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师兄都是知道四相的,很多的法师都讲解过四相的,不过可能有的人并不是很清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四相的,但是我们要找到真我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人生四相是什么。
缘生法和真如是世出世间的根本真实,而缘生法和真如的具体所指就是人生。所以,讲缘生法和真如就是讲人生实相,今从四个方面加以显示:
一、有相无体
正观人生所摄的诸法,其真实相就是有相无体的中道。虽相有,但非世俗所说之有;因它刹那变化,非断非常,故诸法实相的“有”属远离名想言说的妙有。虽体无,但非世俗所说之空;因世俗空仍有空相在,诸法实相的“空”属远离名想言说的真空。人生的诸法实相是相有体空。有唯宛然显现之有,而远离名想言说;空唯我法自性空寂,连空也空,故空也不可取著,如是方为妙有真空。妙有有两方面:一是指客观事物的有而非实,它本来当下就远离了实我法性,显示了真空,故说为妙有。另一方面是指依无漏智,主要是指以无为真智为依的无漏俗智,虽有见而无颠倒,虽有相而离染污,故名妙有。前者主要指依它起自性,后者主要指净分依它起自性。一般所说的真空妙有多从果上的后者而言。然而,对从因上所说的前者也不应忽略,它是悟入唯识相性的关键。唯识性亦依唯识相而建立。
体无之所“无”者,是特指遍计所执性;相有之“有”者,即主要指依他起性,亦不遮圆成实性以无相为相。如来于契经中常常密意说言一切法空者,即依此中前者而说,若不知此中密意,必堕断见巢穴。故要善巧解义,方能无倒显示法相,是为善取空。对于后者,无论是依它起性还是圆成实性,本来都不可言说,但为悟他故,由已深知不可言说,而能远离诸著,同时善巧施设文字言词,无倒显示诸法性相,正显一切诸法不可言说。不可言说是遮诠义,但遮实我法性;无倒显示是诠显义,唯显诸法离倒真实。
二、变化无常
大到人生宇宙的一切,小至细胞的分裂、心理的变化,没有一样是固定不变的实法。一切一切的事物,无时无刻不是处于刹那生灭、相似相续之迁流变化中的。从心色二法上讲,本识执持根身,由命根不断业力增上滋养的关系,才会有内四大种刹那刹那前赴后继从最初的变现到后来的持养根身,以及有识中外四大种刹那刹那前赴后继变现根身所依的器界,所以有了生及少长乃至衰老的生命周期与规律。以有根身不坏,境界现前,根触境时激发识(自证)内(见相二分)自种腾跃而起,变现似能所二取的见相二分,才有了人们的认识活动。前七转识在了别各自境界时,于见分上有似相分行解行相。尔时,现行刹那生已,熏习本识,生已不住,刹那便灭,已成为本识内的各识自种,还能引发后后各识现行。以有转识种现熏生刹那刹那不断运动,如水流注,不曾暂息,遂尔便能维持本识自相、因相、果相三义不失,而得成其功能不灭。另外,诸识生时,必带心所种与之俱起,以为助伴,总别各缘。在缘境时,由于邪作意力的关系,以及分别我法二执的引发思业等,心所起时便引同类烦恼现行。若为正作意力,以及净智或加行智的引发思业等,心所起时便引同类善慧现行。复在修习正观时,以加行力退,定境遂失,便有善染交错消长的现象,故需数数修习,乃有大劫所行。
从上可以看出,在人生的根本——本识与转识的运动关系等中,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明白了人生的变化无常,就知道根本没有一个实法可得,就能破除法执;我执以法执为依故,破除法执的同时,我执随破。人生的变化迁流从未中断过,四念处中有“观心无常”,三法印中有“诸行无常”,皆以一心而摄,故依“心”的变化规律可以总的概括为十二因缘。
三、昏迷颠倒
凡夫由有无始无明,及依种种言说分别,于境取著,执内有我、执外是实,是为我法二执。不管是梦中,还是白天,日夜处在虚妄分别的遍计执著中,弛心逐物,把一切都当成真实,而永堕缠缚,谓之昏迷颠倒。昏迷颠倒说明了一个问题:凡夫常时都是生活在自我的不真实及不正确的主观世界中的。其主观认识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于有我法二执染污的关系,所以往往是一种错误的和被扭曲了的客观反映。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将错误的和被扭曲了的认识改正过来,就需要从改造主观认识世界入手,以求达到彻底改变有漏皆苦的人生宇宙为无漏常乐的人生宇宙为目的。因为,所谓的外境——相分(广义的相分包括了见分)不能离见分而有,自证在变现见相二分时,对于亲所缘缘的相分而言,见分为相分的胜增上缘。见分有主动性,相分则是被动的,见相二分的关系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所以,改造人生宇宙,远离昏迷颠倒,就要从主观认识入手,将主观认识变成般若智慧。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说的“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若是内心生起了般若智慧,当下就能超脱昏迷颠倒的人生,当下就得涅槃。
