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己身诸业障
佛教有句话:忏悔己身诸业障。 是啊,无量劫数以来,我们必定是身负多少业障。否则,怎么会于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逆缘频现,经常事与愿违呢! 以前,有位唯美主义的英俊少年,因为业障...应无所住心
应无所住心白云禅师著述 当贪欲之火升起,切莫任它随业风激动,赶紧藉“戒”功德水浇灌,便可以使五蕴清净,不至承受炽盛之苦。 当瞋恚之火升起,切莫任它随业风激动,赶紧藉“定”功...安全感的需求
安全感的需求前言 在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中,其第二种需求为「安全感」。至于,第一种需求─有关资生的需求,则不详细分析,而只是提示「心要」而已! 有关生活的供给,就修行人而...大觉以光明为床
大觉以光明为床1、我在《厦门南普陀禅关日记》里头,曾用农夫耕作的技术来比喻我们的修行,名之“深耕密植”。其中“深耕”代表智慧的观照,对我们起心动念很多的颠倒妄想,对世间上的种...好将一点红炉雪 散做人间照夜
禅茶一味,是近年来茶禅两界乐议的话题,那么此“一味”究竟味在何处呢?在我看来,涵盖于三点:功夫一味,恭敬一味,载体一味。功夫一味,是指茶与禅都讲落实,熬工夫。...施与受
施与受静波法师 (1997年7月25日) 尊敬的净慧大和尚、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学: 非常感谢净慧大和尚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各位给我这样一个法供养的机会。我感觉...昌臻法师《太上感应篇译文》
太上说:祸与福,并不固定,全在人自作自受。善恶的报应如同身形和影子一样,形正影正,形斜影斜。因此,天和地都设有专门记过的神,根据人们所犯过失的轻重,决定削减其寿命的多少。一旦减寿...学禅五感
学禅五感(2008年3月22日) “学禅五感”,这样一个题目开头便错。为什么呢?因为学禅不是去寻找某种感受。佛学里讲“有受皆苦”,只要是感受都是苦。但是说话总得有一个由头,所以我想了...达照法师:得定的过程
初禅得定,需经过粗住、细住、欲界定(明镜暗镜)、未到定。粗心住的特点是什么?进入粗心住以后,杂念是减少了,但杂念少并不等于是定,只是不再胡思乱想,心念还在六根门头跑来跑去。 一...略谈如何从“俗谛”迈向“真谛
略谈如何从“俗谛”迈向“真谛”...版权所有:大悲咒快诵网