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快诵网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四、正念的训练──如何解脱一切身和心的痛苦

发布时间:2023-08-02 10:22:24作者:大悲

四、正念的训练──如何解脱一切身和心的痛苦

今天,我们要讨论为什么必须修毗婆舍那或做正念的训练?如果有人问为什么我们应该修毗婆舍那或做正念的训练?它的答案是因为我们要解脱一切痛苦,因为我们要解脱一切身和心的痛苦,所以我们必须修毗婆舍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应该知道修习毗婆舍那,或做正念的训练,或修习智慧禅如何能够让修行者达到解脱一切身和心的痛苦。

接着我们也应该了解什么是痛苦?痛苦有两种:一种是心的痛苦,另外一种是身体的痛苦,身体的痛苦如疼痛、僵硬、麻、痒,任何疾病,根据佛陀的教义,任何疾痛,任何东西对身体有害,不舒服都是身的痛苦。心的痛苦,如悲伤、耽心、悲哀、忧愁、失意、不快乐、失望、不安、恐惧等等,没有一个人喜欢这些身心的痛苦,每个人都想袪除这两种苦,每个人在每天尝试用任何方法去解脱身心的痛苦,但都失败,只有修毗婆舍那或是智慧禅才是唯一的道路,它能引导人达到一切苦的止息,这是一种能克服痛苦的方法,一条非常自然、合理的道路,也非常有效果。

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心的痛苦,另外一种是身的痛苦。在巴利文,心的痛苦是domanassa,而身的痛苦是dukkha。有时是身的痛苦造成心的痛苦,有时是心的痛苦造成身的痛苦,但在这世上,心的痛苦往往多过身的痛苦,这是因为一个人尽管富有聪明,但是假如他得了疾病,他将不能享受任何快乐,他只有身心的痛苦,这种身体的不舒服,疾病造成他的心痛苦。所以,不管你如何的富有,如果你没有正确了解身心过程的自然本质,你就不能远离痛苦。但是,如果你能够正确了解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你一定能袪除身心的痛苦。有些时候,说不定你会得到一些令心痛苦的事,但这完全不会影响你的心,你的心完全没有感受到痛苦,因你已正确了解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

在佛陀的教义里,具备正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要达到解脱一切身心的痛苦。所以说,心的痛苦超过身的痛苦。什么是心的痛苦?佛陀开示说:心的痛苦也是心的烦恼。当心被烦恼污染,不清净时,它就感受到痛苦。当心已清净,当你有了清净的心,一切的痛苦也就止息了。是什么造成心被污染呢?心被污染是因为有消极不良的心理状态存在。如:贪、欲、渴望、渴爱、执着、慎恨、忿怒、生气、恶意、傲慢、邪见、疑惑、昏沉、掉举和掉悔、无惭、无愧,这些心理状况是不可以有的,它们被称为烦恼,因它们污染了心。当你的心充满这些消极不可有的现象,你的心一定会受苦的,你的精神一定也是在受苦的。所以它们被称为心中的烦恼。在巴利文,这些不可有的心理状况,称为lobha, dosa, moha,mana, ditthi, ricikiccha, thina middha, udhacca kukkucca, ahiri, anottappa等等。它们翻译为:贪、瞋、痴、慢、邪见、疑、昏沉、掉举和掉悔、无惭、无愧等等。所以当你有贪求一些东西时,你就会尝试着去得到它,有时,说不定你会得到;有时,你得不到,当你得到了所祈求的东西时,你以为会快乐,实际上,你要确保它的安全,以便没有人能毁坏它,没有人会偷走它,不会被火烧毁,不会被水灾冲走等等,这种执着,要保护这些东西不被毁坏也是一种苦,这种苦会生起,是因你的心祈求或贪于得到它,拥有这些东西,所以贪、祈求、渴爱是痛苦。

