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佛度有缘,随缘摄化

发布时间:2023-08-21 09:02:21作者:大悲

  佛度有缘,随缘摄化

  节选自 卢志丹居士《结佛缘,好人缘》

  如今,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被公认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俗名悉达多,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跟随当时著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禅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然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组织僧团,弘法教化众生。80岁时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槃。

  悉达多因父为释迦族,所以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释迦”是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可译作“文”,是一种尊称,含有“仁”“儒”、“寂默”、“忍”等义。释迦牟尼,意译也可合成为“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于灰烬中得4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

  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2010年6月12日,佛顶骨舍利于9时15分在南京栖霞寺盛世重光。在庆典仪式上,台湾星云法师说:这可能是世界唯一仅存的佛顶骨舍利。

  那么,悉达多太子为何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呢?《妙法莲华经》中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即“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也就是说,为了度尽苍生,令众生人人得道,个个成佛。

  《醒世恒言》上有句话:“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佛经中说,佛有三不能:一,佛不能替众生转定业;二,佛不能度无缘之人;三,佛不能度不信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不是原始民间信仰中所迷信和臆测的那种玄乎的、万能“神仙”,绝不可能变戏法式的把众生变得同他一样,佛所能做的事只能教给众生一种途经和方法。

  佛陀是大慈大悲的,众生固然无量无边,但佛菩萨之悲愿亦无尽的,不论众生与佛的缘份深浅如何,不论认识不认识、眷属非眷属、朋友非朋友,乃至怨憎仇敌,佛菩萨皆一一度化,皆以慈悲心平等以待。有缘者而度之,无缘者若因缘成熟之际,佛菩萨陀亦然悲心而度之。只是时机迟早罢了!

  大地众生悉有佛性,只是善根深浅有异。甚至大恶之人亦有佛性,仅为烦恼覆障;若业障消除,佛性自然显露,即当发菩提心,共登彼岸。

  “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陀大慈大悲,以种种善巧方便,随缘摄化一切众生。如何摄化众生呢?佛教经论中提出四种方法,统称为“四摄法”。

  第一,布施摄。即用财施、法施及无畏施来摄化众生。如佛陀过去生行菩萨道时,曾割肉喂鹰、舍身饲虎,布施自己的身体、性命利益众生。而现代人捐款济贫、当志愿者,布施自己的时间、体力及财物等,都是布施的具体表现。唯有布施,才能使得社会的贫富,得到适当的调节;也唯有布施,最能表达佛教的慈悲精神。

  第二,爱语摄。所谓爱语,不是谈恋爱,也不是阿谀献媚,而是用和悦的态度,来与他人共同谈论,这是由于悲心的自然流露。因此,佛菩萨看众生,没有一个不是自己的知亲骨肉,没有一个不是大善知识,没有一个不是未来的佛。所以,只有敬之爱之而唯恐不及。所以,佛教所说的爱语,不仅是谈话的技巧而已,而是一种真诚恳切、和蔼融洽、感人肺腑的话语。

  第三,利行摄。所谓利行,是指对集体公益的谋求和促进,即为社会服务。在任何一个团体,均凡是最能为团体利益着想,并且最能帮助大家解决困难的人,必然也是众望所归的人。

  第四,同事摄。所谓同事,是将自己融入于所处的社会,将自己变成社会所能接受的人,随着社会的需要而改变自己。释迦世尊在菩萨阶段的随类应化,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都是同事摄的最佳典型。但是将自己融入社会,并不等于随着社会的感染而消失了自己;融入社会的目的,是为领导社会,感化社会。所以日本的道元禅师把“同事”的定义这样解释“初使自己同于他,后则使他同于自己。”

  总之,四摄法是佛陀因应众生不同的需求而施设的方便法门。四摄法,也是佛教的人际关系学的核心理论。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四摄法处理人际关系,一定能与他人融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脉,获得大好人缘。

  愿芸芸众生,日日结佛缘,时时好人缘!

  愿娑婆世界,在在有佛光,处处是善缘!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