、贵重己物、不作来因善本。后世所求、竟无所得、故云违愿。○饮食、须当节量、不可太过度。吃尽美食、后不充腹、何疑之有哉。
若遇畋猎咨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
此五文、二四属不孝。一三五是杀生。○自伏羲氏、教民逐兽、保种植為始。今人滋养口腹、咨情杀生命。彼既中夭遭死、还报自忖可知。○人由父生母育、敬双亲若天地。痴人不孝。违悖、忤逆、令父母堕不如意处者、天神地祇洞怒。决殃报之。俾后人之改辙也。○山林中、一初禽兽虫类潜匿依止处。见其冬藪枯木、便纵火烧之。一切有生物、逃命藏窜无地。如斯惨毒、岂一生狂迷取死之报耶。须偿满命数方休。○元配為前、继娶為后。若后母生、见前娘而起恶毒心。或前母產、窥继母似仇人等。若孝子应当不分亲疏、等心奉养、须如舜帝。不然者必受报也。反生即来世也。○若渔人水中网捕溼生、或捕鸟子巢卵等。鸟初生能自啄者。為雏。挠扰禽群惊散、自招骨肉分离报。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瘖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迴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
三宝為世、福田山、功德海。愚俗靡知、反欲毁坏讥谤。三宝若灯、自不向明為盲。三宝若鸿鐘在架、大小如扣而鸣、不信似聋。讚叹、得柔和音、毁谤、感瘖哑报。○教法尊重、稟教修行是乘圣贤之大道也。轻意者慢之、自障善路、永处恶道报。○破用常住、污梵诬僧。俱如前解。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迴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飢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闕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若汤杀生命、撼毛者、若鱔类等、汤火斩斫、而出骨者、或有不全死者、為伤生。食八两还半斤、递偿如是。○戒為诸善根本、成佛基础。爱惜若渡海浮囊、不可毁破。清斋有慈爱、生命之仁恕。犯斋即犯杀生也。○非该用而用、於理不宜。广奢太侈者。○自高自傲、谓之吾我。自献学业、自快本怀者是贡高。○向此说彼、向彼说此。面誉背毁。奇巧百端。名两舌。令人?构吵乱。后来有口无舌。或若百头鱼之百舌。○有或偏心取理為邪、而拨无因果、不向正行為邪见。
(庚)三总结报应。分三(辛)初结十恶业、
如是等阎浮提眾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眾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一切眾生造罪、纵不出身三、口四、意三、之十恶。此业由心惑而来。故大士说果报从因。令知迴业、挽转心机也。
(辛)二明报应
是诸眾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
报如前当文、是现报或生报。后堕下是后报、无穷偿苦也。
(辛)三结护恭退
是故汝等、护人护国。无令是诸眾业、迷惑眾生。四天王闻已、涕泪悲叹、合掌而退。
无令者、卫护眾生、勿使造前文二十二者罪业因也。涕泪表承教之情、恳切之至。合掌表归一心奉行。
地藏菩萨本愿经演孝疏卷中
浙甌平邑东林寺沙门知性述
(丙)五说苦境悲愿益坚。(丁)初释品题
地狱名号品第五
约说次第、业缘品是惑、业感品是报、此品是苦。梵名泥黎耶正音那落迦。在地之下二万由旬、有正住边住、业报轻重之别。如世囹吾故名地狱。前文在铁围山间三海之内。今文普贤啟问地狱名号、良有深意。牢狱笼制逼迫之苦、愚痴者不得出离、优游以為乐。以义推之、遍遍满境皆是地狱、轻重不同尔。所谓凡夫见思、二乘尘沙、菩萨无明、皆是笼制逼迫、若牢狱之义。等觉大士、未脱帖体无明壳。犹似是义、况乎其餘。三障净尽、三德全彰。方苦境即法身。為此品之正宗旨也。
(丁)二释文分三初普贤揖请、二地藏恭许、三指广谦结。(戊)今初
尔时普贤菩萨摩訶萨。白地藏菩萨言、仁者。愿為天龙四眾、及未来现在一切眾生。○说娑婆世界、及阎浮提、罪苦眾生。所受报处、地狱名号、及恶报等事。使未来世末法眾生、知是果报。
四天王承奉护持之后、普贤揖咨之时也。梵名三曼跋陀、此云普贤。準法华经、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菩萨眾之领袖。悲华经中、明过去无挣念王第五王子、名无所畏、以行胜诸菩萨。故宝藏佛、改字為普贤。大行周施法界為普。位邻大觉、与佛相等為贤。盖地藏称大愿、愿深若海。普贤称大行、行高若山。非此行不能填此愿、罔厥愿不能乘斯行。俱亚圣之德、同愿行之广、并智鑑机、权作乏知、為眾生之寒暄也。○仁者如世俗之讚词。仁為慈育之尊称、心德之统体。有大利物之美谓。為者对也、天龙是八部之二、如前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為四眾。现在法会。未来永后。一切五乘七方便眾生。说娑婆下请说苦境果报。如文。
(戊)地藏恭许、分五初谦允及指广、二狱名及部属、三所由业力、四恶报别受、五苦刑器具。(己)初分三(庚)初说总名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说地狱名号、及罪报恶报之事。○仁者、阎浮提东方有山、号曰铁围、其山黑邃、无日月光。有大地狱、号极无间。又有地狱、名大阿鼻。
初节酬答谦辞。仁者下总说处名。○承佛者、当臺教主尊美之理所当然。○及大士者、比肩儔伴、客气和恭之意。地藏能说之人。地狱罪报恶报等、為所说之事。○铁围山如前解。铁围内、双持外、两山中间。黑闇而深邃、无日月灯三光、唯佛出世、成道能照者、如法华经大通智胜如来成道之文详明。因彼造罪眾生、当作五逆十恶时、障蔽自己天理良心光明、故招果报若斯。无间如前释。阿鼻与无间、名二处一、业报不同。楞严云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纯情即入阿鼻地狱。
(庚)二别列狱类
复有地狱、名曰四角。复有地狱、名曰飞刀。复有地狱、名曰火箭。复有地狱、名曰夹山。复有地狱、名曰通枪。复有地狱、名曰铁车。复有地狱、名曰铁床。复有地狱、名曰铁牛。复有地狱、名曰铁衣。复有地狱、名曰千刃。复有地狱、名曰铁驴。复有地狱、名曰洋铜。复有地狱、名曰抱柱。复有地狱、名曰流火。复有地狱、名曰耕舌。复有地狱、名曰剉首。复有地狱、名曰烧脚。复有地狱、名曰啗眼。复有地狱、名曰铁丸。复有地狱、名曰挣论。复有地狱、名曰铁鈇。复有地狱、名曰多瞋。
此等诸狱、悉无间阿鼻大狱之眷属也。唯业报受者、自现尔。岂言数可尽哉。前文大士答摩耶云、一劫之中求说不尽。婢子答光目女云、百千岁中、卒白难竟、后文答普贤云、若广解说、穷劫之尽。细研此义、不敢妄释、谓业力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不可将凡情世智、解业力果报之事也。如文解说者、莫不警策人心、使致自揣摩前愆、以追悔后过。焉知来因感此果报哉。○四角者、热铁為壁、四方周围也。○飞刀者、即刀轮狱。○火箭者、或遍雨热丸、若箭射也。○夹山者、两山相去不远、罪人在中、渐渐合之、夹碎身躯也。○通枪者、剡竹木之兵器為枪、□之类也、或杀罪人胸背、透过為通。○铁车者、铁造车轮、辗诸罪人也。○铁床者、或见床内、有美女宛然所欲之境。进趣抱交、统床赤铁焦身。○铁牛者、设现铁牛、踏诸罪人、或角触、蹂耕等。○铁衣者、现為綺罗美衣、贪者不问、窃取偷穿、受身体烂痛苦楚。○千刃者、两边锋利為刃、或遍地、而发现刃林、或满空中雪飞而来。○铁驴者、驴多產於亚洲西部、体小於马、耳颊皆长、善负物之兽。今狱中现铁驴乘载罪器、伐罪人歟。○洋铜者、将铜鎔之若水、或浇灌罪人。或罪人自取饮之、五内焦烂之苦。○抱柱者、或铜铁之柱、罪人业力发现。视為雪白粉嫩、娥眉之艳女。近而抱之。化成炽赤铜铁柱。○流火者、烦恼火恶业火。无薪自然、周流诸处。○耕舌者。牵罪人舌以身為牛、犁诸罪人。○剉首者、斩截其头、名剉首。○烧脚者。若煻煨等狱。践之脚被烧。○啗眼者、或飞鸟嘴锋、啄罪人眼目食之者。○铁丸者、以飢饿时、欲食仅食铁丸。饮铁汁、或热铁丸从空下、就罪顶入、至脚出、痛於骨髓。○挣论者、觉耳静听、唯有挣论之吵、或罪人於内、勤挣相怨之声。○铁鈇者、鈇犹斧也、鈇鑕斩腰之刑器。○多瞋者、罪人各各非理瞋发。互為残害尔。
(庚)三结类
地藏白言、仁者、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
结指前文、各狱之中、或有诸小狱、不能尽说、以其内数量无限故。
(己)二重指狱名、及部属。分二(庚)初狱名
更有叫唤地狱。拔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狗地狱。火马地狱。火牛地狱。火山地狱。火石地狱。火床地狱。火梁地狱。火鹰地狱。锯牙地狱。剥皮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倒刺地狱。火屋地狱。铁屋地狱。火狼地狱。
更有者、重指无间阿鼻处、又有许多地狱。○叫唤者、八热狱中、第四叫唤、第五大叫唤、等狱。遭辱极苦、号泣之声也。○拔舌者、或用铜铁鉤劈开罪人口鉤之、拔其舌出而衡称之者。○粪尿者、若受罪之人。没於粪堆、尿河间秽气不可闻。○铜锁者、以铁鍊繫项。用销锁之、或脚亦然、起居不得自在之苦。○火象者、象周身赤火、来烧罪人、惊怖且苦痛也。○火狗者、经云、沸灰河两岸、所有诸狗、身黑柴色、垢腻可畏。敢彼地狱眾生身肉。臠臠?食。其或吐火者、方合此文。○火马者、马為武兽、身上纵火、跑逐诸处。罪人被踏触焚也。○火牛者、若古人、火牛阵、战胜。头角繫刀、相觝即坏。此狱未知亦然否。○火山者、满山遍野、炽然猛烈、过山罪人、身骸化灰。○火石者、或曰烧石当燄、使罪人卧之、倘或将诸火石、压覆地狱眾生。○火床者、同前无间中铁床。○火梁者、设悬诸罪人於梁、以火焚烧。○火鹰者、同前铁鹰。○锯牙者、或即锯解地狱、将罪人绑热铁上、用锯解其身。○剥皮者、在生杀牛羊者、為剥皮。还报在地狱中、自偿如是。○饮血者、或即血湖地狱。或罪人身中、被诸小虫之所?食血肉也。○烧手烧脚同类烧狱。若八熟狱、第六烧炙、第七大烧炙。通身俱烧皮肉焦烂。今但烧手脚、良在世时、宰杀生灵、斫手断脚、炮烧煮炙之果报也。○倒刺者、将罪人颠倒高悬、而用利器割之而?其肉。○火屋者、先现高广华屋、罪人爱居其内、门闭之、纵火焚烧。○铁屋者、全屋赤铁所成、罪人触之就烧、无门可出。○火狼者、狼性最恶、视人猛逐欲食。今狱中火狼、或口吐火、或外身披火而逐食罪人。皆自业识发现尔。
(庚)二部属
如是等地狱、其中各各复有诸小地狱。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号、各各不同。
结指前文诸狱之部属、其狱内或具一或具二乃至具百千、各目不同、业报亦异。前文云、不忍称说。於此可知矣。
(己)三所由业力。分三(庚)初标业力
地藏菩萨告普贤菩萨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阎浮提、行恶眾生、业感如是。
经中处处、指阎浮提眾生造恶者、以其习性纷乱、趋向无定。逐境习恶者多。湛性要求进善者少。所作恶业力、杂為各别。故此狱数。竟不能尽说。
(庚)二释业力
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眾生、莫轻小恶、以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我今承佛威力、略说地狱罪报之事。唯愿仁者、暂听是言。
初四句、正显业力。是故下警诫。我今下啟劝暂听。○业力者、且夫诸法从心生、心為万法主。由心念惑乱、作诸不善事。由事积成之恶业、毫无形相。经云业无形相、若有形相、虚空不能容受、故云甚大。○须弥最高广者、恶业尤胜於他。○巨海者、汪洋无涯。深而靡底。浩浩不能穷其边。唯有业力能深过巨海、能越海涯。○圣道者、灵明洞彻、通邻法身理智、恶业障蔽人天道路。有漏善业覆障二乘圣道。无漏善业、能障佛性中道。法身理智不得开显。○是故一切眾生、须慎妄念起处用功、勿令作业。经云小善不积、何以成圣。小过不改、积足灭身。水滴虽微、渐盈大器。自作自受、纤毫不差。○父子天性相关、密切至亲。各业不等、昇沉路别。人生在世、生自独来、死自独去。罕闻同生同死者、随业因果、自报自受。非彼作我代受。我作他替偿者也。○此等之义、我承佛力略说。唯愿仁者、暂听斯简略之言、不能详广也。
(庚)三表问意
普贤答言、吾已久知三恶道报。望仁者说、令后世末法、一切恶行眾生、闻仁者说、使令归佛。
普贤菩萨前文啟问、愿為未来天龙四眾、知罪报恶报之处地狱名号。今文答言吾已久知、意在於何。曰、欲令一切眾生皈依佛不堕地狱。地藏统在冥都之化主、詰而说之、明末法之机易信焉。从前之尔时至此。窃似罪报之义、此下第四科、略宜恶报之意。
(己)四恶报别受。分二(庚)初总示
地藏白言、仁者、地狱罪报、其事如是。
如文。
(庚)二别列
或有地狱、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狱、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狱、鑊汤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狱、赤烧铜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狱、使诸火烧、趁及罪人。或有地狱、一向寒冰、或有地狱、无限粪尿。或有地狱、纯飞鈒鑗。或有地狱、多攒火枪。或有地狱、唯撞胸背。或有地狱、但烧手足。或有地狱、盘缴铁蛇。或有地狱、驱逐铁狗。或有地狱、尽驾铁骡。
取舌使牛耕、良知哂笑口过之恶报。○取心与夜叉食者、心意想中、恶毒虽未发作。恶心潜布、死后堕此狱中。○沸汤煮身者、凡属杀生之恶报。或生蟹投糟、养鱼造膾、刺血生吞、汤杀鱔鱉等、百计熬煎之恶报、如是也。○热铜柱使抱、似淫态之恶报。○火烧趁及罪人者、都似遇坷坎心怀、瞋恨追及他人之恶报。○寒冰者、在生怨恨含蓄心怀、终不融化。一一向如是感成此狱、自业而召来、非人所与。○无限粪尿者、凡有不净、无所不為、一切神佛座前不避大小便、秽褻粗恶、此狱、是其恶报也。○纯飞鈒鑗者、张目四望、团团盘旋、飞近罪人之身。或杀飞禽之恶报。或炼飞刀杀业之果报也。○多攒火枪者、以无刀烧竹木成尖、攒戮之恶报也。○撞胸背者、或有碍言若铁、触人之胸、似刀弒一般。背毁谣言、亦复如是。或用器件、击人之恶报亦可也。○但烧手足如前。○铁蛇者、蛇有大小、大有几由旬、小者若丝线之细。今文似小蛇盘罪人身紧缴若缠缚、或绞颈中。皆以瞋毒心缠害人之恶报也。○铁狗者、不同家犬之义兽。凡从人之义士、彼主人被诛奸谗之手、不知三世因果、终身妄杀仇人。自得冥报也。○尽驾铁骡者、如僧护比丘、见一驴猛火烧身。佛言实非是驴。迦叶佛时出家人、当厨分僧饮食。恒自留二三人份。持戒比丘如法訶责。答言、我当僧厨甚大劳苦。反责持戒者、汝不知恩、状似如驴、但养一身、何不默然。以是入地狱中、驴身受苦。今文驾骑驴上、或火烧或驴毛化针而刺杀乎。
(己)五苦刑器具
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眾业行感。
如是前文等罪报恶报、诸地狱中。所需之器皿。咸是坚碍之物、由业道所感成。因伊造恶业之心、坚碍若铜铁石、刚性锐而不可改也。殊无悔念、故招是报、自心业之所现歟。
(戊)三指广谦结
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问、略说如是。若广解说、穷劫不尽。
初行指广。我今下谦让结答。如文。该此品文中、地狱名数。偽作谬解。知吾罪吾、唯佛菩萨尔歟。蠡海之说、意望為菩提之种芽也。
(丙)六佛讚利益六道之事。先品题
如来讚叹品第六
今此源由上三品、文中逢机说法、矢后来之大愿。故如来讚其利於当世。负荷残机、益流将来。甚美而叹之。梵语多陀阿伽陀、或怛闥阿竭。秦言如来、明三身如前释。颇考当文、似属讚叹永后流传。殊乘地藏大士之愿船。契机利生益物无穷。总由威神慈悲之力。佛欲播扬弥世、令闻者礼者。凡所作善、获亨靡边。詎知薄地凡夫、能尽阐耶。唯佛直畅褒美大士、无缘慈、同体悲、利益之乏际。诚不可思议。救护一切眾生、罪苦之事、為所讚叹也。
(丁)次释文分二初如来光音讚叹、二当机啟请。(戊)初分三(己)初光音普告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訶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
