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多年前的印度,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走相当低微的。即使是在打破种姓制度,创导四姓平等的佛门中,女性的出家,仍是经过一番艰辛的奋斗。在佛姨母摩诃波阁波提的带领下,不畏艰辛,一村又一村,一城又一城的追随世尊,一次又一次的请求世尊,准许女众于佛法中出家修学,都被世尊严辞拒绝。摩诃波阂波提等并不死心,虽然经过长途跋涉,脚破血流,尘土坌身,出家的念头,更是与日弥坚。一次次挫而不馁,疲而不懈的求法精神,打动了阿难尊者,主动的为女众求情。经阿难再三善巧的劝请,女众始得以在佛法律中,剃发染衣,一偿出家修学之愿(大正廿四·三五O)。
在大男人主义的国土里,女众可以正式出家了。然在人权不张的时代,弱势团体总是让人欺凌,被人歧视,女众亦不例外。在律典中,每每记载着女性被欺凌,被侮辱的事缘。女性所受的苦难是一言难尽,却很少人能为之抱屈,更甬说伸张正义了,更甚者,竟被冠以因女众出家:
“损坏正法,不得久住,
速当灭尽”(注一)之罪嫌,连同情女众,劝请世尊慈允女众出家的阿难尊者,亦常遭受指责:
“是具寿阿难陀作斯过失
,强请世尊令如是等恶行
女类出家近圆。”(注二)
此项指责,持续到世尊入灭,王舍城结集会上,还被举过一番:
“汝知世尊不许女人,性怀恒谄而求出家。”(注三)
所幸当时有不少不让须眉的女中丈夫,勤奋向上,专心修学,在闻、思、修、证中,有杰出表现。在以比丘为中心的僧团里,留下了璀璨的一页,让事实证明了修道解脱和男女差别的形相,是毫无关系的。所谓:
“心入于正受,女形复何为
”(注四),此即是最佳明证!
声闻尼众的特殊才华,经、律的记载,以《增一阿含》(比丘尼品)列举五十二项,五十一位比丘尼为最多?证五);《佛说阿罗汉具德经》的十五位比丘尼居次?注六)。然而,此二经中只列单项成绩,未加解说,事缘如何?吾人不得而知。而《中阿含》《法乐比丘尼经》(大正一·七入入上—七九O中)亦有记载着一位善于论议的法乐比丘尼(Dhammadinna),如对照梵文,可知此位长于论议者,即是《增一阿含》中“分别义趣,广说分部”的昙摩提那比丘尼(Dhammadinna)。其他尚有杂散在《增一阿含》诸经中,如“广识多知”大爱道比丘尼、“得信解脱”迦旃延比丘尼、“天眼第一”舍鸠利比丘尼、“降伏外道”输卢比丘尼、“自忆宿命无数世事”劫毗罗比丘尼……等(注七”。除此之外,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以下简称《根有律》)的广律中,记载着多位杰出女众。漠译《根有律》共一百五十七卷,其中女众出家证果的不计其数?注入):亦有优婆夷,世尊为之授记当来将成为独觉菩提、或将成佛等(注九)。今暂以《根有律》为主,将世尊赞为特殊才华第一的杰出尼众,一一列举出来,以彰显其求法之精神,与修道之德行,俾作为大众希圣希贤,进德修业之楷模。
一、说法第一——法雨比丘尼(注十)
法与出生在室罗伐(舍卫)城的富豪之家,父亲天雨长者,在法雨尚在娘胎时,就与同城好友鹿予长者,共约结为秦晋之盟,把法与指腹为婚,配与鹿予长者之儿子毗合法。法与稍长,接触佛法后,即归心佛法,情乐在佛法律中出家,遂向父亲表达出家意愿,遭到父亲反对。然法与向道之心,丝毫未减。转而恳求门师莲华色比丘尼成全。莲华色嘉其志行,为说淫欲过失,以及出家之功德胜利,并前往请示世尊。世尊要尼众羯磨,遣莲华色到法雨家中,授三皈、五学处,即于家中剃发出家,受十学处。当莲华色为法雨授三皈、五学处,并随机说法时,法与证得初果。进而剃发出家,授与十学处、六法、六随法,成为正学女(式叉摩那)时,证得二果。从此法与在家奉敬修行。
