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优婆塞卢荣章译)

发布时间:2024-04-03 13:32:10作者:大悲

白话佛经

楞严经 优婆塞卢荣章 译

第三卷

阿难!为甚么说六根是人本具有的如来藏性呢?正如上来说有人瞪着眼睛,眼光光一直看虚空,令双眼倦了,便见空中狂花乱舞。他的眼和狂花,同是能见功能的疲劳现象。由于明暗两种尘相,胶着不变的见性,便成妄见。故此这见性,离明暗两种尘相,便无所见了。阿难!这人的妄见,不是从眼根来、明暗来、或虚空来的。为甚么?若说是从明来,到暗来时、妄见巳随明去,就不见暗了。如从暗来、亦是一样的。这妄见离虚空无体,亦没有能见的见性。又若说是从虚空来,能看见尘相、亦看见眼根。见性既属虚空,只是虚空看见罢!和眼无关。由此可知眼根所见的尘相虚妄,但是性即如来藏性,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

现说耳根的闻性,譬如有人,双手各用一指、不停急塞两耳孔,耳根受到压力,影响到脑袋发出响声。这人的耳根和声尘、都是觉心疲劳的现象。由于动静的两种尘相、胶着不变的闻性,便成妄闻。这闻性离动静的尘相,便无所闻。又这妄闻,不是从耳根来、动静来、虚空来的。为甚么?如说妄闻由静尘来,它随静尘走了、不能再闻动尘。如从动尘来、亦是一样的。若说是从耳根来,如无动静、妄闻是离尘无体,亦没有能闻的自性。又如说从虚空来,即虚空有能闻性、那就不是虚空,而且虚空自闻、和耳无关。由此可知耳根所闻的尘相虚妄,但是性即如来藏性,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

现在说鼻根的嗅性,譬如有人,急促呼吸,使鼻根感到疲劳;便会嗅到冷、香、臭气,或鼻根通塞等感觉。这些感觉,和鼻根呼吸,都是觉心疲劳的现象。由于通塞的两种尘相,胶着不变的嗅性,便成妄嗅。这嗅性离通塞的尘相,便无所嗅。冷和香、臭气,不是从鼻根来、通塞来、虚空来的。为甚么?如说嗅性由通来,它随通走了、不能再嗅到塞。如从塞来、亦是一样的。既然通塞都不能感觉、又怎会感到香和臭。若说是从鼻根来,如没有通塞时、鼻根离尘无体,亦没有能嗅的自性。又如说从虚空来,这嗅性应嗅到自己的鼻根。又虚空能有嗅性、那就不是虚空,而且和鼻根无关。由此可知鼻根的呼吸和嗅性虚妄,但是性即如来藏性,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

再说舌根的尝性,譬如有人,把舌头舐自己的口唇,不断继续同一动作、使舌头劳累。若人有病、就尝出苦味,如果无病、就会有些甜味。由甜苦两味,显出舌头不动时,只有淡味了。阿难!能尝的舌根、和所感甜苦等味相,都因觉心受剌激等才发生的现象。因甜苦两种虚妄尘相,胶着不变的尝性,便成虚妄的尝性。这尝性离甜苦的尘相、便无所尝。这能知甜苦的知,不是舌根来,不是甜苦来,亦不是虚空生。为甚么?如说尝性由甜苦来,它随甜苦走了、不能再有知道余味的尝性。如从舌根来、若是没有甜苦等味尘,舌根便离尘无体,亦没有能尝的自性。若是从虚空生。这是虚空的事,和舌根无关。由此可知舌根和所尝的尘相虚妄,但是性即如来藏性,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

现在说到身体的知觉性了,如人双手,一冷一热、互相接触时,冷的程度高、热的亦会被影响。这是觉心受传递影响发生的,由离合虚妄尘相,胶着不变的觉性,便成妄觉。若双手不离不合,便没有冷热感觉的自性。当知这觉性,不从身体来、不从离合来、不从虚空来。为甚么?如说觉性由双手相合来,相离时觉性已跟相合走了、又怎知是相离相合?顺适和乖违,亦是一样的。若说觉性从身体来,没有离合、顺违等相,身体便离尘无体、亦没有能觉的自性。如说从虚空来、只有虚空能自知觉性,和身根无关。由此可知身根和感觉的尘相虚妄,但是性即如来藏性,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