上三品说教化主、及所化机时毕。今世尊欲讚叹之时候也。○举身放光者、所照之处、依报国土。○出大音声者、光中之音声。普告诸佛菩萨。诸佛菩萨、定讚地藏能孝行流传。○及告八部者、付嘱永后拥护。继继无尽、是知一切经典皆菩萨愿力使传也。○且夫序中。含笑统身放光。光出音声。為普召诸世界、佛菩萨及诸天八部。是听地藏久证果位、并孝行大愿。今文举身舒光、普劝流通、大士行愿之经。良知二文光所照处。沙界量同、泽机亦等。与后文顶门之光不同、后文毫光表化机、咸开显之同归圆妙也。
(己)表所讚叹
听吾今日称扬讚叹地藏菩萨摩訶萨。於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
听吾者、诱劝之意也。佛意普训群机。彼群机各各、须静听今日讚扬大士之事。○十方世界為所化境、○现是度生之作用。有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力。是佛所讚叹。○救护下一句、是大士本愿之功行事业、亦云孝道之大行焉。
(己)三灭后託护
吾灭度后、汝等诸菩萨大士、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便、卫护是经。令一切眾生、证涅槃乐。
佛自称為吾。梵语摩訶般涅槃那、此云大灭度。灭五住烦恼、度二种生死。称性周遍故云大。非生现生、非灭现灭。随顺机宜而已。○汝等二字通指忉利法会大眾。后有普广、出眾当机。○广作方便者、曲就群情、收机之括弥流所及也。○证涅槃乐者、二障离净、证断德、寂静為乐。涅槃有三、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即不生不灭之乐也。二圆净涅槃、智极故名圆。惑尽故名净。据性而言、虽无染净。约修而说、惑智宛然。智若契理、惑毕竟不生。能断之智著显。所断烦恼绝踪為乐也。三方便净涅槃。方便犹云善巧也。谓智能契理、即照群机、鑑机必乘应。机感即生。此非生而现生也。机缘既尽、应身既灭、此非灭而现灭也。随机自在现為乐也。盖三种涅槃、令九界一切眾生、各各证入、同与之乐也。
(庚)二当机啟请。分三初普广承请、二世尊许说、三问名流布。(己)今初
说是语已、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见世尊、讚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唯愿世尊、為未来世末法眾生、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诸天龙八部、及未来世眾生、顶受佛语。
初节承前起后、唯愿下正啟请。○法会之中、有一位菩萨、名曰普广。无缘慈、之等遍為普、同体悲之周拔為广。承顺如来利生之意。细察六道将来之根机也。○合掌身业。恭敬意业。白佛言口业。三业虔诚、代眾啟请。○今见下陈佛讚叹之词。為者因也、只因為未来末法、六道眾生、趋向无辙。祈佛宣说大士、利益人天等类、因果之事。因潜果海、果透因源。物物如是。丝毫不差。使令眾等、顶载受持、佛语不虚。
(己)二世尊许说。分三初总许诫听、二别列明益、三总结利益。(庚)初分二(辛)初诫许
尔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眾等、諦听諦听。吾当為汝、略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一諦听劝诫天宫四眾等。一諦听对告当机。又双重為慈心之切也。○福德事者、身作眾善為福。心内存诸善念為德。地藏现身沙界、度生事业為福。度尽眾生方成佛為德。下文中、诸眾生造像、供养礼拜、為福。虔诚恭敬之意為德也。
(辛)二当机愿闻
普广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唯然、是应诺之词。如雏翘哺一般、故云愿乐欲闻也。
(庚)二别列明益。分十(辛)初三业却罪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訶萨名者、或合掌者、讚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闻地藏菩萨之名。便知积劫孝敬因行、时时度生悲愿。顾思双亲善男女、顿除三十劫忤逆不孝之大罪也。○或闻而合掌者、表归一之心、功犹胜魏。○或闻而讚叹者、表展转相传、亦能超越如许之罪、口业之功也。○或闻而作礼者、若顶戴奉行等、是身业供养也。○或闻而发恋慕心者。表意念繫缘、是净想意恋仰慕之功能也。该皆由闻而行者、非闻不能相传故。
(辛)二造像福利
普广、若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堕於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為国王、不失大利。
初节造像。是人下明福利。盖以造像无论大小有自利利他兼益。○彩色涂画纸轴形像。虽不久后流世、悬掛堪為人敬拜之福田。○或净泥土塑像、或诸色宝石琢刻之形。塑画之像、无胶色久脱落、印度树胶不许牛皮胶、灰布无漆、不坚牢、必须所需。○或金银铜铁四宝、铸成圣像。永后久远流传庄严。使群生作福有所依向之地。○一瞻一礼者、少功获福利益若斯。况终身诚敬及造像者乎。○生天享福报、不堕於苦趣。若不造像、焉得生天。若不乘地藏愿力、则恶道诚难离矣。○假如生天、福享尽时。下生做人、犹為人中之王。○不失大利者、塑佛為因、成佛之果為大利。法华云、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
(辛)三厌女身兴供分二初供像转报、二志礼获福。(壬)初分二(癸)初供像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繒綵、幢幡钱宝物等供养。
能厌女身者、便从夙世男子善根中发现。作男作女、凭业力之转变、非别人与之。原从念头邪正之所感也。女人、三从不得自主、且有十恶可厌。唯藉大士威神力、慈悲誓愿、堪却此苦也。○尽心者、表兴厌之念起而取捨有门、由心进践。不同虚浮假张面子、须内心诚实。方感验必效。○日日不退者、不可一暴十寒。当念兹在兹百折不改。始乎起基、终身不废。香花如前、饮食上供之羹膳。衣服繒綵、装饰像服。幢幡高悬、庄严威表。钱宝物等者、钱是购办供器之通需者、宝是古玩器陈列之献物。等字总括供养之无餘也。
(癸)二转报
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脱眾生。○承斯供养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
由尽心忻供、决定转女為男、精神所致。日日不退、念头而感生无女人世界。古人云、从来仅知天地父母生吾。今日方知吾生天地父母。是以心生、则万法生。心念转、则正依报随之转。○除非下乘愿不论、如摩耶夫人、婆须密多女等、皆大权示现。○承斯下结所供养之威神、慈悲力方转男身、永不受女躯也。
(壬)二志礼获福。分三(癸)初厌丑志礼
复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
厌丑陋、定是夫君不喜、万事不得进前、每怀羞耻。羡慕容貌、犹不是好念头。莫非要人爱宠、略扬眉献窕窈而已。诚可太息、殊不知生死浮躯、虚假不实。亦不知业报自受也。○多疾病者、或四支不齐、诸相不圆具等、為疾。或四大不调等、诸病。○诣菩萨像前礼拜、懺愆悔过。消除今世病魔障。障尽福生、来报当然适意。盖多疾病、总由不孝杀生之罪过。○其人千万劫、圆具妙相。食顷志心瞻礼之功能也。○噫微善而获多福、詎不勤敬哉、未始闻也、今方知之尔。
(癸)二乘福贵生
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
此承前文志心瞻礼而来者、有等女人、痴爱情心未断、不厌女躯。虽至像前敬礼、仍不转报。只脱贫贱之困苦矣。礼拜获福、志心尊贵受生。常处闺阁、侍有媵婢為伴。一呼诸应之地位也。
(癸)三结归所由
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
如文。
(辛)四歌乐响供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讚叹、香华供养。乃至劝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輒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此伎乐、歌咏、香华、三种供养。唯独劝人功德最胜。○伎乐者、伎、乐功之人。乐、古天子之要事、古人制乐、使黎民荡秽涤邪。君子闻乐得其道、小人闻乐得其欲。若礼记、夔始制乐、以赏诸侯。自黄帝咸池以下、代制於乐。略据此土之言耳。此文不以己乐、忻供菩萨也。○歌咏者、尚书云诸言志歌、永言诗序。故曰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和与乐声、直陈其美德者也。○劝人者、法华云。展转相传至第五十人、功德不可思议。○如是等者、获利凡起一念好心有无量功德、何况随力演劝一人多人者、焉无护法鬼神日夜卫侍哉。自然无障难矣。
(辛)五讥毁苦报分三(壬)初讥毁之类
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讚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
善恶两机、自果相反。善人志心归敬、恶人谤无功德。此诚意供养、彼言无利益事。善人讚叹。恶人露齿哂笑。善身礼拜、恶或背面非。善者、塑像。恶者毁坏尊容。善人念念劝善、恶人引恶共非。乃至微微一念生讥毁者、经三恶道之苦、為未明因果者之作龟鉴也。恶鬼神為善鬼神。一以伺侵扰乱。一以保护覆障。例人可知矣。
(壬)二堕趣苦报。分二(癸)初堕经三途。
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过是劫已、方受饿鬼。又经千劫、复受畜生。
如前讥毁恶人、久於三途不得出离。○贤劫者、梵语劫簸、此云时分。此时间多诸贤人、故名贤劫。○千佛者、始自拘留孙、终至楼智佛。释尊第四佛、人寿百岁时出现於世。若言劫者、人寿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剩十岁。而又过百年增一岁、乃至增到八万四千岁。如此一增一减、為一小劫。二十增减、為一中劫。八十小劫、為一大劫。当知一增一减。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住劫初至现今第九减劫、人寿百岁时。该一万五千一百一十九万年。减至十岁、犹有一万年在后可知矣。讥毁之恶报要经千佛尚在阿鼻、长受苦楚、若能供养讚叹、享福之久、不言犹可知矣。○又过千佛之时、还在饿鬼。○再经千小劫而做畜生、受负重捶鞭宰杀之苦。噫善道坦驍、而反自取之若是耶。
(癸)二获人餘报仍堕
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不久之间、复堕恶道。
作善生天、福尽犹有餘报、不失大利。作恶堕苦、偿所造业空、更有餘报。○纵者暂许也、受苦毕纵得人身、岂是福报之人乎。○贫者、无分钱之资。穷者、身无寸丝结缕。○為人下贱。或盲聋背傴、挛曲跛跚、眇目矬漏等、皆是不具。○业来结其心者、法华经云、谤斯经过、获罪如是。彼经详明、须考可知也。
(壬)三结况
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
结成口业之讥毁、尚且如是。何况三业俱造、恶知邪见之人乎。
(辛)六久病验效。分二初病相、二表经人叵思。(壬)初分四(癸)初恶病相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魘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尪瘵。眠中叫苦。惨妻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捨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佛是大医王、能知眾生病。八万四千病源、唯佛尽知。○久处床枕者、四大不调、四支不能撑持。欲求生久病之癥不得愈。欲就死、寿命报身未至终。○夜梦等者、恶鬼不祥之兆。鬼属阴、人梦之、必有阴过不德之事。○家亲者、凡祖宗先族辈。○游险道者、四大偏增、若肾亏、多梦堕水溺等险。若血气亏、多梦上山等险。卧厌不寤故曰魔寐。或魂灵共鬼神游。○?者弱也、即瘠病之人。瘵者癆瘵、即五癆七伤之类。以半眠半醒之间、见此诸凶境、叫苦绵囈。晨昏不知、内心不安。逼追惨妻、皆病中苦相也。此皆是下明业道之果报如文。
(癸)二代诵捨物
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对经像前、捨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然油灯。或施常住。
诸佛菩萨、知症知药者、明机施法之剂师。声读此经配成一切药材、极品之阿伽陀。诚无病而不愈者也。○可爱物者、為病之源、良知心意被境风所伤、以贪毒為病基。须依经法懺谢捨之。总而言之、由衣食住、三事造罪者多。○贪身綺滑、故多衣服。贪积蓄珍藏、故多宝贝。贪住处游玩、故好庄园舍宅。俱从贪心而招病苦。○对病人下、反施悔过。代施者鸣之令知造经书、造佛菩萨像、塔寺、油灯、常住。五处涤罪、作福之地也。
(癸)三脱罪获知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来、但高声白、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
初二句、代病施物。须依前文三番稟白。令病者、闻於八识田中。功德种子不昧。前五六七诸识、寿尽分散。独第八不分散。○气尽者、命光迁谢、於七日之中。鸣朗高诵尊经。命终之人、宿殃一切重罪、顿消无餘。转生善处、得宿命知。
(癸)四况自作大利
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大利。
前文病者无心、孝子请代。尚能离苦得知。何况亲自在世、书经造像、兼教他之功德耶。书经传法、造像益世、两种不可思议果报。必获遇法证法。逢佛成佛之大利也。
(壬)二表经人叵思
是故普广、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讚叹是经。或恭敬者。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
若见有人、对本读地藏经。读熟背诵。此人此经皆叵思议。乃至一类不识字者、耑心一念讚叹是经。或恭敬读诵者、之人。汝须者、嘱普广之词。劝是等人、勤读此经、莫退初心。○能得下、表功利之妙。讥毁、讚叹、功过宛然可知矣。
(辛)七健人夜梦分二(壬)初梦境异相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眾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於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
初节见梦境。此皆下释属亲族示诸形恳。此中之梦与前不同。前梦业苦病境。今梦阴属亲类恳感所致。○形躯不能相接。魂神相遇為梦也。○寐者、寝息也、或见鬼见神。○诸形者、即大小老幼男女之形也。悲是苦形。啼是号哭。或愁忧之态。或太息之叹。恐怖是畏惧之貌。总而言之。皆恩爱之眷属。在苦道不得超升、今现形仰救也。餘皆如文。
(壬)二诵经解凶
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细察此文、一由佛付託菩萨、领命神力。二因地藏威神誓愿超济。三能读此经者、方知久远亲恩、盖诵经解凶报恩者、行久不倦方得。须志心恭敬、诚即报世出世间、两种大恩。况宿世亲族哉。问、文中仅三七遍、焉酬若许耶。答、三七遍唯脱梦兆耳。若依前文勤心莫退、方报。况前文一念讚叹、有无量之功德乎。
(辛)八為下贱者礼念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懺悔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如是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三恶道苦。
