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受关注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能是中国方丈界最有名的住持,住持界最有名的方丈。
住持:寺庙里掌舵的,主管弘扬佛法
少林寺方丈室
简单说,住持就是一个寺院的领袖,是寺院的最高负责人。但凡是寺庙,就有一个住持。住持负责寺内的有关“弘法”的事务,例如上法堂讲演经法、早晚课诵、告香……做各种诵经、巡视、整肃违犯清规的僧人等等这样的日常事务。开山建寺,寺院的第一代住持,被称为“开山大师”。
住持这两个字,最早并不是一种名词称谓,而是一个动词,《圆觉经》中就有:“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意思就是,一切佛都安住在光明庄严的境界里,有住持佛法的意思。
佛教传入中国后采取的是师徒之间传授佛法,没有住持一说,但后来到了唐代,禅宗兴盛,门徒众多,于是住持就成为一种职位和称呼,指“代佛传法、续佛慧命”的人,所以,住持的事务性工作,主要还是侧重于代佛传法,除了装造佛像、修整经典、修造僧坊,其他时间都用来传法。
住持是怎么选出来的?参照《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要按期推选或礼请住持,十方选贤,提拔、重用爱国守法的僧人。虽然住持不由宗教局直接任命,但人选必须得到宗教局同意。
而在日本佛教界,则称住持为住职。
方丈:当住持成为公认的精神领袖
方丈,是指禅寺中住持的居室,或者是客殿有一丈见方。这个词出自《维摩诘经》,“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维摩诘住的房间虽小,可设座无限,他的修养很高,接引的人很多,但不管多少人到他的小房间都坐得下。方丈处,就是“菩萨净名所居之所”,后来,逐渐产生了以室名为代称,就用“方丈”来表示对禅林住持或者是“师父”的尊称。
那方丈,到底是指什么样的人?如何才能成为方丈?
汉传佛教对一个寺院的总负责人称为住持,如果通过升座晋院的仪式,可以被称为“方丈”。某种意义上来说,方丈就是住持的2.0升级版。方丈是一个寺院的精神宗教领袖,有的寺院,住持方丈是同一个人,有的寺院没有方丈,只有住持。这主要是因为住持的资历、修为、感化力可能还没有达到成为方丈的程度(成为精神领袖,真的需要超出凡人)。
所以没有方丈的禅寺,方丈室里住的就是一个寺院的住持。
成为方丈,除了有足够的资历和修为之外,一般情况下方丈必须是上规模的寺庙群才能有。第一,寺院要有三个大殿,寺众要在五百人以上。小规模的丛林寺众至少也要有三百人,多则二千乃至一万。并且方丈可以兼任多个寺庙,而住持则不能。一般来说,方丈必须由所在省的宗教管理部门和佛教协会任命才能生效。
所以,不论是从德行上,还是从认证的工序上,甚至是山头够不够大这些方面,方丈和住持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下次看到关于方丈的新闻,就别再问方丈和住持有啥区别了。
见到僧人就管他叫“和尚”?这可不太专业
等等,壹读君再补充两句……
“和尚”、“长老”这些称谓,和住持、方丈有什么关系?
看见小沙弥,我们通常会习惯性地叫他们“小和尚”, 其实,这种表述是不对的。
在汉传佛教的寺院里,不是每个男性出家人都有资格被称为“和尚”,只有修为高深、德高望重的,比如住持、方丈,才被称为“和尚”。
和尚,是从梵文而来,原义是“师”。本是一个尊称,能为人师者才能称“和尚”,但后来,人们叫着叫着便把和尚作为对一般出家男众的专用称呼了。
正常情形,在家人称出家人应为“师傅”,除非你尊之为父,可称他为“师父”。
“长老”这一称呼我们也会经常用错,长老是对曾做过住持、方丈的老和尚,在退休后人所给予的敬词。只要还在住持、方丈的任内都不能称为长老。大丛林里为让历届退休的方丈和尚得安养,会安排小沙弥照顾他们,设有“长老寮”。
所以,再别学着《西游记》里那样管唐僧叫长老了。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