两年后,双方父母逼婚,择期成亲。虽然法雨跪求父亲,再度表达自己厌恶五欲,愿到王园尼寺之意愿,父亲仍不允许。尔时恒起大悲,饶益一切,于救护中最为第一的世尊,于僧尼二众中,透过羯磨,以莲华色为使,授法雨具足戒(此即遗使授戒),且由于莲华色之善巧说法,法雨证得阿罗汉果。
当举城欢腾,庆贺毗合法和法雨的婚礼时,法雨比丘尼忽然现大神通,上升空中,作种种神变事。与会大众,目睹神变,咸皆叹服,遥礼其足,以伸忏谢。法雨现神变已,纵身而下,为大众宣说妙法。闻法大众,都得大利益。详如律中记载:
“其听法者,无量百千,得殊胜解。有得预流、一来、不还果者;或于佛法中出家,断诸烦恼,得阿罗汉果者:或发声闻、独觉大菩提心。复令大众归依三宝,末出生死。”(大正二四·三六九上)
由于法雨比丘尼现大神变,宣说妙法,无数听众蒙受法雨恩泽而证果,或从此归依三宝,奉特佛法,故世尊记为:
“于我法中,声闻尼众,善
说法者,即法雨尼最为第一
。”(大正二四·三六九上
)
法两比丘尼擅长说法,《根有律》中还有一则事缘。故事起源于大世主师徒,常修寂定:法雨师徒,常乐持诵,彼此共居一寺。虽然所修法门不同,但在“能护他意,当生多福”的教诲下,大世主师徒等打坐做无常观时,法雨亦敬门徒禅坐作观:法雨师徒持诵经典时,大世主亦敬门徒读诵经典,彼此相处一寺,倒也相安无事。然就因为彼此的相互牵就,学不专精,以致“所修善品,不能增进,如花少水一。后来,法雨比丘尼得到大护法毗舍法的资助,以及胜发夫人向王求地,得以另建寺宇而居。且以善巧方便,度化了难调难伏的邻居善剑将军的妇孺辈们。进而影响善剑军队信佛,皈依=一宝,受持五学处。然而,对于一个以“持刀自活一的军人来说,要奉行不杀生戒,则倍感困扰,法雨教以“执无镞箭,持无弦弓,手把木刀,勿生害意”。后来,敌人犯境,善剑军队为保卫疆土,必须到前线对敌时,法雨敬以“每于宿处,诵《三启经》,既至边隅,围彼城郭,即于其夜通宵诵经,称天等名,而为咒愿一。结果善剑军队不战而屈人之师,敌人自开城门,舍械而降。善剑军队“执无镞箭,持无弦弓,手把木刀一,降伏敌人,荣归故里,得到国王奖励,赏赐丰厚的事迹,也一时传为美谈(注十一)
又,法雨比丘尼不仅善于说法,亦是一位少欲知足,不贪物欲享乐的行者。如上所说,善剑军队得胜,荣归故里,国王赏赐丰厚。善剑军队感念法雨的敬诲,持物供养时,法雨教以“若于三宝不兴供养,虽生天上,而受贫苦,汝等宜应于佛法僧而兴供养,当令汝等于长夜中,常受安乐”(大正廿三·七五四上)。又当将领把胜光大王所赏赐的贵价重衣,供养法雨比丘尼,而珠髻难陀尼见衣欣喜,意有所乐时,法雨即毫无难色的,把贵价衣转施给珠髻难陀尼,一点也不恪惜(大正廿三·九六六上)。
从广律所载法雨比丘尼的事缘来看:法雨从少女时代,就一心向佛,企图挣脱世俗羁绊,有学法出家的勇气;出家后,观机逗巧,有长于说法的无碍辩才:不贪物欲享乐而克己自持,在在显示出一个坚忍向道的行者风范。此外,尚有两个问题,值得附带一提。一是已证阿罗汉者,是否仍过居众生活:二是遣使受具的问题。关于已证阿罗汉者,是否仍过居众生活方面:牵涉到在家众是否可以证得阿罗汉的问题。这问题上印下顺导师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一书中,曾有过论列(注十二),今不赘述。不过我们从《根有律》:
“无容得阿罗汉尼,诸渭已
尽,处白衣家,食残宿食,
受行浴法”(大正二四·三
六八中)
一文中,可以帮助我们厘清观念:就是一个已证阿罗汉的圣者,他必走厌五欲之乐,对于家庭生活已没有恋着,不可能再过世俗的居众生活了。亦即:
