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念《心经》,有许多人都会背诵,但是,看来仍有不少人念经就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或者是不甚了义,不理解经中道理。这样不了经义,只是读诵,也是功德很大,然而,如果能够进一步理解经义,进而受持,就是读诵受持,“解行并进”,这功德就趋向圆满了,真正叫做不可思议功德。
《心经》告诉我们,诸法,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都是一个样,平等平等,无有差别。佛在《金刚经》中也直接了当地告诉须菩提:“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世间、出世间法一切的一切通通平等,出世间的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也是通通平等。所有佛经皆是佛说,平等一味,如瓶中蜂蜜,中间旁边皆一甜味,充满果糖和葡萄糖。
常听一些人说这部经好,那部经不好;这法门优胜,那法门劣下,这都是错误知见,不是佛法正确见解。你说说中学课程中地理好?还是物理好?还是语文好?通通都好,都必须学习,一视同仁,平等看待,不可重此轻彼。为了大家方便理解,佛陀也常常拿药品比喻佛法。哪一种药好?通通都好,药无贵贱,每一种药都很重要,都要放在药架上,不可偏废。
虽然,法法平等,但是必须对机,能相应了,对这个修行人来说就是好。你念《心经》,会相应,有感应,那么《心经》对你来说,就是最好。你念《大悲咒》,容易相应,有感应,那么《大悲咒》对你来说,就是最好。你念阿弥陀佛,容易相应,有感应,那么念阿弥陀佛对你来说,就是最好。所谓法门第一就是从这而来的。药无贵贱,样样都是好药,不是以价钱多少来评定好坏的。虽然,药无贵贱,但要以能治病方为好药。例如,你得感冒,这2块钱感冒灵能治好你的感冒,那么这感冒灵对你来说就是好药,100块钱的治心脏病的药对你来说就不是好药。念任何经,修任何法门都是这样,你对这个经有灵验,你就念诵这个经,这个经就是你的第一最好。你修这个法门容易相应,你就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就是你的第一无上法门。
知道这个以后,你就明白:为什么佛在讲这本经时就讲这本经好,在讲那本经时就讲那本经好。有些经与经的内容完全有抵触,但这并无碍于佛法的圆融,这就是整个佛法。就像教数学的老师要讲学习数学好,教地理的老师要讲学习地理好,看似矛盾,其实无碍。这是教学的善巧方便。又,由于程度不同、理解不同,佛教叫根机不同,所以讲的内容也有不同,这是由于立足点不同,这也都是教学的善巧方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当机众、听众得到利益。
“什么样的事应该念什么样的经?”一般来说,求生极乐世界,或为亡灵超度,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经》;祈福保安,就念《大悲咒》、观音菩萨圣号;祈身体建康,就念《药师经》,等等。这是一般的说法。从佛法的圆融意义上讲,则是一佛具足一切佛,一法含摄一切法,一而二,二即一,因此,不管你是发生什么事?为什么目的?可以念这个经,也可以念那个经,念一切经都可以达成这个目的。这里有一件事非常重要,要注意,那就是“回向”,关键在于回向,而不是经。念一切佛号,诵一切经,乃至作一件善事,这些都是功德。现在,我们将这些功德拿来作什么用途呢?是超度亡灵?还是自身健康?将这些功德用于超度亡灵,这就是“回向”的作用。
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比喻:念这个佛,念那个佛,诵这个经,诵那个经,就好比做律师、做会计师、做医师,不管干那一行,最后都是劳力变为财富--工资。这个工资,就是好比我们诵经的功德。现在,我们将工钱拿去买衣服?还是帽子?这就是靠“回向”来决定。可以见得,回向是将其功德用于何方。
你觉得念这个“经”“咒”比较习惯,比较相应,或者也已念了一段时间,那么你就好好继续,修行贵在一门深入,持之以恒,心诚则灵。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念诵字数越多的经,生字越多的经功德才大,其实不是这样,这也是诵经中的误区。诵一切经咒,都得一样功德,没有多少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恭敬与虔诚。
执法,指执着于佛法。执着偏见不可以。甲说:“诵《心经》功德大!”乙讲:“诵《大悲咒》功德大!”双方从早上辩到晚上,脸红耳赤,不见分晓。在武林场中也许就要拔刀相对,拼杀一番。何必!都是不懂佛法之所然也。迷之者法有高低,悟之者法无增减。体悟佛法,何来纷争?佛法八万,一门悟道。佛法八万四千门,掌握任何一门就可悟道。只一门足矣!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