接下来说「忿怒」,当忿怒生起时,或是你对一些人或一些事感到忿怒,你就受苦,这是因为忿怒致使你不快乐而受苦。所以忿怒本身是苦,因忿怒,说不定你会做恶,或许说不定你会去杀人或杀害动物。如此,你将会受更多的痛苦,为什么你会遭受到这些痛苦?这都是因忿怒、慎恨、恶意、怨恨等等所产生的,一切不可有的消极心理状况本身就是痛苦,它们也是造成痛苦的原因,在所有的烦恼中,贪爱是痛苦的近因,在巴利文我们称为Lobha或tanha。 Lobha或tanha的含义包括欲、贪、祈求、渴爱、执着和其它相同意思的字,所以若贪爱执着时时生起,你一定会受苦。

佛陀开示说:贪爱就是集谛,不管是什么痛苦,它生起的原因是贪爱。所以,如果我们要解脱一切痛苦,我们须袪除痛苦之因,导致痛苦的原因是心中的烦恼,也就是一切消极的心理状态,如果我们不要心被烦恼污染,应把这些烦恼从心中清净出来,要袪除这些烦恼,我们应该做什么呢?要袪除导致烦恼生起的因,当因被灭了,任何烦恼再也不会生起了,当没有烦恼时,就完全没有痛苦,也就是远离一切痛苦。要袪除这些心中的烦恼,我们必须找出它生起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心中的烦恼生起呢?烦恼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在我们心中存有「我」、「你」、「我的」、一个人、或一个众生、或灵魂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导致一切烦恼生起的原因,是一种邪见,如果我们能够灭掉这种错误邪见的观念,一切烦恼就不会生起。当心中没有烦恼,一切痛苦也止息。

如何灭除这个观念呢?必须找出是什么原因导致邪见产生呢?在巴利文,邪见是Sakkaya-ditthi Atta-ditthi邪见产生的原因是无明,在巴利文是Avijja,有时也称为Moha。所以,对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无明,导致我们把这两种现象当着是一个人、一个众生、一个自我或是灵魂。若能够正确了解是由这两种现象组成的,在我们心中就不再存有任何一个人、一个众生、一个自我或一个灵魂的观念,如此的话,任何烦恼就不会在心中生起。假如我们对精神和物质的过程没有正确了解,就会认为这两种过程与我或我的、你、他、一个人、一个众生、一个男人或女人、一个自我或灵魂之观念是一致的。如果我们能把无明替代为正见,这种错误观念就不会生起。所以,我们必须做的是去正确了解这两种精神和物质现象的真实本质。如果我们已经正确了解身心现象,无明就消失,正见代替无明,当无明消失时,认为有一个人、一个众生、一个自我或灵魂的错误观念也就不存在。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正确了解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不会把这两种现象认为是一个人、或一个众生、一个我或你、一个男人或女人。如此,这种邪见就被袪除。当邪见被袪除之后,能导致痛苦的任何烦恼不再生起,当烦恼没有了,一切痛苦也止息了,也就是说我们已解脱一切痛苦。所以,应该精进努力以便能正确了悟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

那么,我们应如何做以便能正确了悟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在此,应阐释什么是正见?当佛陀说「正见」这两个字时,佛陀指的是了解任何东西的实在样子。在巴利文,佛陀用的字是”Yatha-bhutam(如实)”,意思是实在样子或就是这样子。佛陀说:比丘,你们应照着物质现象的样子,了悟它的实在样子即是如此,这就是正见。同样的佛陀说:受、想、行、识,佛陀也如此开示说:诸比丘,你们应该照着受、想、行和识的样子,了悟它们的实在样子,既是如此,这就是正见。

根据佛教的哲学,这五蕴组成所谓的一个人、一个众生、一个男人或女人、一个自我或灵魂,总共有五种蕴或集合。第一是身的现象或物质现象的集合,第二是受蕴,第三是想蕴,第四是行蕴,第五是识蕴,我们必须彻底了悟五蕴的实在样子就是如此。当一个人能够如此了悟五蕴的实在样子,他就有了正见,他就不会把任何五蕴之一当着与一个人、一个众生、一个男人或女人、一个自我或灵魂是一致的,因这并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众生也不是一个男人或女人,那它是什么呢?这只是身体现象,感受、想、行和识罢了!