“欲令在家受诸欲乐,食残
宿食,理所不应”(大正二
四·三六八)。《根有律》的说法,和印公导师引《弥兰王问》“在家得阿罗汉果,不出二途:即日出家,或般涅槃”(注十三)之解说,正好遥相呼应。
其次,关于遣使受具方面:漠译诸部广律和南传铜蝶律都有记载?证十四)。综合各律的事缘,不外走女众欲受戒时,因有难事,不得外出;或恐外出道逢障碍,有梵行难之虞,做世尊垂怜,开缘以遣使受戒的方式,解决女众梵行难的困扰。然而,并不足每个女众都可以采用遣使受戒的方式受具,依据《毗尼母经》的记载:
“尼遗使受戒中,佛在世
时,唯有一女得。所以得
者,但比女颜容挺特,世
所无比·若往者,恐恶人
抄辣,是故佛听。今时若
有扣是比者,可得遗使受
戒,其余一切要现前得具
,不现前不得。”(大正
二四·八O七)
又遣使受戒,是世尊怜愍女功畏梵行难之开缘,可能在实行上产生了后遣症,所以有
“不应从小小颜貌,遣使受戒”(大正二二·九二六下)之规定。
二、解经第一——战迦罗此
丘尼(注十五)
战迦罗比丘尼原足未土罗(秣兔罗)城,邬陀延聚落中,一个贫贱的老妇人。有一天,世尊带着弟子们,入邬陀廷聚落,游行乞食,看到战迦罗正在井边打水。世尊为度化他人,故意要侍者阿难上前化缘,告诉他:世尊口渴,须要喝水。老妇人听了,急急忙忙装了满瓶水,走到世尊前,要奉献给世尊。当他抬起头来,乍见世尊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时,崇仰之心,油然而发,同时生起了一股者母怜爱子女的情绪,口里喃喃的叫着儿呀!儿呀!身体不由自主的向前,张开双臂,想要拥抱世尊。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众比丘们感到非常惊讶而上前阻止。世尊马上告诉比丘们:没关系!不要阻止他。这位老妇人,过去五百生中,曾经足我的母亲,所以才有这种母爱表现。如果断然阻止,不让他抱的话,老妇人将会伤心过度,吐热血而死。世尊慈悲,不忍拒绝,只好让他如愿一抱,随后就为他说法。战迦罗听闻世草的开示后,马上便证得预流果。后来,征得失婿同意,礼大世主出家,勤心修学,终于断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战迦罗比丘尼既证得圣果后,每当世尊为比丘尼略说法要,入室宴坐时,战迦罗就把刚刚听到的佛法,为其他的人,分别广说。他总能毫不厌烦地,钜细靡遗地,恰到好处地讲解剖析,所以世尊记为:
“此敩迦罗,于我苾刍尼声
闻众中,分析经法而得第一
。”(大正二四·四四下)
当世尊授记战迦罗比丘尼,是尼众中分析经法最为第一时,与会大众都非常惊讶,赶紧请问佛陀:战迦罗比丘尼过去生中造什么业?发什么愿?所以今世才会生在贫困的环境,饱受风霜之苦;曾经结婚,但没有予息;在龙钟之年,尚能欣逢世尊,听闻佛法,出家、证阿罗汉,又蒙世尊记为分析经法尼众第一呢?世尊为去除大众的疑惑,即为宣说战迦罗往昔因缘:我过去无数劫行菩萨道时,战迦罗曾走我的母亲,因为障碍我行菩萨道:也曾堕胎:也曾骂辱式叉摩尼、有学、无学比丘尼等是婢女:她并曾在迦叶佛时,出家修持梵行,赞诵经典,然而未能证得圣果。当时,我亦在加叶佛座下修学佛法,迦叶佛记我:当来人寿百岁时,成等正觉,号释迦牟尼。因此,战迦罗临命终时发愿:愿将来在释迦如来法中出家、证果,说法人中最为第一(大正二四·四四下)。
与会大众,聆听世尊娓娓叙述战迦罗比丘尼的往昔因缘后,咸感业力、愿力不可思议,果报丝毫不爽,当一心勤修善业,以免将来受苦。同时,对于战迦罗比丘尼老而弥坚的勤学精神,亦赞叹不已!