诸下贱不只一等之人。○特举奴婢者、乃天下至愚至苦者也。一切世人、视其奴僕女婢、当察五事。一者、先周知其飢渴寒暑、然后驱使。二者、有病当為疗治。三者、不得妄加鞭挞、有犯当考虚实、然后责治、可恕者恕、不可恕者训治之。四者、若有纤小私财、不得夺之。五者、给与物件、当用平等、勿得偏曲。○诸不自由者、该摄一切男女等人。凡不自主、听从人者皆是。○觉知宿业者、胜劣好歹、察由感果、有尊卑苦乐。要懺前愆而悔后过之人也。○须志瞻礼者、专心对佛菩萨像前勤礼。惭心一发、若泰山崩。无罪不灭。或一生繫念圣号。○乃至七日中者、每日念万德鸿名。便能脱诸苦恼之烦缠。所谓罪消福至、堪得自由者矣。○若能如是礼念等人。全仗地藏大威神力。○此报偿后。永劫生為尊贵、自由自在、逍遥解脱而无诸苦也。
(辛)九生產获福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剎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阎浮提内者表神力、护持之处。○剎利等者印度四姓贵贱一切人也。如中国百姓种类。○有新產者、乃子母极危险时。以一切诸生母、欲生子时、身体遍痛、受大苦恼。昼夜坐卧、不得安寧。男女未定。或云女左男右、各倚脊向腹而住。故先七日、诵此经保护、勿使一切恶鬼、损坏其胞胎。○更為念等者表大士圣号、能保母子无伤。俟三十八个七日满足、将出產门、命若悬丝。○是新生子者。无论男女、有带业宿殃、而解除之。宿业轻者增福寿。若子若母、俱藉叵思妙典、及大士嘉号之力也。
(辛)十斋日诵经。分三(壬)初示十斋日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
天道好生、此十日、瞰察人间、善恶多少。或云十斋日。斋者、犹齐也。以齐心志归一、不敢作恶之义。或曰素食為斋、乃戒杀之意。有年三长斋、月六斋、十斋不等。正五九月、為三长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為月六斋。或四季八节為八王斋。今经十斋日也。一日、钵闍底下(唐言梵王)、是建名日、宜為作善有益。初八、二十三两日、是力战日。婆娑善神下、应作公平為利。十四、二十九两日、是勇猛日。药□神下、当放生孝敬最契宜。二十四、是凶猛日。嚕达萝尼神下。二十八是最胜日、钵折底神下。唯持戒洽宜。十五、三十、是吉相日。必多卢神下、宜祭先亡及布施、供养诸佛菩萨诸天父母甚契极吉。此等诸神瞰察人类。善恶直奏天帝、然后判决轻重定其赏罚。不可不慎也。
(壬)二罪状诵经离灾
南阎浮提眾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咨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能於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
举止者、外身动静之善恶。动念者、内心昏散之善恶。由惑成业。因业积感罪报。须当防微、顾心念头。何况愚人放逸咨情耶。岂不纵十恶之因、根於心源之流洩万派乎。杀盗淫妄之贪瞋痴如前。○百千罪状者、仁王云、一念有九十剎那。一一剎那,复有九百生灭。故云无不是业也。一一生灭中、冥伏十界之体、天眼观之、无不成形、各形无非是罪也。○能於下诵经离灾。经有神力护持、灾难不邻。灾难亦有鬼神指挥。此等鬼神承天命行灾。今逢天神游届之日而能诵经。一以天神呵护、各方太平。二以经典叵思、感蒙永后安寧。
(壬)三斋日诵经现福
能於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每斋日诵经一遍、便有不思议、离苦得乐。令此居家、无诸疫癘瘟流等横染之灾。即是离苦。现世衣服丰盛。饮食盈溢。即得福乐也。
(庚)二总结利益
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阎浮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眾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初从是故至之事。总结上文别列明益十科。阎浮下明利益之根源。○因缘者、眾生本具為因。大士诱引使善事渐萌為缘。或往昔下种為因。至今互相由藉為缘。约当经现世、生感為因、地藏曲就应机為缘。○闻名耳根功德。见像眼根功德。顶礼身根功德。堪仿法华六根清净略同。三字、表般若三智等。五字、约五根五力等。一偈四句表四门入理等。一句表一大总相法门等。○后四句利益如文。
(己)三问名流布分二(庚)初表请意问名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讚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為未来眾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世尊。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
胡跪者、胡地之人、多以右膝著地。不同汉人、双脚长跪也。合掌、表至诚归一虚心恭敬。复白、正表请意。○久知者、同是古圣权示。特现槌砧洗涤群情罪垢。故啟佛讚叹之由、阐地藏叵思神力、心矢之力、臚后益世也。○故问如来等者、表流传意、当问名有应实之功。名义若当、得契机契时、广宣流布、而无滞矣。
(庚)二答名愿流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名虽有三、原一菩萨之行為。若论利生边说、名数之多、不能尽言焉。○本愿者、本初往昔之愿也。本行者、歷劫度生事行也。本誓力者、双运愿行之作用也。本愿约空观。本行约假观。誓力约中观。三观一心、三名一境。心境颇融、任运益物。吾缘大士、久远重愿、利生略同是乎。○是故普广汝依此。一心三观、一境三諦、假三名之大愿、弥世流布俾道群之妙辙也。又普广之请名者、俾眾生见闻顾义、有所归旨也。佛答三名、不失大士始终本怀。译师题一、喜略避赘。故举一以括三也。
(丙)七正明报恩行孝、彼此兼益。分二(丁)初品题
利益存亡品第七
因地藏威神慈悲不可思议利益。故今品题、取此為名者、略有四种。一自利、二利他、三存利、四亡利。皆利於当世、益及将来也。自利者、文云观阎浮眾生、於诸善事、至少利益、悉皆自得。利他者、文云是知识有大力故、相扶劝令牢足等文也。存利者、文云七分功德、生者获六。闻健自修、分分己获。亡利者、文云一名一号、闻在本识。至如是眾罪、悉消灭等文也。今此利者、宜益物之功用、不同孟子為害之始也。
(丁)二释文分三初大士说利益、二长者问利益、三发心结退。(戊)初分三(己)初明通病
尔时地藏菩萨摩訶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眾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
我观阎浮眾生者、餘三洲人根纯稍轻浮乱之念。唯南洲人、杂念尤多、时刻不暂停住。推其所源、六意识根。善因恶因、功由举心动念。禪观之士、略思八正、获正善利益功作、难能进取、易退初心。若遇恶境歹缘。习惯之心与境凑合。炽然增长。乃久劫之通病、循环不息、以罪积罪、岂不悲夫。
(己)二假喻明
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於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歷。
初文恶势难改。次文遇善知有凭。等辈人者、恶心凑恶缘之人也。履泥涂者、趋向恶行而造罪者之人。重石者、譬障深业重、若山石、自作自受、形影不差、唯自担负。渐困渐重者、若恶作之势流、而不能挽迴也。足步深邃者、喻现报之堕苦、虽未入地狱、罪报之相先现。○若遇知识者、有两种、一善伴侣、所作所為、身口皆善。若人在云雾中、滋润有益。替与减负之义也。大道巨德、教挫恶锐、开示正念。若与全负之义也。盖是知识有大力量之人。内外扶助、同行知识。二劝令牢脚者教授知识。平地无危险、通达善道。以善益善、须省悟恶路深邃险隘。不可更践也。若凭教承行焉不出苦哉。
(己)三宜设福利益。分二初為善设福、二劝勿造恶。(庚)初分四(辛)初宜设福文似合法
世尊。习恶眾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眾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為设福、以资前路。
此文似合法释前喻意。习恶者、如履泥涂辈。纤毫至无量。合渐困至於深邃。是诸至此习、合恶缘念念增长。命终时父母眷属代為设福、合复相扶助。若同婆罗门女、光目女等、作诸功德。脱三途苦是减负。超生善处似全负。是劝令牢脚达平地以资前路句、合须省恶路无再经歷。
(辛)二诚供念名下种
或悬幡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歷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
悬幡盖者、表高显、意在孝子、代為设福或明寿庚、享世时事。然油灯者、明能破暗。义似离冥暗而生光明净土。尊经一转读、圣境顿现前、使感十方诸佛护念也。供像易信、心起恭敬念头。念鸿名是召德而懺障。将此设福声像、俾命终人、纳尘於受识、沁入本藏。本识者、第八阿赖耶识也。能含一切善恶种子、此全藉家属、為其下善种、将有发达之时也。
(辛)三消恶业之益
是诸眾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眾罪悉皆消灭。
指前习恶从纤毫至无量、及若遇缘等诸眾生。○计其感果等一句明造业。感苦果必定堕恶趣。○缘是眷属等一句、明阳眷代明為修幡灯读经供像之圣因。一生眾罪悉皆消灭无餘矣。
(辛)四死后善升、现眾利益
若能更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眾善。能使是诸眾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每七日中、广作眾善。功能消过、不落空者。阳人追造善业、资助先亡生天。离苦获乐、义有凭也。然眷属悼荐之时既有善念薰怀、现世亨通、理所当然。故云利益无量焉。
(庚)二劝勿造恶。分二初劝勿杀害、二譬喻。(辛)初分二(壬)初正劝
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於阎浮提眾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魎。
地藏对佛告於八部。万望各领佛□。普劝阎浮将来眾生。凡先亡丧事、不准杀生。微细生命、亦须慎敬。冥府讨偿命之连累。血腥恶鬼神叙敢。牵引新亡易入恶趣。魍魎者、怪物所成、鬼中之帅。家语云、木石之怪、曰夔魍魎。亦作□□(又魍魎鬼、搜鬼记云。昔顓頊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疟鬼。二居山水為魍魎鬼。三居人宫室、善惊小儿、為小鬼)。
(壬)二徵释及况
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為增业。
何以故、是徵词。尔所下解释。世俗之人、不知爱惜生命、宰之祭祀、非但无功德之利益、而反增重罪於亡人。此新亡者、假使现在、作诸妙善正因、被其无知眷属、造诸杀生之业、罚责之过、不能生善处。何况在生毫无善根之人。罪上加罪、奈之苦何若耶。
(辛)二借譬喻明。分二(壬)初正譬喻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有人者、二十五有之人也。从无始遥远、无明住地以来。绝戒定慧之资粮、并无三智明日之闇路。所负五蕴之重担、免强努力仅过百斤、十界互论、十界业為百斤。忽然之间一生、而丧亡矣。遇邻人者、即家亲眷属等人。更附少物。譬命终杀生、业上加业罪之困重也。
(壬)二少善自得
世尊。我观阎浮眾生、但能於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蒂、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诸佛教中、作微毫之善事、悉為成佛之正因。详如法华经、广开显之文。有一毛之信心、虽极细、渐巨之因也。一蒂诚少、与沧海之溼性同。一沙一尘、至微积為泰山之种。故云少善不积何以成圣之胎胚耶。
(戊)二长者问利益。分二(己)初经家?名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
长者之具十德如前。大辩者、心若悬河。口同鸿鐘、问答辩驳、无有阻碍之人。完备义、法、辞、乐说、四种之妙能者也。久获本觉性智之证、与无生理相冥。○化现二句从体起用也。
(己)二问答命终善因。分二(庚)初长者总问。
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眾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眾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
大士者、得一贯於诸、事理博通之人。然今地藏大士明知阴阳事理因果、故长者恭敬请问、阳眷為追悼心切、作诸善事功德。阴冥亡人、能得沾利益、并离生死苦之解脱否。
(庚)二地藏别答分六(辛)初闻圣号解脱
地藏答言、长者。我今為未来现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长者。未来现在诸眾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因為未现眾生、命终之日。自不能念、他人代念、亡者得闻圣号、不论轻重有无之罪。悉获了生脱死、超昇净域。○问何灵验之若是、每见有人一生、口念圣号不輟、手搯念珠不离、竟未见效果何耶。答口念非心念、或轻心不注重、而慢意不归一、喝灵验之有乎。须感心虔诚郑重。想念於身口相合、所谓即都摄六根也。净念不绝、念体自寂、与彼圣知相邻、非除罪而何、故解脱之道、由此臻进之阶级也。今此命终、大事系急心念专一、诚心恳感、不同平常延缓之念、可知无疑矣。
(辛)二為造福利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
前人為后人作福善、是大眷属、后人為前人做功利、是小眷属。凡三宝门中、菩提善法之正因。皆名一切圣事。七分获一、生者六利。○以是下必自趁早不待临时仓卒。亲作自修自得。不俟年老死后人為明矣。
(辛)三中阴业果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於诸恶趣等。
一切世事、都為无常、人死亦称无常。不得相约之期、到来而不自知。亡者、气绝以后、后阴脱体、前阴未投。一生所作之业果、於此每七之中变迁、六根识不能作用、唯被业识随流转生、名曰中阴。○或在下府判究定其轻重罪业。诸司者、若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如是之间、愁苦形态、千万之相。何况判后、决定堕苦等容。忧心更甚、相貌不能言矣。
(辛)四望荐救拔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
此明中阴望救之时。未得投生、在四十九日中。时刻望福力以赎罪、早出此苦之渴念也。阳眷孝子贤孙、须作善以追荐。勿迟令生恶趣之苦也。
(辛)五前阴受报
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眾苦。
受报有三种不同。一者现报、今生作恶、现世随业受华报。二者生报、所為善恶、罪业轻重、来生受报。三者后报、於今世作恶、以至将来受报、因前餘福未尽、福尽祸至、受报在后也。造罪有巨细、受报不无轻重之分、如此文明矣。形影相随、纤毫不差、岂不怕哉。
(辛)六营斋资助。分三(壬)初诚心营斋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眾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於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