说到意根,譬如有人、疲倦就要睡,醒后起床。对吸收的印象就会回忆、印象不深便会忘记。这眠、醒、忆、忘,不离生、住、异、灭,是人生中每天一定的前后经过、没有倒置混乱。意根亦是这样疲劳过活,而不知所吸收的一切不同疲劳过活影子,原是觉心中的疲劳尘相;由生灭等妄尘,胶着不变的知性,便成妄知。这妄知借助五根吸取五尘落谢影子、运入脑袋,从此屈属于意根所有。五根不能再攀缘和过问它,不过这个知性、是不能离开生灭等尘相,若离尘便无体、亦没有知的自性。你们要晓得这个知性,不是从意根来、不从生灭寤寐来、不从虚空来。为甚么?如从寤时知性来、知性已跟寤时去了,寐时何来知性?生灭亦是一样。若说知性是从意根来,但生灭寤寐等相、属于身体范围,和知性无关。如离开生灭寤寐等相、就没有知的自性。如说知性从虚空生,那虚空自知,和你意根无关。由此可知 意根和所对的法尘、都是虚妄相,但是性即如来藏性,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

六根对六尘,名十二处。阿难!你看见的只陀林内;许多树林和泉池,是因为有这些色尘、才会生出眼根的见性?还是因有眼根、才生出各种色相?若因有眼根、才生出色相,眼根便是因。如见虚空、虚空不是色相,色相便该消灭。色相既灭,能生色相的见性、亦该同时灭。见性灭掉,便不能显发色和空。因有眼根才生出空相的讲法,亦是类同的。如说因有色尘,才会生出眼根的见性;若见虚空、虚空不是色尘,那生出眼根见性的色尘即灭、眼根见性亦灭。这样甚么都不存在,用甚么来分别是空或色呢?所以要知道,眼根能见、和所见的色空,两处都是虚妄相,但是性即如来藏性,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

其次说到耳根和声尘;在只陀园中的饭食已准备好了,现正敲钟击鼓,集众用膳。你听钟鼓音声,前后相续。这是音声来你耳边?还是耳根到音声的地方?若说音声来你耳边,如我已往室罗筏城乞食,这里就没有我踪迹。若你肯定音声来到你耳边,目连和迦叶、就不会听到的,何况园中千二百五十人、一闻钟声,便同来食处。如说你的耳根到音声的地方;我现在身回到只陀园中,室罗筏城就没有我踪迹。而你听到音声时、耳根已到了音声的地方,音声前后相续,你是不该听到的。而且还有其它象、马、牛、羊各种音声。若是耳根没有来往、就应听不到音声。你该明白的,能闻耳根的闻性、和所闻的音声,两处都是虚妄相,但是性即如来藏性,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

再次说到鼻根和香尘,阿难!你嗅到这炉中的旃檀香吧!若燃点一铢、分量是很少的,但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都嗅到香气。这种香气,是生于旃檀木?是生于你鼻根?还是生于虚空呢?若说是生于你鼻根,就应说由鼻根所生。但鼻根不是旃檀木、何故鼻子会有香气,既然说闻香、香气该由鼻子吸入,如果鼻子出香叫做闻香、就不对了。若是生于虚空,虚空性常常一样的、香气该常常存在,何必要在炉中燃点这小片枯木?如说生于旃檀木、这香的性质,因燃点成烟,今鼻根嗅到香气、鼻子该充满烟气。但旃檀香的烟、腾空不远,何故四十里内的人,都嗅到香气?是故当知,嗅和香都是虚妄,但是性即如来藏性,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

现在说舌根和味尘,阿难!每天的午飧、你们都要入城托钵,其中或得到酥、酪、醍醐等上味。这些上味,是虚空生?是舌头生?还是食物生的?若说味生于舌根,你只有一舌,食酥时舌头已成酥味,再吃石蜜、应不会改成甜味,那样就不能名为知味。如改变成甜味,你一舌怎会有多种味?如说是生于酥、酪、醍醐等,这些食物是没有知觉的、怎会知味?而且味好不好,只有它们自知;如食物会知味,就等于他人尝味,和你知味无关。若说味生虚空,你试尝虚空是何味,若是咸味,便咸你的舌和面孔,这世界的人、便同海中鱼一样。而虚空是常存、味亦该常咸,常常受咸,便永不知淡。若不知淡、亦应不知咸,咸淡尚不知、怎能说知味?是故当知,味和舌根都是虚妄,但是性即如来藏性,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