三、闻持第一——明月比丘
尼(注十六)
明月比丘尼是婆罗门女,跟随大世主出家、受具。当大世主带领比丘尼们前往听世尊讲授法义后,大世主再请求世尊慈悲,为女众讲说毗奈耶,世尊以“无所是处,如来大师亲对于尼说毗奈耶法,然于苾刍尼众,有闻一遍,即能持者,我当为说”(大正廿四·二七八中)的理由,加以回绝。这时明月比丘尼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合掌恭敬,恳请世尊为尼众宣说毗奈耶,他愿意,也可以一闻毗奈耶敬,受持不忘。世尊首肯,即为尼众宣说。果然,明月比丘尼能毫无遣漏地背诵出来。因此,世尊赞为:
“于我法中声闻尼众,一闻
便领者,明月比丘尼斯为第
一。”(大正廿四·二七八
中)
明月比丘尼不但受持毗奈耶不忘,且能依循着世尊忻说教法
“由依戒故,由住戒故,修
习于我,若定、若慧,如理
相应。”(大正廿四·二七
八中)
正勤策励,勇猛精进,证得阿罗汉果,坏五趣轮,出生死海。
由于明月比丘尼的聪慧颖悟,闻持不忘,所以世尊誉为闻持第一。当时与会大众,咸皆起疑:明月比丘尼曾作何业,今世得大聪慧,有大辩才,在佛法中修行,断诸烦恼,获证圣果,又蒙世尊记为闻持第一呢?世尊为解大众疑惑,即为宣说明月比丘尼的往昔因缘?讧十七)。最后归结,由于明月比丘尼过去的愿力,加上今世现缘的努力,故获此果报。
在重口口相传,书写不张的时代,佛法的传播,多亏闻持不忘者之背诵、阐扬,佛法慧命才得以延续不断,明月比丘尼持诵毗奈耶受持不忘,可说是尼众之龙。
四、持律第一——瘦瞿答弥此
丘尼(注十八)
瘦瞿答弥是婆罗尼斯(波罗奈)城,瞿答摩长者的女儿。长得仪貌端庄,娴淑文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个儿小,又瘦骨嶙峋,一副风吹即倒的样子,所以被称为瘦瞿答弥。
瘦瞿答弥尚在娘胎,父亲就把他指腹为婚,配与商场好友,住在得叉(得叉尸罗)城名称长者的儿子游方。长大结婚生下一予后,噩运一再地袭击瘦瞿答弥。先是伴夫携予欲回娘众生产,走在半路上,儿子就出世了。不幸的是夫婿被毒蛇咬死,而两个儿子,一为野于所害,一被河水溺毙。瘦瞿答弥悲伤之余,只好折返家中。然在返家的路上,仆人匆匆来报,家中父母亲属,全遭横难,无一幸存。此时,瘦瞿答弥只得四处飘零,寻觅安身之处,后来到一聚落,权且依靠捻线老母,帮忙作活,换得栖身之地。也就由此因缘,下嫁织师,产下一予。残无人性的织师,因小事生隙,把亲身儿子投进热油中烧煮,强迫瘦瞿答弥食用。在厌恶痛绝中的瘦瞿答弥,逃离了织师。途中遇到商主,被纳为室,不幸地,商主被贼冠杀害,贼寇强占为妻。后来盗贼被北方国王诛杀,瘦瞿答弥又被纳为王夫人。成为王夫人,对尝尽风霜之苦的瘦瞿答弥来说,应走苦尽甘来才对,事实不然,命运之神,似乎对他特别过不去,不久国王就驾薨了,依照习俗,瘦瞿答弥被殉葬于墓中。或许命不该绝,正奄奄一息的当儿,适巧群贼盗墓,被挖出来,而逃过一劫。