有诚敬心营斋、奉供三宝。求福资助业道离苦。或米汁之泔。老黄菜叶等、不甚美之物。或简出餘剩。该不准弃之於地。用器皿什盛藏抗之、待斋毕以后方给诸丐者、或施畜生可也。乃至甚妙肴膳未献佛僧、勿与别人先食。以表敬心不移、罪业眾生蒙光获利也。
(壬)二明亡者微利
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
若不准经中设斋之法、亡者不蒙沾光之利、骨肉之眷属、亦不益处。苟能如法护净、办理供三宝之福田。若种瓜豆、如种所得也。亡者获七分之一、之微利尔。餘皆生者自利。
(壬)三结明俱益
是故长者、阎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勤者即营斋之事护净。志心恳者、坚志追福与亡者之心。恳祈设斋供养三宝。作者自益。如是方得二俱双美也。
(戊)三发心结退
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大辩长者、作礼而退。
此无数鬼神、闻说於诸佛教中作善、妙利悉属自得。又闻命终闻圣号、有罪无罪悉获解脱、又闻亡一生六之利。又闻健自修分分己获。乃至存亡俱利等。便发广大正等正觉之心。长者出眾问毕、归退本位。
(丙)八明行孝者、鬼神处处护持。分二(丁)初释品题
阎罗王眾讚叹品第八
盖此品中、阎罗王及鬼王。看文似列眾之机、补序中所未列者、蒙音来会。寻义或於分身集会从大士来者、屡闻地藏孝愿宏深、并佛菩萨讚叹。此无相如来、权示鬼王、亦疑问六道之事、而起讚叹。如云度罪苦眾生、不辞疲倦。若下文头头救拔等文是也。若文中诸处、护持眾生、与地藏行為似同。若利生方面说之、不妨取名护持品。然当经所尊者、明能化之人、非所护之机也。
(丁)二释文分三初来眾明列、二阎罗请问、三二王白佛、(戊)初分三(己)初经家?义
尔时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与阎罗天子。俱诣忉利、来到佛所。
此文虽属经家叙义之文。或是横来之机、或从地藏率眾、不可定指、鬼王有权示、业报不同。今来忉利闻法、夙根发现、诚不易事。具云阎磨罗、此云双世鬼官之总司。治地狱之事主、為地藏菩萨之檀越也。
(己)二别明列眾
所谓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挣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敢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產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
此三十五位、权现大士。随类引化而已。既称王皆自在度生也。○恶毒者、即现五逆十恶、权引要机。示同类身、度同类人也。○多恶者、外似多恶形相、内具慈悲之心。○大挣者、本得无挣三昧、设大挣之名、化归无挣之法门也。○白血赤虎者、皆人身虎头各色不同耳。○散殃者、灾殃之事、眾生业报、或不敬天地、不孝父母师长等人。使其受苦知过、而改恶行善也。○飞身者、即飞行夜叉王之等类也。○电光者、或眼中光明、如电闪烁。或统身火光似之。○狼牙者、善逐山兽、口牙尖而向外、此王口牙略似也。○千眼者、楞严明观世音千手眼、此鬼王统身是眼、或鉴机度生之用也。○敢兽者、且如古人、茹毛饮血有之。今此或形同兽类者。或生食活命者。不能决定。○负石者、即被差负石担沙、填河塞海、之等类也。○主耗者、以不仁之家、耗散其财產、使知悔过、而行仁慈之益。○主祸者、罚其过处。祸临福庆自避。或示不祸之行、导之向善。○主食者、资养生命、五穀等皆是食类,行善者、赐之丰年、恶行之人、减之饥饉。○主财者、财為世间之通宝、大富之家、必有此王主聚也。○主畜禽兽者、水陆空三处、各有四生畜类、羽毛鳞甲、三王辖之普摄无餘也。○主魅者、若魑魅魍魎等类、為此王所管也。○主產者、若送子投胎、分娩生產等、或一切万物生產。皆主命者寿夭增减。亦由福祸之作与夺耳。○主疾者、如前解释。○主险者、危险之处主保之。若高山峻岭、幽谷汇川、江湖海边处。○三目者、二目中间、竖嵌一目、若摩醯首罗天王。○四目者、额上横开二目、与苍頡似同。○五目者、若四目之中嵌岩一目也。○祁利下六王名处、遍寻诸经论、竟未见翻译。今所随文相解释。祁利失者、祁有盛多之义。无德眾生欲多贪偏失、而不得富利也。即耗散之义夺算者也。○祁利叉者、或有仁德之人、希诸所望、随念丰盛。交指叉手而贺之、即招财聚宝之王也。○阿那吒、或翻色质坚碍、能辅天行。将非扶眾生上天福因乎。
(己)三从来部属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与百千诸小鬼王、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是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訶萨力、俱诣忉利、在一面立。
如是下明部属、是诸下仗佛力方到。如上诸位鬼王各有诸小王。然彼小王之中、各部属而分主执干事。一一执事中、亦有首领之主。若斯多数、俱巡守南阎浮提眾生、善恶孝不孝之事业。今主伴同来忉利。全藉佛并大士之神力也。
(戊)二阎罗请问。分五(己)初获利疑问
尔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与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訶萨力、方得诣此忉利大会。亦是我等获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唯愿世尊、慈悲宣说。
初二句、表闻法之仪式。我等下明仗威神力、十殿冥王、或有信奉、或不信受。或有能昇天、不能昇天、该不同等。既仗至大会、闻法水洗心垢。必获善利故。转明地藏处处、法化眾生、焉得不获善利、由是怀疑敢问世尊。
(己)二佛纵许说
佛告阎罗天子、咨汝所问、吾為汝说。
咨者、纵逸也。就汝咨情所问。或修证自行、或化道利机、过现未来、一切事、一切处。能问者、吾佛一一对汝说明。
(己)三正请问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迴视地藏菩萨、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
请问世尊兼视地藏、意在讚叹、度六道出苦也。大士在各道中、随宜设化。因注意六道、是偏重拔苦。不辞疲倦、是精进度生。神通作用、三轮普现、皆不可思议之度生事也。
(己)四申所疑事
然诸眾生、脱获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為我解说。
然转语之词。脱苦应向善而久乐、其未久尤落恶道之苦、是眾生情愿受苦耶。又地藏既有如是神力、何不使眾生依善乐而勿堕耶。请垂训除疑也。
(己)五佛答业根。分二初直说恶习、二假譬喻释。(庚)初分二(辛)初性习业根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眾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於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
佛先告阎罗明眾生、恶习惯性、遍处造罪。次明是大菩萨逐处一一济拔。大慈悲心不捨、意欲早令解脱。勿偿罪报、至堕苦趣。菩萨用方便、洗刷心垢歹缘。惠知前生业因也。根本业缘、即是刚强习性。思之思之、若何调拔哉。
(辛)二随业所旋
自是阎浮眾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眾生业力、胜菩萨神力、故难能挽迴。或上下五分结业力。十习因力等、随熏所转。自作自受、若蛾火蚕茧一般、大士随逐保障、细细解脱、劳斯之久、常度生事业也。
(庚)二借譬喻释。分二初设譬、二合法。(辛)初分五(壬)初迷路入险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师子、蚖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
有人者三界二十五有之人也。迷失法性家乡。错误走入生死险道。即背觉合尘、流落五浊恶险道中。夜叉能飞行之疾捷、若五利使。虎狼狮子等、若五钝中之慢使。蚖蛇蝮蝎喻瞋使。如是纵逸十使迷人、在生死里须臾、即被贪瞋痴三毒所中、便伤法身害慧命、可不慎心顾念哉。
(壬)二知识遇迷人
有一知识、多解大术、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
地藏為二佛中间(释迦之后弥勒之前)唯一无二、之大知识。多解一切佛法。调一切眾生、身心之法术、善禁者、即戒门、律治诸恶莫作也。毒指贪瞋痴三毒(五逆為五毒、十恶為十毒、凡诸恶作、皆能毒害将来)。忽逢者、机教相逗也。凡愚迷人。将欲进险道之际。踌躇之间、劝化语之為易。咄哉者、警觉急辞之声。问察之曰、為何事故。而欲趋入险道。有何奇异、方便法则、能制止诸毒耶。
(壬)三闻求引出
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至於好道、令得安乐。
此迷人忽然之间、闻此劝诱之辞、方知三毒险道。顷刻迴转念头、向善出恶路也。是知识者、知一切法、识眾生根性。是教授度生善知识。化道令起正念行為、是提携接手义。滋资践善、是出险道义。善行一立、恶法渐灭、免诸恶毒义。积善至极、善道自然安乐。
(壬)四劝诫生感
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如前所劝、险道之语言。又要提醒迷人、说此路中毒况。故再以咄哉。自从遇知识之后、切勿履践、是生死轮迴险道。若入此五尘六欲之路者、於其是内、随逐奔赴、卒难得出。亦复损法性不得显、慧命被埋若伤。盖闻知识之言、自生感激。怀记不移矣。
(壬)五嘱告今人
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无令是眾、自取其死。
临别时者、迷人回头将向善起行之时也。知识又要嘱言、展转传化无穷尽也。亲知同类相伴也。诸路人者、不落善恶普通之人也。既言男女必摄老幼、说之曰、此五尘六欲即生死根株之路。多诸人类被毒害伤。至於性命丧失。该其自取此尘、被尘害死也。
(辛)二合法。分三(壬)初总明法喻
是故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眾、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歷。
此文有结法明喻之意。是故二字、以上喻文、结归地藏、慈悲之法。能具大体用。以同体悲能遍拔眾苦。用无缘慈、令受妙乐。○是诸罪眾之人、知得业道受苦、比较险道一般。得脱险道之难、出离遭毒之苦。直至永远不可再歷、此险苦之境也。
(壬)二正对合法
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至失命、如堕恶趣。
迷路人二句、合上譬如有人、至遭诸毒。○遇善知识一句、合上多解大术、至能制诸毒等文。○引接二句、合上忽闻是语、至令得安乐。逢见他人五句、合上临别之时、至自取其死。○若再履路五句、合上而语之言、至亦生感重。
(壬)三结答阎罗
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旋又再入者、暂勤善业、尤藉大士方便之力、生人天中。恶念略起、善报尽故、旋落地狱。若业障结使重者、竟无解脱之期。
(戊)三二王白佛。分二初恶毒白佛、二主命白佛。(己)初分二初鬼王护善、二如来讚告。(庚)初分三(辛)初部类游护。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
初二句、出眾发表、愿护南赡部州眾生。文似经家添叙。名虽恶毒、心行慈悲。大菩萨之现度尔。○我等下明类数住处。或利下三句、明其部类中、有善恶不等。○然是下释彼随业所报、该彼在人世时、由贪嫉、邪佞、諂曲之心。今堕鬼类、受□恶毒王之差使、巡察人事、善恶之多少也。
(辛)二所歷事处
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乃至悬一幡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
盖研此等之文、為人在世、所作善恶。自然有神鬼明知、焉得隐覆哉。诸鬼王游巡人家、或省城、县邑、乡村之聚落。庄严园观、房廊屋舍。其中一一男女、作善作恶一一能知。今文略置恶论善、幡盖香华、供佛菩萨之像。作因感果如是如是。读尊经供法宝、乃至句偈、功不唐捐。故经云、若闻法者、无一不成佛、即此之谓歟。
(辛)三保障外恶
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初三句、表敬善因。经云念佛礼佛敬佛、将来必定成佛。三世诸佛、因地皆由少善因而积成也。○敕小鬼及土地神、保护植善之人、恶事恶病横事、不近舍处、是外御之敌。该病及歹事。本由天帝颁赐鬼王、差诸小鬼、今既卫护、自然无不如意事、全仗佛经光大惠泽也。
(庚)二如来讚告
佛讚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令卫护汝。
讚鬼王敬善人如佛故一善哉。敕诸小鬼、御恶护善故二善哉。此鬼眾利他之宏法也。又告梵王帝释、保护鬼眾。勿退初心、方令自他、同善行至大觉也。
(己)二主命白佛。分二初主命自陈、二佛告行愿勿退。(庚)初分二(辛)初经家集名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
以恶毒卫生而未主人命。今此名义相和、亦是為成佛之因行、拥生之大事也。
(辛)二自陈本愿。分二(壬)初陈本愿意
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眾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本业缘者、往昔迄今、认贼作子以為义务。生死之时、主之令安、是其本意。奈眾生不会、违背主命宗旨、反以杀生招恶鬼、自获不安之殃、非别所与也。
(壬)二徵释。分二初生时不会意、二死时不会意。(癸)初分二(子)初将生宜作善
何以故、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
但举阎浮提、餘洲大同小异。十月满足当欲生產之时。无论男女、应作福善、令其消前过愆之业障、增令现生之福基。自然土地神祗、荷护子母、家中眷属、自然安乐也。
(子)二生已慎害。分二(丑)初戒杀酒乐
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產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絃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慎勿二字贯透此科、凡生子不宜杀、当思彼子我子、虽人畜不同、贪生怕死一也。宜当放生积福。倘有无知者、戕彼脂膏、充养產母之口腹、於心安忍乎。亦不可广聚、汤饼会筵。苟吵哄作闹、召纳恶鬼神类。食酒肉乃断善根者。歌乐等、难免乐尽福衰、有损无益之事。故使子母不得安乐。
(丑)二反殃自损
何以故。○是產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祇。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為杀害、聚集眷属。○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损。
何以故三字、徵释慎勿杀害。○因產母正当生子时、有恶类欲侵毁。恶鬼等四句文是。○有善类护佑、若主命差使者四句文是。○有冥恩不知报答、如是下四句文。○而翻杀害恶类有侵伺之隙可乘。○以是之故二俱不利。该此等之说、诚不会主命之意也。
(癸)二死不会意分四(子)初总明会意
又阎浮提、临命终人、不问善恶。我欲令是命终之人、不落恶道。何况自修善根、增我力故。
观此文、主命的是、发大善愿、救护眾生者。善且置之不论。恶人临终不使堕落恶道。担负眾生业力、岂非地藏之伦乎。因人生在世、无不死者、至命光迁谢之际、一生所作、善恶之业顿现。逐业循环者多。有几人自修、了生死之善根业、与主命愿意、相投承乘者也。
(子)二鬼神变态
