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与商人
出家人,给予世人的印象往往是更应该过着一种宁静又简单的生活。自然,对于物质方面的追求也就微乎其微。布衣、蔬食、罗汉鞋也最能够体现他们的身份,虽然托钵乞食在国内没有开展起来,但青菜豆腐却应该是他们饮食的最好注脚。
每日,与古佛、黄卷、青灯相伴,有晨钟暮鼓同参。远隔尘寰,不理世事,水边林下、深山野外,扮演着红尘之外的角色,或者说是一种边缘化的角色。
而商人,自古以来就不被社会所重视。在民间,商人往往是奸诈狡猾、惟利是图的代名词。近代,由于经济贸易的开展,商人的地位也随着与日俱增。更为主要的是整个国家舆论导向的倾向性,所以从最初的个体老板到后来的民营企业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成为目前最可“爱”的人。
本来,僧人与商人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前种人关注的是烦恼的驱除,而后种人普遍关心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你叫一个僧人去做生意,搞经营,那是越位,就好比让边防战士放弃哨所,到附近村里帮助老人搞卫生一样。同样,你让那个商人出家做和尚,也会出现歪嘴的和尚乱念经的尴尬。
如果出家人成为生意人,他每天就只会盘算着如何从信徒和香客的口袋里掏钞票,搞些什么花样可以使得信徒把钱自觉拿出来供养给自己,或者想个方法让大家相信把钱给自己保管不仅将获得现世的好处,更有来世的利益。
如果出家人成为生意人,你就会感叹世间简直没有一方净土,没有可以远离铜臭自由呼吸的空间。你会不在相信这世间还有不贪财好色的人,因为本来你对此就没有多大信心。这或许会成为你日后放纵自我,游戏人生的借口。
如果出家人成为生意人,你就会怀疑佛陀的智慧,难道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圣者在2500年前不能预测到今天的情况,事先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法吗?!
如果出家人成为生意人,那最高兴的不是别人,一定是波旬先生。那样,他就用不着每天忙忙碌碌的奔波,可以休息休息,或者和他的手下享受公休假在魔宫里歌舞升平了,
如果出家人成为生意人,那最痛苦的是谁,想必大家也知道——十方诸佛。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远离正道自然伤心欲绝,十方诸佛怜悯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为?!
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出家人也是生意人。他们用一生做本钱,做一次生命的交易。他们不仅要获得现世的利益,更要赚取究竟的利益。这是笔大的生意,谁也输不起的生意。
昨天,任居士说起我如果做生意不太合适。问她原因,回答是我心太软、下手不够狠,想想并非无一点道理。
既然能成为一个好的商人,那就老老实实做个好僧人吧。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