瘦瞿答弥从伴夫携予回娘家待产以来,遭受接二连三无情的打系,即使是铁人也会崩溃,何况是瘦小的妇人,此时的瞿答弥已然神智不清,丧失记忆,癫狂裸形,到处飘荡,最后来到室罗伐城的逝多林。
此时,世尊正在逝多林说法。当瘦翟答弥趋前看到世尊庄严无比的德相时,倏尔灵光一现,惊醒过来。回过神,看到自己的狼狈模样,羞愧得无地自容。世尊慈愍,命阿难拿衣给他披上,接着为他说法。瘦瞿答弥当下获证预流果。不久后,跟随大世主出家,勤行不倦,终于证得阿罗汉果。世尊誉为:
“于我弟子苾刍尼中,瘦瞿答弥持律第一。”(大正廿四·三五五下)
关于瘦瞿答弥善持戒律的事缘,《根有律》有一段记载得相当详细。事件的起源是:释种比丘尼请问吐罗难陀比丘尼,在修道上,若碰到:
“欲心烦恼,实难禁制,常恼女人,云何能止”的问题时,应如何处理?吐罗难陀尼告以可以还俗结婚,用以欲息欲的方法。释种比丘尼听了,感到疑惑而议论纷纷,最后决议,前往请教圣者瘦瞿答弥。
瘦瞿答弥了解释种比丘尼的困惑后,就敬以应观察淫欲过患,如世尊所说,有智慧的人,应知淫欲的五种过失,常思出家的五种功德胜利(大正廿四·三五七中)。大家既舍俗出家已,应以殷重,心舍诸世俗胃网,求出世解脱功德。瘦瞿答弥如走开导后,并以现身经验,宣说自己令生习欲的诸种苦恼,乃至癫狂迷乱的遭遇,接着,观看释种比丘尼的根性,随机说法,因而释种比丘尼证得了预流果。
从瘦瞿答弥教导释种比丘尼,以深观淫欲过患,常思出家功德胜利的方法,止息烦恼,并不以满足感官的欲乐,作息欲因缘,实足较正确的解决之道。同时,为令诸比丘尼深信淫欲过患,不惜以自己痛苦的切身经验作教材,加以劝喻,随后又观机逼敬的宣说妙法,使诸释种比丘尼证果。如此彻底的釜底抽薪之计,瘦翟答弥实不愧足一位善于持律的大德比丘尼。
五、惭愧第一——耶输陀罗
比丘尼(注十九)
依据《根有律》的记载,耶输陀罗足执仗释种女(大正廿四·一一一下)。容色端正,世上罕有,走世尊出家前之夫人。世尊出家六年,方生儿子罗怙罗,被世人疑谤为不贞。后以予抱石投池不沈之方法,息诸疑谤。世尊成道六年后,回到故乡劫比罗(迦毗罗卫)城。耶输陀罗曾以方便,想要诱引世尊重回怀抱,世尊不为所动,以慈愍故,为他宣说四圣谛法,令证预流果。从此,耶输陀罗化情执为圆智,于佛法发起信乐,出家后,勤敏修习,获证阿罗汉果。世尊记以:
“我一切苾刍尼众中,耶
输陀罗苾刍尼,最具惭愧
。”(大正二四·一六二
上)
以耶输陀罗的事缘来说:他以太子妃之尊,世尊出家后,因生子而遭人非议。十二年后,世尊返回故园,他一心希望世尊垂怜故旧之情,世尊却度走了他相依为命的儿子罗怙罗。当世尊为宫女们宣说四谛法时,宫女等都证预流,唯他因烦恼困扰,未获法味。幸世尊垂愍,再次为说四谛法,始摧破我见,获证初果。出家后,勤行不懈,证得阿罗汉果。因处于众中常怀惭愧,所以世尊记为:尼众中最具惭愧者。至于耶输陀罗因何最具惭愧?律中未说明,所以不得而知。然而,在这里衍生了一个问题:一个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受后有的阿罗汉圣者,何以常具惭愧?