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凡行善之人、不发决定之善愿者、命终之时、被诸恶道鬼神搅扰。故所办道发愿為先、护愿神维持也。或念佛亦无此事、系佛力大光明中、必无魔事。此文须推至生生迄今、恶缘眷属所致也。弥陀疏钞云、应入地狱者、刀山剑树、视作园林。应堕畜生者、马腹驴胎。认為堂宇。彼文业变、此文鬼神现态、悉是无始业报所感也。
(子)三善驱鬼魔
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此明临终、神识之状。收前五识归藏识之时、外五尘不对、六识不辨善恶之事。唯一后有、将脱躯壳。○是诸下、孝子宜作善缘、资亡灵生於善处。念经念佛等、义如前释。
(子)四小善除诸恶
世尊。一切眾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命终若闻佛菩萨名、及经典之偈句。皆是令他、起诸正念、消恶业障。亦由阳眷孝心之所為也。若论作将来之种子、如食小许金刚、竟穿肠而出。故闻一名号、终至行证名义相得。若论现在、作用能力、除五无间、大地狱之苦、及诸趣边小地狱。悉同瓦解冰消。解脱者、是威神灵验之效果也。
(庚)二佛告行愿弗退。分二初明行愿、二明显实。(辛)初分二(壬)初劝慈愿莫退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於生死中、护诸眾生。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大慈等与眾生。不问善恶、不令落诸恶道。能发大愿者、必能行利生之大行。仍同弥勒地藏普贤之儔。莫不欲令群情、解脱安乐尔。今佛劝莫退慈愿者、此等眾生、统使晋道损生焉。
(壬)二承敕利生
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形、念念拥护阎浮眾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但愿诸眾生、於生死时、信受我语。○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主命领佛敕利生、殷勤至切、念念不忘。但愿诸眾生、领会其意、於生死时、俱得安乐。该其意、即前文生时、慎弗杀害等文是。死时须念尊经唱佛名、乃至一名号、一偈一句。若能如是、则信受我主命之语。各各无不有益。○大利者、或指同法华、悟实相之义、不可仅仅指生天而已。当至获法身之证也。
(辛)二明显实。分三(壬)初显实非鬼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拥护眾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
展明久远至今、都主眾生、性命為事业。乃名字和营业、相称之嘉号、普现之若斯。诚大菩萨随化之摄机也。鬼佛虽异、度生之心、利他原同焉。
(壬)二名号劫住
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
利生万行事毕。万德庄严果位、出乎自然。过此劫之久、去他方作佛。若初住分证、百界分身作佛也。○无相者是别号、无生住异灭之相。无相亦无、原一真如之实相。不但无鬼狰狞之恶相、而且无佛庄严之好相。如来是通号、举一兼九也。安住实智中、主人命之度生、以致安乐、至果上其劫名亦额、安乐也。大士因地心净、致感成世界、亦清净所住。乃依由正转之所成也。其寿命、或指法身无终、為不可计劫耳。
(壬)三结度生事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菩萨行普现色三昧。示鬼类之中、诱引其党、而是四摄之一也。人天被度犹多、岂非二十五王、度二十五有之不可思议之事乎。
地藏菩萨本愿经演孝疏卷下
浙甌平邑东林寺沙门知性述
(丙)九设法懺罪、為成佛因。(丁)初释题
称佛名号品第九
唯此最利益事、胜前诸品之功能、诚灭罪极妙法门、成佛快速之良因也、阅当文、能闻者、功效莫比。况自念自称、焉可测之利益乎。故有孝思者、设荐追恩、宜亲自念佛。方冥阳两利、殊仗佛力、均沾荫泽也。佛义寻常解、今不烦赘。念佛法则详若文中说。
(丁)二释文。分三(戊)初地藏為说利益
尔时地藏菩萨摩訶萨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未来眾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念佛懺悔、诸经各明论用不同。地藏為未来罪苦之机、脱业离缠。被孝思者、代双亲逐渐灭罪。闻念之者、生死道中、自他获利。有慇懃之心、请佛听许。
(戊)佛使速说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眾生。
大士欲兴与乐、拔苦之心者。论现在、释佛残机。唯有念佛法门、最為不思议事。此机此时、今当相宜也、佛鉴机薪将尽。隐息应火為涅槃。地藏愿扶餘残之机。佛本无涅槃、地藏亦无毕愿、俱為眾生出苦担忧。说此法门、度三有出苦眾生之坦途也。
(戊)三大士正说。分三初别列十佛、二总指诸佛、三结益。(己)初文自分十科、(庚)初无边身如来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象。供养讚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贯下等文、都指过去古佛。皆地藏自所亲值、恭奉之佛也。有佛出世、為人天师、方明报果感因、生生世世、自作自受。无边身者佛之别号、乃三轮之一。亦三身圆具之一。如来十通号之一。若有男女、大小之机。闻佛名而起思修、兼发恭敬诚意。除四十劫生死罪。○何况下作善增福、如文。
(庚)三宝性如来
又於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於无上道、永不退转。
宝性佛、超无边身之前、过恒河沙劫之久。宝性者、宝為世所尊重。譬诸法身本性、為三贤十圣、望仰之珍宝。闻名而生渴企。发心欲希、冥加之益而归依也是人心念、既入佛乘之中、承如来力、任运增无上之道、永无退转矣。
(庚)三波头摩胜如来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歷於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推忆宝性佛之前。有佛住世、為龙天脱苦之要法。三乘眼目之依止也。波头摩者、此云赤莲华。胜者超餘花不能比也。莲生於水、不著水。出乎空不染尘。譬佛不落二乘定空之水、不恋红尘之凡染。闻名经过耳根、千返天福、终成道种。立志发心、称理之念、成佛有期矣。
(庚)四师子吼如来
又於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受记。
过波头摩胜佛前时。不可说至阿僧祇劫。如前解。师子吼、亦如前序中详释。一念归依此佛為始。以后念念、背尘合觉。得值无量诸佛。摩顶者、佛之手按斯善男士女人头顶。受记者、有通别事理各异、详如法华经文句云。
(庚)五拘留孙佛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讚叹。是人於贤劫千佛会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记。
此佛应定、释尊之前贤劫首佛、不可过师子吼佛之前。以又字不作鳞次之又。须凭义断。拘留孙、此云所应断。五住二死断处立名。人寿六万岁时、出现於世度生。志心属意、瞻礼是身、讚叹由口、以此虔诚清净三业、為本修因、福慧渐臻、位置大梵天王、贤劫千佛会中、為请法之主、以至授无上菩提成佛之记也。
(庚)六毗婆尸佛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此佛在过去庄严劫千数中、第九百九十八尊。释迦佛於彼初种相好因。毗婆尸。此云维卫、亦名胜观。不堕者、全仗佛力、若有男女、闻而执持、任运超昇。焉得退堕之苦哉。故常生等云者。
(庚)七宝胜如来
又於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久远劫前、佛号宝胜者、七如来之一也。宝有世间宝、出世间宝。世人万物尊贵為宝。出世以法契利群生。容易了生脱死為宝。此如来誓愿力、拔济眾生。闻名者、竟不随苦。称念者、千生离苦、证无上道。妙乐者、即无上道之异名尔。
(庚)八宝相如来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宝相者、世间一切皆是虚浮之相、唯有人人本具之宝相。唯佛与佛、亲自证得。圣贤仰之若珍宝也。闻之生恭慕、敬仰之心者。便有效修之羡意。后至臻得果位矣。阿罗汉、有大小权实、不可偏指纯小实者。
(庚)九袈裟幢如来
又於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袈裟、此云不正色染。乃僧伽黎等、三衣之色相。绕帷佛身若幢。形相立名。凡五七九等诸条、披之外身、内心起忍辱念。有灭罪生福之利。若人闻之、而知罪福、仿乎离生死之法。岂仅百大劫耶。
(庚)十大通山王如来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為说法。必成菩提。
妙高峰為山中之王。有八万四千高广之大。四宝所成、映森罗明彻為之通。譬报身佛、巍巍之高广。眾行功德所成。能通法身、应身之理用。一佛既然、佛佛皆尔。故闻此佛名、遇无量佛说法。依法修持、必成正觉之果海也。
(己)二总指诸佛
又於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
净月者、佛身不染尘為净。随机应现似月。对机立名也。○山王者、胜应身、业识观之、若山王。仰瞻者、获福无量、以身相立名也。○智胜者、世智出世智、乃至二十一种智、悉得。胜於诸佛故。以智慧立名也。○净名王者、自他诸障断尽、清净自在。以断惑立名也、○智成就者、修德功成、性德体就。都由智力而得。以智照显立名也。○无上者、十通号之一、佛佛皆具、有惑所断、為有上士。惑穷理极、称无上士。以位尊立名也。○妙声者、四辩八音咸妙、唯声散布於外、群机闻之骇动。经云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以招机施教立名也。○满月者、如十五夜月、圆满具足、以表智断二德立名也。○月面者、佛面如月、视之无厌、人人堪爱。以相好立名也。○总指云有如是等、不可说诸佛。悉地藏因行之中、於此佛佛化处。都行孝顺之道。亦於佛佛座下、发大愿、担荷六道。承诸佛之咐嘱者、明矣。
(己)结益。分三(庚)初念一多佛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眾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总明前等、诸佛、德沾眾生。无论那尊佛名、於心易念、有缘者、念之可也。或天人男女现未群机。能念一佛。或念多佛。功德不可以凡情测度也。生时刀光安宁。死时神识超昇。自此得大利益、永后终不退堕於恶道也。
(庚)二為他念佛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餘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為其称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渐消灭。
人至毕世之时、伴侣中一人為其高唱一佛之鸿名。提病人之正念者。使命终人正念昭著、不落邪思。便除五无间之罪。况诸小狱之餘报乎。○是五下、重显念佛之功、灭罪之力。若多人念、功尤来大。念多佛名、妙力更胜。何罪业而不灭。何神识而不超昇哉。直须自他俱利也。
(庚)三自念获灭
何况眾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他人代念、尚有若此功能。况自己称念、自修自得罪福焉测乎。自称者、理解之人、称理念本性佛。眾生与佛同体之真性、周遍法界。无福无罪。焉有获灭之可得哉。自念者、事行之人。须执持鸿名勤身不倦。亦不可须臾远离。获福无量、除灭宿世业障。当知应须拳拳於事行。不可著理而弃事也。设法懺罪為成佛因竟。
(丙)第十明作福、须迴向。(丁)初品题。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布施為六度之首。万行之先。摄机度生之要。成佛之资助也。心量有大小、行為有顿渐。收机有迟速、成佛有权实。须比校而衡图之。原夫布施略分三种。谓财、法、无畏、财施者、仅得天福為浅。法有世间、及出世。有深有浅。无畏有事、有理、亦分深浅、若不迴向法界、功德皆浅。苟能会通事理、三轮叵得。以所作心、缘无相之理。随举一尘、元是法界、之全体者、毕竟成佛也。
(丁)二释文。分四。(戊)初地藏问布施校量
尔时地藏菩萨摩訶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為我说之。
初一行、经家叙集。我观下所疑事。○业道者、凡情未尽眾生、善恶二途、為事不出黑白二业。今就善事白业边论。布施功德。校量有轻重者。浮心不实之作布施、或被强募者、而出资、悉是轻功德。倘配一生受福报。若自发心、不知理趣迴向、著事而施者。有十生福报。苟能起大心、而周施回顾远念、至百千生中、受大福利。盖此之说、都明能施者之心、而论福报。且未明所施处田之好歹也。○是事下地藏正疑问。系大士焉得不知耶、诚代眾生之疑问也。
(戊)二佛诫听為说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於忉利天宫一切眾会、说阎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轻重。汝当諦听、吾為汝说。
吾佛於法会大眾前。说布施功德。莫非意欲逗机之广。明施且除贪弊之要。又布施生天之基。在忉利说、生天之因。适当筵天眾、起猛省宿世、之业因也。
(戊)三乐欲闻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权示方面、诚犹豫不决。愿闻世尊说布施之利。几况未知可成佛否。
(戊)四正说行施功德。分二初王臣布施、二庶民布施。(己)初分五、初施最贫贱、二施塔寺及诸像、三施经像及劝人、四施生產及药食具、五普劝回向。(庚)初分三、(辛)初能施之处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剎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瘖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国王能发一言、施与之事、济人不少。宰辅等、官僚一人之下、万民之上、当作愍恤庶黎之苦况。尊姓王族之剎利、净行修道之婆罗门、或其闲居巨富之隐士、皆是能施之人。况比丘本怀之事乎。○若遇下、明所施之机。凡世人无有出生死之志者、三界之内、果报循环。咸昔因今果。今业后报。岂不慎哉。无少分银钱之资、為贫。无衣食支身、為穷。乃在人中最下贱、之苦躯也。背曲而凸谓之癃。肢体不全具云残。瘖者、但句音、不能再语。哑者、有口不能说。聋者、耳不闻声。不别好歹之痴、盲而无目之人、如是等类、世多不一、统是至苦至悲。宜施植福、悲田不可不作焉。
(辛)二明心功德
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此明慈悲之心、获功德之本。内起慈悲、愍彼之苦、要与他之乐。外现善容、毫无吝惜之意。亲手施、表恤心情切。其或各处、分差使者而施。嘱其须柔软与物。勿可慢心傲态。更言善语慰諭、劝彼所施之人、慎诸心术、亦名善法施也。○是人之功德者、岂可思议哉。诚如文数之佛、供养利益、无二无别也。
(辛)三徵释
何以故、缘是国王等。於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是国王等遇最贫贱及不完具等。苦况之悲田。一不轻骂得福。二欲施与获福。三能发慈心、怜恤之念、更加慰諭、其得福不可思议矣。○是故下、显施者、来生之好报。常得七宝、随心适用。诸般全备。况细滑衣服、美妙珍羞之饮食耶乎。
(庚)二施塔寺及诸像。分二(辛)初能施之处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
未来世者、佛菩萨有悲念、远顾后人。王臣婆罗门等、未来能施之人。塔寺、大圣遗跡依处。诸像代正报之表仪。俱是所施处、之敬田也、或自躬身营办塔墓。瘞埋圣人灵骨舍利。或造诸寺宇、安尊容祭奠、而俾人供养之处。如是布施、诚大孝顺之弟子也。
