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第一卷 第十三章 二种根本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4-06-27 13:41:50作者:大悲

第一卷 第十三章   二种根本很重要!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呪。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指。唯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阿难此时,心中忐忑不安,从众人中站了起来,袒露着右边肩膀,用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掌于胸前。所有的这些动作,都是印度当时传统上的最高礼节,同时袒露右边肩膀还有肩负佛的事业重担的意思在里面。

阿难恭恭敬敬地对佛说:“佛啊,我是你最小的兄弟。虽然当初在佛的慈悲关爱下,出家成了修行的沙门,只是一直以为自己和佛的关系比任何人都亲近,就产生了骄慢心,以及会有佛来照看着我的侥幸心理。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过分地注重了广博的听闻,但是却没有能够用自己所听闻道的法理,来解除自己的烦恼、漏失,就连大梵天的幻术咒语都能够把我控制。被围困在摩登伽女的家中,差一点就违反了淫戒,全凭佛派文殊菩萨把我救了回来。所有这一切,全部都是因为我不明白真正的道理所造成的。我现在郑重地请求佛,大慈大悲,把真正的奢摩他法门传授给我吧!”

所谓的奢摩他,就是止、不动、寂静的意思。《涅槃经》中说:“奢摩他,名为能灭,能灭一切烦恼结故;又名能调,能调诸根恶不善法故。又曰寂静,能令三业成寂静故。又曰远离,能令众生离五欲故。又曰能清,能清贪欲嗔恚愚痴三浊法故。以是义故,故名定相。”所以,阿难此时恳请佛传授的,其实就是能够熄灭一切烦恼,能够真正成佛的法门。只有这样的法门,才能灭除一切烦恼,才能消灭一切不善,才能成就三业,才能度化众生,才能清净三毒,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入定。

阿难这个时候,应当算是很真诚地希望能够用佛将要开示的正法,真正地去进行实践。这本来是很好的愿心,值得赞叹和随喜。

但是阿难紧接着的一句话,就不敢苟同了,他接着说:“我学习了真正的奢摩他法门后,希望能够让那些阐提,都堕落到弥戾车去。”所谓的阐提,其实就是一阐提迦的简称,是极难成佛的意思。阐提有两种:一种名为“断善阐提”,是指那些不信因果,造五逆十恶,断诸善根,坠入阿鼻地狱的人,此种人极难成佛;二种名为“大悲阐提”,是指那些大悲菩萨,发一切众生成佛,然后成佛之愿,因众生太多,时间太久,因此这种菩萨,亦极难成佛,比如说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通常所指的一阐提人,多数是指断善阐提。此处阿难应当是特别有所指,应该说的是摩登伽女和她母亲这样的人,竟然把主意打到我阿难身上了,那我就从佛这里学本事,看我将来怎么收拾你们。

弥戾车,是胡种的意思,特别是指那些服饰怪异,老少边穷地带的脏乱差垢浊种群,也有人说是恶中恶、奴中奴等非常低贱种群的意思。

阿难这最后一句话,也就表明了虽然他希望佛能够传授他真正的成佛法门,态度和语言都很真诚,但是骨子里其实还是没有生起清净的发心,甚至还是希望用法来对伤害了自己的人,进行打击报复。这种不良的发心,也许就是虽然阿难也听了《楞严经》,但是直到佛都圆寂了,他还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位的根本原因了吧?

\

因此,在学佛的一开始,或者说在选择法门进行深入实修的一开始,首先就应当有非常清净的发心,只有发心清净了、彻底了,才会在精进的思维和修持下,更快更好的获得利益。否则,发心不正,就好像方向偏差了一样,越是努力精进,其实就离真正的目标越来越远。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大圆满法、大手印法等秘密真言乘的修法中,前行部分就要进行胜义菩提心的发起了。甚至还要求在每一座法修持的一开始,就应当进行皈依和发心。“菩提心胜宝,未生令生起,已生令不坏,上上得增长。”

