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瑜伽行派的传承(心能观身)

发布时间:2024-01-18 07:25:44作者:大悲

  瑜伽行派的传承(心能观身)

\

  依据大乘佛法传入中国的记载中,大乘佛教有两大派系:

  一者为龙树菩萨所创的中观论派,另一为弥勒,无着、世亲所传的瑜伽行派。

  龙树的中观论派,后来演进为中国大乘佛教中的八大宗派之所共祖,而弥勒等的瑜伽行派,却不知何故而销声匿迹以至于今。

  虽无有瑜伽行法,大乘佛法中的祖师大德亦能以唯心之行,而屡有石破天惊的伟大成就;唯是此等成就无法以一定的修学流程而示教利导,因此形成了禅宗一派的各出手眼、各自用心的心法相传。

  然此一心法相传,虽谓之心地法门、祖祖相传、心心相印、正法眼藏,却也是唯有过来人始能窥其堂奥,一切行者皆是无缘亲炙芳踪,甚为遗憾!

  瑜伽行法与中观论派大异其趣。中观论自阿斯坦瑜伽别出,发展思辩之学,终至于倾向大脑的逻辑论辩,虽能统摄八宗,却也失去了「定慧等持」的佛法修学基本理念,而产生「慧解脱即是成佛,不必修禅定」的邪知见。

  瑜伽行派在中国遭受了极大的误解,以其出自哈达瑜伽,首重调理身体的障碍,故基本上反为道家所接受。《道藏》中的大乘经典,如《太上老君说妙法莲华经》,基本上是以瑜伽行派的立场翻译,而非以中观论派的立场翻译,故两者大异其趣!

  瑜伽行派重实践,且以身行中直接切入,区别身心合一的无明起用,故凡夫皆以身心合论,而身即受识的牵引而不自知,此是谓根本无明。

  而此瑜伽行法则在行法中,先标明根性的存在与用根的训练,即「首破根本无明而直接发起根性之用」,不同于唯识次第「转八识成四智」,是谓普贤行法中的「果地觉因地心」。此一部分在中国的大乘佛教中付诸阙如,今日能重新再由惹查西牟尼的灌顶中接回此法,亦属一大历史任务!

  根性即 prana,其行法的第一步即放任根性的作用而不作意压抑,任令根性带动身体的自由活动,直到压抑的根性能量释放完毕,「能观心」就能观「所观心」!(此能观心即「心」;而所观心则是所谓的「身」,亦即根性的本质)。自此以去,方有修行可言。

  瑜伽行派的此一行法,动作之大恐非中观论派的文人所能接受,在未弄清楚状况之下,就揭天掀地的进行剧烈的生命改造工程,心理上的负担恐怕太大!在此一心理压力之下,文人行者恐怕退避三舍,无法正视此行法的至真等正觉,因而失传于中土!

  瑜伽行派的中土意译,应翻为实践派或实修派,以其少言语而在整个行法中唯是几句公式而已!而此偈陀式的偈颂公式,实是一种实践派的教学体系及修行程式,此一程式当然不能直接就语言而论,必须从修行次第逐一充实,一步一步的实践过来,此是为 skillin action 。

  在此 skill in action的前提下(事实上,此 skill in action即是技术面),其能观心的心即是 evenness of mind,以此 evenness of mind仅维持在无功用行上,此实乃工程面,此心唯观而顺其行,是谓无功用行。

  若此心一起作用,即是识性之用,根不发起也,此乃实践派的下手处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