(辛)二显报迴向
是国王等、当得三劫、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迴向法界。是大国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
施塔寺诸像。报得三劫中当做帝释天主、仅论事相地居之妙乐也。○若能会心趣理、应若下文直成佛道為是。若能知此功德、迴向施於法界理趣者、於十劫中、為大千世界、擅权之主、此亦著於果报、未知趋向、道业之故也。
(庚)三施经像及劝人。分二(辛)初能所结缘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
初能施之人、次所施良田、三自他劝营结施。○能遇先佛塔庙者、其塔庙之内、藏积经典。并奉圣像也。若形像日远、衰替渐坏。慈容失严、须营修添补。若塔庙古久。颓斜破落、重建办理。或经书久闭箱篋。虫蠹朽烂、首轴脱落。部帙失次、纸墨破裂等。倘有力量、一人独作。或转劝多人、共同发心。若经书流传、亦劝人布施结缘之事。塔庙之像、使人祈仰亦堪略同。
(辛)二显报迴向
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国王身。○更能於塔庙前、发迴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初节显报、更能下明回向。○自发心现作诸善事、自有决定不改之善念、而尤劝人、或代垫资本等。故其获金银铜铁四轮。辖四三二一之天下者、须经百千生中。七宝如意自在、心身适悦也。诸小王人、因地既俟人劝、方同布施。功由他惹、自然亚次一等。○若更能於塔庙像前、发愿回向者、将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彼此矢成佛道。如文云云。
(庚)四施病產药食分二(辛)初能所给施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產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
见诸老者、鸡皮鹤髮、行步龙钟、或六根不能灵利、若眼入澄空、只见尘等。苟无衣、食、住、是极苦之人、施与给之。倘四大不调之病人。或久癆病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此类人而施药食令愈。產妇双命相关、母子连株之系惠其衣食具。体天道仁慈、济人生之活命。均由一念慈心、使诸安乐也。
(辛)二显报
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不思议者、一念心中、具大慈悲喜捨、故有如是福利。设一念清净、禪思之因。必感乐净居天果。倘善慈爱物之念、或感欲界有漏自在福。若起四无量不滞著心、将来毕竟成佛。直至三不退之地。永不闻恶道苦声、况得见形而自堕苦哉。
(庚)五普劝回向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迴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是故地藏、普劝眾生、当如是学。
能作之人、及所获之福。并堪回向、普愿自他俱至成佛。况三界内、有限有尽之果报哉。是故付嘱地藏、普劝将来眾生、应当如是学三种回向。一回事向理、凡所事相、都由理具。不论多少功德、将能作之心、回向於实际。二回自向他、以昔日昏迷、不知同体之本性。现今浅悟修严自身、欲与眾生同致。三迴因向果、举止行為、起身动念。有微毫善三业、悉是缘了二因、就此二因、终显正因之果。总而言之、唯一法界性尔。皆依此法界流、还流归於法界。故能施所施、人物事理、莫不趣向法界、是趣不过。当如是学、迴向於法界性也。
(己)二庶民布施分六(庚)初施佛法大利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种少善根、毛髮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前文豪富布施為易、此下之文、普通人类、似属庶民作福。能肯作福善男女、当於佛法三宝中、植良福田。种极少极微、毛髮善根。受极巨尽妙不可思议福利。非譬喻所能比。○问何故少善、获福至多至美耶。答此经同法华、或举手低头、聚沙為塔、普收缘了、同成佛道之正因。此经正為末运、统摄少善缘了、方契地藏本愿。又佛法僧三宝、為世出世间、最胜福田故也。
(庚)二施诸像回向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
出世四圣形像、尝缺声闻。施而奉之、出世离苦、获乐安寧、自然广福也。轮王為世圣王、其或新塑画、及故修之像、奉而祭之、得人天福因也。○若能将人天快乐、迴向性海法界。盖浩洋洪福、谁可量哉。且剋契妙乐、称性恒沙功德无喻可譬矣。
(庚)三闻法迴向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讚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迴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
大乘经典、為世出世间之明灯。难得难遇难能闻听之法。长夜黑闇、昏迷之男女。邂逅而逢。或听阅研究、明知衍乘、深洞因果、济世巨航。群机堪以普度。或至少偈句中解悟、便能发生殷重之心。自生瞻仰讚叹、欲流传布施与人、内外心身恭敬、行诸供养法宝。是人果报大而无穷尽矣。○若更能迴向法界、无為之理、功德不可言喻矣。
(庚)四经典自他行施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讚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塔寺内所流传、大乘经典者。凡诸方等事理并说。通為大乘。乘者、运载之义、心行依凭此义、可运出生死、载到彼岸。经典者、即黄卷赤轴、宝篋琅函、宋订书册等是也。新者者、装潢完美、布施供养他人。令彼礼拜读诵、种种修持。故旧及毁坏者、修整其缺处补之。经营、料理。脾益后来、沾圣贤之道训。其或一人独出财资、施此流传之事、其或各处募捐、诱劝多人、自他同共发行施之心。○如是下、显报。诸小国王、三十生中、得自在福。功由助发、施经弥流益世。檀越即独发心之施主、有自行化他、故得轮王。仍以善法化之云者。
(庚)五结施迴向。分二(辛)初结前善事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蒂。
佛门中做善事、胜过其餘种善根者。原由佛自因地、种种誓愿、行為所致也。布施但破慳贪、不知迴向、是浮福而已。若开善法施之提人正念心路。方是遍布施也。供养香花灯烛、亦人天事福、若依法修持、精进不退、是真法供养如来。塔寺故坏须修补。比诸造新者、功巍矣。经典传道之品、先贤古圣精义记载之处。纵能装理、不可著相。方是利世弥隆、功有攸归也。乃至少善行施、应不住相。有相作福、生天界。犹如仰箭射虚空。岂不慎哉、岂不慎哉。乃至下少善当积福不唐捐。
(辛)二论迴向不同
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迴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捨一得万报。
善事不论多少、获福拟属诚心。迴向各别不等、以由情愿之狭阔。○若能心融法界理之迥向、情愿剋臻佛果、百千生中任道妙乐、必至所期。○如但用凡夫情见、顺相爱发、而迴向自家眷属、不及他人。或独善其身、仅三生受乐亦太局於限量。○捨一得万者、诫劝心愿须大、自然获报功大、亦不可著於大相有得、离相融理為是。
(庚)六结示所问因缘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如前所说布施虽多、不越财、法、无畏、三种之施。财施者、外一切有為之物、随人所欲悉与施之。法施者、即世间出世间、种种善法、净心指导诱人、教而施之。无畏施者、证人之实行、為人之依止、若持戒而免堕等。盖推三施之中、皆有互具之功能也。苟论校量轻重因缘。或一生、或百千生、似属悲敬等之五田。福获之多少、确由心之优劣。是故地藏、其布施轩輊、均由施心如是。明作福须迴向科竟。
(丙)第十一比量愿胜、依经灭灾。(丁)初品题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此品文相、科注判為流通、因地神护法。今研看当文、耑讚地藏愿胜、明现未眾生、依行利益。义当属正宗也。地者、大气之质、天之配象。儒书恒云、混吨初分、其气轻清者為天。凝重者為地。元始无二之理。太极由无极、无形无相、眾妙之元。有形有相、天地之始。经云觉明空昧、相待成摇、则有风轮执持世界。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既有地土、不无主地之神。神者、主宰為义。主管南阎浮提也。凡精灵得天阳气為神、有变运之用。受佛之归戒者、而常拥护佛法。其名坚牢是也。
(丁)次释文。分四(戊)初胜昔诸圣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訶萨。皆是大不思议神通智慧、广度眾生。是地藏菩萨摩訶萨。於诸菩萨誓愿深重。
前既明善事、须迴向已竟。今明愿胜诸菩萨、当说之时也。梵言、涅哩锄。此翻坚牢。凡地坚牢固、承负一切。產育眾物、由地资而成也。此神归依佛戒為优婆夷之类。久预法会、敢诣座下白佛。若云我地神、自从往昔、亲近诸菩萨以来。都顶礼敬心瞻视、各皆是大不可思议、随现之化。以三轮神通、四辩智慧。普济群有。是地藏大士、更胜诸菩萨之愿深矣。
(戊)二化六道胜今
世尊。是地藏菩萨。於阎浮提、有大因缘。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於六道、其愿尚有毕竟。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
此文坚牢地神、欲明地藏。化六道因缘。胜过现今四位等觉大士。文殊、普贤、弥勒如前已释。观音俟视见闻利益。此四菩萨、与娑婆眾生极有缘。所化度生诚不可思议。唯是愿有毕。地藏之愿无尽、似逊一筹。非是位置优劣、而论深浅前后也。
(戊)三表地藏功能。分二初作龕奉像得善、二读经供像消恶。(己)初分三(庚)初指处建奉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眾生。於所住处、於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讚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
须弥山為四洲之中、忉利在顶、此為嘉会之设焉。现地神所指南方、定是阎浮提。现未眾生、寻清雅净洁地基。用四物建造庙室。内装奉像龕座。四金塑像、或以五彩绘画、大士尊形、安置龕里。供养如文。是人若随所居处。必定得十利益。
(庚)二徵表十种善利
何等為十。○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在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
初句徵释。○次一者下列明十利事。功由诚心敬奉。○土地者、是坚牢原始所持业具。○丰壤者、神力护之、一切万物从地而有、若年岁盈丰皆地壤美產也。○家宅者、五伦丛聚之眷属、及所畜豕类都是。為所依託栖止之屋宇、悉额為宅也。○永安者、仗威神保障而已。○先亡者、即久远之昭穆、无算数世、之祖禰也。○生天者、乃世人於佛法中作诸善事、刀光之益也。该此其未知孝心行道、而大孝在焉。○现存者、奉像家中之眷属也。益寿者、积善餘庆或增寿增福、古云唯天鑑人、善恶必应。○所求者、贫人求财、富人求官、九流人类、各要求利。遂意者、苟能略知佛法。明三世因果、但於三宝前、不论作善多少、贵乎诚心切愿。无不决定随愿遂意也。○无水火灾者、水火各有神主、赏罚、由眾生业力所致。今此既依经、作妙善之事、堪懺悔前愆、而获吉祥也。○虚耗者、无头绪悬空来、盛伙之耗乱也。辟除者、无意中、而自不遇、為避。终绝妄构歹事為除也。○杜绝恶梦者、虚妄杂念纷乱、都招梦眠不安。善人独一、大光明幢之正念。不然而然、自然杜绝矣。○出入神护者、若作少许善事。一切鬼神卫护之、似等未来现在诸佛。○多遇圣因者、乃出世正道公益、利人之因、或逢知识、令入道门、或遇修补塔寺、经典、佛菩萨等等之像。多是圣因也。○盖论十种利益。皆由供大士、不知迴向之感现报也。更能迴荐先故亲恩。令往生西方、得见弥陀、是大孝之作為也。
(庚)三结供所感
世尊。未来世中、及现在眾生。若能於所住处方面、作如是供养。○得如是利益。
此结指前南方住处、建奉兴供等文。得如是下五字、指十种利益。如是因如是果。种瓜豆得瓜豆。罪福业报形影相随也。
(己)二读经供像消恶
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
后人之仿昔贤圣者、绳步於经书尔。故经像所在、即佛菩萨之身。更能熟读深思、细心体会、践古训之行辙。虽曰未证、吾必谓之学贤圣矣。故地神寻常之间、日夜拥护也。乃至不遭水火灾。明来强夺為盗、暗心窃偷為贼。大横药师经、详明。九横经、明小横之事。一切恶事者、或结前句、大小横。或另言天地风雨、星宿神变。及世时疾疫诸毒等。以地神本愿力。故悉皆消灭。无复餘蕴矣。
(戊)四佛证坚牢神力。分五(己)初证神力物產
佛告坚牢地神。汝大神力、诸神少及。何以故、阎浮土地、悉蒙汝护。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苇、穀米宝贝。从地而有、皆因汝力。
汝大神力者、惟佛乃尽知坚牢作用之神威力量也。诸神者、如华严经、安住地神、前文已引。统不及坚牢者、何也。谓阎浮土地悉蒙彼护故。一切產物、属汝所主故。至美药草、稻麻木等、以地气力之大小、產物亦随之好歹。或因种子而生有、沙石宝贝等、亦地气积育而成也。问、世界成住坏空、初成之时、便有此物否。答、无有此物、以初成之时、人在空居、良地神亦同隐跡於光音。长阿含云、成住时、有大乱风、从不坏世界处、吹种子来生此国。一根子、二茎子、三节子、四?中子、五子子、是為五种子。盖此五子皆因地生、固从汝之地力、亦由眾生之业感也。
(己)二证称扬及护经人
又当称扬地藏菩萨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於常分地神。○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经。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
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冥界鬼神。都讚地藏利益之事。现坚牢亦讚、供地藏有十利益、及消诸恶、能主地產物。佛证明之、今称扬若斯。汝之增长功德、及以神通利益、胜餘地神、百千倍矣。○若未来供像读经之人、但依此经、一事耑心修行者。并无异心杂念、是事勤无亏。内容理想、惟有依於了义、不就凡情。如是行去、汝当护是经人、勿使退失也。
(己)三证神力御灾
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輒闻於耳。何况令受。
若能依义修持、佛嘱神力拥护。本神力者、处处之地、坚牢為主本、又以愿力之根本也。一切灾害者、天灾若彗星流星、日月薄蚀等、凡所侵损為害。且逆缘恶境之不如意事、尚且不輒闻於耳、何况令遭遇亲受、於身心哉。
(己)四诸天共护
非但汝独护是人故。亦有释梵眷属、诸天眷属、拥护是人。
若人有真心依经修持。非但地神日夜维持。亦有帝释天、内臣外将。初禪天、梵王、梵辅。梵眾、内外文武之眷属也。诸天者、统三界内、有归佛戒。领受咐嘱者。僉来拥护、一事修行者也。
(己)五徵释证意
何故得如是圣贤拥护。○皆由瞻礼地藏形像。及转读是本愿经故。○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槃乐。○以是之故、得大拥护。
初句是徵。皆由下释。自然下证。以是下旨意。○圣贤者、有二意。一祕密意、三界各天王、古佛权现為圣。实居天位為贤。二显意圣者公正也。真正公益之德道、為天圣。贤者、明直也。聪明正直亲从各主、為神臣之大贤也。○礼像读经如文。○苦海者。眾生恩爱、业注若流河。纳成生死浩洋之苦海。能依乘此经之船。有地藏大士主舵、赖威神帆、诸佛扶持之风。任运自然、毕竟出离生死苦海。到彼涅槃岸之快乐也。比愿胜须依经科竟。