现在说到身根和触尘,阿难!你每天早上起来、不是常用手去摩头?摩头时知觉、谁是能摩?谁是所摩?在手还是在头?若能摩在手、所摩的头就该无知;头如无知;就不成所触。相反如能摩在头,手被所摩,被摩亦该无知;不成为触。若说头手都有知,一人岂不是有两个身体?如说头手接触时互知,那头手便合成一体。便没有能所了,如果是两体;谁是能触?又谁是所触?不会虚空是能触所触吧!是故当知,身根的觉知和触尘都是虚妄,但是性即如来藏性,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

现在说意根和法尘,阿难!在你意中常会攀缘到善、恶、不善不恶。这些影象名法尘,它是即心所生的?还是别有生产处?若是即心所生的,法便不是尘;非尘就不是心能攀缘到、不可以名法尘。若还是别有生产处、就应有它自性。那么它是有知或无知?如有知便和心相同;相同而不是你的心、那不是法尘,而是另外一人。为甚么你本有一个心、现在会有两个你?若法无知、这尘仍是尘,但它不是声、色、香、味的外尘,不是离合的触尘、亦不是像虚空一无所有的尘。它究竟是甚么?这尘非色非空,用色空衡量它亦没有表示。在世间除色空外,不该另有可以衡量它的东西。它非心非境,怎可以名它是法尘呢?是故当知,意根和法尘都是虚妄,但是性即如来藏性,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

阿难!甚么是十八界?在内能缘是根的界限、在外所缘是尘的界限、中间分别是识的界限。你是知道的,眼根和色尘互相为缘、产生了眼识。它若因眼根生起、名眼识界,因色尘生起、名色识界。如眼识只因眼根生起、不靠色和空,这时因没有了可以分别的色尘,亦是没有用处。眼根的见性、因为不是青、黄、赤、白形相的色尘,故无法表示,如何建立眼识界?如眼识只因色尘生起、见空时就没有色尘,眼识便不存在。不在又怎会知是虚空?若在色尘颜色改变、而眼识又不会变,因此不能说是色识界。如眼识亦随颜色改变、就无界限可说;如眼识又不会变,识性便是恒常,但眼识既随色来、就属于无知,它这样不单只不知色尘、空尘亦不知道的。若说眼识是眼根和色尘共生的,是凑合生还是相离生呢?凑合中必有缝隙、不是一个浑圆整体。相离生便有知无知各占一半,体性杂乱、怎能成色识界?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现今三处推求都不可得,这样眼根、色尘和色识,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全是如来藏性。

其次说是耳识界,你是知道的,耳根和声尘互相为缘、产生了耳识。它若是从耳根来、名耳识界,若是从声尘来、名声识界。若由耳根生耳识,在不动不静时、耳根没有对象,又那有耳识。故耳根离尘便一无所知,知尚不可得、那耳识是何形貌?如说和闻有关的只是耳根,若只有耳根才生耳识;没有动静二相时、同样是一无所闻。若说肉耳能生识,肉耳属身根,它的对象是触尘。怎能把耳形的身根、做能闻的对象?耳识界是从身触立名吗?如说耳识从声尘来,耳识便单靠声尘有、而声尘和闻性无关。须知声音必靠闻性才显,如只有声音没有闻性,那亦忘失了声相;声相尚不可得,又怎会生识呢?如说耳识从声尘有,如所说的声尘、又从闻而有,那你就该能闻到识的相了。如闻不到的话、就不成为耳识界。若你的闻、能闻到识,这一个识、岂不又等于声尘?识如被耳闻到的话,有那个去闻到这一个闻?如没有能闻到这一个能闻识的,便人同草木。因此不该有声又有闻,而不靠识渗入其中而得成界。界如没有识在其中,则内的能闻,和外的声互相不联系,又怎样成界呢?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现今三处推求都不清楚,这样耳、声和声识界,都是虚妄相,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全是如来藏性。