首先,从经、律中对“惭愧”忻下的定义来说:《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云:
“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
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
非法,是故比丘,常当惭取
,无得暂替。若离惭取,则
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
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
,无相异也。”(大正十二
·一一一一中)
北本《大般涅槃经》云:
“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
:二愧。惭者,自不作罪:
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
自羞取:愧者,发露向人。
惭者,羞人:愧者,羞天,
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
为人,名为畜生。”(大正
十二·四七七中)
经典的解释,大概来说是:惭是自己不造恶,对于过恶,内心有一股羞恶感:愧走不教人犯罪,自己如果犯了罪过,向人发露时,会感觉很羞耻。而惭愧是人和兽的分野。
接着,看论典的解释。《大
毗婆沙论》云:
“于自在者,有怖畏转是惭
:于诸罪中,深见怖畏是愧
。有所恭敬是惭:有所怖畏
是愧·”(大正二七·一八
一上)
《俱舍论》云:
“有敬、有崇、有所忌难
,有所随属,说名禺惭;
于罪见怖,说名为愧。”
“于所造罪,自观有耻,
说名为惭:观他有取,说
名为愧。”(大正二九·
二一上)《成唯识论》云:
“云何为惭?依自法力,
崇夏贤善为性。对治无惭
,止息恶行为业。谓依自
法,尊贵增上,崇置贤善
,羞耻过恶。对治无惭,
患诸恶行。云何焉愧?依
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
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
。谓依世间诃厌增上,轻
拒暴恶,羞耻过罪。对治
无愧,息诸恶业。”(大
正三一·二九下)
依论典的解释,大概来说,惭走内心的自尊自重,由尊重自己,进而尊重贤善辈,如佛陀、圣者,乃至佛法等。对于自己所犯过错,会感到羞耻。愧是由外在的力量,如世间的讥毁,或律法的制裁。对于自己所犯过错,面对着他人,会感到羞愧难当。也可以说惭走对自己的,是崇善的,愧走对他人的,是拒恶的。
其次,关于证圣果者,是否具足惭愧的问题。这牵涉到“惭愧”在三界的系属问题了。根据《大毗婆沙论》的解释:
“扣是二法(惭愧),俱三
界系及不系:唯是善:还与
一切善心相应。间:若尔,
《施设论》说当云何通,如
说七力(信、进、念、定、
慧、惭、愧)裳有漏?几无
漏?答:二唯有漏,谓惭愧
;五通有漏、无漏,谓信
等”
论主答:
“彼论应说七力皆通有漏、
无漏。而不尔者,有别意趣
。谓彼说力加行、根本。加
行位中,惭愧增,故说唯有
漏:根本位中,信等增,故
说递二种。若不尔者,圣道
应不与惭愧相应,则圣者不
应惭愧增上,是故惭愧定通
无漏”(大正二七·一八一
上)。
如此,依《大毗婆沙论》的解释,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何以已证阿罗汉的圣者,仍具足惭愧了!
