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后不知忏悔,就会积累成心理疾病。现代人热衷给身体排毒,别忘了,心灵也需要排毒。
说到戒律,人们往往会想到一些约束性的条文,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似乎与现代人崇尚自由的个性相冲突。事实上,佛陀设立戒律的意义,不是为了约束谁,而是帮助我们建立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目前的生命平台是贪嗔痴,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各种犯罪行为。比如因为贪色、贪财、贪权而导致犯罪,或是因为嗔心而杀人放火、偷盗抢劫,等等。总之,所有犯罪现象的成因,都不外乎是贪嗔痴。受持戒律,就是为了建立防范机制,把贪嗔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逐步减少,从而保证人格的健康发展。
而忏悔则是犯错后的补救措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凡夫来说,犯错是难免的,关键是及时认识错误。就像衣服脏了需要清洗,当我们内心受到污染,也需要通过忏悔加以清理。佛教的忏悔,包括忏和悔两部分。忏,是在佛菩萨或善知识、道友前发露自己的过错;悔,是因为知道自己犯错,发愿不再重复这一错误。
通过发露,可以帮助我们清理因为犯错造成的负面心理,卸下包袱;通过发愿,可以引以为戒,并引发内在的正向力量。所以说,忏悔是人格的清洗剂,也是心灵的排毒药,使病毒不会在内心积聚,从而保持健康。
很多人之所以产生心理疾病,就是犯错后不懂得忏悔,从而使心结越来越重,不良习气越来越深,最后积重难返,酿成疾病。现代人热衷给身体排毒,别忘了,心灵同样需要排毒。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