现在说鼻识界,阿难!你是知道鼻和香互相为缘、生出鼻识来,这鼻识从鼻根来、名鼻识界,从香尘来名香识界。如鼻识是鼻根生,你以甚么是鼻?是指葫芦形下垂、如双爪的肉是鼻吗?或指能嗅知香臭和呼吸的是鼻?若指如双爪的肉形是鼻,这鼻子属于身根。身根有知、知道触尘的,只可名身识,不可名鼻识。身根对象是触尘,不是香尘,这样鼻嗅名尚不能成立,怎样成立鼻识界?若以能嗅知香臭的是鼻,你又以甚么是知?以鼻肉是知?那是肉知、是触觉范围,不属鼻识的。以鼻孔中空处是能嗅知?空本无知,纵使有知、是虚空自知,和你没有关系。如说鼻孔中空处有嗅知性,鼻孔外的虚空,亦该是你。在你鼻肉无知,身体亦该无知、只有虚空是你,你变成虚空,等如不存在。若以鼻中香臭是知,这知已属香臭、和鼻子嗅性有甚么关连?又香臭两种气都生于鼻的话;伊兰便不臭、旃檀亦不香,倘若没有伊兰和旃檀;你试嗅鼻是香还是臭?香臭是相对的,你鼻子只有一个、怎能生两种气味。若说有两种又何妨?那香臭二气便混合成一,便不成二种了。香臭不能同时并存的,名香识界还是臭识界呢?若说鼻识因香才有嗅性,就等如眼识因色有视觉一样。然眼不能自见眼睛,鼻亦不能自嗅鼻子。现在鼻识因香有、亦应自不知香, 知香就证明不是香生识;不知亦一样。香若不嗅便不知香,香界便不能建立。识若不知香、因香建立的香识界,亦无由建立。鼻根属内、香尘属外、若没有中间鼻识时,内外俱不存在。能嗅的性亦不存在。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现今三处推求都不可得,这样鼻、香和香识界,都是虚妄相,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全是如来藏性。

现在说舌识界,阿难!你是知道舌和味互相为缘、生出舌识来,这舌识从舌根生、名舌识界,从味尘生名味识界。若它只由舌根生;世间的甘蔗、乌梅、黄莲、食盐、细辛、生姜、玉桂,都没有它们的甜、酸、苦、辣、咸、淡、甘、辛等味。你试尝自己舌头、是甚么味?如舌性质是苦味、你用甚么去尝舌?舌根不会自尝、你怎能知它是苦?如不是苦、就没有味,自然不是舌生了。又怎样建立味识界呢?若因味尘生,舌识就等于味尘。味尘不自尝、怎知有味无味?一切味不是一物而有、味源复杂得很,所生舌识亦不会一个。若舌识只有一体、其体从味尘生,所生味识亦只有一。能生的味、亦应唯一,那么咸、淡、甘、辛等味和合俱生、变异的味该百千种,亦应同是一味无别。若分别不出来、就不名舌识。味从舌根生、抑从味尘生,两处都不是、更不会从虚空生知味的识了。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现今三处推求都不可得,这样舌、味和舌识界,都是虚妄相,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全是如来藏性。

现在说身识界,阿难!你是知道身和触互相为缘、生出身识来,这身识从身根生、名身识界,从触尘生名触识界。若它只由身根生;若没有离合触尘的助缘、怎样能生起身识?如说身识是由触尘生的,若不依靠身根、亦不成就身触为缘的条件,那有无身能觉知离合的触尘呢?阿难!世间的一切、不能无离合而有知,必要和身根离合オ知有触的;如知身有触、这知是由触生,若知在触、就和身根无关;若知从身生、亦和触尘无关。身根和触尘、本来不是内外对立,触和一身离合、是身根本来体性,触和身离、即是虚空相罢!内的身根、外的触尘,如果不成立、中间所生的身识,又从何处安立?身识若不成立,内的身根、外的触尘,它们的体性亦不得存在。那就算有身识生起、从谁立界呢?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现今三处推求都不可得,这样身根和触尘,都是虚妄相,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全是如来藏性。