(丙)第十二现无边身、随愿施与。(丁)初品题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如来现通放顶光。而示八部、并将来之机。名為使见。出微妙音讚叹大士、俾胜会同闻不思议事、是為普闻。又读诵此文、细心会阅、名见。凡天人之机、将欲堕苦、闻大士名、一歷耳根者、永后离苦获乐、是利由闻也。又观音代请之当机、為后后之六道。良知观音、挹从闻而思修。故立斯名也。原夫此品、展显地藏胜益利生。大不可思议事。注意见闻二字、诱群生入道之门、从六根下手功夫。惟见闻引心之先锋。返观修之最利也。
(丁)次释文。分二初如来现光叹德、二观音述闻代请。(戊)初分二(己)初放顶光相
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於顶门上、放如是等毫光相已。
初二句总明大毫相光。○因前地神比胜大愿之后、佛当现表开显之时也。法华放眉间光、表中道理。此经从最高、顶门放光。表普救九界之迷闇。乃开入道之门也。○百千万亿、虽多。原一顶门放出、表作用之多、法身理一也。○大毫相光者、大即法身理体。九界眾生同具、毫相清净明彻无染、表解脱而无著碍也。光能破暗之用、是般若照了万法、曲机就显也。此三大、三德、人人本具。埋没而不现者、似木中之具火。佛现毫光、令诸眾生睹相悟心。还知各具本有性光、若木之逢火燎燃也。○所谓下别列、此文诚难解释。今准法华以四教判之。白相者、表藏教机、蒙光之益、革凡成圣。转黑恶為白净也。○瑞相者、表化通教外凡、能知一切万物无生、尚有真諦瑞相也。○玉相者、表化通教内凡、似得空性理水、伏见思惑。若玉石逢火(观智之火)似出水、而非得水也。○紫相者、表化通分证机、入无间三昧、虽未得发真无漏、赤体全露能见隔罗之月、若紫玄之相矣。○青相者、表化通极果机、五色青為首、无生諦缘度之法、此证位置至颠相焉。○碧相者、表化别住。习种性、研习空观。断界内尘沙、耑仰登地法性。贵若和氏之碧玉、矿乎顽石之中也。○红相者、表化别行、从空入假观。遍学诸法、混杂红尘类中。不被红相染著、能断界外尘沙。开法眼、成道种智也。○绿相者、表化别向、能用加行、修中道观、伏无明。性海定水、湛瀏绿相。一切功德、迴向此处。犹大海之纳百川也。○金相者、表化别地、所证之真理。若金刚不可坏、初地到宝所。至十地后心、金刚智发现尔。○庆云相者、表化别教等觉、位居补处。庆喜将来所化之机。先现慈云、堪说法雨也。○千轮者、表化别妙、现圆满报身。坐大宝华王座、说无量諦、缘、度、法轮也。○宝轮者、表化圆住、圆破一品无明、能现百界随机、说纯圆无著法轮。圆知一切、比别教妙觉胜、故云宝也。○日轮月轮者、表化圆行向、以无功用道、任运自然、如日月经天也。○宫殿者、表化圆地、觉通如来、尽佛境界。若储王之居宫中、发真如用、能尽真如之际。若亲王上殿而不畏也。○海云者、表化圆等觉、佛垂行化之逆流、此菩萨晋修顺流、觉际入交各等、和佛同化九界、犹海之纳百川也。示利四生普现色身似云也。○顶门者、能通当体二意。一毫光能通九法界机、被化之、令修妙极。二同法华开示当体权实、显纯圆独妙也。唯一圆佛、普化餘佛、只一顶门、能现多光。明一经至极旨、无越此也。
(己)二妙音叹德
出微妙音、告诸大眾、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吾今日、於忉利天宫。称扬讚叹地藏菩萨。於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妙音者随机所闻而说也。佛告法会四圣六凡诸大眾、及八部普化之机。当听释尊在天宫褒美大士利益、於人天等事。盖此五事。其或当经寻义。酬演不可别判。一人天利事全部遍是、而总言之也。不思议事、指分身集会品。超圣因事、指称佛名号品。证十地事、指忉利天宫神通品。毕不退菩提事者、有二义。一自忉利付託残机护至弥勒授记。竟不使退失菩提事。二发大心已、尽令六道先成佛。且自行大心尚為菩萨。亦是不退菩提事。叹大士之德、尔斯叵测、故观音述闻代為八部请说。俾资瞻礼、而滋延福也。
(戊)二观音述闻代请。分三初观音啟请、二明佛讚许、三佛正告说。(己)初分二(庚)初经家及讚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訶萨、名观世音。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萨摩訶萨。具大慈悲、怜愍罪苦眾生。於千万亿世界、化千万亿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力。
初节结集经家叙请法仪。○世尊下讚地藏功能。○梵语婆娄吉低输、此云观世音。观是能观之智、以三智照穷正性、察其本末也。世音是所观之境、万象隔别、迁流不同、类音殊唱、俱蒙离苦、能所圆融、境智合标也。预会见听佛光音叹地藏利生之德。领顺佛意、出位讚大士而述闻。地藏具大慈、普与乐者、欲令眾生先成佛。具大悲、则遍拔六道之苦。千万亿所化世界处。应普现色身三昧、三轮威神、度生不测、积功培德、喝思量哉。
(庚)二正述闻分二(辛)初述闻诸佛
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讚叹地藏菩萨云。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
世尊讚叹地藏、全经多处、重在如来讚叹品、十方诸佛讚叹、因佛举身放光。普告诸佛及菩萨、诸佛在本世界、必定亦讚叹地藏。观音在此能闻。又十方诸佛、云集讚释迦、释迦答文殊是皆地藏所化者、弟子岂不讚师耶。正使者纵许也。十方三世诸佛、一一说大士、现行孝、立大愿、度六道之功德、奚能尽及乎。
(辛)二述当会及请
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眾。欲称扬地藏利益等事。○唯愿世尊、為现在未来一切眾生、称扬地藏不思议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
初述当会向前所闻。承蒙世尊、出微妙音、普告大眾、美扬大士利生事。○唯愿下為横类及未来眾生之八部。诚悲顾后劫、而代啟请也。以眾生累劫迄今。业缠深重、无明覆心、烦恼障意。睹圣像不能尽心恭敬、殊不知不思议神力。且请说之、威神不测。使识信心瞻礼、郑意渐渐、积成缘了。满福慧足、而有期矣。
(己)二明佛讚许分三(庚)初观音因缘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讚叹汝者。○是诸眾生於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
文有三节、初总明因缘。○次若天下明所感之机。○次是诸下明得益。娑婆人类杂踏、世界苦境多端。兼此菩萨救苦甚伙。○大因缘者、即大感应之异名耳。群机遍感、圣垂普应。不思议道交、是因缘义、天龙分上下之机、男女即该四眾之机、神鬼能具八部之眾。乃至二字、内含二教二乘、权位菩萨。论罪业轻重、唯六道生死罪苦眾生。闻名见形者、或从善知识闻来、而修持。或见经书而晓仿行為。恋慕讚叹者、意根耑注之恋慕、发口称扬之讚叹。并是入道之正因。叹莫能穷之利益也。○一切眾生诚藉威神力、趋向於妙道、必至三不退。故生人天中、易遇正见法门。具受三十七道品、心身圆妙行观、乐欲理智臻趣。以至因行剋果、成熟。遇佛授菩提记、有此莫大之因缘、是故须常念。
(庚)二慈心為八部
汝今具大慈悲。怜愍眾生、及天龙八部。听吾宣说地藏菩萨不思议利益之事。
观音菩萨、具大慈悲、普利群机。须阅别行疏记。听佛说地藏之事者何也。曰、诚同普贤久知三恶道、望地藏说地狱名号、使眾生归佛也。良知观音、亦久知地藏不思议利益事。故述闻代请、為末法眾生及八部、归敬瞻礼也。
(庚)三诫许愿闻
汝当諦听、吾今说之。观世音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如文。
(己)三佛正告说。分二初长行、二重颂。(庚)长行文自有八科。(辛)初免五衰转增天福。分二(壬)初瞻礼转罪福
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於恶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
文分三段。初明罪相。二如是下明懺悔。三是诸下明转报。且人世多积十善之因、生天是其福果报。若但受福乐、福尽罪生、更有五衰相现也。準婆沙论、有小大二种五衰相。一身出恶声、二身光微昧、三浴水著身、四著境不捨、五身虚眼瞬。此小五衰相也。大五衰者、一衣服秽污、二华冠光萎、三两腋流汗、四体生鼻气、五不乐本座。或有堕恶道者、乃福尽被恶业所牵也。○如其当现相时。苟能见地藏像、而归敬礼拜。或闻地藏名、而计忆常念。一仗大誓愿威神、二由心念悔过、乃转生福之基也。○是诸天人、培圣因、而转胜天福、非但不堕苦、直预圣伦阶级、佛法利益、岂可思议哉。
(壬)二况具供福利
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瓔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见闻名像、除罪生福若斯。何况设办、种种供养、依法修持、虔诚而不退、且论功德、培培胜益。福报亦展转增广。以至无穷尽也。
(辛)二转命终恶业。分三(壬)初闻名不堕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眾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歷耳根者。是诸眾生、永不歷三恶道苦。
此一声菩萨名号。可比阿伽陀之妙药。无病不癒者也。
(壬)二况作像利
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
将遗產作世间功德、仅赎罪过而已。若塑画佛菩萨形像、有越不堕之力。况地藏為幽冥教主、奉彼形像、必得威神超昇也。
(壬)三為病益寿除障。分二(癸)初愈病增寿
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
人生无常、病為死之先兆。造善决昇、恶业定堕。使病人自见眷属替他。将此物等。為其病人身故、方塑大士像。○是人下益寿。是人前生业报、今世应受此病苦。仗塑供之功德。方愈病、延寿也。
(癸)二报尽除障
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若是病人、果报身至此、当福命俱尽者。因在生时、无所不為。造忤逆罪、作十恶业。且论罪业报、必堕苦者。承斯眷属、将舍宅等物。造大士像。命终神识、即生天上。所造作罪业、悉皆瓦解冰消矣。
(辛)三示先亡生界。分三(壬)初述思亡之情。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已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乳哺者、乃婴孩在父母怀抱襁褓之时也。母血变乳与之饮。嚼食吐与為之哺。不幸幼年丧失、家亲眷属。至长大成人。每思眷属不知昇沉何趣世界中。倘有善业、亦未知生何天中、盖此情形感念孝像。非有大孝心之人、不能回忆追思若尔歟。
(壬)二追忆造福。分三初先亡解脱、二告示见生界、三现生者益。(癸)初分二(子)初承福生天。
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生人天中、受胜妙乐。
初是人是阳生之人。发诚实心、欲解所忆之念。从始起行、瞻礼圣像至七日不改、亦不转念、如是行為、必感验矣。○次是人指亡者之类。在生倘造恶业、应堕苦趣者、承阳眷兴福、脱苦生天。故劝孝子仁人、终身抱痛。不若造像礼供、此文可证矣。
(子)二生转圣因
是人眷属、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胜妙乐者。即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受无量乐。
是人亦指亡者之人、设在世作善不造恶。定有福力生天、更藉塑画圣像。礼供七日、虔诚不退初心。使入圣因之伦、则修持出世之法。令正定受之无量乐也。
(癸)二告见生界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於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或於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於诸世界、见诸眷属。
是阳生人、更於礼供时、内心常注念、地藏鸿名。七日之中、每日念地藏菩萨万声。大士应机所感、随凡情所现。若婆罗门女、白日感空声、告说相似也。其或黑夜梦寐中、地藏现大神通。亲领作福、礼念虔供之人。睹所思忆亡人、生处世界也。
(癸)三现生者益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前文七日、此文须定三年长期、每日念地藏菩萨圣号千声、便得沾光获益。一鬼神终护。二家具丰富。三无诸病恼。此三者、為现生之效果。将来入法流水、毕至成佛。噫、念地藏与读法华、广开三显一义同矣。若如是则非但孝亲、亦堪孝佛、及自孝矣。
(辛)四发广愿速成
复此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发愿之文自分三种根性、义含四教。欲发广大慈心者、似圆教根性、所谓心融妙理、万法具含、為广心也。发觉初心、与究竟觉等。名大心也。无缘慈而被群机、谓之慈心也。救度一切似别教机、独求菩萨法也。无上菩提、似通教欲望果头佛也。出离三界、藏教二乘、决志求自了生死。地藏菩萨、圆教等觉、為九界至所归心、仰效之求也。
(辛)五遂所求应。分二(壬)初所愿所事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讚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大士从始、物沙尘喻(指神通品久远之证)以来。劫劫广度眾生、堪称大愿王也。应眾生各欲求之愿。诚如大海潮涨就百江之等愿也。等事者、事為愿心所期。犹如清凉月、运空遍影千江、水清方月现尔。○但当下三业供养。○如是下随所成就焉。
(壬)二愿护梦记
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於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初希望冥护是所祈。○是人下现瑞之益。睡梦者、法华云、若於梦中、但见妙事等文。即入十信位中。各根性不同详在彼文。
(辛)六欲读诵服水不忘分三(壬)初宿障根钝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示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大乘经典、运出世之梯级、男女二眾、修道了生死、须明经、证心為要。故贵重若珍宝也。经云、阅大乘者、俗眼转為法眼、导利群生、有自他不思议之利、故发心欲读诵也。纵遇明师者、正知正见、能明正缘了三因之人也。纵得相遇。领受指教、莫不得前忘后。得后忘前、歷经年月之久、不成读诵。皆由宿世不习学之自障、至今生积塞愚钝。业障未得消除、知识不开。则无读诵之性、焉得通达大乘乎。
(壬)二陈供服水
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迴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障重之人、闻知大士灵应之名。寻诣座前对像、具陈无读诵性心事。更设供具、以显诚敬。香、表心念清远潜通。华、表圆满悦懌。衣服、表忍辱不捨。饮食、表慧命常存。玩具、表游戏神通。凡自所好、尽心设供。盖净水有去浊湛明、又能洗涤妄虑尘垢。一盏者、乱心归一、即一念清净。一日一夜者、明暗智愚、反覆被业所牵。安菩萨前、诚心祈恳冥加潜益。合掌请服、表佩戴进取。便背北坎之黑暗、向南离之火明。入通不思议妙境之口。至证心有期、自须郑重。此净水表法而已、以后慎诫為修行要务。五辛者、大蒜、各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也。慎之勿得食、酒能乱性、断智慧种、梵网经明五百世无手。食肉无慈悲心。邪淫為恶之首、妄语侈谈之事、心则浮虚。更除杀生。详具楞严经中。禁戒七日消除无量业障。天然性智、自然开朗明静、如其业重或慎三七方发。若能一生净戒必至福智晋极、位登不退可不疑矣。
(壬)三应获聪明
