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十六特胜观简介

发布时间:2023-12-08 12:10:35作者:大悲

关于十六特胜观想必有些师兄是有一定了解的,十六特胜观在佛学中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而且它对众生的修行是有帮助的,所以建议师兄多去了解一些关于十六特胜观的内容。只是在了解十六特胜观的内容之前,先要对十六特胜观的简介有一个了解,这样在了解它的内容时也会更顺利。那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十六特胜观简介

所谓“十六特胜观”,是于四念处等之观,始自调心,终至悲想地,地地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厌恶、自害之失。据说释迦牟尼教弟子们修不净观,有的弟子在修习时,因为极端厌世而自杀。释迦牟尼目睹这种情况,便教弟子们改修更为殊胜的十六特胜观。

这种禅观法,修习时分为十六步,整个过程都使身心领受喜乐,而不致于导致厌世自杀之弊。十六特胜观是能让修习者深入正定,不致染着于诸禅的智慧,比起不净观、六妙门等禅观法来说更为殊胜,所以称作“特胜”。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第七卷中,介绍了佛教关于十六特胜观的三种说法:第一、二种都是以十六特胜观分配四念处,第三种则是从四禅八定渐次深入的层次来解释十六特胜观。

按照第一、二种说法,十六特胜观的具体内容是:

一、知息入:从随息入手,先观入息,直至气灭。

二、知息出:再观出息止于鼻端。

三、知息长短:心乱则息短,心定则息长,由此而知道息的长短,以便调节心的定乱。

四、知息遍身:心更趋于寂定,观注气息自然而然在全身遍行。

五、除诸身行:舍弃气息周遍全身的感受。

六、受喜:感受到觉悟的欢喜。

七、受乐:觉得禅心悦乐。

八、受诸心行:觉得身心都在欢喜受乐。

九、心作喜:以喜策心,为防止精进之舟沉没。

十、心作摄:欢喜过度心易散乱,必须摄心以让其安定。

十一、心作解脱:不使心被烦恼和俗事所束缚。

十二、观无常:人静寂于定之中,观一切现象都生灭无常。

十三、观散坏:观由地、水、风、火“四大”组合的身体,最终必将会散坏。

十四、观离欲:观身为苦本,从而生出离欲之心。

十五、观灭:观心生灭的过想,从而生出不住于寂灭之心。

十六、观弃舍:舍弃离欲、寂灭等各种心念,不住着于一切。

以上十六步观,第一至五步属于“身念处”,第六至八步属于“受念处”,第九至十一步属于“心念处”,第十二至十六步属于“法念处”。

十六特胜观简介

按照第三种说法,十六步观的具体内容是:

一、知息入:感觉到气息的吸入,观息从鼻中入于脐部。

二、知息出:指的是初修从调息、随息入手,心依于息,一心随息不乱,观息从脐部出至鼻端,并知息之粗细。

三、知息长短:指的是欲界定,由心已初定,所以能自知息之长短,并明白心细则息细而长,心粗则息粗而短的道理,从而使心念常有波动。

四、知息遍身:指的是入初禅未到地定,感觉到出入息遍于全身所有的毛孔,从百悟到生灭无常、身空假不实的道理。

五、除诸身行:指的是初禅中,内视体内脏腑、血脉及经络等,通过观析,灭除贪恋欲界肉体的心理活动。

六、受喜:指的是在初禅中,地、水、风、火因一时往来交替而出现八种反应,心受喜乐,但能以智慧观析,泰然处之。

七、受乐:指的是在初禅之境,身发“八触”,虽然受乐而不染着。

八、受诸心行:指的是初禅中一心寂定,巍然不动。

九、心作喜:指的是入于二禅之境,心发内净之喜。

十、心作摄:指的是二禅中喜乐摄心,而不为喜乐所动。

十一、心作解脱:指的是升入三禅,虽然非常安乐,而不为安乐染着。

十二、观无常:指的是升入四禅,在不动定心中,观析一切生灭无常,不生住着之心。

十三、观散坏:指的是升入空处定中,观出离色界,物质身体逐渐消散,心依虚空,逍遥自在,反观这个自在之心,不着于空处定。

十四、观离欲:指的是升入识处定中,观心识念念生灭,没有实体可得,从而远离对识处定的爱着。

十五、观灭:指的是升入无所有处定,观无所有定,心识亦生灭无常,而不住着。

十六、观弃舍:指的是升入非想非非想处定,在定中反观定心空寂而不住着,从而舍弃了错认此定为涅盘的想法,以便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定,升入受想灭处定。

十六特胜观是佛家的高级禅观法,修习这十六步功法,能获身心明净的大智慧,远离损害身心健康的种种烦恼,成就“殊胜”的功德。

十六特胜观简介

上述就是十六特胜观的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关于十六特胜观的内容,师兄可以多去了解一些,这样师兄对这方面会有更多认识,也能有更多收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