阿难在对佛表达完自己的请求后,五体投地,恭敬礼拜。然后退回自己的座位,和所有在场的众人一起,准备聆听佛的开示。

这里稍微讲一下五体投地: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介绍说,西域致敬的仪式分为九等,“五体投地”是最恭敬的礼拜方式。“五体”又称“五轮””,指双肘、双膝和额顶。“五体投地”就是“五轮至地而作礼”。其过程是:正立合十,屈膝至地、屈肘至地,翻掌承足,顶礼。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双膝双肘和额头一定要接触到地面,双手要翻掌向上,已表示承接所礼拜对象的双足。

“五体投地”致敬的对象一般是佛菩萨。如《佛般泥洹经》卷下:“太子五体投地,稽首佛足。”又如《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如是三称三宝,三称观世音菩萨名,五体投地,向于西方。”;也用礼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论?入寺品》:“是在家菩萨若入佛寺,初欲入时,于寺门外五体投地。”还用以礼拜王者等。如《梁书?诸夷传?天竺国》:“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另外,在秘密真言乘的传统中,因为上师集合了佛法僧三宝的体性,因此对上师礼拜的时候,也应当用五体投地的方式来进行;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磕大头,或者叫磕长头,或者叫大礼拜,都可以。不论用何种方式礼拜,只要能够具有真诚的恭敬心,就都是好的;如果恭敬心不怎么样,反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礼拜的时候,合掌是空心还是实心?要不要双手从身体两侧伸展后划半圆到头顶?要不要碰到头顶?要不要分别用合十的双掌触碰头顶、额头、喉部、心口?要不要在礼拜的时候念咒?要不要在礼拜的时候观想?到底礼拜几下好些?等等枝节的方面,那就真正买椟还珠,错失了礼拜的真实意义了。

这个时候,佛听完了阿难德再次表白和请求之后,认为这是很好的一个缘起,可以公开佛法大秘密的一个机会,就从自己的面门,放射出各种各样的光芒,这些光芒甚至比千百个太阳的光芒还要耀眼。这些光芒照射到十方所有佛的刹土,而所有佛刹土都发生了六种震动(所谓的六种震动者,包括:动、起、涌、震、吼、击六种。其中动、起、涌三种,是表示震动的形;震、吼、击三种,是表示震动的声。于形声中,各举一种,因此合称六种震动。六种震动之中,还可以各自分成强弱不等的三相,因此共计有十八种震动之相:一、动,大地摇扬不安的意思。动有三相:一方独动名动,四方俱动名遍动,八方齐动名普遍动;二、起,大地自下渐高的意思。起有三相:一方独起名起,四方俱起名遍起,八方齐起名普遍起;三、涌,大地忽然腾举的意思。涌有三相:一方独涌名涌,四方俱涌名遍涌,八方齐涌名普遍涌;四、震,大地隐隐出声的意思。震有三相:一方独震名震,四方俱震名遍震,八方齐震名普遍震;五、吼,大地发出猛烈声音的意思。吼有三相:一方独吼名吼,四方俱吼名遍吼,八方齐吼名普遍吼;六、击,大地砰磕发响的意思。击有三相:一方独击名击,四方俱击名遍击,八方齐击名普遍击。大家也许会有疑问:那不是现场发生地震了吗?其实不是。这六种震动,仅仅是能够被寂静清净之人所感知者,并不是任何普通人都能感受得到的。而且这六种震动绝对不是普通的地震灾害那么地简单,他是代表了正法出现的意思。因此上,一般六种震动都仅仅发生在佛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等非常重要的时节。此处因为佛放光,照射十方世界并且引发这十方世界发生六种震动,正是表示释迦牟尼佛接下来所讲的内容,一定是至关重要的秘密法门。)

在这六种震动的作用下,所有十方佛土,全部好像一个佛土一样地显现了出来,被法会中的大家所看到。并且所有佛土的所有菩萨等众,全部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将要开讲秘密,大家都恭敬地合掌敬礼,静候佛的法音。

这个时候的各个佛土,并没有从各自的位置消失,也没有被释迦牟尼佛像捏面团一样地被糅合在一起;而是没有远近之分、没有大小之别,没有任何遮障地同时能够被大家所见到;所有的佛土中的大菩萨们,也全部安住在各自的佛土,但是却全部能够瞻仰到释迦牟尼佛的金身,并且能够听到释迦牟尼佛的法音。这并不是神通法术的作用,而是实相的显现。就好像米拉日巴尊者能够进入牛角避雨,而尊者没有变小,牛角也没有变大是一个意思;也和无量大众全部能够涌入维摩诘尊者房间探病,而没有一个人感觉到挤迫,但同时房间也没有变大是一个道理。