现在说意识界,阿难!你是知道意和法互相为缘、生出意识来,这意识从意根生、名意识界,从法尘生名法识界。若它只由意根生;必定有个所想的法尘、才可说是能思意根,尘在根亦在,如没有所想的法尘、能想的意根亦不能生。可见法尘存则意根存。意根离法尘、意根亦无踪迹。在根尘俱不在时,意识有何用处?又第六分别意识心、和第七思量意识的意根,同样有了别的性能。试问六识七识、是同或异呢?若第六识心同第七识根、即识心就是意根。为何这意识心是意根所生?若六识心不同意根,便是外尘、外尘应属无知。如六识无知就不是意根所生的识。若说这识心一定有知的;那么两者同是有了别性,就分不出第六意识、和第七意根的了别性。由此来看同异和根识、都无意义,意识界便不能建立。若说意识是从法尘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而声法、色法、香法、味法、触法五尘,都清楚有它们的相状。和五根各有所对,而不是意根所摄法。意根所缘是前五尘落谢影子。五尘的实法、决不会进入意根。故意识心必依法尘才生起。既有所生,定有形状,法尘是何相状?这法识界的法,离色空便无所见,若离动静便无所闻,离通塞无所嗅,离合离无所尝,离生灭亦无所触。它是离尘无体,是前尘落谢影子罢!法尘生,是和诸法同时生,法尘灭,亦和诸法同时灭,这是因法尘无体,由它生的意识亦无,怎可建立意识界呢?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现今三处推求都不可得,这样意根、法尘和意识界,都是虚妄相,不是因缘或自然生的。全是如来藏性。

阿难说:佛常说世间一切因缘和合,有情和器世间种种变化、莫不从四大和合有。为何今日,因缘自然都排斥不是,我不懂得你的意思?还期慈悲指示,中道了义、不致落于空谈戏论方面去!佛说:你已经不满声闻缘觉小乘方法,发心求无上觉道,故我刚才所讲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是彻底的真现实,是学佛标准中、依智不依识最高的层次。为何你还把世人的妄想因缘,和空谈戏论,拿来自寻烦恼?你虽然听的很多,但似一个只晓得念药书的人、见到真药就不识。这是很可惜的!现在为你逐一说明,亦是使将来学习大乘的人们、都能明白如来藏实相。以下说明的七大性,就更要小心体会,切勿因文碍义,被所知障迷惑了。

阿难!照你所说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能生世间种种变化。而不知四大的性、非和合非不和合。阿难!四大的体性、若非和合,就不能和三大相和。和虚空不与物相和一样。现举三例说明:

一、宗:四大性非和合,

二、因:不与诸大杂和故;

三、喻:如虚空不和诸色。

若说四大体性和合,就和其它三大同变迁。始终相成,生灭相续,这属于器世间方面。生死死生、是历代相成,前后相续;这属于有情世间方面。故知内外四大、都是在变化,如旋转一点点香火、成为火轮一样。这样生死是没了期的。再看次例:

一、宗:四大性是和合,

二、因:同一样变化故;

三、喻:如旋火轮生灭相续。

其实四大性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如水成冰、消冰成水一样。它的相有变迁,而湿润性无改变。若说和合非和合、便堕于因缘自然,和四大性相违背。再看下例:

一、宗:诸大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二、因: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故:

三、同喻:如水成冰、消冰成水;

四、异喻:如虚空、如旋火轮。

现在先说地大,地有粗细,粗是大地,细是微尘。肉眼可见的极微尘、能在隙缝中得见,再分七分名邻虚尘。再分变成虚空、已不是色性。但积累多少虚空,才凑成一邻虚尘?不该把邻虚尘凑合、还是邻虚尘。邻虚尘分析成虚空,邻虚尘是色相、但不知多少邻虚尘色相,才凑成虚空?色相互相凑合、仍是色相而不是虚空,同样虚空,互相凑合、仍是虚空而不是色相,色法可以分析,虚空如何凑合。邻虚尘既非和合有,若执着世间法因缘和合生、便无实义。你们没有知道;如来藏中性具的色、即是真空,性具的空、即是真色,本来清净、周遍法界;随人心的不同、适能满足他所知量,循人业感发现不一样。世人不识这样道理,怀疑是因缘或自然生、虚妄猜度,全是第六意识分别计度,徒有言说、无真实义。