修行者的目的就是要从昏迷颠倒的人生中超越出来,而得涅槃解脱。然而,如何才能生起般若智慧呢?仅有主观的良好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合理的如法的操作过程才不至于劳而无功,愿望落空。我们自己有的多是无始无明,必须要用佛的智慧才能打破我们心中的无明。修行虽是自己的事,但我们必须要以佛的智慧——如来圣教为广大的所缘境,多闻熏习,如理作意,学习摹仿,才能集积福慧资粮,才能生起法住、加行二智,才能成就根本、后得二智,乃至成就无上菩提。否则,若偏离圣教,甚至不用圣教的话,必然要堕落在非常危险的自见取中。十地菩萨都还不是无学圣果,何况区区尔辈,初学凡夫!故真学佛者,岂有于如来圣教起增上慢之理?不可不慎之!通达“无我”及“缘生”的道理是生起般若及修行所依的关键。
四、常自空寂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偈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这里的寂灭就有两层意思:一为本来空寂;二为还归空寂。
1、本来空寂者。人生宇宙所摄的一切法本来非实,故本来就没有实我法性。虽因缘和合而有生、住、异、灭的假相,然生已不住,刹那即灭,非灭而空,本来实我实法不曾有故,本来无生,本来是空。故说一切幻相的当下就是本来无生之实性,唯相即无法。生灭等法在现象的坏灭之前也不曾有过,有的只是因缘和合的一个幻相。既然这个幻相、中空非实,无有生灭等法可得,那么,我们确切地说,只能说有这么一个幻相,在表达幻相时用了一个假名做为代表的符号而已,而绝不能说有生灭等法。《转有经》颂云:“以彼彼诸名,诠彼彼诸法,此中无有彼,是诸法法性。”(转引自《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卷三十六中)若只见幻相而不见生灭等法,就是不行一切法而入一切法,当下就能证得诸法实相,而得契会中道。所以说真实的事实就是:这现象的当下就是无生本寂。而实际上,之所以产生“法”的感觉,那多是因为对能诠表的语言文字及所诠表的意言产生的执著。我们一般在认识事物时,很多时候是在运用名言概念认识名言概念的,毕竟我们的现量境太窄了,绝大多数是通过比量境来认识事物的。如加行位的菩萨,就是主要修习无倒抉择的正比量的。
2、还归空寂者。是指人生变幻无常的归宿,其最终显示的还是寂灭――不生之实性。因为一切法既然唯属变幻无常的幻相而已,即一一变坏之法,虽有暂时的幻相可得,然而生已即灭,刹那不住。从一切法的变幻无常上说,人生有生、老、无常的阶段性变化,且每一阶段都不停的在生灭变化着,人生所摄的一切法都在刹那刹那生灭不停。从这变化无常的规律中就显示出了无实自性可得,即无常之法终归空寂,这是不变的人生定律和归宿。众缘聚集时,有幻相显现,众缘散灭时,这个相就永远再也找不回来了。它没有到任何地方去,本来就没有实法出现过,幻相的坏灭还归于法空。从人生的无常显示了一切诸法的还归空寂,由观人生的无常,破除常见,进一步观诸法空寂,破除法执,最终就能得无生法忍。
真如虽然只有一个,然而依证受真如有“如理证入”及“除去障碍”的两种用功差别,所以就依用功的差别,而分成两部分来加以说明。前者观本来空寂者要相对深一些,主要依的是圆成真如,为使学人契入诸法实相,重在显示无生;后者观还归空寂者要相对浅一些,主要依的是二空真如,为遣除学人我法执著,重在显示法空,是为二者略为不同之处。但二者又是不可截然分割的,为了显示其特性,才分开加以说明。无论是事实还在实际修行用功中,二者都是分不开的,学人对此要加以注意。
上面就是关于人生四相的讲解了。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是有很多的方式的,比如我们念诵修行佛经,我们也可以参禅打坐,我们也可以放生苦修等等,但是我们最好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