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一(二)

发布时间:2023-07-24 10:48:33作者:大悲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一(二)

釋曰。此有二釋。一有漏淨土是欲色界攝。以有漏心不離五界故。三界即有漏。有漏即三界。既言有漏。即三界攝。若未離欲界欲。以欲界生得善或方便善。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三福行又十六觀等。以此善根生於淨土。此心所變即欲界攝。若已離欲。得色界心。修十六觀生於淨土。即色界攝。故彼淨土通欲色二界。無色界眾生無實色身可生淨土。以淨土是眾寶莊嚴故。實非無色界攝。定心示現其理可然。彼淨土寶地上者。是於欲界。虛空中者。是欲色天。故無量壽經。阿難白佛言。彼佛國土若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語阿難言。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難白佛言。行業果報不可思議。佛語阿難言。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諸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下卷言。爾時佛告阿難。汝見彼國。從地已上至淨居天。其中有微妙嚴淨自然之物。為悉見不。以此准知。彼之淨土有漏心所變。即欲色二界攝。二釋雖是有漏所變淨土。不得名為是三界攝

問。既是有漏識心所變。有漏之心即三界攝。無有漏心而出三界攝。心既三界攝。所現淨土寧非三界耶

\

釋。雖知有漏體性不出三界。然以別義。但得名有漏。不得名三界。故三界名局。有漏名寬。只如凡夫得生西方非五趣攝。故無量壽經言。橫截五惡趣。惡趣自然閉。又阿彌陀經言。彼佛國土無三惡趣等。又無量壽經言。彼國眾生非天非人。因順餘方。故有人天之號。故知彼土無五趣。既許生是凡夫。而非五趣所攝。何妨土名有漏。而非三界所收

問。彼土凡夫是人是天。於義何廢。經文但言無三惡趣。何妨得有人天趣耶。而經言非天非人者。此說大菩薩等非天非人。因順餘方故有人天之名。非據凡夫得往生者。凡夫生彼。或是人趣。或是天趣。於理無妨

答。若是凡夫得生淨土。是人天趣者。若是人趣。人趣有四。為是南閻浮提人。為是東西二洲及北欝單越人趣耶。若是天趣。為是四天王天乃至色界阿迦尼吒天耶。若是四天下人趣者。彼北欝單越。應是八難之中欝單越難。若是色界等。應是長壽天難。此是難處。云何名淨土。勸眾生生耶。若言是人趣而不得名四天下人等。亦得名天趣。而非四天王天等。若然者。四天下外。別有人趣耶。四天王天等外。別有天趣等耶。若言有者。何即淨土眾生是人天。非四天下等人天耶。亦有淨土有漏非三界有漏。其義何妨。若言四天下人趣等外。無別人趣。四天王天等外無別天趣。淨土凡夫亦得名凡夫。不得名人趣天趣者。何妨淨土亦得名有漏。不得名三界也。以彼五趣例此三界。其義顯然。不可迷執也。又諸法相中。有寬有狹。只如世間名寬有漏名局。有漏名寬三界名局。三界名寬四生名局。四生名寬五趣名局。何者只如如來所變穢惡國土。雖似三界非如三界。雖是無漏而名世間。此則世間名寬有漏名局。有漏名寬三界名局者。即是凡夫等有漏識心所現淨土。亦得名有漏。不得名三界。故大智度論言。淨土非三界。無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故非無色界。此論義意。非是淨土無漏識心所現淨土名出三界。但有漏識心所變淨土器世間相布置法用安立有情利樂等事。不同於此三界等相。名非三界也。三界名寬四生名局者。四生唯取異熟五蘊有情世間。三界通三性及器世間。故三界名寬。四生名局也。四生名寬五趣名局者。中有是化生而非是五趣。及淨土眾生等是化生非趣。如是等名字寬狹。體性差別。此經論等有此不同。豈得有漏識心所變淨土之言則令是三界攝也。又如第八識有三名。一名阿賴耶。二名阿陀那。三名異熟。若得阿羅漢辟支佛果。及入八地諸菩薩等所有第八識。但名阿陀那。及名異熟。不得名阿賴耶。豈依無阿賴耶名。即遣阿羅漢無第八識。執持諸法種子耶。豈以無三界名。而令凡夫眾生生於淨土。有漏識心不變化淨佛國土。受用種種大乘法樂也。又託如來無漏淨土。雖以有漏心現其淨土。而此淨土從本性相土。土亦非緣縛相應縛縛。不增煩惱。如有漏心緣滅道諦煩惱不增。猶如觀日輪損減眼根也。故非三界。非三界繫煩惱增也