其次说到火大,火性没有自体,要依靠钻木,击石等因缘,才得显现。你看城中未吃饭的人家,要煮食时、一手执着铜镜,一手执着艾绒,在太阳下取火。火是和合而有吗?若是和合有,如我们千二百五十人、名一个僧团;僧团是一、研究它的来源,各自有身体姓氏、种族和名字;如舍利弗是婆罗门族、优楼频螺是龟氏族、阿难是甘蔗族。火亦是一样,若因和合有,追究火的来源、亦各自有体质、种类和名字。因把各各不同合为一体,才名和合。阿难!取火人手执铜镜、在太阳下取火。这一点点火星、是从镜中来?艾绒来?太阳来?若说火从太阳来,既能烧你手中艾绒,它来时经过的树林,早该烧掉。可见它不从太阳来。那从铜镜来吧!若从铜镜来,先烧你手中艾绒,而铜镜为甚么不被火烧镕,铜镜和手是没有一些热的,可知不从铜镜来。若是从艾来,艾便自烧、不劳太阳和铜镜。你小心观察,镜是手执、日从天过、艾是地生,这一点点火、是从那里来到艾中。太阳和铜镜相距千万里,怎样去和、怎样去合,那火是无所从来、还是无因自有?你们没有知道;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本来清净、周遍法界;随人心的不同、适能满足他所知量,循人业感发现不一样。世人不识这种道理,怀疑是因缘或自然生,虚妄猜度,全是第六意识分别计度,徒有言说、无真实义。

再其次说到水大,水的性质、是不固定的,有时流动、有时不动。你看室罗筏城的迦毗罗、斫迦罗、钵头摩和诃萨多各大幻术师,他们求取月中太阴水,用来配制幻药。他们在半夜里,手执五方石所炼成的水晶珠、在月下求水,水就有了。而这些水是从珠中出来?空中出来?月中出来?若说水从月来,月远在天边、能使珠出水的话,月所经的树林,不会被水浸?又水既从月来,何必得待水精珠才出水。树林没有被水浸,可证明水不是从月来。若说水从珠出,这珠便应常常流水,不须到半夜去接白月露水。若说水从虚空来,虚空无尽、水亦应无尽;从人间到天上,所有生命都被水淹没了,那里还有水、陆、空的分别呢?阿难!你再仔细观察,月在天边、珠在人手、载珠的水盘是人安置,水从那里来?月珠相隔遥远,肯定和或合都不得、所以不是从和合有。亦不该说既无所从来,是自然有的。你们没有知道;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本来清净,周遍法界;随人心的不同、适能满足他所知量,一处有人执珠、这处便有水出,遍法界有人执珠、遍法界都是水,没有一定来处,循人业感发现不一样。世人不识这样道理,怀疑是因缘或自然生、虚妄猜度,全是第六意识分别计度,徒有言说、无真实义。

第四说到风大,风是没有自体的,动静无常、忽起忽灭。阿难!你在大众中、不是常常整理袈裟?你的衣角、便拂动到别人,随即有微风吹到他人面上。这微风从那里来的;从你的袈裟?从虚空?从他人面上?若是从你的袈裟衣角来、那你便是披风,风在你身上凌空飞舞,亦会离开你身体去。你看我今在会中安坐垂衣,风在那里?我衣中是没有藏风地方,可见风不是出自衣内。若说风生于虚空,你的衣不动时,何故又没有风?又虚空若是生风处,虚空常在、风亦应常生,若无风时虚空便不存在吗?没有风是容易知道,虚空不存在、就难形容了。虚空无生灭,何故有风出来?若说是从他人面出来,如他面上出风、应吹你的面,但由你整衣、令他面上的风、反吹到他面上?可见风不是出在他面上。你细心观察吧!衣是你的,面属他人,虚空寂然不动;那风从何处来?上来三处推求、找不出它来源。风和空个性相隔,和或合都不得、但亦不是无因有的。你们似仍没有知道;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本来清净、周遍法界;随人心的不同、适能满足他所知量,如你一人衣动、当处便有风出,遍法界的人衣动、遍法界都是风生,风满世间、但没有一定来处,循人业感发现不一样。世人不识这样道理,怀疑是因缘或自然生、虚妄猜度,全是第六意识分别计度,徒有言说、无真实义。