佛开始揭示秘密了,佛说:“阿难啊,你已经明白你之所以能够被外道恶咒和摩登伽女所控制,是由于你不明白真正的道理所造成的,通过刚才我和你先后七次关于心在哪里的问答,也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现在,我就应你的要求,传授最真实的修行秘密给你,以及在座的大众,你们要仔细听啊!”

佛说:“所有的一切众生,都是由于从那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过去,一直延续着的种种的颠倒妄想,导致各种恶业种子,好像恶叉(恶叉,树名,同时也是果实名。其果实皆三粒同一蒂,且落地后多聚集于一处,故称恶叉聚,这里用以譬喻惑、业、苦三者间互相关连、不能分开的意思。恶叉聚之果实呈紫色,印度人多取以染物或榨油,其果核可作念珠之用,有时被称为金刚子。)种子那样聚集在一起,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因此,无数的修行人根本无法证得真正的成就,无上的菩提果位。要么在正道之上,找到了暂时的歇脚之处,而成就了声闻和缘觉的果位,但是这类果位也仅仅是暂时和虚假的成就,还是会褪转的;要么干脆就走入了外道,或者成就了魔道,导致在非常长久的时间里遭受更多的痛苦。这究竟是因为什么缘故呢?”

佛接着自己揭开了答案:“这都是因为所有的众生,完全不知道两种根本,都是错乱地修行,就好像把沙子放到锅里,不论怎么样去烹调,都不可能做出美味佳肴一样,错乱的修行,不论耗费了多少的精力,不论历经了多少劫数,都不可能证得真正的菩提果位。到底是哪两种根本呢?”

佛接着说:“阿难,这两种根本,一个就是从那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生死轮回之根本,也就是你现在和所有其他众生,把攀援心认成是自己的自性;第二个就是从那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无上菩提涅槃本来清净之体,也就是你现在的明明了了善能分别的本有的光明。这个光明,能够引发各种缘分,但是在把各种缘分剔除干净之后,所不能剔除的,就是你的本来光明。因为所有的众生已经丢失了,或者说忘记了自己还有这个本来光明,因此虽然所有的众生每天都在使用着这个本来光明,但是却从来没有明白过,所以导致所有的众生沦落到了各个善恶道中。”

这里,佛讲述了非常重要的两个根本的概念:首先,众生自认为是自己的攀援心,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阿难回答佛的问题时候所表露出来的七种想法,因为没有仔细地刨根问底,从而就导致很随意地得出了各种“我的心”的答案,而这个误认为就是真正的我们自己的这个随缘而走的攀援之心,就被认为是我们自己,所以在这样的执著下,所有的众生一直漂转在无边的轮回苦海之中,这也是我们轮回的根本。第二个,就是我们任何一个众生,自从有了我们众生这个概念,从时间上而言,则是根本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具足的清净体,这个清净体,就是我们本来具有的,可以说就是我们真正的自己的那个,也可以命名为无上菩提者,也可以命名为涅槃寂静者的那个(其实这也还是落在文字上的,仍然不是第一义,不过非常接近了),具体表现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明明白白的那个。如果要想把这个本来的我的心,分离出来的话,就要去仔细分析所谓的我,其中是否由因缘而构成,凡是能够表现或者被分解成为因缘构成的,则不是我的心,不是我自己,就好像上章节中我们所进行的眼睛和心看东西过程那样,最后除了缘分和合之外,根本不因为缘分和合而出现,也不因缘分破裂而消失的那个,才是我真正的光明的心,光明的体,可以称之为佛性,也可以称之为觉性者(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就认为有了一个超越一切的无上高级的存在,不要产生这样的永恒超出的念头)。

也就是说,只有抛弃了第一种根本,才有可能不再犯阿难那样的错误;只有找对了第二个根本,才能真正回到自家,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