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善恶猕猴缘

佛陀带领弟子们在王舍城弘法时,弟子们心有所感地对佛陀说:‘世尊!跟随着提婆达多修行,生生世世都被悲愁、苦恼所缠。然而,跟随世尊修行,不仅身心安详、愉悦,来生也能生在...
善恶猕猴缘

唯识五重观

再介绍唯识的观法:唯识五重观。怕初听同学不了解,我浅浅的说。第一、遣虚存实观;虚就是遍计执、执着。怎么虚呢?好比林某人杀张明凤、又是胡某人杀黄春雄,要杀的时候瞪眼,非把...
唯识五重观

喜欢这样的父母

喜欢这样的父母  喜欢这样的父母  一般来讲,中学生都喜欢关心体贴、和蔼可亲、爱护子女、理解子女的家长,最反感的是严厉粗暴、修养差、不通情达理的家长,而且绝大多数中学生特别...
喜欢这样的父母

善心的回报——常静

因果观念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讲“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俗语中也有“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就是说,一个人做善事就会得到善报,做恶事就会得到恶报。不论是谁,...
善心的回报——常静

善巧劝诫

【译文】内阁学士汪晓园先生说:有个老僧路过屠宰场时,忽然泪流满面,好像很伤心的样子。人们觉得奇怪,便去询问他为何如此?  这位老僧说:“说来话长啊!我能记得前两世的事。...
善巧劝诫

善意的错

善意的错  善意的错  不要被你制造的错误所打倒,反之,你必须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将它重新化为生存的动力。  与我们相伴一生最多的时光往往是错误。错误是美丽的,是一面照耀出...
善意的错

嗔怒的火山

嗔怒的火山今生今世有着瞋怒习气的人,前世(业力),也有着瞋怒的习气。瞋怒,是一种极为强烈的无明情绪;有瞋怒习性的人,就象胸中有一股无明怒火,随时都准备要发泄。而导致这瞋怒脾气的,是...
嗔怒的火山

善有善報

善有善報  善有善報  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經過市集時,看見一位賣魚的老人,一邊斗量賣魚,一邊哀嘆地說:「老天爺!到底我犯了什麼錯,你讓我的兒子這麼早死?如果他還活著,可以幫我賣魚...
善有善報

唐朝文人爱涂鸦 旅馆、寺庙、

森林鹿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友情推荐  [内容简介]  如果有一天,您一睁眼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唐朝――不要惊慌,来,拿起这本《唐朝穿越指南》:先过了语言关,学几句中古汉语和...
唐朝文人爱涂鸦 旅馆、寺庙、

唯识三十论讲录

唯识三十论讲录  唯识三十论讲录  太虚  ──十年二月在杭州幽冀会馆讲──  唯者,遮格拣除之义。识者,明了分别之义。离识非有,在识非无,立唯识名。即识之唯,离识无余...
唯识三十论讲录
  • 首页
  • 542
  • 543
  • 544
  • 545
  • 546
  • 547
  • 548
  • 尾页
  • 共 1000 页
  •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