問。若不許是欲色界攝者。何因無量壽經言乃至淨居天等

答。此是施設為天。不可即為實天分欲色界也。若實天者。如來淨心所變。豈是欲色界攝。又言若是色界者。已下欲天為勝為劣。若劣者。如何色界反劣欲界。若勝者。如此娑婆世界欲色兩界勝劣不同。欲色有情優劣差別。彼土亦爾。生色界者勝生欲界。何因四十八弘誓願。說國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彼色界形既勝欲形。如何說同。故知假安立說為淨居天等。非實即是欲色界也。於前二解初釋為正。異熟識體是實有情。生彼眾生諸菩薩等未滅異熟。何得說彼非實天人

問曰。若凡夫所變淨土是有漏。非三界所。感之生彼者。不同餘人天造惡受苦果。說非人天。如勝鬘經。說變易生死非三界攝。非彼生死實報。是化生非人天趣者。未知淨土化生凡夫非三界。瓔珞經說。三界之外有眾生者。是洴沙王國安多偈師義。非佛說。故是三界身。實非三界身耶。依此後解復為斯問

釋曰。此何所惑更為斯問。淨土器世間雖有漏識心所變。而不得名三界。即有漏義寬。三界義局。淨土凡夫但名化生有情。不得言人天二趣。此即四生義寬。五趣義局。今此亦爾。雖是凡夫有漏之身。不得名為三界身也

問曰。此義更難。若爾者即應身非三界之身。業非三界之業。若業非三界者。當在娑婆孝養父母。修行三福。作十六觀念佛等業。此等業當起之時。未得色界心。即是欲界生得善聞慧思慧心。若得色界定。即是色界修慧之心。生色界已。願生西方。即是色界生得善聞慧修慧心。無漏之心不能感報。業既是其界所攝。以業招報。還須三界所收。因果決然。豈得乖斯道理。而言生淨土非是三界之身耶

釋曰。前言是其有漏非是三界。已廣成立。此但失名。而不失體。斯有何過更復重徵。雖知造業之時此業是於欲色二界有漏善心。有漏善心所感之報。即是淨土之形。不名欲色界攝。而此業報以果攝因。不得名為欲色界業。但得名為淨土之業。若言是欲色界身起欲色界心而造於業者。寧容不是欲色業者。欲界之業所感人天受報。極長不過萬六千歲。若感淨土遂得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豈欲界業能感彼命無量阿僧祇劫耶。斯亦乘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弘誓願力。令其業力感報極長。非是凡夫所測度。經文顯然。不可不信。大乘道理意趣難知。諸佛境界非凡所測。但知仰信專誠修學。不可一一依諸法相楷定是非。論是三界非三界也

問曰。凡夫眾生所生淨土。凡夫未得無漏淨心。隨心所變土還有漏。有漏之土即名穢國。何得亦言生淨土

釋曰。淨有多種。有真實淨。有相似淨。有究竟淨。有非究竟淨。真實淨者。謂無漏善心。相似淨者。謂有漏善心。究竟淨者。謂諸佛世尊。非究竟淨者。謂十地已下乃至凡夫。有體淨相穢。有體穢相淨。有體相俱淨。有體相俱穢。體淨相穢者。謂佛心無漏清淨。故所現之土亦復清淨。然所現土現於穢相名體淨相穢。故維摩經言。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體穢相淨者。如十地已還本識及有漏六七識并地前凡夫一切有漏心所現淨土。是有漏故名為體穢。以依如來清淨佛土。自識變似淨土相現。故名相淨也。體相俱淨者。如佛及十地已還無漏心中所現淨土。名體相俱淨。體相俱穢者。如有漏心所現穢土等。是也。今此得生西方。雖是凡夫。然前第二句。體穢相淨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