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真心息妄法

发布时间:2023-11-13 08:51:33作者:大悲

  真心息妄法

  元知纳禅师有真心息妄法十门,兹再伸其义:

  第一门觉察。此功夫最为紧要,由未悟以至彻悟,由初地以至十地,无一事无一时不要凛觉。不但才起一念要觉察,即日常应付人事,应对万机时,念念仍要觉察,觉察“动念即乖”。念念无住,不住妄,亦不住真,不住于觉察,更不住于不住。如是绵绵密密一、二十年,打成一片。初为有功用之觉察,进到无功用之觉察,遂至一切无所谓而未尝离觉,六根无所依,即妄无所依,自入于大休歇时也。

  第二门休歇。不是休歇了便一无所有如痴如聋,正是随起随休,随动随歇,亦不住于休歇,以休歇亦法也,心也。此功夫,呆不得一点,休即休去,歇即歇了,此境实说不出,好比冷湫湫古庙香炉,但此还不免有着,不落对治压制,即入沉空守寂,力量反不开展。此一二门功夫,当互相调剂去做,不可着实。

  第三门泯心存境。心与境何可分乎,所云不顾外境,但自息心。即为有心可息,非境而何?若言无心可息,是本来无心,一落言诠,即又落境矣。何况有一泯一存之对,宛然有心有境,殊不干净。庞公云: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此是无住心,故可接万物而不染,此第三门之意也,学人不可分作两截看。

  第四门泯境存心。当知一着于法,其病与第三门等。当知心境内外,本自空寂。对境不必观了才空,是本来空,用观是初步对治法,以观即立境立心,非究竟也。既知本来是空,又何妨与万法为侣,与诸尘作对乎。但此亦用功时必经的过程,在初总不免倒东倒西,至彻悟后,自不会落于一边。至云真心独照,不是单有个真心去独照,要亲见实相后朗朗常见,唯有一真实。经云:无知觉明。以无知觉故,不立境,不立心;以明故,朗朗普照。真且不立,遑论乎妄,不泯而自泯,一了百了,更不必立泯存二见矣。

  第五门泯心泯境。此法最险,容易落入死水坑中。人到无办法时,往往求定不得,求寂不能,见此一条,必喜出望外,以为能如是即可成就。昔智隍枯坐二十年,即中此病,非玄策引之见六祖,便活不过来。不知“人牛俱不见”是要死透了。“正是月明时”要你看“正是”两个字。在“俱不见”时,正“月明时”也。再活过来,参是什么光景,不可忽略,进门就在此。

  第六门存境存心。此“存”字勿作“有”字会,否则泯时会作无时矣。须知存乃暂时不废幻有之意,泯为回复本来空寂之境,此心境各不相到,却又往来联系,应各住各位,心住于本来无生位,境住于本来不有位,以同属幻有而有遂各住于幻有位。故《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法位者,各有因缘而又同一性空为本位者也。以决定知其性空,故可接而不染,亦不畏其有碍,此门最可增长力量,方可下接四门矣。此法最上乘最圆满,非真认得清、空得透、悟得彻,即不敢承当。但切忌重着“存”字而落法见。稍稍偏重,即落于有,遂失存心之义,斯又妄矣。

  第七、八门内外全体全用。只是一条,是物我情忘之境。体用本不分,宇宙一切都不离我之自性。

  第九门即体即用,无所分别。到功夫纯熟时,打成一片矣。

  第十门透出体用。心中更无内外体用之量,浑然一道清平,到事事无碍时矣。此功夫非可丝毫做作,亦无功夫可言,乃自然而致者矣。

  以上十门,目的在借以息妄。非到相当力量时,决无从着手。因地正者必从心地上下手,决不从妄心上下手,若从妄心下手,必至越转越迷,辗转成妄。此十门功夫,亦是釜底抽薪法,使妄心自然而化,而不会抽薪的人,总跳不出圈子去。

\

  此十门乃不得已而强立,一着意即入圈套,不易摆脱。故宗门总无法以示人,只教伊自悟自觉。故曰:无法向人说。又云:我不会佛法。经云: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是在活用,到大休歇时,更有何门可取乎。

  论到入佛正宗,只有见性一门。不见性者,学法无益。学人不可妄认妄心为无,但切不可妄认妄心为实有。初学人,只是怕妄,是认为有也。若先见性,自然渐渐化除,切须先看“妄”究竟是何物?觉圆则妄尽,法空则见亡。唯佛一人居净土者,言十地菩萨以下,皆不免于微细惑也。经云:无明者,非有实体。又道:心无形段,妄无处所。你在未见性前,自然处处畏缩。明白了,却又怕什么?

  前者,我欲诸仁于此十门中,看哪一门与自己有缘,诸仁已上了当也。无怪又上了知纳的当。老在此十门中翻身,出不出圈子。今天我又以文字圈子惑人,大胆的且进圈子来,再跳出去。倘有人问我,既要人跳出圈子去,何必立此圈子呢?我只可哈哈大笑,反问道,你即今立在哪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