总结来说,这都是身心现象,一个接着一个生起及消失。当你如此领悟之后,你就不会把它们当着与一个人、一个众生、一个自我或灵魂、一个男人或女人是一致的,如此,这种有一个人、一个众生、一个自我或灵魂的观念就被袪除,当这种引起一切烦恼生起的观念被袪除之后,一切烦恼就不再生起。当没有烦恼之时,痛苦也完全没有,痛苦就在此止息。

\

所以,你必须做的是正确了解身心现象的确实样子,那么,我们必须做什么以便能正确了解身心现象的确实样子呢?佛陀教导我们一个最好,最简单又最容易的方法,那就是正念的训练,在大四念处经,佛陀详细地阐述这种方法,在这部经里,佛陀说要以正念依照当下心和身发生什么而观察,一瞬间接一瞬间地观察,以便能正确了解任何心的状况和身的过程,或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这种以正念观察身心现象,是唯一的方法能致使我们根除这种有一个人、一个众生、一个自我或灵魂的观念和灭除所有的心中烦恼,这种方法也就是正念的训练。

那么,我们必须正确地明白正念的训练,或是修习毗婆舍那或是内观智慧禅的原则。修习这种禅的目地是要了悟或正确了解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或是确实的样子就是如此。所以毗婆舍那的原则是以正念知晓当下在身和心发生什么之确实情况,我们应对这正念的训练之技巧具有正确的了解。依根据这原则,我们应以正念观察任何在当下生起,而又明显的心理状况或身的动作过程,照着确实样子观察它,如果我们能够正念观察一切心里状况或身的动作过程,一瞬间接一瞬间不停地观察,我们的正念就变得持续不中断,当心深入地观察任何心里状况或身的动作过程时,内观智慧现起,觉悟这两种现象的真实本质,这就是正见。所以我们必须以正念观察在当下生起的任何现象的原本样子,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为了让习禅者更容易实行正念的训练,我们指示习禅者以腹部的起伏上下,作为基本的习禅目标,或是最初的目标。如此,当我们在坐、站、走、躺下时,我们必须以正念观察任何在当下生起的心里状况或身的动作过程之确实样子,目地是要正确了解它的真实本质,正如我早已说过,当正念持续不间断一段时间,定力就变得足够深,让我们透视觉悟到身心现象的特别性质或单独性质,第二是身心现象的普遍或共同性质,第三是身心现象的生与灭的性质,在巴利文,特别或单独性质是Sabhara lakkhana;普遍或共同性质是samanna lakkhana;生与灭的性质是savkata lakkhana其实生与灭的性质包含在普遍或共同性质里面,共同性质是指无常、苦和无我,一切身心现象都有这三种共同的特征,那么,什么是无常?无常是生与灭或出现与消失任何心里状况,不管好或不好,在当下生起,又非常迅速地消失,所以这就是无常。

比如说,生气从你的心中生起后,然后非常迅速地消失;但它又会再生起,然后又消失;接着它又再生起及消失,如此;生灭依照这种规律的生与灭,所以是无常。意思是说我们了悟生与灭,或出现与消失,这是因为任何心的状况或身的动作过程都是无常,因它生起之后,非常迅速的消失。所以,当我们说共同性质的无常,它包括生与灭的性质,sankata lakkhana在佛经的注释,只提到特别性质和共同性质,因生与灭的性质已包含在共同性质里面,所以当我们的正念持续不中断,强而有力,我们的心就能深入地观察任何心的状况或身的动作过程,心就从烦恼中清净出来,当心清净之后,与定力同时生起的内观觉悟力将变得锐利且强。首先,它透视或了悟任何当下被观察心的状况,或身的动作过程之特别或单独性质,当定力再加深时,内观觉悟力将透视或了悟当下被观察的身心现象之共同性质,那就是无常,苦和无我。

今天的开示就到此为止,祝福大家正确了解修习毗婆舍那的技巧,尽你的最大努力,时时保持正念,清楚知晓什么是身和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