第五说到空大,空是没有形体的,因色来披托出来。如室罗筏城,离恒河很远,城中所有的梵志、王族、商贾、贱民等人,他们的新屋建好、就要掘井求水。出土一尺、就有一尺虚空,出土一丈、就有一丈虚空,虚空浅深、随着出土数量来定的。试问虚空是否因泥土出?抑或因掘土出?还是无因自然出?若说虚空无因自然有,在未掘土前、为何不见,只见硬实的土地。若说虚空是因掘土才有,在掘土时、应见虚空出入的。若不见虚空入去,就不能说虚空是因掘土才有。若说虚空本无出入,虚空和泥土同是一物。泥土掘出时、虚空亦应掘出;若说虚空因掘土出的,那么掘出的该是虚空,而不是泥土。若说虚空不因掘土出,掘时泥土自出,为甚么又看见虚空?你要观察又观察,掘土由人手随着方向进行。泥土是因从地下搬出一些、名为泥土。至于井内虚空,因何而有?掘是坚硬的、空是虚浮的、虚实个性各别不同,和不得、合不来。虚空不该是无所从来自然有,虚空的性,究竟是怎样?虚空性即如来藏性、圆满周遍而不动摇,和上说的地、水、火、风,同时称五大。相妄性真、圆融无碍、不生不灭,和四大性同是如来藏性。阿难!你若不明白四大性即如来藏性的话,就该从虚空去观察;虚空是否因泥土出?抑或因掘土出?或泥土有出入、虚空无出入?如你明白空大非出入、非不出入。亦会明白四大性、本是圆融周遍、非和合非不和合了。你们它全不知道;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本来清净、周遍法界;随人心的念不同,适能满足他所知量。如一井掘出时、就有一井虚空,十方泥土全掘出、就成十方虚空,那有一定的来处。循人业感发现不一样。世人不识这样道理,怀疑是因缘或自然生、虚妄猜度,全是第六意识分别计度,徒有言说、无真实义。

现在说到根大,约人眼睛视觉方面作例子;根即能见功能的见性,它不是指眼浮尘根、因它只攀缘现量的色尘,亦不是指胜义根的能见功能,而是指第八识见分的见性。它本来没有对象,但因有色即见色、有空即见空,因有了色空、便有所知的对象。若从无知方面说、即真如的不变体;从有知方面看、是真如的随缘用。如你们在祗陀林中,早上日出便有光、傍晚日落是黄昏,午夜时有月便光明、无月即黑暗,这是说见性要托色尘显现。而见性不是和明、暗、空、色同一体、或不同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若说见性是和明、暗、空、色同一体、而明和暗不能并存、又有生灭的,但见性是无生灭,所以不能和明或暗同一体;不过离开明、暗、空、色,见性自体情形又怎样?若离明、暗、空、色时,见性是等于龟毛兔角。不会成为人的见性;但又不应说见性和四相不是一体。四相虽然是矛盾、不可说同是一体,但离开四相、见性亦没有依托,又怎可说它不同一体。如说见性不同尘境、它有能分析的体性,今分析所见的色空,和能见功能的见性这个分析,是没有色空和见性界限可得,怎可说是非同。明暗虽是矛盾的生灭法、但见性是无迁变的常存体,又怎可说是非异。你要仔细观察又观察,明从日来、暗从黑月、通属虚空、塞属大地,这四相各有来处;而能见四相的见性、从那里来?若无所从来,见性就不是和合了。见性有知觉性、虚空是顽纯性,体性不同、非和非合,怎可说无所从来。不但见性这样,其它耳根闻性、鼻根嗅性、舌根尝性、身根觉性和意根知性,亦是一样,同是本来清净,圆满周遍。致于不动摇的虚空,和动摇的地、水、火、风与见性,同名六大;相妄性真、圆融无碍、不生不灭,同是如来藏性。阿难!你太沉迷执着、不明白见性、闻性、嗅性、尝性、觉性和知性,本即如来藏妙真如性。你再观察六根的性,是生灭?非生灭?是同异?非同异?你更不知如来藏性具的根见,即觉体的本明、本觉的见性,亦是妙明真见,本来清净、周遍法界;随各人心的念不同、适能满足他们所知量。如一见根的见性周遍法界,其它的闻性、嗅性、尝性、觉性和了知性,妙德晶莹,圆满十方,那有一定处所。循人业感发现不一样。世人不识这些道理,怀疑是因缘或自然生、虚妄猜度,全是第六意识去分别计度,徒有言说、无真实义。

