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心与转境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世间法和佛法两个层面来认识。如果从世间法来说,古今中外每个时代都会有出现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大人物,无论他们是思想家、文学家还是政治家,他们都具备这种能力。他们通过自己的思想影响了当时的很多人,甚至影响了一个国家,一段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应该算得上是既能转心,也能转境的人物。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希特勒、墨索里尼,无论是孔夫子,还是尼采、叔本华,他们都是这种既能转心,又能转境的人。但是从本质上说,世间法的转心,不仅可以转恶向善,也可以转善向恶。同样的道理,世间法的转境,既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也可以变和平为战争,化人间为地狱。
佛法中的转心,指的是转三毒为清凉,是了生死、得解脱的根本,是大乘小乘的必修课程。佛法中的转境,是建立在能够转心的基础上的进修课程,是大乘菩萨道的内容。也就是说,小乘自了汉只要做到可以转心就足够了。只有大乘菩萨道,才会不满足于转心的成就,继续发愿尝试着去转境。
因此,罗汉道转心不转境,自度不度人。当一个罗汉成道的时候,三界没有改变,依然是火宅;众生没有改变,依然是众生;唯一的不同就是有一个罗汉彻底脱离了轮回。因此,我认为小乘法转得了心,转不了境,改变得了自己的业力,改变不了众生的共业。行菩萨道就不同了,菩萨有入生死的愿心,有改变世界的愿力,转境是菩萨行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是行菩萨道成就的,因此,十方法界之中,没有转心不转境的佛。
我们所说的菩提心,一定同时是伴随着发愿的。一个没有发愿的菩萨,也就不能称其为菩萨。菩萨发愿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改变众生的因缘果报。换句话说,也就是为了转境。所以,我认为,只转心不转境,那是小乘发心。勇于改变环境,不怕困难,那才是菩萨发心。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我们学佛究竟发的是什么心。然后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