六、利智第一——妙贤比丘尼
(注二十)
妙贤比丘尼是劫比罗(迦毗罗街)城,劫比罗婆罗门的女儿。母作主,许配给摩揭陀国,尼拘律长者之子迦摄波(大迦叶)。当双方父母约定婚事后,厌恶世间欲乐的迦摄波,独自造访妙贤女,获知妙贤女,亦不乐欲行,遂共誓约:在不违父母之命下,共结鸳盟,然同修出离法,严持净行。新婚期,只互相牵手,慢慢地,连牵手都免除,身体不相碰触。婚后,二人果如前约,专求出道,共修清净行,历经十二年,丝毫无犯。
迦摄波在父母双亡后,心无牵挂,征得妙贤同意后,跳脱家之羁绊,出家寻师访道去。一路寻觅下,终在广严城(毗舍离)多子塔,巧遇世尊。礼世尊为师后,经过九天,就证得阿罗汉果。而妙贤女在迦摄波离家后,亦追随无衣外道出家。不幸地,却被五百无衣外道强行玷污。后来,辗转到了王舍城,遇到迦摄波。由迦摄波之助,脱离外道,跟随大世主出家、受具,并证得阿罗汉果。
由于妙贤比丘尼“仪貌端正,容色殊胜”,在王舍城托钵路次,被大臣忻挟,强行脱去法衣,换上俗服,庄严璎珞,献与未生怨王。随即被王强加凌辱,生极大苦恼,僧尼大众,无人知晓,而求救无门。直至尼僧众中,大世主在褒洒陀(布萨)时,遍寻不着妙贤,入定观察,始知妙贤遭遇。马上命莲华色,以神通力到王宫,教授妙贤神通方法。发起神通,一同回到布萨处。此时,十二众比丘尼见妙贤身着俗人彩服,嫌耻轻笑,不愿与宫人同处布萨。大世主命妙贤,再发起神通入宫,惊醒未生怨王。未生怨王目睹妙贤的大神变力,惊恐万分,连滚带爬,伏在地上,顶礼忏罪。
由于妙贤比丘尼被欺凌的事件,世尊为去除大众疑惑,集合比丘尼众,问妙贤:你实作不庄严事吗?你受乐吗?妙贤回答:实作,然而,我已离欲,并不受乐。世尊即说:你今不犯波罗市迦(波罗夷)。并记妙贤尼为苾刍尼中,于:
“明了(利智)中,得为第
一。”(大正二三·九一七
中)
妙贤比丘尼从少女时代,就厌恶世间欲乐,一心求出离之道。即使婚后与迦摄波十二年间,朝夕相处于斗室,犹能守持不乱。有次,因为洸睡,毒蛇逼近,在千钧一发之际,迦摄波以扇柄举起他手,以免被毒蛇咬到时,妙贤犹说:
“宁使我遭毒蛇,慎勿亏誓
来相触,蛇毒但令一身死,
染毒沦没无边际。”(大正
二三·九一 O)
直至投无衣外道出家,不幸地被同道所污:在佛法中出家,证圣果后,又被未生怨王所欺。一位已离欲的阿罗汉圣者,犹被逼作不净行,弱势女性,真是情何以堪?当妙贤尼在众中,说出:
“我已离欲,岂容受乐”(
大正二三·九一三上)时,他无疑足一位勇者的化身,不愧是清净无暇,利智第一的大德比丘尼。
七、神通第一——莲华色比丘
尼(注二二
莲华色?证二二)是得叉尸罗城人。长大结婚后,生下一女。偶然间,他发现夫婿和自己的生母,共作非法,愤而离家,远走未度(秣兔)城,嫁给商主。数年后,莲华色发现商人带回的侍妾,原是自己亲生女儿,羞恨之余,再次远走他乡。从此走上送往迎来,以色自活的不归路。直到在王舍城的芳园里,遇到大目犍连后,才改变他整个的人生。由于大目犍连尊者的慈悲求护,莲华色从欲海淤泥中醒悟过来,深恶色身之不净,而归投于佛陀座下。又在目犍莲尊者观机说法下,证见真谛。随后礼大世主出家,勤敏不懈,证得阿罗汉果。因具有大神通力,世尊赞以:
“于苾刍尼中,有大种力
,最为第一“(大正二三
·八九八下)。
莲华色比丘尼出家前和“色”有关,故《根有律》的制戒事缘中:比丘戒之僧伽伐尸沙第九“假根谤学处”(大正—二;·六九九中)、波逸底迦第六九“以众敬罪谤清净荚刍学处”(大正廿三·八五一下)以及比丘尼戒之波逸底迦第五三“以众敬罪谤清净荚刍尼学处一(大正二三·九九一中)都以善友、大地—一比丘,毁谤实力予和莲华色,共作不净行,作为制戒的因缘。
