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第六卷 第二章 观音三十二应化身

发布时间:2023-12-29 14:33:21作者:大悲

第六卷 第二章 观音三十二应化身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为人主。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其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复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干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干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紧陀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陀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在前面一章中,观世音菩萨提出自己的修行超越之后,上合诸佛,下合众生,两种殊胜,又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真正法义,这是经过不断修行而且是证悟到的真理,而不仅仅是口头上文字上的游戏言论。在这个时候,自心,已经完全等同于一切诸佛,即心做佛,无我无佛;自心,已经完全含藏了一切众生,众生皆是我,无我无众生。

三无差别,其实也就是无佛相、无我相、无众生相,“离一切相,即见如来”,这个时候,就已经是无上的成就了。

可是这种成就,并不是完全寂灭,并不是冥昧顽空,而是能够如意自在地随缘显化,正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时候,虽然没有了一切生灭之相,但是却难以灭绝一切游戏显现,这个灵动自在、活泼泼的游戏显现,究竟又是如何呢?

观世音菩萨继续报告说:“佛啊,因为我恭敬供养了观世音佛,得到了佛所传授的‘如幻闻薰闻修金刚三昧’的法门,我在修行成就后,得以和一切诸佛同一大慈威力。所以,我就能够通过三十二种随缘应化化身的方式,普遍出现在一切的国土。”

“佛啊,如果有菩萨,通过修行三摩地正定,即将要进入无漏胜解圆满的地步,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佛身,对他宣讲最后的法门,而令他究竟解脱。”

这说明观世音菩萨完全可以指导一切大乘菩萨获得究竟成就,证得无上菩提解脱。

“如果有尚未达到无学地界的有学之人,正在修行寂静法门,即将圆满澄明妙觉的时候,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独觉身,对他宣讲回小向大的法门,而令他究竟解脱。”

“如果有尚未达到无学地界的有学之人,正在修行十二缘如何断绝的法门,即将圆满一切缘断妙觉将现的时候,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缘觉身,对他宣讲回小向大的法门,而令他究竟解脱。”

“如果有尚未达到无学地界的有学之人,已经明白四谛皆空,即将修行道法入于寂灭将现妙觉的时候,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声闻身,对他宣讲回小向大的法门,而令他究竟解脱。”

这说明,观世音菩萨能够帮助一切小乘声闻、独觉、缘觉之人,回小向大,并且获得究竟无上菩提的解脱成就。

“如果有众生,明白了欲望的本质,发心不再被欲望所左右,发心得到身清净的时候,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梵王身,为他说法,而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众生,发心转生天界,成为天主,统领天人的时候,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帝释天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众生,希望身具神通自在,能够遍游十方世界, 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大自在天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众生,希望能够统领种种鬼神之众,守护世界国土和其他众生,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天大将军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众生,希望能够统领世界,守护国土众生,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四天王身,为他讲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众生,希望能够转生到天界,成为天人,驱使鬼神,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四天王太子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众生,希望能够成为国家人民之主,我就会随缘显化人王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众生,欢喜大家族大种姓在世间的利乐,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长者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众生,喜欢谈论名言论辩,清净安住,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居士(名士文人之类)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众生,喜欢治理国家,断判城邦,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宰官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众生,喜欢研究数术理论,养生摄身,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婆罗门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男子,喜欢出家修行,守持戒律,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比丘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女子,喜欢出家修行,守持戒律,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比丘尼身,为她说法,令她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男子,喜欢守持杀盗淫妄酒五戒,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优婆塞(在家男众)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女子,喜欢守持杀盗淫妄酒五戒,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优婆夷(在家女众)身,为她说法,令她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女子,希望能够执掌内务,持家或者护国,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女主身,或者王后身,或者宰官命妇身,或者女工大家身,为她说法,令她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男子,希望不失坏自己的男子童真,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童男身,为他讲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女子,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处女之身,不想被别人侵犯,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童女身,为她说法,令她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

上述这些,说的都是观世音可以满足人间男女众生各种心愿的应化身。

“如果有天人(欲界之六天,色界之四禅天,无色界之四空处天也。身具光明,故名为天,又自然之果报殊妙故名为天),希望能够出离天界,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天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龙族(为畜类,水属之王),希望能够出离龙族,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龙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药叉(夜叉,飞行空中之鬼神),希望能够出离药叉种群,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药叉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乾达婆(译作香阴,阴即五阴之色身,此众众生只能通过嗅香臭而得到滋养,因此就称作香阴。是帝释天的乐神),希望能够出离种群,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乾达婆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阿修罗(旧译无酒,新译非天,又译无端正,此众生果报虽然类似诸天,但却不是天部,因此叫做非天,又容貌丑恶,因此叫做无端正,此众生果报,有美女而无酒,因此也叫做无酒,是常与帝释天战斗之神),希望能够出离种群,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阿修罗身,为他讲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摩呼罗伽(摩睺罗伽,译作大蟒神,大腹行,属于地龙一类),希望能够出离种群,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摩呼罗伽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有紧陀罗(紧那罗,译作非人,新译作歌神,似人而头上有角,因此也叫做人非人,为帝释天之乐神,因此叫做歌神,帝释有二种乐神,乾闼婆为奏俗乐者,紧那罗为奏法乐者),希望能够出离种群,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紧陀罗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以上讲的是,观世音菩萨可以随缘度化天龙八部众生,满足他们的愿望(经文中似缺少大鹏部众)。由于人类的眼睛不能见到这些八部众,所以又叫做“冥众八部”。又因为八部众以天、龙为最殊胜,所以又叫做“天龙八部”,或“龙神八部”。

“如果有众生,希望能够转成人身,并且凭借人身进行正法修行,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人身,为他说法,令他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如果那些非人、或者有形象者,或者没有实体形象者,或者有想众生,或者无想众生,希望能够出离自己的种群,我就会随缘显化成为他们同类的样子,为他们说法,令他们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

观世音菩萨小结说:“以上这些三十二类的随缘应化之身,全部都是来自于我的如幻三昧的闻薰闻修,全部都不是有意造作而成,而是任运的自在的妙力成就。”

其实,从上述的文字中,我们也能够清楚地知道,所谓的三十二类,其实也只是个约数而已,观世音菩萨的大慈为例,寻声满愿的能力,其实是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