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於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歷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原夫求智之心、人人皆羡、而不诚心、终不得益。能感动圣应、须具真精神不惜身命方可。睡梦者、灵性冥漠之间、忽然见大士现种种身。来至求智人处、亲手授顶灌注法水。梦觉者、愚痴无明若梦、智慧明朗名觉。然后阅一切经书、若日月之临万象、无不照南。此乃消宿障、转闻持性也。
(辛)七消诸恶丰安。分二(壬)初述恶事境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疾病、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
衣不足则寒暑不能操体。食不足则饥饿不能充腹。因宿世之慳贪、今欲求而乖愿。疾病者或杀生之过也。凶恶衰颓之歹境。家内屋宅不利、居住之人、岂得安隐、眷属自然流离分散。或横累不吉祥等事、许多来扰逆意忤身。乃至夜间睡眠心神不安、慴惧惊怖。多是德薄垢重、缺神佑而欠植福也。
(壬)二恭念消益
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於睡梦中、悉皆安乐。
大士名形、為此品见闻利益之纲骨。念满万遍不难、唯恭敬為难、至心更难、餘皆如文。
(辛)八险道鬼神护持。分三(壬)初经水陆险境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
治生者治身事业、资生贸易等。公私者、眾事之公。己事之私。生死者、妇人娩產之生事。讣报丧亡之死事。急事者、凡紧要不可缓事统是。盖厥四种為事、悉以因字者、决定过斯也。或要入大山峻岭、深谷草木丛林之中过者、而悉幽寂邃?之危险。或欲过川泽、江河沧溟大海、乃水中之险道也。
(壬)二念名鬼神护
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於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一切毒害、即蚖蛇蝮蝎等诸类、咸地產生毒。并虎狼狮子、都由土地鬼神所辖、系土地鬼神、能奉敕大士慈命。是经过人念大士名即来拥护、故一切不能损害、蒙威神之益也。
(壬)三结告分二(癸)初利生因缘不尽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於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於诸眾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
地藏菩萨无始劫来。累誓度脱受苦六道眾生。各世界阎浮根性、习恶為重。若详说利生因缘事、劫劫不能尽。
(癸)二嘱神力流布
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此文虽属付嘱流布、诚含观音因缘熟於娑婆、该二大士、利生悲愿、之极切也。地藏於不可说不可说、无尽世界处、偏向南洲狱间教化。观音领受佛敕、普告恒沙诸国土令知。偏使娑婆眾生永受安乐。或示而燃等、与地藏略同。长行文竟。
(庚)二重颂者有四义、一為横类之机。已说法毕、不能还转再说、故须重颂。二因钝根人俾叠闻方悟、故有重颂。三為乐欲不同、有喜散花说之、长行易得、或悦贯华说之偈颂、斯解。四随彼国风、若此土序后之铭也。文分八科、尚缺第二第五二科、(辛)初总颂上叹德述闻。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初二句颂叹德中、五事皆不可思议。次二句颂述闻中、為一切眾生、及八部、瞻礼获福之文。
(辛)二颂上第一免衰相增福
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
天人男女等、天福尽当堕、若至心归依瞻礼地藏、塑画金身。便消灾集福、寿命转增。此无具供等文。至心二字、似能含具也。
(辛)三颂上第三先亡生界
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或塑或画大士身、悲恋瞻礼不暂捨。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示其眷属所生界。○纵堕恶趣寻出离。○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
初四句颂思亡之情、次三句颂追忆造福。次二句颂告见生界。次一句颂承福生天。次二句颂现生者得益。阅此之文行孝者、非但报恩、实是好心行持而自获圣记也。
(辛)四颂上第四发广愿速成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
一切诸愿之句、似含第五、所求诸愿、诸事、悉皆成就也。无业障遮止者、即别圆出假位中、广化群生、不被尘沙惑业所障遮止也。
(辛)五颂上第六欲诵服水不忘。分三(壬)初颂宿障根钝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於大乘经不能记。
自未得度、而发心度人者、是菩萨心肠、虽是善愿、宿障业惑故、而无读诵性、斯愿不成。
(壬)二颂陈供服水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五辛乃臭秽之物、熟食发淫、生食增瞋、性质秽气浊乱、覆蔽慧心、不得开发也。
(壬)三颂应获聪明
即於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应是经教歷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
以梦中见祥瑞、觉来得六根通利、此慧者、即闻思修之三慧也。
(辛)六颂上第七消诸恶安
贫穷眾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於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
一贫穷、二疾病、三家宅凶衰、四眷属分离、五睡梦不安、六期心相违。此六况态诚不祥之苦。须至心懺悔、方消恶业而丰安神护。
(辛)七颂上第八险道鬼神护
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
山林海是所经过境、毒恶禽兽人神鬼风、是欲侵害之险。凡念大士名若狮吼、毒恶禽兽自消散矣。恶人鬼神似积雪、善心敬大士之人若涌沸、渐邻渐融、不久归化也。恶风者、或海中之颶。山间之□等类是也。
(辛)八颂上结告因缘流布
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
地藏利生不思议因缘。同观音利生因缘等。故嘱听流布也。
若能以此迴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
此文似孤起颂、长文令布娑婆安乐。此文布告无尽国土。狭广略同。迴向成佛二句、是孤起也。现身随愿竟。
(乙)第三大章流通分者、弥流无滞、通传处处、奉行之者、知获益而不虚诞。使正法水、周沾后来之群机也。(丙)先释题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释尊一期、始终化道。虽分形遍处、尽化各类、诚都在天人之处。乃善恶交参之易明因果也。嘱累者、将此各界未脱人天机、咐嘱地藏护之度之。实大士受累担任也、而不嘱文殊普贤观音弥勒者何也、诸大士各有私愿不同、其或各诸佛剎、匡辅行化不定。唯地藏愿在先佛之后、未佛之前、两间普度之故也。
(丙)释文分二初慇懃别付流通、二总诸承行流通。(丁)初分二初释尊摩顶付嘱流通、二虚空藏问奉行利益。(戊)初分二初嘱记之事、二承行佛旨、(己)初分四(庚)初摩顶叹德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訶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讚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
又摩顶者、前摩顶明自於五浊随现遍化、及地藏累劫劝苦度生。今所重摩顶、是叹其德行之厚大也。连呼地藏之名者、急要重託之深诚也。神力者、叹其随处现身、诸圣不可测也。慈悲者、观所度之机、与乐拔苦之念也。智慧辩才者、说法称机之功能也、此四不思议作用、纵十方诸佛、各讚无穷劫不能尽也。
(庚)二令记要事
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於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於汝。无令是诸眾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正付要事、故重呼之、表耳提面命之授受也。火宅者、指诸佛各有同居、三千大千世界、為宅。火、即烦恼、业报、两种之火也。佛在嘉会大眾前、亲口宣说付託此大要事。能依经行者、终不堕苦、况堕而不得出耶。
(庚)三明阎浮性习
地藏、是南阎浮提眾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
此文重意付託、明将来各界南洲性习。○志性下至增长。再提业感品中、未解脱眾生同。○以是下再举分身集会品、我佛累劫随化义同。
(庚)四劝承行要事。分三(辛)初劝护少善
地藏、吾今慇懃、以天人眾、付嘱於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蒂、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慇懃者、餘想周惟之意、察尽未来之机、尽付嘱地藏也。天人男女於佛法种少善、命地藏以冥力扶助、令其渐次成就道业。直至菩提、永无退转。
(辛)二仗神力灭恶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现无边身、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前科护善即是灭恶、此科灭恶、功由念佛菩萨一名、或大乘经一偈句、彼此互陈妙旨、文相正背面也。人天恶业男女、随业报堕恶趣者能念佛菩萨及经、大士即应声现身、以神力故、碎地狱遣天堂。碎者犹化也。
(辛)三偈颂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现在未来天人眾、吾今慇懃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初二句颂护少善、次二句颂神力灭恶。
(己)二承行佛旨
尔时地藏菩萨摩訶萨、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為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脱。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无上道永不退转。
当尔屡听付嘱之时。大士欲满本愿并顺佛意。承行此事、故起敬白。○唯愿下、安慰勿虑。○未来下、明承当事。一念恭敬者、万里路程、不离当前一步。一念虽微小、為眾多之本。恭敬於佛法、胜餘可知矣。地藏用善巧方便、度脱之令成就也。何况闻诸善、修诸善、念念无间断修之、自然任运取证也、焉得退转乎。
(戊)二虚空藏问奉行利生、分三(己)初表所闻事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虚空藏、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闻於如来、讚叹地藏菩萨、威神势力、不可思议。
虚空藏菩萨、乘时来问。表地藏不思议者、有二义。一為地藏威神力甚大、处处设化、而未来眾生、依持修行、几许功德、惹著相者起乐欲心。二因名释义、非但眾生勿令著相、纵地藏歷劫遍化之功德、亦归虚空之包藏也。地有空无、双融归无所得之意歟。
(己)二问奉行者福利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礼形像、得几种福利。唯愿世尊、為未来现在一切眾等、略而说之。
闻经不知思修、仅仰慕而已。传闻菩萨名字亦然、仍不观心常念、慈风过耳无益。纵礼圣像、不晓发愿迴向、亦复如是。故此三种同是福类。愿佛略说、少善功德。有几种福利乎。
(己)三佛告利益事。分二初经像供敬。二像愿讚礼。(庚)初分二(辛)初诫听行事
佛告虚空藏菩萨。諦听諦听、吾当為汝、分别说之。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讚叹瞻礼。
如文。
(辛)二别明所利益
得二十八种利益(此句总标)。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
天龙内含八部為护持经人之总名、故首举也。善果或属事福、世间出世间不定。圣因决定、是出世之法行。梵语菩提、此云觉道、即道心不退转也。
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厄、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
五依报福增、六正报不苦、七八无外难、九眾人讚善、十冥中保佑。
十一者、女转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
诵经奉像、女转男身。或生永无女人世界。若有愿力度生、為王臣女。端正相好、人所爱敬者。或承福多生天上如意所享。
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
帝王权力最自在、读经彷彿了因显现、获宿智命通也。培因所致、今求如意。道伴叙从、同供地藏之类也。
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诸圣讚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此等可以如文。问此二十八种利益、能奉行者、现生得益、或来世耶、答随愿所成。倘有宿根深厚、一生依地藏本愿经。可以直至成佛。何况二十八种耶。问诸善男女、各得此数耶否、答根性不同得益有差、由心量之所致也。
(庚)二形像本愿讚礼。分二(辛)初明行事
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讚叹瞻礼。
如前文解。
(辛)二别明利益
得七种利益。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恶业消灭。三者、诸佛护临。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长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毕竟成佛。
依大士本愿行及经。各种根性、同超入圆教圣地位。三惑恶业消灭。位至十信、诸佛护临。菩提如前、圆住真不退位。任运流入萨婆若、名增长本力也。尽眾生界、二根性、过去来今、及起心动念、都知也。增至无上士、之果位者。由斯為因也。
(丁)二总诸承行流通。分二(戊)初十方主伴、讚叹流通。
尔时十方一切诸来、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讚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
十方云集诸佛菩萨及八部。初至讚释迦於五浊、今此叹地藏神力、担荷於未来。皆是大孝未曾有也。
(戊)二诸天主伴、供养教主。
是时忉利天、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瓔、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已。○一切眾会、俱复瞻礼、合掌而退。
释提桓因、本会主人、散香华及天衣等宝供佛。表谢法之意。供地藏、表将来六道、劳其得度也。○一切下各眾、承行流通也。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