又,莲华色被世尊誉为尼众中,大神通力第一,律中关于莲华色的神通力方面,着墨也相当多。如前第六节利智第一的事缘中,说到大世主命莲华色,以神通救护妙贤尼,除此之外,律中记载着有:五百婆罗门予,爱恋莲华色的美色,特别是喜欢那双眼睛,莲华色就以神通力,取出自己的眼球,放在乎掌上,说:
“此肉团,有何所乐?”(
注二三)而断其欲念。又莲华色夜晚独自在阁林入定,容仪寂定,感得贼将军以贵价毡农,包里着美味食物供养(注二四)。亦曾和尼众往僧寺听法,忘了时间,天晚,城门已关,只好在林中夜宿,莲华色以神通力惊走贼徒,尼众始得免受骚扰(注二五)。
在莲华色诸神通的事缘中,当以世尊上升三十三天,为母说法。事毕,世尊从天上回到瞻部洲,莲华色现神通,化身为转轮王,以便先觐礼世尊,被世尊呵斥一事?(注二六) ,最为大众所传道。
又,莲华色比丘尼不仅神通第一,常以神通力彰显圣德,他在资生衣食上,亦是一位少欲知足,奉俭乐施的行者。如把贼将军所献的贵价毡衣,转施给邬波难陀,而自己五衣破碎(大正二三·七二七上):又常发愿,每天初次乞得食物,先奉给比丘僧,以致曾三日绝食而昏倒路上(大正二三·八九九上)。如此,在在的显示了莲华色少欲知足,奉俭乐施的恢宏气度。
然而,神通虽大,难敌业力。比丘僧中,世尊记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被外道打死(大正二四·二八七中);而尼众中,神通第一的莲华色圣者,被提婆达多忻打,头破而死(大正二四·一四七下—一四八上)。
从广律所载,有关莲华色的事缘,来看莲华色的一生,可谓诡谲多变,大失大得。出家前,在欢场中打滚,走迷惑群生:出家后,勤苦修学,自俭利人,常以神通力,普施无畏,而救护群萌。又从莲华色一生的事缘中,更显出世尊所说众生平等的敬说,是真实不虚。不管走老、少、男、女、贫、富、贵、贱……,只要归投在世尊座下,勤心修学,都可以得到安乐,达到解脱。
在研读律典的过程,发现诸部律典中,唯独《根有律》记载着最多世尊誉为某项第一的声闻弟子。比丘僧中,《根有律》卷十一、就列举了八位第一的佛弟子(注二七)。另外,杂散于诸篇中的有:分僧卧具第一的实力子、辩才巧妙第一的童子迦摄波、善解脱者愚路、降伏毒龙第一善来、敬化令得圣果第一邬陀夷、明解聪利第一俱瑟耻罗、神通受筹的盆枕圆满、信解第一的着树皮衣比丘、持律第一的邬波离、音声美妙第一的善和、边方第一的牛主等,共有十九位比丘(注二八)若加上《根有律药事》,弟子自说业报因缘的偈颂部分:精进第一的俱胝、广宣妙辩才、多闻弟一的妙音、师予吼中第一的宾头卢颇罗堕阁、处界中第一的善来、世间尊贵第一的护国、端严可乐第一难陀等,六位?(注二九),则总共有二十五位丘,被世尊赞为某项才华第一。
相对于此,尼众有如上面各节中忻列举的七位比丘尼。女众社会地位低下,难有受教育机会,而出家后,又处在以比丘为主的僧团中,尼众有如此的成绩,实属难能可贵。《根有律》将之一一记载,可说是一大特色。虽然如战迦罗、明月、耶输陀罗等的事缘,固于律中的着墨不多,只能略加概速:又经、律的说法:亦有稍许差异之处(注三十),学僧仍不揣浅陋,节录出诸大德比丘尼的圣德,愿与大家共享、共勉。
摘自《菩提树》1995第6期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