最后说到识大,一般来说、由根尘相对就有了别的识,所以说识是没有根源的。现在会中的大众,试将眼逐个去看四周时,有如明镜照物、不起分别的。如果你们能够逐个指示出来,这是文殊、富楼那、目犍连、须菩提、舍利弗的话,这个能分别的就是眼识。它是生于眼?生于所见的尘?生于虚空?还是无因自然有?阿难!若说眼识是生于眼,如果没明、暗、空、色四种辅助条件,就不能见。眼尚且见不到,又怎能生眼识。若说是由色尘生,而不是眼,既无眼见的话,明、暗、空、色四相当然不知道,眼识又怎能生起。若说眼识是生于虚空,虚空无形相亦无见的,无相便无所缘,无见便没有见物功能的识。这样不单眼识无立足处,甚至连闻性、嗅性、尝性、觉性和知性,亦因离尘无处安立。又眼识如生于虚空,便同虚空一样无相无见,等于没有它存在。若说虚空是有的,不过它不同物质的有;那么纵使能发出眼识,用来做甚么呢?若说眼识无因或自然有,为何在白天又不生起见月亮的眼识?阿难!你要仔细观察观察,能见的眼根、寄托在浮尘根的眼睛里,所见现前的尘境;有形状的是色相、无形相的是虚空。就在根、尘、色、空里,去研究眼识生起由源。若无所从来,就不是和合。识能分别是流动性的,见无分别是湛寂本体,明显地不是和合或不和合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亦是一样;这六种识是要根尘相对才生,不是无因或自然有。由此可知了别的识,和耳、鼻、舌、身、意的见、闻、嗅、尝、觉、知,亦是一样,湛然圆满,不是从因缘生的。这个识,其实是指第八识的相分,是真性的识、有别于前六识的。它和地、水、火、风、空、根,同名七大。相妄性真、圆融无碍、不生不灭,同是如来藏性。阿难!你的心太粗浮,不能彻底明白这能知的识本即如来藏;那么你再观察六识心,是同或异?是空或有?是非同或非异?是非空或非有?结果你会明白这个识,不是这八个问题能范围到它的。你完全不知如来藏性具的识,即妙明的知、本觉妙明,即真性的识,妙觉湛然、周遍法界。能够含吐十方虚空、包藏或出生一切世界,乃至宇宙万有。妙德晶莹,圆满十方,那有一定处所。循人业感发现不一样。随各人心的念不同、适能满足他的所知量,世人没有智慧,怀疑是因缘或自然生、虚妄猜度,全是第六意识去分别计度,徒有言说、无真实义。

这时,阿难和大众,接受了佛微妙开示,身心朗然,没有挂碍,明白自心遍满宇宙;见目前十方虚空,好像手上一片落叶一样,同时亦清楚世间所有事物,都是妙明觉心的本体。这个周遍圆融的真心,包容万法;反观由父母所生的身体,犹如在十方虚空中、吹起一点微尘那样渺小,又像澄清湛寂的大海上、飘起一滴水泡,同样是短暂存在罢了!大众都知道有个常住不灭的真心了。于是皆大欢喜、同时合掌礼佛,阿难随即以见道的清净智慧、说偈赞佛:

妙湛总持不动尊 究竟坚固定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只获法身

愿今起行成佛道 还度娑婆恒沙众

\

将此身心奉尘剎 这样才名报佛恩

恳请佛为我作证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有一人未成佛 不于其中入涅槃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十方世界坐道场

虚空幻性可销亡 坚固愿行无退转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