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16)

发布时间:2024-03-06 09:44:04作者:大悲

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巳三以法合喻

法谓湛圆妙觉明心,元非一非多,由于无始,六尘分隔,结滞成根,因而成为六受用根。合太虚空,参与群器,而成异空。若能解除根结;则说根性为一。喻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因结根说六固妄,解结说一亦妄。圆满湛然之性,并不为汝说一说六,而成一六;何况更说,非一非六。合彼虚空,非因安器,而成同空异空,说异说同俱不可;何况更说,非同非不同。故曰: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黏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辰二约妄相别示分二。巳初明从真起妄六用偏局分二。午初别示生起之由分六。未初明眼根结相

此中文略,应有:‘云何无始,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之征起,余根亦然。

由明暗等,是指最初境界相。最初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是有明之始;空晦暗中,是有暗之始。由于无明妄动,必欲加明于觉,遂将妙明真空,变成晦昧之顽空;如云遮月,暗非全暗,明暗渗杂,此即真妄和合,故曰二种相形。由于明暗二相,引发湛圆妙心,发出妄见,故曰于妙圆中,黏湛发见,此即八识见分。由于见分必欲有所见,而成为相分,此能见之见,即反照于相分之妄色,于是色心和合,结成眼根。此说明眼根,最初形成之因由,属于清净四大之胜义根;此胜义根,即成为眼根之体质,故曰因名眼体。因胜义根之眼体,而有浮尘根之形相,浮尘根形如蒲萄朵,以色香味触及地水火风八尘所成。浮根既成,根尘相对;则根为尘转,循色流逸,奔驰于色尘之境,遂为色尘所限,见不能超越于色。

\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黏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

未二示耳根结相

此动静二相,亦最初境界。由于动静二种声尘,互相鼓动,名为相击。因于湛圆妙觉明心中,发出听闻之性。此乃由境牵心,复由听声之性,卷声成根,此根为浮尘根之根元,名为清净四大。成为耳根之体质,亦即胜义根,是耳根最初之形成。再依此胜义耳根之体质,而成耳之浮尘根,此根形如新卷之荷叶,亦为地水火风四大所成,因此根榄声尘以为体,故循声尘而流转,终日流逸,奔驰于声尘中,自此根为尘限,不能超越于声。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黏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

未三明鼻根结相

此中通塞,指最初晦昧为空,是通相;结暗成色,是塞相。由于通塞二相,互相显发,于湛然妙心中,发出一种嗅闻之性。此即由境引心,而成嗅精;复由心取境,嗅精对映于香尘,吸取香尘而成根。此根元为清净四大所成,虽属四大,但其相极为微细,非天眼圣眼不能见,故名胜义根。是纳外之香尘而成内之四大,为鼻根之体质。由此体质而成浮尘根,其形如双垂爪,是由粗浊四大而成,故曰浮根四尘。由于根尘相对,终日流逸奔逐于香尘之境,遂为香尘所限,自此鼻不能超越于香。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黏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未四示舌现根相结

舌根不动,安然无味曰恬;知甜等味,曰变。由于最初恬变二种妄尘,互相参对,引动湛圆妙心,发生一种知味之性,是为由境引心,成为尝性;再由心取境,反映于味尘中,旋取味尘成根,此即为浮尘根之元、之胜义根,是清净四大所成。因依此清净四大舌根之体质,而成粗浊四大之浮尘根,其形如半圆形,犹月初之月名初偃月。既根尘相对,自然终日流逸奔腾于味尘之境,遂为境限,自此不能超越于味。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黏湛发觉;觉精映触,搏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鼓颡,浮根四尘,流逸奔触。

未五示身根结相

身根有离知及合知二种妄尘,由于离合相摩,引动妙湛圆心,发出一种知觉之性;此乃由境牵心,后由心取境,知觉之性,反映于触尘,搏取触尘,心境和合而成身根。此身根是极微细之清净四大组成,能为浮尘根之根元;浮尘根依此清净四大胜义根之体质,而成其形,如腰鼓颡。腰鼓亦名杖鼓,以皮革封其两端,腰细状如人身。此依胜义根,而由粗浊四大而成之人体,正如腰鼓之形。身根既成,根尘相对,流逸奔逐于触尘之境;遂为尘境所限,从此不能超越于触。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黏湛发知;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未六示意根结相

此中生灭二尘,亦最初无明妄动之境界相,为意根所对之法尘。最初由于一念无明妄动曰生,有生当然有灭,生灭相续不断,而引动湛圆妙心,由是发出妄知,再由此虚妄知觉之性,映对法尘,于是由境牵心,再由心取境,心境和合而成意根。此由清净四大所成之意知根,能为浮尘根之所依,依此清净四大之体质,而成粗浊四大之肉团心。肉团心居于人体之内,能见外物,外物不能见心,故曰如幽室见。意根以前五尘落谢之影子为所缘境,由于根境相对,终日奔驰流逸于法尘,故为法尘所限,不能超越。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午二总结偏局之相离尘无体

总结六根,见闻觉知,为六尘所局限。若离六根,即归一心,无复见闻觉知等差之相用。六根之由生,皆因众生最初一念妄动,于妙觉明心,必有所明,遂妄为明觉。因此明觉之无明妄觉,故失却原本精明妙心,而成为第八识之见分。能见见于所见,心境历然,于是境牵心,心取境,遂黏此妄觉,而发出六种妄光,成为见闻尝触觉知等六性。由此六种妄心,揽取尘境,色心和合,结成六根,若离六尘明暗通塞等,即心境节脱,而六根见闻觉知之性,便归于堪圆妙觉明心。如泥作瓶,故有瓶空;如碎泥瓶,瓶中之空,即归虚空。故曰离明离暗,无有见体;乃至离动离静,离通离塞,非变非恬,非离非合,非生非灭;耳之闻性,鼻之嗅性,舌之尝性,身之觉性,意之知性;皆无自体可得。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

巳二明返妄归真六根互用分二。午初明返妄圆拔

循者顺也,众生迷真逐妄,随顺明暗等尘,为彼等所转,故枉受生死。今欲脱离生死,但能不顺动静等十二诸有为相,奔驰流逸,而逆流旋根内照,自可离尘见性,返妄归真。诸有为相中,先列动静二尘,是密示当机,应选耳根入门。拔谓选拔,脱黏,即脱离所黏之尘;内伏,即返观自性,降伏攀缘。佛教阿难,但不随尘流转,而于六根中,随选拔一根,脱黏内伏,如是内脱根,外离尘,根尘迥脱,内外空寂,烦恼尽,真性显,降伏尘劳妄想,回归元本真心,则本有智光,自可显发明耀。既本具明耀之性,今已发明,则灵光独耀,照古腾今;既非外尘所能障,亦非内根所能限。故余之黏,亦随此选拔之一根,圆满齐脱。此即下文所谓:‘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亦即答阿难所问:‘云何一门深入,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