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语、意三者,于“业”的造作,语言占了十分之四,也是最容易造成自毁毁他的业源;或谓“口业”与“口德”,无非语言的运作,决定“善恶”的效用,而运作的动力,则取之于“修养”,表现其效用的饶益性。
世人多以“意气”行事,往往但逞口舌之能,不计可能产生的作用,以至自毁毁他,遗下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戒律所制,晓以“不犯”的利害,方始进入“道”的修养,清净与生俱来的业力。
语言的造作行为,于“戒”的规范,虽然众所周知,但是,面对“两舌、妄言、恶口、绮语”之时;若果有意“庄严”语言,不涉染污垢秽,则唯独但具“修养”,方可表现“清净”的内涵!
佛陀的教法中,以“人”而阐述法要,即在针对“人”的缺失而广宣;所谓“应病”而与药,无非给予净业显道的道理和方法,使得佛法所强调的“解脱”之道,务期圆成“如是”的旨趣!或者说,佛陀教化众生,因众生为业所缚故。
因此,语言的修养,流露于“口”的智慧,形成护己护他的尊严;一方面是“戒”的维护,一方面是“德”的聚力,更可以说是“道”的遵循,亦即是所谓的依教如法,净化“业”的缠缚,求得成就的自在和洒脱,不为有所毁伤的任何造作而牵累!
不两舌,无有是非。
不妄言,交往互信。
不恶口,彼此无怨。
不绮语,是善知识。
您以为,如是的言说,能说不是“道”的修养,颇具功德力,决定饶益性么?!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